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疾病应用中性粒细胞CD64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丽娜 荣义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4期195-198,共4页
一直以来,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困扰临床工作的主要难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感染炎症指标特异性、敏感性均有不足,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感染性标志物,提高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指导合理的抗... 一直以来,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困扰临床工作的主要难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感染炎症指标特异性、敏感性均有不足,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感染性标志物,提高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指导合理的抗感染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抗生素耐药。近年来,中性粒细胞CD64是研究比较多的新型感染标志物之一。有研究表明,与传统感染指标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且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在感染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就中性细胞CD64在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CD64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脓毒症 分枝杆菌
下载PDF
规范化培训护士核心能力清单的编制和初步应用
2
作者 祝红梅 高峻 +3 位作者 魏华华 许春娟 王方 蔡焕静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6期155-158,共4页
目的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编制规培护士核心能力清单,探索基于清单的临床轮转培训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头脑风暴及德尔菲函询法编制规培护士核心能力清单,依据清单制定轮转培训考核方案并在2020届规培护士中... 目的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编制规培护士核心能力清单,探索基于清单的临床轮转培训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头脑风暴及德尔菲函询法编制规培护士核心能力清单,依据清单制定轮转培训考核方案并在2020届规培护士中初步实施和应用。结果最终形成一份包含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规培护士核心能力清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细化了三级指标下的具体详细学习考核内容,轮转管理方案顺利实施1年,规培护士100%完成全部培训内容,转正及定职考核通过率为100%。结论通过规培护士核心能力清单的编制和初步运用,为规培护士轮转学习和科室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了针对性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不同科室间连续的知识积累,保证其轮转结束时掌握清单所有内容,更有利于护士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 核心能力 清单
下载PDF
1例两性霉素B治疗黑热病的循证护理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 蔡焕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3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黑热病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口腔护理、发热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黑热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有... 目的探讨黑热病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口腔护理、发热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黑热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黑热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黑热病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治疗 黑热病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艺琪 张驰 +1 位作者 赵鸿 王贵强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是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利用双抗原夹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量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停药管理提供新的临床指标。本文就乙肝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是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利用双抗原夹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量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停药管理提供新的临床指标。本文就乙肝核心抗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作综述,阐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研究应用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 肝脏炎症 复发 再激活
原文传递
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 被引量:49
5
作者 苗社 杨婉娜 +26 位作者 董晓琴 张占卿 谢仕斌 张大志 张绪清 成军 张国 赵巍峰 谢青 刘映霞 马安林 李军 尚佳 白浪 曹立华 邹志强 李家斌 吕福东 刘晖 王志津 张明香 陈黎明 梁伟锋 高慧 庄辉 赵鸿 王贵强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慢性HBV感染者随机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肝穿刺标本采用Ishakscore盲态判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慢性HBV感染者随机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肝穿刺标本采用Ishakscore盲态判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对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Test及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hi-squared检验方法分析;Spearman分级检验法分析双变量相关性。结果治疗78周后肝纤维化改善率为36.53%(80/219)、进展率为23.29%(51/219)。肝纤维化改善与基线纤维化程度和治疗方法相关(P<0.05)。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且基线肝纤维化评分(F)≥3的患者中,肝纤维改善率(54.74%,52/95)显著高于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3.33%,16/48),P=0.016;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进展比例(13.68%,13/95)在数值上低于单独治疗组(18.75%,9/48),P=0.466。在基线F<3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改善和稳定的患者比例(68.08%,32/47)高于单独治疗组(51.72%,15/29)。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并有提高肝纤维化稳定率和降低进展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治疗 肝纤维化 改善
原文传递
软器械建立手术无菌屏障专家共识
6
作者 郭莉 吴安华 +15 位作者 万敏 高兴莲 李保华 何丽 罗艳丽 李莉 贺吉群 袁晓宁 唐荔 刘坤 陈哲颖 索瑶 张越巍 倪晓平 曹晋桂 钟秀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681-3685,共5页
目的 规范软器械建立手术无菌屏障的操作流程及软器械的选择、清洗消毒,以期进一步落实法规要求与国家标准,确保手术安全。方法 在总结国内外法规、标准和科研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多中心临床使用研究、多区域清洗消毒处理实践、多学科临... 目的 规范软器械建立手术无菌屏障的操作流程及软器械的选择、清洗消毒,以期进一步落实法规要求与国家标准,确保手术安全。方法 在总结国内外法规、标准和科研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多中心临床使用研究、多区域清洗消毒处理实践、多学科临床专家经验总结、多次现场调研和沙龙会议研究讨论,对于使用软器械建立手术无菌屏障逐步达成共识。结果 规范建立手术无菌屏障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规范操作流程及软器械的清洗消毒。结论 规范软器械建立手术无菌屏障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医院支出,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器械 手术无菌屏障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脓毒症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蒋素贞 王贵强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临床上病原学培养和鉴定结果时间长、阳性率低,因此寻找能够早期诊断、并进行预后和治疗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尤为重要。本文重点综述了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的细胞...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临床上病原学培养和鉴定结果时间长、阳性率低,因此寻找能够早期诊断、并进行预后和治疗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尤为重要。本文重点综述了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天然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等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生物学标志物 天然免疫系统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新型人纤维蛋白原治疗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姚甜甜 李菲 +9 位作者 姚履枫 王昌源 陆伦根 丁惠国 曹建彪 尹华发 姜海行 倪润洲 王艳 王贵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人纤维蛋白原治疗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试验设计。将240例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试验组119例。2组患者予以不同企业生产的... 目的评价新型人纤维蛋白原治疗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试验设计。将240例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试验组119例。2组患者予以不同企业生产的人纤维蛋白,每次3 g,静脉滴注,qd。2组疗程均为1~3 d。比较2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升高值,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首次注射2 h后纤维蛋白原升高值分别为(1. 00±0. 42)和(0. 71±0. 38) 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3%和17.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90 d后未发现新发病毒感染,安全性好。结论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人纤维蛋白原 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