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宗教学之前瞻
1
作者 王宗昱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宗教学 宗教研究 宗教理论 宗教问题
下载PDF
另类“护教学”:贺麟新心学架构中的基督教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尚扬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4,共7页
在贺麟的新心学理论体系中,基督教精神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在的思想质素。贺麟认为,由于儒家在宗教维度上的不足,因此,儒家思想需要借助于接纳基督教精神而予以发挥。关于基督教与科学、民主、物质文明建设以及民族主义等关系问题,贺麟从... 在贺麟的新心学理论体系中,基督教精神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在的思想质素。贺麟认为,由于儒家在宗教维度上的不足,因此,儒家思想需要借助于接纳基督教精神而予以发挥。关于基督教与科学、民主、物质文明建设以及民族主义等关系问题,贺麟从社会学的视野给予了正面的解答,表现出明显的亲基督倾向。但是,贺麟的“护教学”有其“另类性”,即它不具备教会性。也就是说,贺麟所护卫的不是作为宗教的基督教,而是表达人类终级关怀的基督教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麟 新心学 新儒学 基督教精神
下载PDF
本嵩与《法界观门通玄记》--日本立正大学藏《通玄记》及其周边的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颂 《佛学研究》 2014年第1期47-63,共17页
本嵩《通玄记》是宋代有关《法界观门》的重要注疏,其影响曾波及宋、金、西夏和日韩,是华严思想史上的重要作品。该书未收入各种大藏经,自近代以来被视为佚书。日本立正大学发现并公布的明代刻本为研究该书提供了契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本嵩《通玄记》是宋代有关《法界观门》的重要注疏,其影响曾波及宋、金、西夏和日韩,是华严思想史上的重要作品。该书未收入各种大藏经,自近代以来被视为佚书。日本立正大学发现并公布的明代刻本为研究该书提供了契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全面开展有关该书的思想内容研究之前,本文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研究,介绍了《通玄记》的版本和发现经过;重点考察了唐宋两代《法界观门》疏注家的行历和作品,以便分析《通玄记》的历史地位;通过序、跋和同时代人的相关记述,考察了著者本嵩的生平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嵩 通玄记 法界观门 华严 日藏佛教典籍
下载PDF
神学教育与宗教中国化——丁光训与匡亚明的故事及其启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刚 《天风》 2017年第8期19-21,共3页
20年前,丁光训主教写了一篇短文,题为"怀念匡校长"。他所怀念的匡校长,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匡亚明(1906-1996),曾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名誉校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 20年前,丁光训主教写了一篇短文,题为"怀念匡校长"。他所怀念的匡校长,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匡亚明(1906-1996),曾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名誉校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主编多达200部的《中国思想家评传》等。丁主教在这篇短文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光训 匡亚明 名誉校长 大学党委书记 东北人民 出版规划 古籍整理 南京大学 神学思想建设 常务书记
下载PDF
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一个新切入点
5
作者 张志刚 《宗教与哲学》 2018年第1期3-14,共12页
从历史背景和学术氛围来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学术史是在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拉开序幕并延续至今的。因而,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历来为学界所重视。本文所论证的是一种新的学术尝试,即以思想观念史意义上的"西方概念暨宗... 从历史背景和学术氛围来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学术史是在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拉开序幕并延续至今的。因而,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历来为学界所重视。本文所论证的是一种新的学术尝试,即以思想观念史意义上的"西方概念暨宗教观",作为中西方文化传统比较研究,尤其是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研究的"历史与逻辑切入点"。此种学术尝试旨在拓展与深化中西方文化传统比较,特别是中西方宗教哲学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宗教哲学视野 宗教概念暨宗教观 历史与逻辑切入点
下载PDF
中国华严宗的谱系和心识说渊源考探——以地论南北学派为中心
6
作者 边在亨 《五台山研究》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北魏时期,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译出了世亲的《十地经论》。在译经过程中,由于思想上的见解不同,地论学派分为南北两派,即菩提流支到道宠的北道派和勒那摩提至慧光的南道派。地论北道派被摄论学派所吸收,而地论南道派的谱系则... 北魏时期,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译出了世亲的《十地经论》。在译经过程中,由于思想上的见解不同,地论学派分为南北两派,即菩提流支到道宠的北道派和勒那摩提至慧光的南道派。地论北道派被摄论学派所吸收,而地论南道派的谱系则一直连绵至唐代华严宗成立为止。在摄论学传入北地以前,地论南北道派围绕阿黎耶识展开的论争,对中国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产生具有深远影响。鉴于此,现就地论南北二派的真如(法性)依持说和阿黎耶依持说、真修作佛和缘修作佛、现有和当有,以及心识说等问题作一个总体回顾,以探究中国华严宗之核心思想——法界缘起说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地经论 地论学派 摄论学派 心识说 阿黎耶识
下载PDF
簡論夏燮喪服學經例體系
7
作者 張照 《中国经学》 2022年第2期109-124,共16页
夏燮在禮學上受到父兄的影響,強調人倫的重要性,同時又繼承了淩廷堪、程瑤田等人對經例的重視。夏燮没有滿足於簡單地運用經例分析條目之正誤,而是將之匯總爲《五服釋例》一書。夏燮治《喪服》,首先是建立在《喪服》一篇無佚文、漏義的... 夏燮在禮學上受到父兄的影響,強調人倫的重要性,同時又繼承了淩廷堪、程瑤田等人對經例的重視。夏燮没有滿足於簡單地運用經例分析條目之正誤,而是將之匯總爲《五服釋例》一書。夏燮治《喪服》,首先是建立在《喪服》一篇無佚文、漏義的前提上,通過涵詠經例,發明經之書法。他以正名之法爲一切制服原則的總綱,以對文、互文之法爲發揮和補充,又靈活地辨證經傳注之間的矛盾,構建了完備的喪服學經例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燮 五服釋例 喪服 禮學
下载PDF
重建中国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张志刚教授访谈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刚 张洪彬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184,共5页
张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访谈。按照惯例,请先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吧。 洪彬好!我很高兴接受这次访谈。难得有机会谈谈我的求学经历,我就从头简单说起吧。我是在山东青岛出生长大的,父亲是一位读过些书、资历较... 张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访谈。按照惯例,请先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吧。 洪彬好!我很高兴接受这次访谈。难得有机会谈谈我的求学经历,我就从头简单说起吧。我是在山东青岛出生长大的,父亲是一位读过些书、资历较深的“进城干部”,做过机关办公室主任、工厂厂长、科研机构所长书记等,他一辈子老老实实、不求功名,即使连正常的提级别也一再谦让,虽然在当地干群中享有口碑,但离休时仅差一级成为“高干”。我母亲是一位数学老师,早年家境比较宽裕,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高中毕业时,我姥爷不幸早逝,她是家里6个兄妹中的老大,只能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刚 宗教学 教授 中国 数学老师 办公室主任 学术研究 求学经历
原文传递
当代佛教研究的新趋势 以“北京大学佛教文献、历史与哲学工作坊”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四龙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5,共4页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佛教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新生代佛教学者的研究领域更趋多样化,普遍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本文结合北京大学近期举办的系列佛教学术活动,借以分析当前我国佛教研究的新...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佛教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新生代佛教学者的研究领域更趋多样化,普遍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本文结合北京大学近期举办的系列佛教学术活动,借以分析当前我国佛教研究的新趋势。佛教研究在中国大陆,主要依附中国哲学或中国历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佛教哲学或佛教史领域,往往围绕某个人物、宗派或某部典籍的思想或历史研究,尤以宗派史、断代佛教史或地方佛教史的研究成果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史 佛教文献 佛教学者 佛教哲学 历史专业 中国哲学 研究成果 如来藏 历史研究 学术活动
原文传递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刚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37,共3页
在宗教研究领域,作为基础学科的宗教学理论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不少学者也对西方宗教观能否契合中国的宗教问题、是否需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学理论体系等问题提出了看法。本文是作者对此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宗教学理论 中国特色 教学理论体系 宗教研究 基础学科 宗教问题 问题提出 宗教观
原文传递
华北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乡土社会的发展——以豫西李村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华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8-32,共15页
历史考察表明,宗族组织的控制和宗族观念的影响,是阻碍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原因。对豫西李村的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的分化和专门化进程,宗族的部分功能被市场代替,宗族组织与宗族观念亦随之弱化。从历史考察与现实的个案来说,宗族的弱... 历史考察表明,宗族组织的控制和宗族观念的影响,是阻碍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原因。对豫西李村的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的分化和专门化进程,宗族的部分功能被市场代替,宗族组织与宗族观念亦随之弱化。从历史考察与现实的个案来说,宗族的弱化有利于基督教的发展,反过来,基督教的发展也进一步弱化着宗族的力量。这一双向互动的过程,慢慢地改变着中国文化与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笔者并不认为基督教是宗族的功能替代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祭祖 乡村基督教 信仰个体化 功能替代项
下载PDF
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华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就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交锋、冲突、融合的过程。以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之宏观研究,没有对文化进行进一步细化,限制了研究的深度。从理念与符号的观点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都有各自的...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就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交锋、冲突、融合的过程。以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之宏观研究,没有对文化进行进一步细化,限制了研究的深度。从理念与符号的观点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都有各自的理念与符号,两者之间的冲突与调适,应该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基督教徒不仅借助基督教理念来质疑传统文化,他们往往还用基督教理念来附会来解释一些现象,甚至赋予乡土文化以新的意义。在传统的理念失落之时,假如基督教的这一理念得到更广的传播,人们只知道这一理念,那么乡土文化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符号可能还一样,但理念已经被置换了,这是乡土文化变化的规律之一,只是这次用来置换的是基督教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与符号 文化认同 基督徒 葬礼 文化变迁
下载PDF
从合儒斥佛到融佛疏儒--利玛窦与艾香德的传教方略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尚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5,共8页
明末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基于对当时儒学在中国的结构性优势地位的观察,以及对儒学的基督化神学解释,选择了合儒斥佛的传教方略,且在实践中颇有成效。20世纪上半叶在华活动的挪威籍新教传教士艾香德基于对天主教传教遗产的反... 明末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基于对当时儒学在中国的结构性优势地位的观察,以及对儒学的基督化神学解释,选择了合儒斥佛的传教方略,且在实践中颇有成效。20世纪上半叶在华活动的挪威籍新教传教士艾香德基于对天主教传教遗产的反思,基于对儒教在近代中国的结构性地位的衰退的把握,更基于对耶佛之间的属灵维度的亲和性的洞观,选择了融佛疏儒的传教方略。二者都试图通过儒化或佛化的本土化路径,谋求基督宗教在中国的最大化传播和发展,但其传教方略都遭到了欧洲大本营的抵制和逼压,这是其本土化尝试在中国捉襟见肘的重要原因。他们选择的都是"基督属乎文化"的传教路径。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既协调基督宗教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又维持二者之间的适度张力,也许是更为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合儒斥佛 艾香德 融佛疏儒 张力
下载PDF
近代日本对中国佛教教育的影响——以杨仁山和太虚为中心
14
作者 王颂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40-145,共6页
近代中国的佛教教育受到了日本的诸多影响,相关事实已为学术界所熟知。限于篇幅,在此仅以居士佛教和僧侣佛教的两位代表人物——杨仁山先生(1837-1911)和太虚大师(1890-1947)为线索,略举一二史实,以为说明。日本佛教在近代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佛教教育受到了日本的诸多影响,相关事实已为学术界所熟知。限于篇幅,在此仅以居士佛教和僧侣佛教的两位代表人物——杨仁山先生(1837-1911)和太虚大师(1890-1947)为线索,略举一二史实,以为说明。日本佛教在近代对中国的影响,是双向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日本出于各种目的的主动输出,另一方面是中国佛教徒的积极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教育 杨仁山 中国佛教界 佛学研究 太虚大师 佛学院 日本净土宗 佛教常识 近代佛教 桂伯华 南条文雄
下载PDF
祖庭巡礼:常盘大定与虚云的一段交错因缘
15
作者 王颂 《佛学研究》 2015年第1期361-373,共13页
常盘大定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佛教古迹的考察,在佛教史地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第五次考察以闽粤两地的禅宗祖庭为中心,重点是南华寺、云门寺和涌泉寺,而此三寺的近代复兴皆有赖虚云长老之德。常盘考察的时间略在虚老主... 常盘大定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佛教古迹的考察,在佛教史地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第五次考察以闽粤两地的禅宗祖庭为中心,重点是南华寺、云门寺和涌泉寺,而此三寺的近代复兴皆有赖虚云长老之德。常盘考察的时间略在虚老主持三寺之前,透过考察可以一窥当时闽粤两地佛教的情况,同时,以常盘与虚云等人的相关记述相比对,恰好可以看出三寺的前后变化,从而进一步确证虚老重兴祖庭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盘大定 虚云 陈铭枢 南华寺 云门寺 涌泉寺 鼓山 曹溪
下载PDF
基督教中国化的建设性
16
作者 张志刚 《天风》 2014年第11期52-53,共2页
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化 中华民族 面向未来 中国文化 中国社会 信众
下载PDF
浅论十字架神学及其现实意义
17
作者 李顺华 《中国天主教》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梵二”会议是当代天主教神学从新托马斯主义为一统转向多元神学的分水岭,“梵二”会议前后的天主教神学运动表现为一种在纷杂多变的社会中为信仰寻根的向度。天主教神学家爱瑞克·普茨瓦纳(Erich Przywara)的十字架神学就是这... “梵二”会议是当代天主教神学从新托马斯主义为一统转向多元神学的分水岭,“梵二”会议前后的天主教神学运动表现为一种在纷杂多变的社会中为信仰寻根的向度。天主教神学家爱瑞克·普茨瓦纳(Erich Przywara)的十字架神学就是这种神学理论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学家 十字架神学 新托马斯主义 天主教 运动表现 神学理论 分水岭
下载PDF
浅论生态神学及其给当代中国天主教徒带来的神学思考
18
作者 李顺华 《中国天主教》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沙尘暴、酸雨、臭氧层空洞、海洋中的赤潮、河流湖泊的污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和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科技、文明的发展是建基于无情地征服、操纵、宰割、和掠夺大自然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反而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元凶... 沙尘暴、酸雨、臭氧层空洞、海洋中的赤潮、河流湖泊的污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和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科技、文明的发展是建基于无情地征服、操纵、宰割、和掠夺大自然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反而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元凶,由此而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人类无法规避的生死悠关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神学 天主教徒 中国 生态危机 科学技术 环境问题
下载PDF
论爱父母、爱天主与和谐社会之建构
19
作者 李顺华 《中国天主教》 2005年第6期23-26,共4页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稳定与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天主教徒当然也不例...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稳定与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天主教徒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天主教徒甚至能够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主教是一个讲爱的宗教,那么,天主教的爱,尤其是天主教当中的爱父母、爱天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徒 社会工程 和谐社会 宗教政策 中国
下载PDF
“绝地天通”中的宗教与历法
20
作者 吴飞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绝地天通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宗教事件,也是历法事件,因为中国古代巫教的核心就是天文历法。绝地天通确立了统一历法,重黎是掌握历法天道的巫师,它与《尧典》中的“观象授时”和《易传》中的“神道设教”都是以天文历法为核... 绝地天通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宗教事件,也是历法事件,因为中国古代巫教的核心就是天文历法。绝地天通确立了统一历法,重黎是掌握历法天道的巫师,它与《尧典》中的“观象授时”和《易传》中的“神道设教”都是以天文历法为核心,确立了自然与文明的区隔,却并非绝对的天人分裂,而是总体上的天人合一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地天通 巫史传统 天文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