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而遂通”:交感、感动与教化--宋明道学政治哲学的一个切入点
1
作者 干春松 《船山学刊》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感”作为宋明道学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素来缺乏研究者的关注,然二程、张载和朱熹通过对《周易·系辞》和咸卦中有关“感”的意义的阐发,尤其是建构寂感体用的哲学框架,来阐明圣人感万物而照察人间疾苦,并通过感化来调节社会秩... “感”作为宋明道学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素来缺乏研究者的关注,然二程、张载和朱熹通过对《周易·系辞》和咸卦中有关“感”的意义的阐发,尤其是建构寂感体用的哲学框架,来阐明圣人感万物而照察人间疾苦,并通过感化来调节社会秩序的思想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通 二程 张载 朱熹 《周易》 咸卦
下载PDF
《易》、《老》會通與北宋易學哲學
2
作者 張廣保 《道家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47-289,共43页
本文從北宋易學哲學五大問題意識着手,論證《易》、《老》的創造性融通乃是推動北宋易學哲學發展的原動力。正是通過《易》、《老》兩大哲學傳統的深度對話,北宋易學哲學家提出迥異於前代的哲學問題。各學派圍繞這些問題予以廣泛的討論... 本文從北宋易學哲學五大問題意識着手,論證《易》、《老》的創造性融通乃是推動北宋易學哲學發展的原動力。正是通過《易》、《老》兩大哲學傳統的深度對話,北宋易學哲學家提出迥異於前代的哲學問題。各學派圍繞這些問題予以廣泛的討論,並提出具有各自不同特點的解答,從而直接推動北宋易學哲學的發展。而北宋易學哲學的發展又引領北宋儒學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復興。因此,儒、道融通纔是貫穿北宋哲學始終的思想主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周易》
下载PDF
孔夫子与现代中国:陈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干春松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24-33,186,共11页
陈来教授十分关注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他梳理国学的流变、总结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对熊十力、梁漱溟和马一浮的新儒家思想研究,他分析了新儒家思潮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作用。通过对现代儒学... 陈来教授十分关注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他梳理国学的流变、总结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对熊十力、梁漱溟和马一浮的新儒家思想研究,他分析了新儒家思潮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作用。通过对现代儒学发展的几种形态的发展,指出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建、国家凝聚力的建构、价值世界的拓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来 新儒家 现代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陈焕章的分配正义论
4
作者 王淇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1,共9页
分配问题是《孔门理财学》的核心,但其研究价值长期受到该书之纲要“消费和生产”的遮蔽,而为学者所忽视。本文主要展现陈焕章对儒家分配正义观的思考,兼及与西方分配正义学说的比较。一方面陈焕章主张按生产能力分配,并用“禄以代耕”... 分配问题是《孔门理财学》的核心,但其研究价值长期受到该书之纲要“消费和生产”的遮蔽,而为学者所忽视。本文主要展现陈焕章对儒家分配正义观的思考,兼及与西方分配正义学说的比较。一方面陈焕章主张按生产能力分配,并用“禄以代耕”合理解释了不同劳动的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通过“不与民争利”原则限制差等,使其更符合公平正义。陈焕章之所以如此重视儒家的公平分配,是因为要回应工业时代中国何以生产滞后的问题,故而他对西方分配正义学说和经济学方法的使用是一种移花接木、六经注我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门理财学》 陈焕章 分配正义
下载PDF
儒家经典与生活世界中的复仇 被引量:2
5
作者 干春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6,F0002,共13页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对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复仇就是其中一个。儒家经典对复仇有明确的表述,但在后世的法律体系中又明令禁止复仇,如此就造成经典与法律的冲突,从而吸引了历代思想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一方面,儒家经典所...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对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复仇就是其中一个。儒家经典对复仇有明确的表述,但在后世的法律体系中又明令禁止复仇,如此就造成经典与法律的冲突,从而吸引了历代思想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一方面,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得不到现实制度的支持而失去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绝对背弃经典的法律制度亦会造成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对于复仇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儒家经典对于中国社会影响的复杂性,并帮助我们理解经典对于现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春秋公羊传 韩愈 王安石
下载PDF
中国思想典范转移过程中的观念变迁:以康有为论“仁”看儒家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干春松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中国思想在1840年之后,进入典范转移阶段。然而在现代学科制度形成之前,思想家们试图通过对中国原有的概念注入新的观念和内容的方式来融合新知,这一点从康有为对儒家的核心观念"仁"的重新理解可以看出。通过将平等、公正等... 中国思想在1840年之后,进入典范转移阶段。然而在现代学科制度形成之前,思想家们试图通过对中国原有的概念注入新的观念和内容的方式来融合新知,这一点从康有为对儒家的核心观念"仁"的重新理解可以看出。通过将平等、公正等价值输入,儒家的思想有了新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平等 公正
下载PDF
“心之所同然”:戴震的“人性论”与实践解释学 被引量:2
7
作者 干春松 《船山学刊》 2021年第1期54-68,共15页
戴震对程朱理欲论的批评建立在他对经典的重新解释基础上。他反对理欲对立,认为欲望和情感这些人类生养的基本需要,是理解人和人性的关键,他由此来阐发他关切民生和百姓疾苦的理论志向。戴震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批判和启蒙色彩,对戴震... 戴震对程朱理欲论的批评建立在他对经典的重新解释基础上。他反对理欲对立,认为欲望和情感这些人类生养的基本需要,是理解人和人性的关键,他由此来阐发他关切民生和百姓疾苦的理论志向。戴震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批判和启蒙色彩,对戴震思想的理解可以丰富我们对清代考据学之义理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理欲 人性 实践解释学
下载PDF
拾 近代大变局中的人与事
8
作者 干春松 《城市国学讲坛》 2015年第1期218-230,共13页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近代大变局中的人与事》,主要谈五件事情:第一,鸦片战争与甲午海战;第二,清末宪政;第三,科举废除;第四,辛亥革命;第五,五四运动。第一个问题:鸦片战争与甲午海战。
关键词 近代 甲午海战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下载PDF
“素王改制”与《五经异义》——廖平“平分今古”的两个基础及其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郜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共8页
“平分今古”是晚清经学家廖平一生最为重要的论断之一。廖平的“平分今古”,是基于“素王改制”与《五经异义》这两个基础而提出的。廖平在学术生涯早期的《春秋》学研究中,建立了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素王改制”理论,这个理论成为了... “平分今古”是晚清经学家廖平一生最为重要的论断之一。廖平的“平分今古”,是基于“素王改制”与《五经异义》这两个基础而提出的。廖平在学术生涯早期的《春秋》学研究中,建立了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素王改制”理论,这个理论成为了“平分今古”的新义理;而后,他又通过《五经异义》,初步建构了“平分今古”的礼制体系。厘清这两个基础在“平分今古”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明晰“平分今古”的性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分今古 素王改制 《五经异义》
下载PDF
全真玄學與重玄學、老莊學——三教融合視域中的全真教
10
作者 張廣保 《道家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32-168,共37页
全真教是王重陽在金代融通儒、釋、道三教,返本開新更新道教傳統創立的新道教。全真教既承接道教傳統,又直接繼承了魏晋玄學、六朝以降的重玄學學統,乃是重玄學在金代通過融通三教之後歸宗於心性的一種嶄新思想形態。對此,學界此前並未... 全真教是王重陽在金代融通儒、釋、道三教,返本開新更新道教傳統創立的新道教。全真教既承接道教傳統,又直接繼承了魏晋玄學、六朝以降的重玄學學統,乃是重玄學在金代通過融通三教之後歸宗於心性的一種嶄新思想形態。對此,學界此前並未有清晰的認知。本文依據碑刻、傳世文獻研究全真教賴以立教的精神傳統及其與老莊學、重玄學的内在關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教 李志常 全真道 宋德方
下载PDF
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 被引量:13
11
作者 干春松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60,207,共18页
对儒家仁爱的不同认识由来已久,先秦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就集中于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儒家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也一直存在着基于血缘的爱和“泛爱众”之间的争论。儒家伦理中对于血缘亲情的强调,会让人忽视其仁爱观的扩展性,即最终发展到对于... 对儒家仁爱的不同认识由来已久,先秦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就集中于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儒家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也一直存在着基于血缘的爱和“泛爱众”之间的争论。儒家伦理中对于血缘亲情的强调,会让人忽视其仁爱观的扩展性,即最终发展到对于人类之爱的肯定。从孟子的“一本”论到程朱的“理一分殊”,再到王阳明等人的“万物一体”论,都试图揭示出血缘亲情和普遍的爱之间既有分别,又相统一的复杂面向。在人类面对全球性的挑战的今天,从仁爱观念的差异与普遍的统一中,去把握人与人、个人与国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们推动新型的共同体建设提供源自中国文化自身的价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万物一体 亲亲 共同体
原文传递
李存山对中国文化的“常”与“变”的义理阐发
12
作者 干春松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9,共8页
李存山继承张岱年和冯友兰文化哲学观,主张从价值系统去厘定文化的常道,并提出了他自己对儒家文化“常道”的概括。他认为儒家价值体系要因应社会历史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对人与人、人与环境等挑战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如何从民本到... 李存山继承张岱年和冯友兰文化哲学观,主张从价值系统去厘定文化的常道,并提出了他自己对儒家文化“常道”的概括。他认为儒家价值体系要因应社会历史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对人与人、人与环境等挑战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如何从民本到民主的探索,体现了李存山对儒家文化“新命”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存山 常道 民本
原文传递
“人为天生”:康有为大同思想的根基 被引量:7
13
作者 宫志翀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7,共7页
大同思想的来源和基础是康有为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为了追寻理想的文明形态,康有为发掘出儒家传统的"人为天生"说和天人维度,作为构建大同文明的根本原则。他将天人维度中的价值原则发挥至极,消解了人类生活的伦理... 大同思想的来源和基础是康有为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为了追寻理想的文明形态,康有为发掘出儒家传统的"人为天生"说和天人维度,作为构建大同文明的根本原则。他将天人维度中的价值原则发挥至极,消解了人类生活的伦理政治维度,构建起独立、平等、君子的大同世界。"人为天生"学说是理解三世说与《大同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大同思想 人为天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