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咪唑安定镇静术在儿童口腔科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夏斌 刘克英 +2 位作者 王春丽 孙利军 葛立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在门诊对儿童实施口服咪唑安定镇静术下的口腔治疗,观察镇静效果,并对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选择在门诊常规条件下进行治疗时按Venham行为表现分类属于极不配合或无有效交流的23名4~14岁身体健康的儿童(ASAⅠ)为研究对象... 目的:在门诊对儿童实施口服咪唑安定镇静术下的口腔治疗,观察镇静效果,并对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选择在门诊常规条件下进行治疗时按Venham行为表现分类属于极不配合或无有效交流的23名4~14岁身体健康的儿童(ASAⅠ)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了45人次的口服咪唑安定(0.15~0.70 mg/kg)镇静下治疗。每次镇静治疗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镇静和行为分度,治疗结束时记录患者及其家长对镇静方式的满意度和接受度。结果:23人中男孩为19人,女孩4人,平均年龄6.2岁。在所有的45人次治疗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安全,施治医师对其中40人次的镇静效果满意并完成了预定的治疗,3名儿童的镇静效果不理想转为全身麻醉下治疗,只有2名儿童的家长对再次镇静下治疗提出异议。7名按期复查的儿童中有6名能接受常规条件下的口腔诊疗。结论:儿童口腔治疗时口服镇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常规治疗有困难的病例顺利接受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牙科 投药 口服 催眠药和镇静药 儿童
下载PDF
鼻喷右美托咪定在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前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玲 刘云 杨旭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患儿鼻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术前紧张情绪、父母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2~9岁,随机分为2组:...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患儿鼻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术前紧张情绪、父母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2~9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前30 min经鼻喷入生理盐水0. 02 m L/kg,DEX组喷入DEX 2μg/kg(药物使用原液)。观察和记录患儿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25、30 min的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以及给药30 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分离焦虑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接受度评分和术后躁动评分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组患儿与父母的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6. 7%vs. 26. 7%,73. 3%vs. 40%,P均<0. 05),术后躁动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DEX组患儿给药20 min后HR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 13±12. 93)次/min vs.(104. 53±11. 97)次/min,P <0. 05]。两组患儿的Sp O2未见明显差异,且均未见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的发生。结论:全身麻醉前经鼻喷入DEX可以产生良好的术前镇静作用,改善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提高面罩接受度。两组患儿苏醒质量高,无明显的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鼻喷DEX 2μg/k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术前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给药 鼻内 清醒镇静 手术前护理 儿童
下载PDF
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比较 被引量:23
3
作者 焦亮 刘瑞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效果。方法:颌面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30例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3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氟比洛...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效果。方法:颌面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30例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3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1 mg/kg)或地佐辛(0.1 mg/kg)。记录患者拔管后0.5 h、1 h、2 h、6 h咽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伯格曼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以及每组的咽痛例数。结果:F组与C组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咽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0.5 h、1 h时,F组咽痛的VAS低于C组(P<0.01),BCS高于C组(P<0.05);术后2 h、6 h时,F组的VAS、BCS评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咽痛的VAS低于F组,BCS高于F组。结论:地佐辛用于防治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术后咽痛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 插管法 气管内 口腔外科手术 咽炎
下载PDF
693例儿童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夏斌 秦满 +6 位作者 马文利 刘鹤 王建红 刘克英 刘瑞昌 杨旭东 葛立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4-988,共5页
目的:回顾693例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患者的情况及相应临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693位18岁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人数... 目的:回顾693例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患者的情况及相应临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693位18岁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4岁以下患者是接受该治疗的主体,治疗不合作及残障等因素是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平均每位患者治疗(12±4)颗牙齿,平均每颗牙齿治疗时间为0.2 h,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后3个月以上的复查率为60.31%,接受治疗时年龄大、治疗牙齿数目少以及外地患者的复查率低。结论:患者不合作和残障是选择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主要原因,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儿童口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儿童口腔医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稳 刘瑞昌 +2 位作者 刘克英 关明 杨旭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lornoxicam)和舒芬太尼(sufentanil)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lornoxicam)和舒芬太尼(sufentanil)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100例,分别接受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药物。记录开始镇痛后4,8,12,24,48h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rince—Henry score,PHS)、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期间各时间点疼痛VAS、PHS及RS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治疗期间L组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低于S组(1% vs 9%,0 vs 4%,0 vs 3%,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氯诺昔康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舒芬太尼 镇痛 口腔外科手术
下载PDF
111例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夏斌 秦满 +6 位作者 马文利 刘鹤 王建红 刘克英 刘瑞昌 杨旭东 葛立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228位18岁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从中随机选择111份有3个月以上复查记录或计划外再治疗记...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228位18岁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从中随机选择111份有3个月以上复查记录或计划外再治疗记录的病例,对计划外再治疗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计划外再治疗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1例患者共有1 415颗牙齿接受了治疗,在复查期内没有计划外再治疗的为1 026颗,占77.0%,牙齿平均生存时间为815 d。首次计划外再治疗出现时间的中位数为215 d,充填体严重缺陷约占首次计划外再治疗原因的50%。性别、年龄、龋坏牙总数、全身麻醉治疗原因、居住地等因素对患者的计划外再治疗没有影响。结论:全身麻醉下的牙齿治疗从总体上看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术后患者的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儿童 牙科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应用韦氏智力量表评估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对儿童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斌 王建红 +3 位作者 肖雨萌 刘克英 杨旭东 葛立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下牙齿治疗前后短期内儿童智力的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4.0-6.5岁接受全麻下牙齿治疗的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患者32例,使用七氟醚、笑气、丙泊酚对患者进行全麻,按诊...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下牙齿治疗前后短期内儿童智力的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4.0-6.5岁接受全麻下牙齿治疗的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患者32例,使用七氟醚、笑气、丙泊酚对患者进行全麻,按诊疗操作常规在全麻下完成牙齿治疗。在全麻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2周左右分别使用中国-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城市版)对其进行智力测评。结果:最终完成术前和术后智力测验的患者28人,麻醉时间为(163.4±32.6)min,治疗牙数为(12.1±2.3)颗,其全麻治疗术后的总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为128.46±10.85,显著高于术前总智商124.64±11.46(P=0.017),总智商增加主要来源于操作智商的增加,操作智商术前为125.14±11.73,术后为129.68±10.33(P=0.007);而语言智商变化不明显,术前119.68±11.74,术后为120.21±15.61(P=0.854)。结论:使用七氟醚、笑气、丙泊酚对4.0-6.5岁儿童所进行的2-4 h的全麻下牙齿治疗在短期内儿童的韦氏智力量表评分没有下降,而术后儿童智商的增加可以用记忆效应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儿童口腔医学 韦氏智力量表
下载PDF
婴儿唇腭裂修复术中输注不同浓度含糖液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关明 刘瑞昌 +2 位作者 杨旭东 董稳 刘克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术中婴儿(2~12月)血糖浓度,探讨输注葡萄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唇腭裂患儿(2~12月)90例(先天糖尿病患儿除外),按输液成分的不同分为3组... 目的:通过监测术中婴儿(2~12月)血糖浓度,探讨输注葡萄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唇腭裂患儿(2~12月)90例(先天糖尿病患儿除外),按输液成分的不同分为3组:Ⅰ组输注生理盐水,Ⅱ组输注2.5%(质量分数)葡萄糖,Ⅲ组输注5%(质量分数)葡萄糖,均按6~8 mL/(kg.h)输注,即Ⅱ、Ⅲ组术中输注葡萄糖分别为150~200 mg/(kg.h)和300~400mg/(kg.h),每组各30例。患儿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saturation,SpO2),均吸入七氟烷(Sevoflurane)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诱导后即开始输注液体)。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监测麻醉诱导前(即输注液体前),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术毕时的血糖浓度。结果:3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性别、禁食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前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诱导后血糖浓度均高于诱导前。诱导后Ⅰ组血糖浓度偏低的发生率达13.3%(4/30,2.8~4.3 mmol/L),最低血糖为3.1 mmol/L,未发生高血糖。诱导后Ⅱ组各时间点血糖浓度低于Ⅲ组,高于Ⅰ组,高血糖的发生率为10%(3/30,>11.1 mmol/L),最高血糖浓度为12.7 mmol/L。诱导后Ⅲ组患儿各时间点的血糖浓度高于Ⅰ组及Ⅱ组,高血糖的发生率达70%(21/30,>11.1 mmol/L),最高血糖浓度达22.1 mmol/L。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术毕时血糖浓度:Ⅰ组为(5.8±1.3)mmol/L,(8.4±1.7)mmol/L和(10.6±2.8)mmol/L;Ⅱ组为(6.3±1.4)mmol/L,(8.5±2.5)mmol/L和(11.3±2.9)mmol/L;Ⅲ组为(6.6±1.5)mmol/L,(8.2±2.1)mmol/L和(12.2±3.5)mmol/L。结论:婴儿唇腭裂全麻术中以6~8 mL/(kg.h)速度输注2.5%葡萄糖液较为适合,但术中仍应加强血糖浓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监测 手术中 婴儿 葡萄糖 唇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