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胚胎学PBL课程“我想要个孩子”反馈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战军 舒丹毅 +3 位作者 蒲丹 张栩胤 吴俊 张宏权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A期284-287,共4页
目的为了明确组胚学"我想要个孩子"PBL案例的教学效果、学生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提高此PBL课程的质量。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大学2014上半学期调查176份问卷为依据,结合4年来668名学生网上评估及意见,报道学生对此案例的反馈意见。... 目的为了明确组胚学"我想要个孩子"PBL案例的教学效果、学生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提高此PBL课程的质量。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大学2014上半学期调查176份问卷为依据,结合4年来668名学生网上评估及意见,报道学生对此案例的反馈意见。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多数同学认为本案例内容量及难度适中,通过本案例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文献能力、查找资料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绝大多数同学对PBL教学形式满意并从中收获颇多,然而学生对于最难理解的部分的回答不尽一致;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给自己帮助很大,对带教老师满意或基本满意。但75.57%的学生认为不同专业的老师在PBL教学过程中引导作用差异明显,82.95%的学生提出药物治疗内容偏少并有意愿增加了解。结论 "我想要个孩子"这一PBL案例选材合理、设计得当,受到学生好评,值得继续开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课程 不孕不育 问卷调查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下载PDF
人早期胚中CD20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影 唐军民 +2 位作者 唐岩 常昕莹 李枫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索CD20阳性细胞在人早期胚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6—7周人早期胚内CD20阳性细胞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1.CD20阳性细胞局限于人早期胚肝内;2.在人胚肝内,CD20阳性颗粒主要局限于B细胞的细胞核内,呈不... 目的 探索CD20阳性细胞在人早期胚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6—7周人早期胚内CD20阳性细胞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1.CD20阳性细胞局限于人早期胚肝内;2.在人胚肝内,CD20阳性颗粒主要局限于B细胞的细胞核内,呈不均质的颗粒状分布,细胞质和细胞膜呈阴性反应。结论 在人早期胚内,CD20定位于肝内的B细胞,并分布在细胞核内;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CD20阳性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B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人早期胚
下载PDF
SARS患者脾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战军 唐军民 +3 位作者 唐岩 梅芳 王国涛 顾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CD3+、CD4+、CD8+T细胞及CD20+B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并进...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CD3+、CD4+、CD8+T细胞及CD20+B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ARS患者脾内的脾小体及动脉周围淋巴鞘(白髓)均遭到严重损害。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数量减少90·39%;脾小体减少80%左右,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脾红髓广泛出血坏死。红髓内的CD3+T细胞平均数较正常减少71·76%,有的甚至完全消失,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平均减少86%和84%。CD20+B细胞减少80%以上。结论定量分析显示,SARS死亡患者脾中T细胞和B细胞普遍严重减少,提示SARS患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可能是疾病的原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T细胞 B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及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常昕莹 唐军民 +3 位作者 诸雪峻 唐岩 罗天霞 李枫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研究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分布变化,为人宫颈癌的诊断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浸润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CD1a... 目的研究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分布变化,为人宫颈癌的诊断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浸润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CD1a、S-100及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CD8阳性细胞的数量、分布和表达强度。结果与人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中CD1+a、S-100+、CD3+、CD8+细胞数量增多(P<0.05),与组织分级呈正相关(P<0.05),抗体表达强度增高;宫颈浸润癌中4种抗体阳性细胞数量减少,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强度略有下降。结论人宫颈上皮癌前病变至浸润癌变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数量及抗体表达强度发生变化,提示宫颈病变局部的免疫功能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肾内免疫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彩霞 唐军民 +3 位作者 唐岩 李枫 毕振伍 战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肾内免疫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6例SARS死亡患者和3例意外死亡者肾内免疫细胞,进行其形态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例SARS...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肾内免疫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6例SARS死亡患者和3例意外死亡者肾内免疫细胞,进行其形态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例SARS患者肾内CD68+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多(P<0.05),CD3+T细胞、CD20+B细胞和S-100+树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SARS患者肾内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要免疫应答细胞,提示单核/巨噬细胞在SARS肾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T细胞、B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可能受到SARS冠状病毒的攻击,其功能可能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免疫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承军 唐军民 沙印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 量子点 纳米技术 DOTS 元素组成 半导体 纳米粒 电子学
下载PDF
硒对AOM所致结肠癌模型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组织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红亚 唐军民 +2 位作者 唐岩 甄昱 盛树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观察硒对致癌剂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所致结肠癌模型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组织化学的变化。方法随机将20只3周龄SPF级断乳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致癌剂前补硒组和致癌剂后补... 目的观察硒对致癌剂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所致结肠癌模型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组织化学的变化。方法随机将20只3周龄SPF级断乳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致癌剂前补硒组和致癌剂后补硒组。用AOM(15mg/kg)每周腹腔注射,连续2周,诱导大鼠结肠癌的形成。亚硒酸钠(Na2SeO3)水溶液(4mg/L)分别在AOM前、后干预,并持续至实验结束。各组均于34周取大鼠肾上腺,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组织化学的变化,对脂类、琥珀酸脱氢酶(SDH)和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进行染色,并图像分析。结果亚甲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AOM腹腔注射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异常隐窝(aberrant crypt,AC)和异常隐窝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组织化学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的SDH和3β-HSD的MOD值明显增加(P<0.05),脂类的MOD值明显减少(P<0.05);硒干预的各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的SDH和3β-HSD的MOD值均有增加,脂类的MOD值减少,其中致癌剂后补硒组SDH和3β-HSD的MOD值增加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硒可增强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亚硒酸钠 肾上腺皮质 氧化偶氮甲烷 大鼠
下载PDF
SARS患者脾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战军 唐军民 +4 位作者 唐岩 李枫 梅芳 王国涛 顾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巨噬细胞大小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S-100+、CD68+、HLA-DR+、...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巨噬细胞大小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S-100+、CD68+、HLA-DR+、CD83+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数量或体积进行分析。结果SARS死亡患者脾内白髓中S-100+树突状细胞数较正常平均减少80.49%,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脾红髓中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平均减少39.48%,体积是正常平均值的2.21倍。脾白髓中HLA-DR+抗原呈递细胞明显减少。SARS死亡患者脾与正常脾中均无CD83+成熟树突状细胞。结论SARS患者免疫系统中抗原呈递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支持SARS是一种病毒性免疫缺陷病。SARS病毒不能引发树突状细胞成熟。巨噬细胞的体积增大处于激活状态,提示巨噬细胞在SARS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混合组织切片标本的制作技巧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栩胤 赵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38,95,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切片 标本 制作 混合切片 基础课程 微细结构 组织器官 教学过程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10
作者 邹水兰 王广发 +3 位作者 林琴 张成 李枫 唐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巨噬细胞(CD68+细胞)及弹性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三者之间变化的关系,探讨MMP-9在SARS患者肺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巨噬细胞(CD68+细胞)及弹性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三者之间变化的关系,探讨MMP-9在SARS患者肺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肺和5例肺外伤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肺组织中MMP-9和CD68+细胞进行检测,Gomori醛品红法显示弹性纤维,应用Motic Advanced 4.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测定MMP-9的面密度、CD68+细胞的数量、弹性纤维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ARS患者肺组织中MMP-9和CD68+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加,而弹性纤维的含量明显减少,提示SARS患者肺组织中弹性纤维出现断裂。相关分析显示,SARS患者肺组织中MMP-9的面密度与CD68+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与弹性纤维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SARS死亡患者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增加可引起MMP-9明显增加,后者可导致弹性纤维的降解,MMP-9在SARS患者肺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起到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金属蛋白酶-9 弹性纤维 巨噬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SAILS患者
下载PDF
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脑垂体远侧部TSH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1
作者 孙红亚 唐军民 +2 位作者 唐岩 甄昱 盛树青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93-395,399,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大鼠脑垂体远侧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初探其意义。方法:用断乳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30只,分为AOM实验组... 目的:观察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大鼠脑垂体远侧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初探其意义。方法:用断乳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30只,分为AOM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AOM(15 mg/kg)每周腹腔注射,连续2周,诱导大鼠结肠癌的形成。分别于实验第10,30,34周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观察大鼠实验性结肠癌形成过程中,脑垂体远侧部TSH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亚甲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AOM腹腔注射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异常隐窝(aberrantcrypt,AC)和异常隐窝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垂体远侧部TSH阳性细胞阳性反应显著性减弱(P<0.05)。结论: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癌形成过程中,脑垂体远侧部TSH细胞变化可能与机体肿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阳性细胞 大鼠 氧化偶氮甲烷
下载PDF
骨髓涂片中核仁组织者区与细胞核DNA的双重显示方法
12
作者 唐岩 唐军民 毕振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血细胞发生中,对各期造血细胞准确无误地识别、分类和计数比较困难,而且人们对各期造血细胞的划分标准不一.因此,寻找区分各期造血细胞的标志十分重要.
关键词 骨髓涂片 核仁组织者区 细胞核 DNA 双重显示
下载PDF
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垂体远侧部ACTH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3
作者 孙红亚 唐军民 +2 位作者 唐岩 甄昱 盛树青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747-750,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大鼠脑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断乳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30只,分为AOM实验组和盐水对照组。用AOM(15mg/kg)每周腹腔注射,连... 目的观察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大鼠脑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断乳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30只,分为AOM实验组和盐水对照组。用AOM(15mg/kg)每周腹腔注射,连续2周,诱导大鼠结肠癌的形成。分别于实验第10、30、34周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观察大鼠实验性结肠癌形成过程中脑垂体远侧部ACTH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亚甲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AOM腹腔注射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异常隐窝(aberrant crypt,AC)和异常隐窝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对照组大鼠垂体远侧部ACTH阳性细胞阳性反应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癌形成过程中脑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可能参与了机体抗肿瘤的内分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垂体 ACTH阳性细胞 大鼠 氧化偶氮甲烷
下载PDF
大鼠胚胎及生后发育时期胃肠胰胰岛淀粉样多肽的定位研究
14
作者 石爱荣 黄岩 +1 位作者 梁文妹 李占淳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4期22-22,共1页
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是1986年和1987年Westermark等从胰岛淀粉样沉积物中分离提纯的一种多肽.已有研究证明,IAPP是存在于正常胰岛B细胞内的一种新知的激素.
关键词 胃肠胰 胰岛淀粉样多肽 定位研究 胚胎 生后发育期 大鼠
下载PDF
生物医学显微摄影中的几点体会
15
作者 毕振伍 唐军民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22-,共1页
关键词 显微摄影 摄影技术 放大倍数 观察目镜 生物医学
下载PDF
SARS患者脾内IL-6I、FN-β和IP-10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丽 唐军民 +4 位作者 战军 唐岩 李枫 任彩霞 梅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8-462,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β(IFN-β)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深入探讨SARS患者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6例SARS...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β(IFN-β)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深入探讨SARS患者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组织细胞内IL-6、IFN-β和IP-10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ARS患者脾红髓内含大量IL-6阳性细胞,阳性产物呈团块状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图像分析结果显示,SARS患者脾红髓内IL-6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A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ARS患者脾红髓内阳性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呈IFN-β阳性,阳性产物呈棕黄色团块状,图像分析结果显示,SARS患者脾组织内IFN-β阳性细胞的A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ARS患者脾红髓内含大量IP-10阳性细胞,阳性产物呈棕黄色团块状,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图像分析结果显示,SARS患者脾组织内IP-10阳性细胞的A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细胞因子在SARS患者残存的脾白髓内均呈阴性。结论SARS患者脾内细胞的IL-6、IFN-β和IP-10反应均相对增强,提示SARS患者脾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以及免疫功能缺陷可能与上述促炎症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趋化因子的相对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干扰素Β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电转染的优化条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岩 唐军民 +5 位作者 战军 刘影 常昕莹 王国涛 单铁英 苏安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电转染的方法、优化条件以及影响DC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方法提取人肝癌细胞(Bel 7402)RNA,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通过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前体(pDC...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电转染的方法、优化条件以及影响DC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方法提取人肝癌细胞(Bel 7402)RNA,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通过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前体(pDC)。将pDC置含rhGM-CSF和rIL-4的RPMI-1640培养液内联合培养诱导7d,使之充分分化为未成熟的DC(imDC)。应用电穿孔仪(electroporation apparatus)分别将人肝癌细胞总RNA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电转染至imDC,并设定不同的电压、脉冲时间、细胞浓度、温度和电转染缓冲液等条件。荧光镜下和光镜下分别计算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电转染1d后,用0.4%锥虫蓝染色分别计算其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结果当imDC浓度为5×106/ml与40μg的人肝癌细胞总RNA混合,设定电转染仪电压为300V、脉冲时间为500μs时,其电转染率达到最高值,imDC存活率约49.07%。结论电转染提供了一种使人肝癌细胞RNA电转染至imDC的可行技术。影响imDC电转染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受体细胞imDC的生长状况、电转染的电压及脉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转染 人肝癌细胞RNA 树突状细胞 电转染率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及灵芝提取物孢子油对乳腺癌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京 牛苗苗 +4 位作者 杨丽 范莉莎 吴莉 战军 张宏权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油及灵芝提取物孢子油对人源高恶性乳腺癌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作用。方法不同剂量的灵芝孢子油、灵芝提取物孢子油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源高恶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及MDA-MB-231细胞制作的荷廇小鼠,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油及灵芝提取物孢子油对人源高恶性乳腺癌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作用。方法不同剂量的灵芝孢子油、灵芝提取物孢子油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源高恶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及MDA-MB-231细胞制作的荷廇小鼠,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蛋白表达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小板反应素-1(TSP-1)、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灵芝孢子油、灵芝提取物孢子油均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人源高恶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EGFR蛋白表达,且有剂量依赖性;均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VEGF RNA表达,增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P-1 RNA表达;灵芝提取物孢子油比灵芝孢子油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灵芝孢子油、灵芝提取物孢子油均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和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的作用,其中灵芝提取物孢子油比灵芝孢子油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灵芝提取物孢子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素-1 免疫印迹法 Thrombospondin-1
下载PDF
姜黄素诱导胃癌BGC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覃红斌 魏蕾 +1 位作者 张京伟 唐军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促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胃癌BGC-823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姜黄素处理组四组,姜黄素浓度分别为0 mg/L,5 mg/L,10 mg/L,20mg/L。姜黄素处理24 h后,采用... 目的:探讨姜黄素促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胃癌BGC-823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姜黄素处理组四组,姜黄素浓度分别为0 mg/L,5 mg/L,10 mg/L,20mg/L。姜黄素处理24 h后,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PCR检测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増殖,呈现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姜黄素能有效诱导细胞的凋亡,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20 mg/L姜黄素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48.3%;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姜黄素处理使人胃癌BGC-823细胞中Bax表达水平上调,同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细胞中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受姜黄素诱导而增高。结论:姜黄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凋亡,这种生物学效应可能与激活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而活化Caspase-3的信号通路有关。该研究为深入探讨姜黄素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人胃癌BGC-823细胞系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人肺鳞癌细胞的融合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伊焕发 唐军民 +4 位作者 唐岩 甄昱 孙红亚 戴燕 秦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探讨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方法。研究树突状细胞 肿瘤细胞之融合细胞的形态及表型特征。 方法 用PEG法将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人肺鳞癌细胞株LTEP78融合 ,瑞氏 姬姆萨染色观察树突状细胞、LTE... 目的 探讨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方法。研究树突状细胞 肿瘤细胞之融合细胞的形态及表型特征。 方法 用PEG法将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人肺鳞癌细胞株LTEP78融合 ,瑞氏 姬姆萨染色观察树突状细胞、LTEP78细胞及其融合细胞的形态结构 ,S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融合细胞的分子表达。 结果 分离的树突状细胞能高表达HLA DR分子 ,而LTEP78细胞则不表达 ;将树突状细胞与LTEP78细胞按 10∶1比例融合后 ,两者的细胞膜、细胞质依次融合 ,获得的融合细胞仍能表达HLA DR分子。 结论人树突状细胞与人肺鳞癌细胞的融合是一个动态过程 ,通过将两者融合 ,人肺癌细胞获得了人树突状细胞表达的HLA DR分子 ,从而增强了其免疫原性 ,为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肺鳞癌细胞 融合研究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