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东丰雄:建筑的刹那之美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3年第9期10-13,共4页
由于在诺贝尔奖中没有建筑奖,所以世界建筑界都喜欢把美国凯悦基金会颁发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比做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到底这种比喻恰当不恰当?叫习惯了也就没有人去追问它的合理性。反正,每年到了三月初,有好事者就会在那里猜测今年普... 由于在诺贝尔奖中没有建筑奖,所以世界建筑界都喜欢把美国凯悦基金会颁发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比做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到底这种比喻恰当不恰当?叫习惯了也就没有人去追问它的合理性。反正,每年到了三月初,有好事者就会在那里猜测今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是谁?人们猜测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获奖几乎和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获奖的期待值几乎不分上下,可是多少次都是擦肩而过,久而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界 诺贝尔奖 基金会 建筑师 猜测 追问 期待
原文传递
建筑师就像是游牧人——在佛罗伦萨对话建筑师Marco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对于我来说,建筑师就像是游牧人(Nomadism),总是向那些发生着巨变的地方迁移,我想现在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Marco
关键词 建筑师 佛罗伦萨 游牧 对话
原文传递
来自意大利《共和国报》的提问(下)——中国建筑景观展在罗马MAXXI
3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1年第21期154-157,共4页
“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7月28日在罗马的二十一世纪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开幕,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已经于10月23日闭幕。来场人数达到三万以上,说明意大利观众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很高,意大利个大报刊部分别做了报道。
关键词 建筑景观 意大利 中国 罗马 共和国 提问 艺术博物馆
原文传递
塞哥维亚的中国宫-中国当代建筑展在西班牙
4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由我策划为期三个月的“中国宫.建筑中国2013”展,于2013年11月30日在西班牙中部古城塞哥维亚结束。这是中国作为第八届塞哥维亚海伊文学艺术节(HAYFESTIVAL)主宾国的开幕展。而在此类活动中,中国当代建筑展作为开幕展还是首次,... 由我策划为期三个月的“中国宫.建筑中国2013”展,于2013年11月30日在西班牙中部古城塞哥维亚结束。这是中国作为第八届塞哥维亚海伊文学艺术节(HAYFESTIVAL)主宾国的开幕展。而在此类活动中,中国当代建筑展作为开幕展还是首次,至少是我从2008年以来每年参加策划在欧洲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前所未有,可见建筑展在不断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西班牙 建筑 中国文化年 艺术节 策划 文学
原文传递
威尼斯原初展策展的经纬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1期158-161,共4页
《SPACE》:就韩国的情况来说,文化部会组织一些建筑相关的组织和学术机构组成评委会,然后通过评委会指派策展人。在您的国家,双年展的策展人是通过什么流程指定的?是由建筑组织机构还是政府部门管理的呢?
关键词 威尼斯 组织机构 机构组成 部门管理 评委会 策展人 文化部 双年展
原文传递
爱知三年展:天摇地动-我们在哪里站立?
6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3年第23期122-125,共4页
从零上39度火炉般的酷暑天八月十日开幕以来,历时79天的日本爱知三年展2013“天摇地动-我们在哪里站立?场所、记忆,以及复活”(Awakening-WhereAreWeStanding?-Earth.Memory and Resurrection)于十月27日拉下了帷幕。这次三年展... 从零上39度火炉般的酷暑天八月十日开幕以来,历时79天的日本爱知三年展2013“天摇地动-我们在哪里站立?场所、记忆,以及复活”(Awakening-WhereAreWeStanding?-Earth.Memory and Resurrection)于十月27日拉下了帷幕。这次三年展的题目和上届大大不同之处在于,有着强烈的时间和场所感,那是因为和在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有关。日本严酷的自然环境时时刻刻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这种威胁使得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更加坚韧。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的生存 自然环境 日本 大地震 场所 记忆 时间
原文传递
有关雷姆·库哈斯的七问七答
7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3年第13期10-13,共4页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被任命为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监。由PaoloBaratta担任主席的主席团认为,库哈斯是“我们这个时代建筑行业内最伟大的人之一。”而库哈斯表达了他对未来工作的抱负说:“我们要对建筑的基本元...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被任命为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监。由PaoloBaratta担任主席的主席团认为,库哈斯是“我们这个时代建筑行业内最伟大的人之一。”而库哈斯表达了他对未来工作的抱负说:“我们要对建筑的基本元素呈现出新貌,看看能否在建筑中发现新的东西。”随之库哈斯提出了展览的概念“根源”,可见世界现代建筑走过百年之后,开始问鼎建筑走到今天的根源在哪里?库哈斯希望各国家馆能够紧扣他提出的主题,回顾过去一百年里世界建筑走过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世界 建筑师 建筑行业 基本元素 现代建筑 双年展 威尼斯 国家馆
原文传递
全球化中“印度的高速公路”
8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1年第23期144-147,共4页
10月的最后一周,我在罗马二十一世纪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为“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撤展,而MAXXI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部分正在举办“印度的高速公路”(INDIANHIGHWAY)展。这实际上是MAXXI协同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和挪威奥斯... 10月的最后一周,我在罗马二十一世纪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为“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撤展,而MAXXI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部分正在举办“印度的高速公路”(INDIANHIGHWAY)展。这实际上是MAXXI协同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和挪威奥斯陆AstrupFearnley博物馆的欧洲巡回展,对于这次展览,印度方已经在2009年开始从蛇形画廊进行巡回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印度 全球化 艺术博物馆 2009年 建筑景观 奥斯陆 当代
原文传递
明日山水城,优雅的姿态
9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3年第21期124-127,共4页
中心地带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房屋建设面积近100亿平方米.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其中2/3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将再建设200到400座新城.全球70%的木材流向中国,其中70%用在建筑工地,而其中再... 中心地带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房屋建设面积近100亿平方米.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其中2/3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将再建设200到400座新城.全球70%的木材流向中国,其中70%用在建筑工地,而其中再有70%用于住宅建设.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2009年哥本哈根环境会议,中国政府首次公布了碳强度目标:到2020年,在2005年基准上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城市建设 水城 姿态 优雅 中国人口 2009年 中心地带
原文传递
库哈斯:高大与憔悴(2)
10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13期152-155,共4页
库哈斯的设计理念 2012年5月16日,库哈斯和OMA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在北京竣工,这是历史性的一天。0MA在当天向全世界发布的官方新闻稿中写道:0MA今天在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CCTV)竣工仪式,标志着大楼建造完成... 库哈斯的设计理念 2012年5月16日,库哈斯和OMA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在北京竣工,这是历史性的一天。0MA在当天向全世界发布的官方新闻稿中写道:0MA今天在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CCTV)竣工仪式,标志着大楼建造完成,并将于年底启用。OMA的设计重新定义了摩天大楼的新类型,这座环形建筑于2004年动工兴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设计理念 摩天大楼 OMA 历史性 新闻稿 竣工 北京
原文传递
彼得·兹穆托:私人的方式
11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3年第15期10-13,共4页
我注意到彼得兹穆托(Peter Zumthor)的存在是]997年,那是日本的《α+u》杂志1997年1月号对兹穆托的5件作品做了介绍,接着出版了一本厚224页的临时增刊,于是立刻成为建筑界的话题。我在1998年5月号的《艺术家》杂志上撰写了一篇文... 我注意到彼得兹穆托(Peter Zumthor)的存在是]997年,那是日本的《α+u》杂志1997年1月号对兹穆托的5件作品做了介绍,接着出版了一本厚224页的临时增刊,于是立刻成为建筑界的话题。我在1998年5月号的《艺术家》杂志上撰写了一篇文章“彼得·兹穆托的建筑平凡中静谧的诗”。在阅读彼得兹穆托的经历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小时候的回忆,也就是他对建筑最初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 私人 《艺术家》 1998年 建筑界 杂志 平凡 印象
原文传递
日月者百代之过客——横滨上大冈公共艺术计划
12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9期144-147,共4页
十几年前.担任日本东京森美术馆馆长的南条史生的主要工作是策划和都市计划有关的公共艺术项目。1995年,他偶然到横滨美术馆看到我的个展“永远的空”,之后让助理找到了我的作品资料。后来我才知道,他在为横滨的上大冈地区策划一项... 十几年前.担任日本东京森美术馆馆长的南条史生的主要工作是策划和都市计划有关的公共艺术项目。1995年,他偶然到横滨美术馆看到我的个展“永远的空”,之后让助理找到了我的作品资料。后来我才知道,他在为横滨的上大冈地区策划一项公共艺术计划寻找艺术家。于是,我有幸开始了一项与城市公共空间有关的新工作——公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横滨 城市公共空间 都市计划 日本东京 美术馆 艺术家 策划
原文传递
庇护所:智慧之书(上) 《庇护所》序
13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3期156-159,共4页
2001年秋,我在东京的京桥INAX书店里看到刚刚出版的一本很大的书《シェルタ(SHELTER)》,翻看了目录和作者为日语版发行写的前言,没怎么犹豫就买了下来。也可能是我在大学毕业后就对人类学有浓厚兴趣,这本书有一种特别的氛围吸引了我,... 2001年秋,我在东京的京桥INAX书店里看到刚刚出版的一本很大的书《シェルタ(SHELTER)》,翻看了目录和作者为日语版发行写的前言,没怎么犹豫就买了下来。也可能是我在大学毕业后就对人类学有浓厚兴趣,这本书有一种特别的氛围吸引了我,虽然书的主题和我研究的专业建筑有关,但这却不是一本通常的建筑通史,而是一本有关本土、大众建造和非建筑师设计的另类住宅的建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庇护 智慧 2001年 建筑史 大学毕业 人类学 建筑师
原文传递
罗马MAXXI“向东方”展策展手记
14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1年第15期150-153,共4页
当我交完这篇文稿的第二天,就要飞往罗马,为即将在7月28日21世纪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开幕的“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而布展。实际上这是由我策划的中国当代建筑欧洲巡回展的第四站。从2009年开始,在布鲁塞尔展出的“心... 当我交完这篇文稿的第二天,就要飞往罗马,为即将在7月28日21世纪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开幕的“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而布展。实际上这是由我策划的中国当代建筑欧洲巡回展的第四站。从2009年开始,在布鲁塞尔展出的“心造——中国当代建筑的前沿”展,以及在欧洲的巡回展;2010年,我在德国的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和列支敦士登大学几乎同时策划了“东风——中国新建筑展”,都是这次展览的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罗马 中国当代 艺术博物馆 建筑景观 手记 2009年 2010年
原文传递
波德莱卡:斯洛文尼亚的骄傲
15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1年第13期146-149,共4页
意外的相逢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第二天,我浏览了斯洛文尼亚馆,其原因是我没有时间去排那么长的队去参观那些所谓的人气展馆。我走进斯洛文尼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一位艺术家的朋友是从斯洛文尼亚回来的,没想到由于这种友情和... 意外的相逢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第二天,我浏览了斯洛文尼亚馆,其原因是我没有时间去排那么长的队去参观那些所谓的人气展馆。我走进斯洛文尼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一位艺术家的朋友是从斯洛文尼亚回来的,没想到由于这种友情和对斯洛文尼亚这个鲜为人知的国家的好奇心,竟给我带来超乎寻常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洛文尼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骄傲 莱卡 艺术家 好奇心 原因
原文传递
库哈斯:高大与憔悴(1)
16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我在北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离CCTV新址大厦很远,每当从CCTV周边走过,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举起相机和手机拍摄,现在有了微博,可以迅速上传,许多网友注意到我队这座建筑情有独钟,那要从15年讲起,据说CCTV的主楼将在6月可以使用,... 我在北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离CCTV新址大厦很远,每当从CCTV周边走过,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举起相机和手机拍摄,现在有了微博,可以迅速上传,许多网友注意到我队这座建筑情有独钟,那要从15年讲起,据说CCTV的主楼将在6月可以使用,现在在建筑的周边的媒体公园已经接近完工,当我在周边走过,确实感到,一座建筑的最佳呈现状态应该是在和建筑配套的景观完工后,因为景观实际上是建筑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时间 CCTV 不自觉 建筑 景观
原文传递
庇护所:智慧之书(下)《庇护所》序
17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3年第1期158-161,共4页
让读者理解谁是谁的庇护所的最好角度,足作者把地球的构造和宇宙的构造联系茌一起,做一次纵向解剖,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宏伟而且壮丽的画面,那就足我们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有地壳支撑,有几层天花板保护着的相对稳定的框架之中,这个所... 让读者理解谁是谁的庇护所的最好角度,足作者把地球的构造和宇宙的构造联系茌一起,做一次纵向解剖,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宏伟而且壮丽的画面,那就足我们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有地壳支撑,有几层天花板保护着的相对稳定的框架之中,这个所谓的“天花板”,就是如果你想从太空接近地球的话,必须穿越的各个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庇护 智慧 相对稳定 构造 地球
原文传递
库哈斯:高大与憔悴(3)
18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17期154-157,共4页
雷姆·库哈斯,这位因城市论《S,M,L,XL》被建筑界称为建筑圣经的作者、当下世纪的潮人、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领军人、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茨克奖(Pritzker)的获奖者、身高身高1.92的库哈斯,不能不说是高大的... 雷姆·库哈斯,这位因城市论《S,M,L,XL》被建筑界称为建筑圣经的作者、当下世纪的潮人、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领军人、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茨克奖(Pritzker)的获奖者、身高身高1.92的库哈斯,不能不说是高大的,可是他被那些无聊的绯言折腾的略显憔悴,但独来独往的库哈斯,仍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一成不变的建筑学是一种颠覆,他的创意对建筑界来说,如同鲜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务所 建筑界 大都会 获奖者 建筑学 身高
原文传递
彼得·卒姆托:静静的守望
19
作者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2年第5期152-155,共4页
我是2011年10月在罗马机场等候飞机回北京,在机场的书店里翻阅最新出版的意大利建筑设计杂志《ABITARE》时,看到新刊中有彼得·卒姆特(Peter Zumthor)的新作"女巫审判纪念碑(Steilneset)",没有任何犹豫就买下了它。一是卒姆... 我是2011年10月在罗马机场等候飞机回北京,在机场的书店里翻阅最新出版的意大利建筑设计杂志《ABITARE》时,看到新刊中有彼得·卒姆特(Peter Zumthor)的新作"女巫审判纪念碑(Steilneset)",没有任何犹豫就买下了它。一是卒姆特的设计无论大和小,都是我的至爱;二是卒姆特的作品很少,一出新作就让你眼前一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 建筑设计 意大利 纪念碑 机场
原文传递
OMA设计的深交所大厦:让跃进都市的品质向上
20
作者 OMA 方振宁 《东方艺术》 2013年第11期10-13,共4页
应该是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深圳时,有媒体问我关于深圳的印象,我的回答是:深圳是一本翻不回去的书,意思是它几乎没有过去的篇章,因为在三十多年前它只是一个渔村。之后,我在一本欧洲出版的关于20世纪世界建筑史的画册里,居然... 应该是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深圳时,有媒体问我关于深圳的印象,我的回答是:深圳是一本翻不回去的书,意思是它几乎没有过去的篇章,因为在三十多年前它只是一个渔村。之后,我在一本欧洲出版的关于20世纪世界建筑史的画册里,居然发现,在很少几页介绍中国当代建筑的篇章中,深圳是以一座全新崛起的城市被介绍的,这或许就是深圳在世界城市历史上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交所 OMA 品质 都市 设计 城市历史 20世纪 中国当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