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三十年(1980-2010)英语世界的朱子研究——概况、趋势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国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1980~2010年间英语世界的朱熹研究进行了考察。首先,本文介绍了这三十年间英语世界中朱熹研究的概况,包括朱熹文献的翻译、以朱熹为题的博士论文以及以朱熹为题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其次,指出在这三十年间英语世界的朱熹研究中,在对... 对1980~2010年间英语世界的朱熹研究进行了考察。首先,本文介绍了这三十年间英语世界中朱熹研究的概况,包括朱熹文献的翻译、以朱熹为题的博士论文以及以朱熹为题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其次,指出在这三十年间英语世界的朱熹研究中,在对于朱熹多方面的探讨中,宗教学的取径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最后,说明了海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学界的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学 英语世界
下载PDF
周海门与佛教的交涉——一项历史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国翔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晚明浙东地区佛教尤其禅宗的兴盛,与阳明学的接引有莫大关系。作为阳明学人的周海门,是当时浙东地区士林的领袖,也是阳明学中接引和推动禅宗的关键。周海门与佛教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他与僧人在各方面的交涉。
关键词 晚明儒佛 士释交往 周海门
下载PDF
唐君毅论儒家的宗教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国翔 《宗教与哲学》 2012年第1期336-361,共26页
一引言 在现代新儒家第二代之中,唐君毅先生(1909~1978)最富宗教精神和情怀。事实上,在其等身的著作之中,唐君毅也的确有相当的内容专门探讨宗教精神的问题。对他来说,宗教的本质不在于其外部的种种形式,而在于其内部的宗教精神。
关键词 宗教精神 现代新儒家 唐君毅 第二代
下载PDF
修身与治国 董仲舒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國翔 《中国文化》 CSSCI 2011年第2期43-54,I0001-I0004,共16页
引言 迄今为止,相对于先秦、宋明以及现代,汉代儒学的研究未免薄弱,长期以来似乎缺乏应有的推进。以汉代儒学最为重要的人物董仲舒而言,虽然既有若干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也有相关的学术会议召开,但董仲舒思想中内在具有的一些方面,... 引言 迄今为止,相对于先秦、宋明以及现代,汉代儒学的研究未免薄弱,长期以来似乎缺乏应有的推进。以汉代儒学最为重要的人物董仲舒而言,虽然既有若干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也有相关的学术会议召开,但董仲舒思想中内在具有的一些方面,比如身心修炼的功夫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修炼 身心 功夫论 治国 修身 汉代儒学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北大所藏汪龙《毛诗申成》稿本初探
5
作者 朱天助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6年第4期43-48,共6页
清儒汪龙治《诗经》学著有成就,但其《毛诗申成》未刊,学者未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汪龙《毛诗申成》清抄本,实为稿本。可与汪龙《毛诗异义》刊本相参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汪氏治学,善于比较毛《传》和郑《笺》的异同,也善于吸收各家... 清儒汪龙治《诗经》学著有成就,但其《毛诗申成》未刊,学者未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汪龙《毛诗申成》清抄本,实为稿本。可与汪龙《毛诗异义》刊本相参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汪氏治学,善于比较毛《传》和郑《笺》的异同,也善于吸收各家考证成果。本文略举数例,以引起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龙 《毛诗申成》 《毛诗异义》 治学述要
原文传递
正念与因果的关系——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
6
作者 朱天助 《宗教研究》 2016年第2期98-105,共8页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苦、集、灭、道,又称为四圣谛。四圣谛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pratityasamutpada)。佛教的教义不离缘起论。'缘起'即诸法因缘而生,就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的互存和条件。简而言之,因(hetu)就是关...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苦、集、灭、道,又称为四圣谛。四圣谛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pratityasamutpada)。佛教的教义不离缘起论。'缘起'即诸法因缘而生,就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的互存和条件。简而言之,因(hetu)就是关系;缘(paccaya)就是条件。缘起的定义即:'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比如种子和芽的关系,因为过去先有种子,所以才能有今天的芽生。也因为有今天的芽生,过去的种子才能称为种子。这种互存关系,从佛教的角度上看,就是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论 因果关系
原文传递
论儒家修身工夫的三种进路——从《中庸》戒、惧、慎独三义说起 被引量:2
7
作者 赖区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7-53,共7页
关于《中庸》中的戒、惧、慎独,郑康成、朱子、王阳明三人的解释互有关联而又各有侧重。基于此三人的解释,以事(身)、意念、心(本体)为线索,可概括出儒家修身工夫的三种进路,它们亦可视为儒家修身学的三个演变阶段:其一,以事(身)为焦点... 关于《中庸》中的戒、惧、慎独,郑康成、朱子、王阳明三人的解释互有关联而又各有侧重。基于此三人的解释,以事(身)、意念、心(本体)为线索,可概括出儒家修身工夫的三种进路,它们亦可视为儒家修身学的三个演变阶段:其一,以事(身)为焦点而统摄意念、心来做修身工夫,此为经学进路;其二,以意念为焦点而统摄事、本体(心),此为理学进路;其三,以本体(心)为焦点而统摄事、意念,此为心学进路。从思想史视野厘清这三种修身进路的特征,及各自的利弊和合理性,可为修身学及其实践的当下开展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修身工夫 经学 理学 心学
原文传递
仁者无敌:人我关系的诗性构成——“敌我关系”的一个儒家式建构
8
作者 王堃 《历史法学》 2017年第1期352-380,共29页
如同施米特所说,政治学说需要以其人类学依据来检验,因而一切的'敌友关系'问题都回到人性的善恶上。~[1]以孔子儒家的'一以贯之'之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是伦理和政治问题,同时也有形而上的人性论作为基础。对这个形而... 如同施米特所说,政治学说需要以其人类学依据来检验,因而一切的'敌友关系'问题都回到人性的善恶上。~[1]以孔子儒家的'一以贯之'之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是伦理和政治问题,同时也有形而上的人性论作为基础。对这个形而上学基础,历来有两种理解。其一是比照西方近来兴起的德性观念,将儒家的心性论当作某种先天的'德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德性 关系 诗性 问题 敌友 检验 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