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国际关系学 培养“通才”人物
1
作者 袁明 《国际学术动态》 1997年第8期1-2,共2页
199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于1月30日至2月4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有2000余名世界各国首脑、政府部门高级官员、企业界领导人和知名专家学者到会。 "世界经济论坛"于1971年由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施瓦布创建,现已成... 199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于1月30日至2月4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有2000余名世界各国首脑、政府部门高级官员、企业界领导人和知名专家学者到会。 "世界经济论坛"于1971年由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施瓦布创建,现已成为世界政界、财界要人和专家学者们研讨世界重大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会后,笔者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1 要重视国际关系学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应付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并能从宏观和具体的角度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人才。中国的崛起引起全球注目,在年会上有关中国的专题就有5个,其他与中国有关的专题则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人才培养 通用人才培养 21世纪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非政府组织浅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士明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6,共4页
国际关系中的非政府组织浅析范士明国家间的关系似乎已经难以概括国际关系的现实。因为,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国际关系正在变得非国家化——超国家的和次国家的行为体日益卷入到跨国活动中,去影响乃至参与解决那些... 国际关系中的非政府组织浅析范士明国家间的关系似乎已经难以概括国际关系的现实。因为,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国际关系正在变得非国家化——超国家的和次国家的行为体日益卷入到跨国活动中,去影响乃至参与解决那些仅靠国家行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次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国际关系 市民社会 民族国家 非国家行为体 中央政府 国际关系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 政府资助 日本国际交流中心
下载PDF
中俄关系新格局的构筑与蒙古国外交战略的制衡和互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利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86-92,共7页
中国与俄罗斯放弃两国原来的敌对政策,展开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俄罗斯领导人放弃了传统的同蒙古国结盟的模式,从蒙古国全部撤军,更加注重经贸合作。中国已不再将蒙古国视为苏联制衡中国的工具,而积极发展同蒙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放弃两国原来的敌对政策,展开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俄罗斯领导人放弃了传统的同蒙古国结盟的模式,从蒙古国全部撤军,更加注重经贸合作。中国已不再将蒙古国视为苏联制衡中国的工具,而积极发展同蒙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扩大边境贸易,向蒙古国提供贷款和物资,助其渡过难关。蒙古国从本国实际出发,与中、俄两国保持等距离关系;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太地区的关系;近年来蒙、日关系持续升温;美国对蒙古国则深感兴趣。上述各方互动、制衡和警惕,而构筑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蒙古国 日本 美国 互动 制衡 新格局
下载PDF
21世纪初东北亚大国关系
4
作者 袁明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3,共5页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开始重新调整。这一调整过程看来将延续到21世纪初期。20世纪只剩下最后几年了。人们置身于历史的大变动中,身受着历史浪潮的冲击,目睹着国际风云的变幻,不能不认真思考影响全局的大国关系,也不能不认真对待历史的...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开始重新调整。这一调整过程看来将延续到21世纪初期。20世纪只剩下最后几年了。人们置身于历史的大变动中,身受着历史浪潮的冲击,目睹着国际风云的变幻,不能不认真思考影响全局的大国关系,也不能不认真对待历史的巨大惯性。 自19世纪末以来,东北亚地区一直是大国利益的冲突与交汇之处。可以说,大国间利益的交汇在整个20世纪多是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冲突之后,一些国家崛起,另一些国家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地区 21世纪初 大国关系 中日关系 欧洲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 美日关系 冷战结束 20世纪 亚太地区
下载PDF
亚太经济合作关系:主张合作与务实
5
作者 袁明 《国际学术动态》 1997年第8期3-3,2,共2页
1997年3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工作小组讨论会,在日本淡岛召开,共有来自亚太经合组织中14个成员的22位代表参加。会议上反映出三方面值得重视的情况。 (1)积极的动向。在这次会议上,强调合作,强调发展,始终是主流。尽管APE... 1997年3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工作小组讨论会,在日本淡岛召开,共有来自亚太经合组织中14个成员的22位代表参加。会议上反映出三方面值得重视的情况。 (1)积极的动向。在这次会议上,强调合作,强调发展,始终是主流。尽管APEC成员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差异,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强调APEC是一个创举,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进展来之不易。主张合作是一种共识,是最重要的基础。其次,主张务实始终贯穿在讨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经济合作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思想库”与国际关系
6
作者 袁明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21-22,共2页
人们意识到,一个国家有没有高水平的思想库,对于这个国家参与国际政治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本世纪初,受迅速发展的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影响,在一些国力日趋强大的西方国家中,一批思想群体出现了。它们紧密跟踪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大事,广... 人们意识到,一个国家有没有高水平的思想库,对于这个国家参与国际政治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本世纪初,受迅速发展的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影响,在一些国力日趋强大的西方国家中,一批思想群体出现了。它们紧密跟踪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大事,广罗人才,广开言路,认真研究各类国际"热点"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危及本国利益的动向做出大胆的预测,提出常人所提不出的思想与建议。这些机构受到政界与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就其功能而言,这类机构有一个统一的称号-’’思想库"。 "思想库"起着谋士与智囊的作用。在传统中国政治中,"谋士"与"智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库 国际关系 国际问题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 政治活动 科技革命 国际战略研究所 世界政治经济 国际事务 工业革命
原文传递
东盟国家的人权研究
7
作者 罗艳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5年第6期43-45,共3页
东盟国家的人权研究罗艳华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变得日益突出。与以往一样,这次“人权运动”的发起者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这无论是因为苏联和东欧的剧变而更坚定了他们把其价值观念推广到整个国... 东盟国家的人权研究罗艳华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变得日益突出。与以往一样,这次“人权运动”的发起者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这无论是因为苏联和东欧的剧变而更坚定了他们把其价值观念推广到整个国际关系之中的信。卜,还是因为随着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研究 东盟国家 人权问题 非政府组织 人权观 新加坡 国际关系研究 部长会议 印度尼西亚 研讨会
下载PDF
四十年代后期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动向
8
作者 袁明 《历史研究》 1985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美国外交史是为美国历史学界所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发展,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也日益为美国学者所注目.美国近年来有关中美关系史的系统论著、专题论著及论文陆续问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七十年代始,一批美国外... 美国外交史是为美国历史学界所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发展,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也日益为美国学者所注目.美国近年来有关中美关系史的系统论著、专题论著及论文陆续问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七十年代始,一批美国外交史学者集中力量对四十年代后期至朝鲜战争爆发前的中美关系史作了较为认真的研究.他们之中有在中国生活与工作过的老一代中美关系史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年代 中美关系史 美国外交史学 对华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后期 美国学者 美国式 中国学者 合作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小明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57-71,共15页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之中,并且在历史上呈现出三个截然不同的互动关系模式,新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国际体系因素和中国国内因素是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变迁的基本动力,而且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充当...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之中,并且在历史上呈现出三个截然不同的互动关系模式,新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国际体系因素和中国国内因素是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变迁的基本动力,而且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充当国际关系变迁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外关系 周边国家 国际关系变迁
原文传递
美国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小明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美国和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东亚关系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原先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国际体系之间交往和冲突的过程。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是东亚被逐渐纳入现代国际... 美国和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东亚关系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原先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国际体系之间交往和冲突的过程。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是东亚被逐渐纳入现代国际体系和美国塑造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过程。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也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多边主义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与东亚之间关系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东亚 东亚国际体系变迁 美国与东亚关系
原文传递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探源——兼论美国“战略精英”和中美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明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8-59,共12页
过去的历史表明,在中美两国的交往中,美国一直处在一个外向型、进攻型的位置上。这是由美国这个国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则决定了中国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行为方式,即“中国主要是靠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的”①。然... 过去的历史表明,在中美两国的交往中,美国一直处在一个外向型、进攻型的位置上。这是由美国这个国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则决定了中国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行为方式,即“中国主要是靠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的”①。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在美国国内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冷战后 中美关系 美国战略 三边委员会 克林顿政府 美国国家利益 美国外交 精英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谈中国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明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1期98-99,共2页
谈中国形象的塑造袁明现在通行于国际学术界的“中国研究”实际上是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形象多是由非中国人来塑造的。由于受到语言和文化的种种障碍的影响,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往往是“瞎子摸象... 谈中国形象的塑造袁明现在通行于国际学术界的“中国研究”实际上是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形象多是由非中国人来塑造的。由于受到语言和文化的种种障碍的影响,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往往是“瞎子摸象”。褒贬文章都离不开这一特点。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中国研究 国际政治经济学 实证研究 西方学者 当代中国 形象的塑造 外交政策 国际关系研究 中国特色
下载PDF
国际社会与全球社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勇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0,共3页
国际社会与全球社会王勇(一)什么是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一般归纳为“无政府状态”,但是,国际关系也存在着某种秩序和维持秩序的机制(包括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协调以及霸权国家等等)。因此,可以认为... 国际社会与全球社会王勇(一)什么是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一般归纳为“无政府状态”,但是,国际关系也存在着某种秩序和维持秩序的机制(包括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协调以及霸权国家等等)。因此,可以认为,近代国际关系是一种有某种“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社会 全球社会 民族主义 国际关系研究 理想模式 地区一体化 “一体化” 形成与发展 国家主权 利益定位
原文传递
回归无核世界:理想与现实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明 《国际论坛》 1999年第1期10-17,共8页
关键词 核武器 无核世界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冷战后 核威慑力量 南亚核危机 防止核扩散 核弹头 巴基斯坦 国际社会
下载PDF
美日经济摩擦:中国人的一些看法
15
作者 范士明 《太平洋学报》 1999年第3期79-85,共7页
本文对中国学者关于美日经济摩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重点考察了现实主义和相互依存论对中国学者的影响;在问题领域,重点考察了美日对双边经济摩擦的管理,以及美日经济摩擦与其政治—安全关系的互动。
关键词 美国 日本 经济关系 经济矛盾 现实主义 国家安全
下载PDF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
16
作者 张小明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3期10-13,共4页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吴国光、刘靖华的长文《‘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一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该文论及时下一个热门话题,即:美国是否要“遏制”(con... 不应该误解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张小明《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吴国光、刘靖华的长文《‘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一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该文论及时下一个热门话题,即:美国是否要“遏制”(containment,国内一般译为“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 苏联 凯南 意识形态 美国对外政策 共产主义制度 “和平演变” 战略选择 国际关系研究 神话与现实
下载PDF
谁主沉浮?——也谈大国关系
17
作者 袁明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4期2-4,共3页
冷战结束,风云变幻,大国关系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兴衰交替,大势使然。目前大国关系的重新调整虽然还没有完全到位,种种舆论却已先行。美国率先推出“大国的兴衰”、“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等代表性观点,从而推动了一系列关于... 冷战结束,风云变幻,大国关系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兴衰交替,大势使然。目前大国关系的重新调整虽然还没有完全到位,种种舆论却已先行。美国率先推出“大国的兴衰”、“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等代表性观点,从而推动了一系列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大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关系 美国对外政策 世界事务 谁主沉浮 世界政治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新秩序 国际格局 西方大国 对外战略
原文传递
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的成果与影响
18
作者 张小明 《理论学习与研究》 1998年第1期38-39,47,共3页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 大国关系 冷战后 两国关系 国事访问 和平与稳定 克林顿 战略合作 经贸关系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的所谓“人权外交”
19
作者 罗艳华 《发展论坛》 1997年第1期57-58,52,共3页
冷战后美国的所谓“人权外交”○罗艳华(一)利用“人权外交”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并不是冷战后西方的新举措,而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推行的政策和战略,1953年1月15日,美国杜勒斯在国会准备任命他为国务卿的... 冷战后美国的所谓“人权外交”○罗艳华(一)利用“人权外交”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并不是冷战后西方的新举措,而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推行的政策和战略,1953年1月15日,美国杜勒斯在国会准备任命他为国务卿的听证会上说,要用和平方法使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人权外交 冷战后 “人权外交” 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国家 和平演变 国家利益 第三世界 人权问题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下载PDF
张歆海与中美关系——对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兼外交官的思想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丹虹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47,3,共20页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中西文化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迎头相撞,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落后了。从此文化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在一起,一直纠缠和困扰着他们。如何迎...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中西文化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迎头相撞,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落后了。从此文化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在一起,一直纠缠和困扰着他们。如何迎接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客观估价数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理上的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社会的前途,成为一个半世纪以来几代知识分子都无法回避的百年大课题。在中西文化不可避免的冲突和震荡中,如果说中国知识分子必然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上的话,那么他们中的外交官则更为直接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无时无刻都要面对中西文化碰撞这一现实。而张歆海正是这样一位集外交官、学者于一身的典型人物,这位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的30年代国民党外交官,在寓居美国的后半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中西文化 外交官 中国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 李宗仁 国民党政府 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中国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