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未来城市,需要怎样的智慧?
1
作者 唐斐婷 《环境经济》 2014年第6期26-26,共1页
去年底以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相继召开的三次中央工作会议,都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脉络。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我们关注到的大趋势是,农村人口一定是往城市里去。城市作为容纳载体,必须面对这样一... 去年底以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相继召开的三次中央工作会议,都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脉络。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我们关注到的大趋势是,农村人口一定是往城市里去。城市作为容纳载体,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动向问题。 过去的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我们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其中包括传统城镇化模式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城市扩大了这么多,创造了这么高的GDP,是不是就尽如人意了?是不是更宜居了?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城市形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与环境学院 区域规划 北京大学 系主任 城镇化模式 吕斌 智慧 中央工作会议
下载PDF
城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53
2
作者 丁洪建 余振国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1,共8页
在城市或区域规划研究中,常分别通过城市对外经济联系量、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或区域之间的联系强度、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尝试开展两者的协同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测算其与不同城市之间的对外经济联系量、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关系,... 在城市或区域规划研究中,常分别通过城市对外经济联系量、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或区域之间的联系强度、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尝试开展两者的协同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测算其与不同城市之间的对外经济联系量、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关系,为南京市城市或区域规划提供决策支撑,为今后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经济联系量 地缘经济关系 匹配 南京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被引量:95
3
作者 郑国 赵群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5期51-54,96,共5页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研究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文章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城际联系、省...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研究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文章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城际联系、省际联系和外向性联系3个不同的层面上分别考察了山东半岛6个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并据此就山东半岛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城市与开发区发展和经济联系通道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山东半岛
下载PDF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思创 曹广忠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12期20-26,48,共8页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是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焦点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带。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该类地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的规划实践,以期为相关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其一,从...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是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焦点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带。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该类地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的规划实践,以期为相关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其一,从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三个维度建立城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规划科学性。其二,紧扣规模引导、职能分工和空间组织的核心任务,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其三,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城镇化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为乡镇和村庄规划提出指引。本文认为,小城镇在市县城镇体系构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市县级城镇体系规划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以分区分类为指导原则,合理引导各级各类城镇功能的有机协同。应在城乡融合原则的指导下明确规划监督实施路径,协调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 分区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体系 门头沟区
下载PDF
通向城市区域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战略规划——北京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对城市财政收支空间格局的影响
5
作者 梁基英 胡军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8,共7页
本文从都市区角度上论证了经济发展导致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对北京财政收支体系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收支的空间差异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并对促进城市空间范围内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 北京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城市财政 空间配置 战略规划
下载PDF
近50年来山东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基于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茂军 张学霞 齐元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简单讨论已有的相对中心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Tietz公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利用1955年私营商业调查,1982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NegF法和SumF法分析了近50年山东省中心城市的分布,及其紧密腹地...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简单讨论已有的相对中心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Tietz公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利用1955年私营商业调查,1982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NegF法和SumF法分析了近50年山东省中心城市的分布,及其紧密腹地、松散腹地的变动,勾勒出了1955年到2000年山东城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认识到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复杂化、有序化的过程,由分别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城市的两个子体系逐步演化至以青岛为中心城市的单一共同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等级性逐渐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演化过程 50年 城市中心 2000年 中心城市 测度方法 研究目的 普查数据 山东省 mF法 复杂化 有序化 共同体 等级性 基础 腹地 青岛
下载PDF
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以北京、深圳和上海为例 被引量:98
7
作者 柴彦威 李昌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1-408,共8页
以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经验行为主义方法,从宏观层面揭示出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通过对北京、深圳和上海三个城市的老年人购物空间圈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北京市老年人购物活动... 以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经验行为主义方法,从宏观层面揭示出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通过对北京、深圳和上海三个城市的老年人购物空间圈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北京市老年人购物活动随距离衰减的规律比较规则;深圳老年人购物行为空间则随距离增加而波动式衰减;上海老年人购物活动空间的收敛性最强。进一步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位因素对老年人购物空间的影响,得出小区级商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可达性直接决定了老年人购物空间的收敛程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老年人 空间特征 购物行为 上海 深圳 购物空间 问卷调查 消费行为 行为主义 比较研究 圈层结构 行为空间 活动空间 区位因素 角度分析 收敛程度 商业设施 北京市 收敛性 可达性 衰减 距离 宏观 居住
下载PDF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路径及其时空特征 被引量:71
8
作者 张纯 柴彦威 李昌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6-120,共5页
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通过对北京市3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24 h活动日志的问卷调查,描述北京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类型的一般时空特征。运用日活动路径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一天的时间尺度... 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通过对北京市3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24 h活动日志的问卷调查,描述北京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类型的一般时空特征。运用日活动路径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一天的时间尺度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通过考察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的一般性规律和个性化差异,为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和谐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老年人 日活动路径 时间地理学 北京市
下载PDF
中国城市单位大院的空间性及其变化:北京京棉二厂的案例 被引量:66
9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周千钧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7,共8页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单位大院构成了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经济—社会—制度的全面转型,中国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激烈的空间重构。单位大院的空间及社会变化是中国城市社...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单位大院构成了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经济—社会—制度的全面转型,中国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激烈的空间重构。单位大院的空间及社会变化是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过程的微观缩影,是理解与透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社会变化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典型工业企业单位京棉二厂实地考察、访谈,以及厂史资料等多元数据,通过复原其从50年代建厂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变化过程,从空间模式、空间秩序等方面分析单位大院的空间性,试图通过对单位大院的空间变化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案例研究来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的空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大院 空间性 空间变化 城市转型 空间重构 北京京棉二厂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36
10
作者 吕斌 张纯 陈天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职住平衡被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支持者所倡导,它不仅可以降低小汽车出行,促进城市就业,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本文选择北京作为案例,采取网络OD矩阵分析法,以平均通勤时间做测度指标,考察居住在可支付性住房中的低收入群体到商业就业中... 职住平衡被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支持者所倡导,它不仅可以降低小汽车出行,促进城市就业,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本文选择北京作为案例,采取网络OD矩阵分析法,以平均通勤时间做测度指标,考察居住在可支付性住房中的低收入群体到商业就业中心的就业可达性。研究发现,采取公交方式付出的通勤时间大约为小汽车通勤方式的2倍,这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就业可达性确实因交通方式的不同选择而存在差异。从时间变化上看,2004年之后比之前的可支付性住房,无论采取公交还是小汽车出行的平均通勤时间都更长,表明低收入群体在就业可达性上被置于更不利的境地,这将为中国城市未来的可支付性住房布局和交通规划提供借鉴,并进而对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居住、就业给予实实在在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职住错位 低收入 可支付性住房 北京
下载PDF
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161
11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42,共16页
利用千份问卷调查资料 ,研究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居民的迁居行为、第二住宅与季节性郊区化 ,以及包括通勤、出行和购物等在内的相关空间行为。研究表明 ,北京本地城市化和近郊化的特征明显 ,单位福利分房和原居住地拆迁是居民迁居... 利用千份问卷调查资料 ,研究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居民的迁居行为、第二住宅与季节性郊区化 ,以及包括通勤、出行和购物等在内的相关空间行为。研究表明 ,北京本地城市化和近郊化的特征明显 ,单位福利分房和原居住地拆迁是居民迁居的主要原因 ,居民职住分离现象十分普遍 ,传统单位制下职住合一的空间格局已被打破 ;城市第二住宅多用于商业出租等用途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季节性郊区化特点 ,但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的程度 ;在居住郊区化的进程中 ,北京城市居民的通勤、出行和购物等空间行为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迁居 第二住宅 通勤 居住郊区化 北京 居民迁居 问卷调查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从单位社区到城市社区的演替:北京同仁堂的案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纯 柴彦威 陈零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6,共4页
本文以北京同仁堂单位社区为例,考察转型期单位社区的演替过程。单位居民的迁出和非单位居民的迁入导致了单位社区人口构成的杂化过程。传统单位福利设施供给模式走向衰退,基于市场机制的城市生活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服务。... 本文以北京同仁堂单位社区为例,考察转型期单位社区的演替过程。单位居民的迁出和非单位居民的迁入导致了单位社区人口构成的杂化过程。传统单位福利设施供给模式走向衰退,基于市场机制的城市生活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服务。单位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已成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城市社区 社会演化 杂化 同仁堂
下载PDF
面向城市规划应用的时间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柴彦威 赵莹 张艳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共7页
在简要介绍时间地理学思想及其早期规划应用的基础上,论述了1990年代以后时间地理学的发展与创新过程,着重讨论了时间地理学在交通规划、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与探索,指出了时间地理学的规划工具化及主题多元化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时间地理学 交通规划 城市规划 旅游规划
下载PDF
北京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57
14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56-1064,共9页
转型期城市空间制度性及结构性变化以及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往往因忽略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而使其陷入可达性及移动性困境,从而导致城市社会不公平问题。个体日常活动行为的时空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 转型期城市空间制度性及结构性变化以及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往往因忽略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而使其陷入可达性及移动性困境,从而导致城市社会不公平问题。个体日常活动行为的时空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测度可达性与移动性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居住隔离的新维度。采用2007年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基于时间地理学对微观个体日常活动的分析框架,借助GIS三维可视化技术,从生活时间分配、工作与非工作活动的时空间分布格局、活动空间测度、移动性等方面,对北京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为城市空间优化和时间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低收入者 日常活动 时空间特征 北京市
下载PDF
城市记忆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 被引量:40
15
作者 汪芳 严琳 吴必虎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6,87,共7页
城市记忆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在传统空间形态规划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和主体认知维度。它基于环境认知和城市有机生长理论,研究记忆的主体和客体在时间中的作用过程,为古城风貌保护、旧城更新改造、记忆活化解说提供新思路。因此,本... 城市记忆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在传统空间形态规划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和主体认知维度。它基于环境认知和城市有机生长理论,研究记忆的主体和客体在时间中的作用过程,为古城风貌保护、旧城更新改造、记忆活化解说提供新思路。因此,本文对与城市记忆规划相关的时间规划理论、主体认知理论和空间规划理论进行综述,并以宣武区城市记忆规划为例,分析规划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记忆规划 规划要素 规划思路 宣武区
下载PDF
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绩效的社会评估——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 被引量:37
16
作者 吕斌 王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8,共8页
构建城市规划的社会评估体系是实现完整的城市规划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构建了适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规划绩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本文利用该评估体系,分析评估了主体在南锣鼓巷... 构建城市规划的社会评估体系是实现完整的城市规划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构建了适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规划绩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本文利用该评估体系,分析评估了主体在南锣鼓巷地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参与程度、对地方形象和城市设计定位的认可度及对城市设计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总结了城市设计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衡量了城市设计实施后地区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后,对城市设计过程后期实施措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可持续再生 开放式城市设计 社会评估体系 南锣鼓巷地区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单位: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 被引量:26
17
作者 柴彦威 张纯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共5页
单位,作为带有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特色的产物,近来成为西方学界"中国研究"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关注城市单位社区,将其作为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关键。在回顾单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单位,作为带有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特色的产物,近来成为西方学界"中国研究"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关注城市单位社区,将其作为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关键。在回顾单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质性方法在研究城市单位社区中的适用性。初步归纳出转型期单位社区变迁的研究框架,认为"单位居民—单位社区—单位空间"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释城市单位社区变迁的核心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城市转型 地理学视角 质性方法 中国城市
下载PDF
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汪芳 朱以才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61,共9页
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探索,是以交叉学科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探求如何在传统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专业。在教学思想、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上,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介绍社会调查课程和规划设计... 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探索,是以交叉学科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探求如何在传统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专业。在教学思想、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上,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介绍社会调查课程和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地理规划与设计"的教学思路,"时间—主体—客体"的分析路径,以及"数据采集——模拟分析——方案制定——反馈评价"的训练步骤;最后总结出地理学背景的规划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地理基础、理性分析、理解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地理学背景 规划课程教学 地理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转型期内城传统街坊社区的城市形态演变——基于北京市内城三个社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纯 吕斌 郑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30,共7页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本文借鉴西方城市形态理论和测度方法,分析随着社区形态转变的社区生活品质变化。选取北京市内城采取三种不同更新策...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本文借鉴西方城市形态理论和测度方法,分析随着社区形态转变的社区生活品质变化。选取北京市内城采取三种不同更新策略的社区来对比:完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采取"修旧如旧"模式更新的菊儿社区,以及完全更新成为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的交东社区。研究发现,采取"修旧如旧"更新模式的菊儿社区和采取大规模更新模式的交东社区,社区的物质环境形态可能会改善,然而社区的社会环境形态和居民活动感知形态却可能会因为更新而下降。具体来看,采取"修旧如旧"模式更新、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不仅社会环境形态和居民活动感知形态与未更新的社区相比不具优势,其社区物质环境形态也因门禁化、封闭以及用地功能单一而下降。规划者应将关注点聚焦在社区层面那些更细致、更深入、更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上,以营造宜居、健康、可持续的中国城市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城市形态 旧城社区 城市更新 北京
下载PDF
港城模式与港口城市发展战略探讨——以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明俊 林坚 李延成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5,共6页
概括了港口与城市有关问题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港城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影响港城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分析了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港口 港口城市 发展战略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