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祥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共9页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但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这种意识正在觉醒;(2)中国传统的主流哲理思想(《易》、儒、道、阴阳、兵、法诸家)中有鲜明的性别意识;(3)这种区别有力地造成了中西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重大不同。比如有性别意识的中国哲理传统看重相对相济的动态生成关系,并犤在儒家中犦重视这关系所生成的世代结构,也就是家庭、家族、民族与文化的长久延续,善于领会活的生存境域中的时机认为技艺而非逻辑、科学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手段。而西方传统哲学基本是反其道而行之。文章最后讨论了女性在这两种不同的哲理传统中的地位,触及当前女权主义提出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哲学 存在论 《周易》 阴阳
下载PDF
关于“中国哲学”的若干问题浅议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1-23,共3页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义理之学 西方文化 儒家 宗教
下载PDF
“哲学二级学科”刍议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敦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近年来,国内现行的哲学学科设置引起哲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刊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张曙光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主任李翔海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袁祖社教授,就此问题进... 近年来,国内现行的哲学学科设置引起哲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刊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张曙光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主任李翔海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袁祖社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并期盼当代学术界将中国现行的哲学学科体系作为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哲学学科体系 反思 改革
下载PDF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一 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学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2-40,57,共10页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相伴随,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起伏和曲折,潜藏着回旋与暗礁,但总体上表现为理论逻辑的不断推进,并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相伴随,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起伏和曲折,潜藏着回旋与暗礁,但总体上表现为理论逻辑的不断推进,并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它本身也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作者依据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研究取向、研究方式及其所形成的总体风貌,大致把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发端于新时期影响深远的两次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主要成果体现在认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和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等方面;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问题意识"充分凸显,研究重点发生转移,主要成果体现在领域(部门)哲学研究迅速崛起,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哲学观层次跃升;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形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等多个热点领域,同时研究路径进一步分化,预示着新的范式转换的前景。作者以时间为经,以问题为纬,融人物、事件、观点和著述于其中,对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作了概略的学术回顾和清理,本刊分三次予以刊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改革开放 真理标准讨论 回顾与反思 教科书体系 学术 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圣洁性的哲学——阅读勒维纳斯的几点笔记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小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共7页
本文为纪念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E.Levinas,1906-1996)百年诞辰而作。本文试图从勒维纳斯与希腊哲学及希伯来(hebreu)圣经传统的关系出发,指出勒维纳斯的“他者”思想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厚重力量,都来自于他对传统遗产的独特思考和继承... 本文为纪念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E.Levinas,1906-1996)百年诞辰而作。本文试图从勒维纳斯与希腊哲学及希伯来(hebreu)圣经传统的关系出发,指出勒维纳斯的“他者”思想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厚重力量,都来自于他对传统遗产的独特思考和继承。他的最初思考,针对的是西方哲学不容置疑的“存在”理论,他希望哲学走出存在去看彼处,走一条要导引“实存到实存者、实存者到他者”的道路。也就是脱离存在发现“相异性”。而只有从相异性的思考,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这是希伯来思想的核心所在,而其中心则是伦理学。而这正是希腊哲学往往忘记的。勒维纳斯思想中表现了一种犹太教和哲学之间的张力,目的是要展示一种追求无限的启示的思想,用对他者的绝对责任,对存在的正义的要求,与哲学和基督教多少世纪以来都未能阻止的罪恶抗衡。这就是勒维纳斯的“圣洁性”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传统 希腊哲学 逃避存在 他者 相异性 超越性彼处
下载PDF
对史前人类生活的考古哲学反思——兼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解释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敦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从考古哲学的角度讨论了进化论对史前人类生活研究的积极作用。第一二部分介绍了新考古学和进化人类学的新进展,第三部分说明了这些新的思想和解释模式对于研究史前人类生活和中国文明起源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国文明 考古哲学 史前人类 进化人类学 起源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岱年 《中国哲学史》 1994年第3期5-10,共6页
我担任所长,平时跟同志们很少见面。这次胡伟希同志建议我来跟大家见见面,交换交换意见,我觉得很好。上星期北大有一个认识论讨论班,他们让我讲一个题目叫做“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今天我就大致讲讲这个题目。我想分四个小题目来... 我担任所长,平时跟同志们很少见面。这次胡伟希同志建议我来跟大家见见面,交换交换意见,我觉得很好。上星期北大有一个认识论讨论班,他们让我讲一个题目叫做“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今天我就大致讲讲这个题目。我想分四个小题目来谈一谈。 首先要谈一谈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基本目标或基本要求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我还是认为我们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主要是考察研究中国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思想有一个客观性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去研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宋明理学 方法论 解释学 《文子》 中国古代 唯物主义 《列子》 “气” 《淮南子》
下载PDF
试论庄子哲学语境中的“中道”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开 Hou Jian 《孔学堂》 2018年第4期36-52,143-151,共18页
儒道之间的思想对话与会通是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早期哲学史的重要问题。《庄子》蕴含着丰富的"中庸""中道""中和"思想,既体现在关于自然、万化和环中的玄理讨论层面,也表现于关于生命、自由与秩序的实践智... 儒道之间的思想对话与会通是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早期哲学史的重要问题。《庄子》蕴含着丰富的"中庸""中道""中和"思想,既体现在关于自然、万化和环中的玄理讨论层面,也表现于关于生命、自由与秩序的实践智慧当中。庄子哲学语境中的"中道"思想涉及了辩证思维、形而上学、伦理学(含政治哲学)以及精神境界理论诸多方面,并且和儒家"执中""中道""中庸"思想形成了有趣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 中庸 环中 中正
下载PDF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作证——读潘吉星教授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9
作者 朱良志 《新闻世界》 2003年第8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潘吉星 古代科学史 科学研究 科技考证
下载PDF
当代乡村建设中的艺术实践 被引量:71
10
作者 邓小南 渠敬东 +17 位作者 渠岩 王南溟 郑振满 张圣琳 赵世瑜 吴飞 王铭铭 李人庆 周飞舟 王长百 马琳 梁钦东 李华东 毛丹 江湄 张志强 陈进国 任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78,共28页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乡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中国乡村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随着政治运动以及资本侵蚀,陷入到空壳化、原始化的险境之中,陷入到荒漠与冷漠的生态与世态之中。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即是重新探索城乡建设与...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乡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中国乡村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随着政治运动以及资本侵蚀,陷入到空壳化、原始化的险境之中,陷入到荒漠与冷漠的生态与世态之中。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即是重新探索城乡建设与社区营造的各种可能性,以此实现对文明传统的再追索及当下社会的再修复。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7月28日组织召开"乡村建设及其艺术实践"学术研讨会,基于上述主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艺术实践 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 文明系统
下载PDF
论想象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世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想象的基本含义是飞离在场。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经康德到胡塞尔和其它一些现当代哲学家关于想象的观点的发展史是一个由贬低想象到重视想象、由贬低不在场到重视不在场的过程。本文从三个层次(回忆与联想,创造的想象,幻想)论述了想象... 想象的基本含义是飞离在场。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经康德到胡塞尔和其它一些现当代哲学家关于想象的观点的发展史是一个由贬低想象到重视想象、由贬低不在场到重视不在场的过程。本文从三个层次(回忆与联想,创造的想象,幻想)论述了想象在认识中和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强调,审美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于通过想象,以在场的东西显现出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从而使鉴赏者玩味无穷: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认识在于通过想象,把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与在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体,科学家也需要有非凡的想象力,包括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哲学思想 联想 回忆 幻想 审美意识 共时性
下载PDF
“慎独”与帛书《五行》思想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来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关键词 《五行》 帛书 “慎独” 思想特点 孟子 子思 经部 竹简
下载PDF
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 被引量:13
13
作者 聂锦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3,共8页
内容提要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等问题,因此,结合马克思的文本,这一问题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等问题,因此,结合马克思的文本,这一问题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世界历史"一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共计出现在22个段落中29次,仔细甄别各个出处其具体含义,由此可以概括和抽象出全书关于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即"世界历史"不是观念史、思想史和哲学史,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运动;它也不是以往所有事件的记录、罗列和展示,而是经过"过滤"的世界发展重大趋向的表征和体现;其推进力量是"现实的人"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它的当代发展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使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都打上"世界性"印记。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的评价需要在三个维度下进行:还原回文本的整体思想结构,梳理这一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放在人类实践的格局和思想史的进程中以透视其地位、演变、得失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 解释 文本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 被引量:33
14
作者 黄楠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4期6-7,共2页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认识上的分歧.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评价颇多歧见这里.我想对其中几个问题谈谈自己...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认识上的分歧.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评价颇多歧见这里.我想对其中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以人为本 中国 市场经济 人本主义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道德与宗教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世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道德的根据何在?此乃人生不可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各民族的进化史上大都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把道德置于宗教的基础之上,以对神的敬畏作为道德的根据。西方传统主要在“上帝”那里找道德的根据,中国传统主要在“天”(“...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道德的根据何在?此乃人生不可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各民族的进化史上大都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把道德置于宗教的基础之上,以对神的敬畏作为道德的根据。西方传统主要在“上帝”那里找道德的根据,中国传统主要在“天”(“天理”)那里找道德的根据。本文意在探讨一种“没有宗教的道德”的根据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道德决非可有可无之事,但道德可以不需要主宰人间祸福的“上帝”或“天”作依据。作者结合中西哲学的发展历程,主张以“万物一体”作为道德的根据。人之所以必须讲道德,在于人本与人(包括万物)为一体,“民吾同胞”的道德精神源于“万物一体”。缺乏对“万物一体”的领悟从而缺乏“民胞”的道德精神的人,不是真正的人。作者强调要以对“万物一体”的崇敬之情代替“上帝”和“天”,以重振道德的权威性,让我们的民族把讲道德、尊重道德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精神 万物一体 根据 为道 宗教 中西哲学 天理 回避 根本 依据
下载PDF
文化与文化的人格内核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龙 詹献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100,共8页
本文从人格、个性标志着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论证人格是文化的内核 ,这是确定文化品位、文化建设根本目标的依据。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独立人格的基本意蕴是以个人为本位 ,“个人本位”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发... 本文从人格、个性标志着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论证人格是文化的内核 ,这是确定文化品位、文化建设根本目标的依据。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独立人格的基本意蕴是以个人为本位 ,“个人本位”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从作为利己主义的思想根基到作为集体主义的思想根基的演变过程。因此 ,应当走出把个人本位观念当成资本主义专利并等同于利己主义的误区 ,坚持党性和个性统一的辩证法 ,为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培育“四有”公民和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人格(个性) 独立人格 个人本位 自主选择 自担责任
下载PDF
儒学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4
17
作者 汤一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4,共10页
如果我们以儒家的“合天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来为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以“同人我”(人我合一)的观念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内外”(身心合一)来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现代社会,由... 如果我们以儒家的“合天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来为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以“同人我”(人我合一)的观念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内外”(身心合一)来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内外的压力,特别是人们无止境地追求感官之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格分裂。由于心理的不平衡引起精神失常、酗酒、杀人、自杀等等,造成了自我身心的扭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宁,其原因正在于道德沦丧,致使人失去了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对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有见识的学者都为此提出救治的理论和策略。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可以说儒家对人的身心道德修养和人格培育给以特别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修身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 被引量:8
18
作者 仰海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逻辑批判 物质生活条件 资本 现实的个人 社会存在 生产劳动
下载PDF
拒斥还是辩护: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学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40,共7页
内容提要普遍和特殊或共相和殊相、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这个问题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全球化过程内在蕴涵着普遍化和特殊化双向运动的悖论。全球化本身即意味着普遍化。无论是地方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内容提要普遍和特殊或共相和殊相、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这个问题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全球化过程内在蕴涵着普遍化和特殊化双向运动的悖论。全球化本身即意味着普遍化。无论是地方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全球性的普遍意义,还是某种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奉行和遵从,都意味着或要求某种普遍性。但是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多样性和差异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争主要集中在价值和价值观领域。以普遍主义姿态出现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普遍性,而是某种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即"西方中心主义"冒充"全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拒斥普遍性的典型的特殊主义。只有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性。为此,必须抛弃对自身特异性的自恋,接纳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普遍主义 特殊主义 全球主义 民族主义
下载PDF
发展实践呼唤新的发展理念 被引量:18
20
作者 丰子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4-29,共6页
加快发展进程,必须增强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觉,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面对国内外新的发展实践,必须加强发展理念的研究,这就是要对发展的内涵以更多的价值思考和人文关注,对发展的本质特征以新的认识和阐释,从而建立起一种能... 加快发展进程,必须增强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觉,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面对国内外新的发展实践,必须加强发展理念的研究,这就是要对发展的内涵以更多的价值思考和人文关注,对发展的本质特征以新的认识和阐释,从而建立起一种能够适应和指导当代发展实践的新的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实践 发展理念 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