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医护患对护理行为重要性评价的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艳玲 陆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医护患对护士护理行为重要性评价,探讨优质服务提供者、受益者、合作伙伴对不同护理行为的看法,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8个优质服务病区116例住院患者、110名护士、76位医...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医护患对护士护理行为重要性评价,探讨优质服务提供者、受益者、合作伙伴对不同护理行为的看法,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8个优质服务病区116例住院患者、110名护士、76位医生对护士护理行为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医护患三方对护理行为重要性总评及对技术操作规范、知晓患者病情和情绪等17项护理行为的重要性评价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医生更重视和认可护士执行医嘱、操作规范、提高护理业务水平,护士与医生的看法有一致性;患者更希望护士帮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检查的结果、疾病的发展趋势,患者与医生、护士的看法存在差异。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和护理服务特点,服务标准要符合患者和合作者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护士 医生 护理行为 重要性 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
下载PDF
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 被引量:17
2
作者 毛文英 梁爽 《护理管理杂志》 2007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11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呈正相关,即对约束知识了解越多,越能适当地实施... 目的了解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11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呈正相关,即对约束知识了解越多,越能适当地实施约束行为;约束态度得分越高,则越可恰当地使用保护性约束。结论护士应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转变服务观念,规范护理行为,才能更好地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精神疾病 约束
下载PDF
论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9
3
作者 郭记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6期649-651,共3页
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价值取向,这不仅与护理的本质相一致,也是护理学科内部发展与外部社会群体及个人健康需要的必然选择,这一价值取向决定了护理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即通过求真、求善、求美之途径实现对人的关怀照顾,帮助他人... 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价值取向,这不仅与护理的本质相一致,也是护理学科内部发展与外部社会群体及个人健康需要的必然选择,这一价值取向决定了护理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即通过求真、求善、求美之途径实现对人的关怀照顾,帮助他人达到生理、精神、灵性及社会文化的健康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人文关怀 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直立不耐受患儿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杨园园 梁爽 +2 位作者 陈华 洪黛玲 陈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166-3169,共4页
目的描述直立不耐受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74例直立不耐受患儿作为病例组,74例与患儿人口统计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直立不耐受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表、... 目的描述直立不耐受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74例直立不耐受患儿作为病例组,74例与患儿人口统计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直立不耐受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以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等工具,对两组儿童及家长进行调查与访谈。结果直立不耐受患儿总体满意度:16.2%(12例)为不太满意及以下,52.7%(39例)为一般满意,31.1%(23例)为比较满意及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5,P=0.001);且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2.39±14.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72.49±17.31)分(t=-3.811,P<0.01)。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应对方式、父亲的教养方式与家庭功能总分等是其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直立不耐受患儿生活质量低于健康儿童,受疾病、自身特点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关注直立不耐受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不耐受 儿童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S-O-R”模式、Heider平衡理论和“知信行”理论视角的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娄方丽 尚少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13期1008-1015,共8页
目的基于“S-O-R”模式、Heider平衡理论和“知信行”理论视角,分析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态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概念模型;采用SPSS22.0和AMOS21.0统计软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方... 目的基于“S-O-R”模式、Heider平衡理论和“知信行”理论视角,分析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态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概念模型;采用SPSS22.0和AMOS21.0统计软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疼痛管理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结果患者疼痛管理态度总均分为(2.96±0.49)分。模型拟合较理想;患者疼痛知识对患者疼痛管理态度有直接负向效应(效应值-0.384);照顾者疼痛管理态度对患者疼痛管理态度有直接正向效应(效应值0.138);照顾者疼痛知识通过照顾者疼痛管理态度对患者疼痛管理态度发挥间接负向效应(效应值-0.053);患者疼痛知识和照顾者疼痛知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150)。结论癌症患者疼痛管理态度处于低水平、态度差。提高患者疼痛知识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疼痛管理态度;将照顾者纳入干预,通过提高照顾者的疼痛知识水平以改善照顾者的疼痛管理态度,有利于发挥照顾者态度对患者态度的有利影响,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疼痛管理态度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疼痛 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