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中动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旭辉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103,共21页
本文根据分布式形态学的基本假设,认为汉语中动句中的"起来"属于"轻动词v_(BECOME)",而主动词为合并到不同位置的词根。词根合并到v_(BECOME)补足语位置时,获得"结果状态"的解读,此时动词后的词组为副词... 本文根据分布式形态学的基本假设,认为汉语中动句中的"起来"属于"轻动词v_(BECOME)",而主动词为合并到不同位置的词根。词根合并到v_(BECOME)补足语位置时,获得"结果状态"的解读,此时动词后的词组为副词,修饰整个[v_(BECOME)P]。当词根嫁接到v_(BECOME)位置,则成为v_(BECOME)的修饰语,获得"状态变化的方式"解读;此时动词后的词组位于v_(BECOME)的补足语位置,为形容词词组,获得"结果状态"的解读,修饰全句的主语。本文将汉语中动句的研究置于跨语言的中动句研究背景下,指出不同的印欧语的中动结构本身具有各异的句法特征,而汉语中动句也表现出另外一类不同的句法特征。以此为基础,本文初步分析了不同语言如何根据各自词库的特征推导出中动结构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汉语 跨语言视角 分布式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