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孟加拉国泰戈尔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
作者
杨伟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1期123-136,155,156,共16页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年)是世界级文学天才和思想巨匠。一百多年来,泰戈尔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一再被翻译出版,关于他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世界的泰戈尔研究成果中最丰富...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年)是世界级文学天才和思想巨匠。一百多年来,泰戈尔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一再被翻译出版,关于他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世界的泰戈尔研究成果中最丰富、最全面、最深入的当属泰戈尔的母语地区——孟加拉语地区的泰戈尔研究。从东孟加拉到东巴基斯坦再到独立后的孟加拉国,泰戈尔的研究也由于政治、文化、宗教等原因经历了很多的跌宕起伏。泰戈尔曾被认为是“印度文化的继承者”而被巴基斯坦禁止。印巴分治十几年间,泰戈尔研究主要都局限在“少数开明的文学家和数量庞大的宗派主义者”之间的“泰戈尔论争”中。1961年围绕泰戈尔的百年诞辰,东巴基斯坦的整个文化阶层和政府对立。泰戈尔也逐渐成为孟加拉文化的旗帜,激励了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人的语言和文化政治运动,成为激励孟加拉国独立的精神源泉。孟加拉国独立后,关于泰戈尔的相关性的争议又起,开始了对泰戈尔重新发现和研究的过程。梳理孟加拉国的泰戈尔接受史对于我国的泰戈尔研究,对于加强中孟、中印文化交流与互鉴,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孟加拉国
接受史
文学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泰戈尔在中国(1979~2009)
2
作者
潘啊媛
《亚非研究》
2017年第2期217-236,共20页
在中国,泰戈尔的接受与研究有着百年历史,早在1913年10月,钱智修就将泰戈尔介绍到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与60年代初分别掀起两次泰戈尔译介与研究的高潮。改革开放以后泰戈尔研究复苏,并逐渐全面深入发展,研究成果颇丰。本文选取1979到2...
在中国,泰戈尔的接受与研究有着百年历史,早在1913年10月,钱智修就将泰戈尔介绍到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与60年代初分别掀起两次泰戈尔译介与研究的高潮。改革开放以后泰戈尔研究复苏,并逐渐全面深入发展,研究成果颇丰。本文选取1979到2009年这三十年间的译介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20世纪80年代,参与泰戈尔研究的学者以东方文学研究者为主,研究内容涉及泰戈尔的生平、思想、与中国的关系、作品等方面。90年代以后,中国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与方法更为宽泛,内容也更为深入,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气象。与此同时,中国的泰戈尔译介与研究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反思,以期对未来的泰戈尔研究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中国
印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圃》中“花圃”空间的叙事功能
3
作者
贺晓璇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4期13-15,共3页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于1933年出版中篇小说《花圃》,小说围绕花圃展开叙事,在主人公妮尔佳身体健康时她与丈夫阿迪多共同经营花圃,在妮尔佳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管理花圃后,妮尔佳也逐渐颓废直到最后悲惨死亡。本文借鉴空间叙事理论...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于1933年出版中篇小说《花圃》,小说围绕花圃展开叙事,在主人公妮尔佳身体健康时她与丈夫阿迪多共同经营花圃,在妮尔佳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管理花圃后,妮尔佳也逐渐颓废直到最后悲惨死亡。本文借鉴空间叙事理论,分析“花圃”在文本中的叙事功能。这一空间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主人公妮尔佳来说,“花圃”是具有“神圣意义”的“神圣空间”,由于空间的变易与冲突,妮尔佳的人物形象也随之改变,妮尔佳对花圃的执念其本质是对自己身份和生存意义的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圃
空间
叙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作为介入现实的方式——理解非洲现代书写与艺术实践中的“复魅”
被引量:
4
4
作者
程莹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60,共19页
在尼日利亚国家电力局办公大楼的门口,树立着一座约鲁巴神话中的雷神尚国(Sango)的雕像。这座雕像是尼日利亚艺术大师、非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本·恩旺乌(Ben Enwonwu)为纪念1960年尼日利亚取得独立而创作的作品,于1964年...
在尼日利亚国家电力局办公大楼的门口,树立着一座约鲁巴神话中的雷神尚国(Sango)的雕像。这座雕像是尼日利亚艺术大师、非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本·恩旺乌(Ben Enwonwu)为纪念1960年尼日利亚取得独立而创作的作品,于1964年雕刻完成。在独立初期,这座手持战斧、代表光亮与力量的神灵雕像被看作现代性与电力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人
尼日利亚
图图奥拉
索因卡
介入现实
原文传递
艺术作为行动——盖尔《艺术与能动性》导读
被引量:
3
5
作者
程莹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5,142,共10页
英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盖尔在其出版于1998年的《艺术与能动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艺术的能动性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以行动为中心"的艺术研究框架。他的这部著作一直被看作是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要理解盖尔能...
英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盖尔在其出版于1998年的《艺术与能动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艺术的能动性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以行动为中心"的艺术研究框架。他的这部著作一直被看作是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要理解盖尔能动性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及方法论意义,就需要在艺术史与人类学研究的脉络中回溯盖尔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能动性理论改变了过去艺术学界对纯粹审美和符号意义的关注,强调不再把艺术单纯看作一种有待阐释的文本或对艺术品进行某种特定评估,转而重点研究艺术生产、传播和接受的语境,讨论艺术在社会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盖尔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艺术的社会功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视角,确立了一种具有更加宽阔的人类学视阈的艺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弗雷德·盖尔
艺术人类学
艺术的能动性
艺术关系网络
艺术的魅惑性
原文传递
诺莱坞电影的兴起与尼日利亚公共文化的转型
被引量:
4
6
作者
程莹
金茜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5,共8页
以奔驰车、拜金女和金钱巫术为代表的意象是诺莱坞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极具代表性并反复再现的文化符号。诺莱坞电影中的这些核心意象集中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尼日利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断裂和错位。这些核心元素的设置并非一种...
以奔驰车、拜金女和金钱巫术为代表的意象是诺莱坞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极具代表性并反复再现的文化符号。诺莱坞电影中的这些核心意象集中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尼日利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断裂和错位。这些核心元素的设置并非一种现实主义的再现,而是受到了传统表演及叙事范式的影响,即试图通过一种奇观化的“道德僭越”行为唤起观众的情感反馈和广泛参与。这种新的电影美学为理解当代非洲社会情感结构与公共空间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莱坞电影
巫术
神秘经济
道德劝诫
公共空间
原文传递
《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现象学》问答、评议与讨论
被引量:
2
7
作者
魏李萍
户晓辉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2,62,共6页
一、《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现象学》问答 陈泳超(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格林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中“童话”用的是哪个词?是不是“Machen”?是否童话指的就是故事?
关键词
现象学
童话
问答
麦克
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教授
原文传递
“单一故事的危险性”:观文献剧《黑寺》
8
作者
程莹
尹敬旺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E星,6017年。B城在变大。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短短三十年间,城市像张嘶嘶作响的大煎饼一样,飞速越过了城墙,摊向了乡村。黑寺村是B城郊区一个普通小村。随着当正县变成了当正区,随着公堂草圃、凉邑火筑和B院新校区等建筑群...
E星,6017年。B城在变大。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短短三十年间,城市像张嘶嘶作响的大煎饼一样,飞速越过了城墙,摊向了乡村。黑寺村是B城郊区一个普通小村。随着当正县变成了当正区,随着公堂草圃、凉邑火筑和B院新校区等建筑群的出现,黑寺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是一个被人(故意)漠视的村子,这里生活着被人(故意)漠视的人们。三五年后,村子会完全消失。这些居民们,他们又会去往哪里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
文献
故事
单一
三十年
城郊区
建筑群
新校区
原文传递
“日常的政治”:非洲文学研究与大众文化的视角
9
作者
程莹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35-143,156,共10页
伴随中非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国内外学界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非洲文学研究也逐渐进入一部分中国学者的视野。而我们要探索非洲文学所具有的力量形态,在总体格局中理解和把握特定时代非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经典...
伴随中非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国内外学界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非洲文学研究也逐渐进入一部分中国学者的视野。而我们要探索非洲文学所具有的力量形态,在总体格局中理解和把握特定时代非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经典作家尤其是那些被翻译成中文的经典文本中,或者沿袭'后殖民'研究为主导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非洲大众文化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非洲文学研究的若干方法论、这一学科与非洲文学研究的交集等问题,试图为中国语境下的非洲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文学研究
后殖民主义
大众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新世纪非洲文学十年回顾
被引量:
1
10
作者
代学田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1年第5期62-64,共3页
2000年,有感于美国现代图书馆委员会公布的“二十世纪百部杰出英语作品”中没有一部出自非洲作家,肯尼亚著名教授阿里·玛兹瑞(Ali Mazrui)开始着手一项在非洲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推选《二十世纪非洲百部最佳作...
2000年,有感于美国现代图书馆委员会公布的“二十世纪百部杰出英语作品”中没有一部出自非洲作家,肯尼亚著名教授阿里·玛兹瑞(Ali Mazrui)开始着手一项在非洲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推选《二十世纪非洲百部最佳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史
非洲
图书馆委员会
二十世纪
肯尼亚
作品
百部
原文传递
题名
孟加拉国泰戈尔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
作者
杨伟明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地区语言节目中心孟加拉语部
出处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1期123-136,155,156,共16页
文摘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年)是世界级文学天才和思想巨匠。一百多年来,泰戈尔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一再被翻译出版,关于他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世界的泰戈尔研究成果中最丰富、最全面、最深入的当属泰戈尔的母语地区——孟加拉语地区的泰戈尔研究。从东孟加拉到东巴基斯坦再到独立后的孟加拉国,泰戈尔的研究也由于政治、文化、宗教等原因经历了很多的跌宕起伏。泰戈尔曾被认为是“印度文化的继承者”而被巴基斯坦禁止。印巴分治十几年间,泰戈尔研究主要都局限在“少数开明的文学家和数量庞大的宗派主义者”之间的“泰戈尔论争”中。1961年围绕泰戈尔的百年诞辰,东巴基斯坦的整个文化阶层和政府对立。泰戈尔也逐渐成为孟加拉文化的旗帜,激励了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人的语言和文化政治运动,成为激励孟加拉国独立的精神源泉。孟加拉国独立后,关于泰戈尔的相关性的争议又起,开始了对泰戈尔重新发现和研究的过程。梳理孟加拉国的泰戈尔接受史对于我国的泰戈尔研究,对于加强中孟、中印文化交流与互鉴,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泰戈尔
孟加拉国
接受史
文学
文化交流
Keywords
Rabindranath Tagore
Bangladesh
Reception History
Literature
Cultural Exchange
分类号
I351.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泰戈尔在中国(1979~2009)
2
作者
潘啊媛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出处
《亚非研究》
2017年第2期217-236,共20页
文摘
在中国,泰戈尔的接受与研究有着百年历史,早在1913年10月,钱智修就将泰戈尔介绍到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与60年代初分别掀起两次泰戈尔译介与研究的高潮。改革开放以后泰戈尔研究复苏,并逐渐全面深入发展,研究成果颇丰。本文选取1979到2009年这三十年间的译介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20世纪80年代,参与泰戈尔研究的学者以东方文学研究者为主,研究内容涉及泰戈尔的生平、思想、与中国的关系、作品等方面。90年代以后,中国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与方法更为宽泛,内容也更为深入,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气象。与此同时,中国的泰戈尔译介与研究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反思,以期对未来的泰戈尔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
泰戈尔
中国
印度
Keywords
Tagore
China
India
分类号
I35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圃》中“花圃”空间的叙事功能
3
作者
贺晓璇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出处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4期13-15,共3页
文摘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于1933年出版中篇小说《花圃》,小说围绕花圃展开叙事,在主人公妮尔佳身体健康时她与丈夫阿迪多共同经营花圃,在妮尔佳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管理花圃后,妮尔佳也逐渐颓废直到最后悲惨死亡。本文借鉴空间叙事理论,分析“花圃”在文本中的叙事功能。这一空间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主人公妮尔佳来说,“花圃”是具有“神圣意义”的“神圣空间”,由于空间的变易与冲突,妮尔佳的人物形象也随之改变,妮尔佳对花圃的执念其本质是对自己身份和生存意义的守护。
关键词
花圃
空间
叙事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作为介入现实的方式——理解非洲现代书写与艺术实践中的“复魅”
被引量:
4
4
作者
程莹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60,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尼日利亚戏剧转型研究”[编号:18CWW02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尼日利亚国家电力局办公大楼的门口,树立着一座约鲁巴神话中的雷神尚国(Sango)的雕像。这座雕像是尼日利亚艺术大师、非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本·恩旺乌(Ben Enwonwu)为纪念1960年尼日利亚取得独立而创作的作品,于1964年雕刻完成。在独立初期,这座手持战斧、代表光亮与力量的神灵雕像被看作现代性与电力的表征。
关键词
非洲人
尼日利亚
图图奥拉
索因卡
介入现实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艺术作为行动——盖尔《艺术与能动性》导读
被引量:
3
5
作者
程莹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5,142,共10页
基金
北京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现当代外国语文化理论和文化现象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英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盖尔在其出版于1998年的《艺术与能动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艺术的能动性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以行动为中心"的艺术研究框架。他的这部著作一直被看作是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要理解盖尔能动性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及方法论意义,就需要在艺术史与人类学研究的脉络中回溯盖尔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能动性理论改变了过去艺术学界对纯粹审美和符号意义的关注,强调不再把艺术单纯看作一种有待阐释的文本或对艺术品进行某种特定评估,转而重点研究艺术生产、传播和接受的语境,讨论艺术在社会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盖尔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艺术的社会功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视角,确立了一种具有更加宽阔的人类学视阈的艺术理论。
关键词
阿尔弗雷德·盖尔
艺术人类学
艺术的能动性
艺术关系网络
艺术的魅惑性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诺莱坞电影的兴起与尼日利亚公共文化的转型
被引量:
4
6
作者
程莹
金茜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威斯康星
大学
麦迪逊分校非洲文化研究
系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60年代以来尼日利亚戏剧文化转型研究”(批准号:18CWW023)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奔驰车、拜金女和金钱巫术为代表的意象是诺莱坞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极具代表性并反复再现的文化符号。诺莱坞电影中的这些核心意象集中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尼日利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断裂和错位。这些核心元素的设置并非一种现实主义的再现,而是受到了传统表演及叙事范式的影响,即试图通过一种奇观化的“道德僭越”行为唤起观众的情感反馈和广泛参与。这种新的电影美学为理解当代非洲社会情感结构与公共空间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
诺莱坞电影
巫术
神秘经济
道德劝诫
公共空间
Keywords
Nollywood
ritual
occult economy
moral didactics
public space
分类号
J943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现象学》问答、评议与讨论
被引量:
2
7
作者
魏李萍
户晓辉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2,62,共6页
文摘
一、《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现象学》问答 陈泳超(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格林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中“童话”用的是哪个词?是不是“Machen”?是否童话指的就是故事?
关键词
现象学
童话
问答
麦克
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教授
分类号
I106.8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单一故事的危险性”:观文献剧《黑寺》
8
作者
程莹
尹敬旺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出处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文摘
E星,6017年。B城在变大。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短短三十年间,城市像张嘶嘶作响的大煎饼一样,飞速越过了城墙,摊向了乡村。黑寺村是B城郊区一个普通小村。随着当正县变成了当正区,随着公堂草圃、凉邑火筑和B院新校区等建筑群的出现,黑寺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是一个被人(故意)漠视的村子,这里生活着被人(故意)漠视的人们。三五年后,村子会完全消失。这些居民们,他们又会去往哪里呢?
关键词
危险性
文献
故事
单一
三十年
城郊区
建筑群
新校区
分类号
I13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日常的政治”:非洲文学研究与大众文化的视角
9
作者
程莹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出处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35-143,156,共10页
文摘
伴随中非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国内外学界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非洲文学研究也逐渐进入一部分中国学者的视野。而我们要探索非洲文学所具有的力量形态,在总体格局中理解和把握特定时代非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经典作家尤其是那些被翻译成中文的经典文本中,或者沿袭'后殖民'研究为主导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非洲大众文化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非洲文学研究的若干方法论、这一学科与非洲文学研究的交集等问题,试图为中国语境下的非洲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参照。
关键词
非洲文学研究
后殖民主义
大众文化研究
Keywords
the study of African literature
post-colonialism
mass culture research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世纪非洲文学十年回顾
被引量:
1
10
作者
代学田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
世界文学研究所
出处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1年第5期62-64,共3页
文摘
2000年,有感于美国现代图书馆委员会公布的“二十世纪百部杰出英语作品”中没有一部出自非洲作家,肯尼亚著名教授阿里·玛兹瑞(Ali Mazrui)开始着手一项在非洲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推选《二十世纪非洲百部最佳作品》。
关键词
文学研究史
非洲
图书馆委员会
二十世纪
肯尼亚
作品
百部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孟加拉国泰戈尔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杨伟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泰戈尔在中国(1979~2009)
潘啊媛
《亚非研究》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花圃》中“花圃”空间的叙事功能
贺晓璇
《今古文创》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传统作为介入现实的方式——理解非洲现代书写与艺术实践中的“复魅”
程莹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原文传递
5
艺术作为行动——盖尔《艺术与能动性》导读
程莹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6
诺莱坞电影的兴起与尼日利亚公共文化的转型
程莹
金茜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7
《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现象学》问答、评议与讨论
魏李萍
户晓辉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8
“单一故事的危险性”:观文献剧《黑寺》
程莹
尹敬旺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
0
原文传递
9
“日常的政治”:非洲文学研究与大众文化的视角
程莹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
0
原文传递
10
新世纪非洲文学十年回顾
代学田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