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伯之夜
1
作者 罗兰·施梅芬尼 王翀(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42,共29页
《阿拉伯之夜》(Die Arabische Nacht)曾被德国六大批评家提名为2001年的最佳剧作,已经由德、英、法、荷、美、加、澳、捷克、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等国剧团上演。剧中人物的行动在现实、内心世界和梦幻中分分合合,谱绘出几条不同的线索,... 《阿拉伯之夜》(Die Arabische Nacht)曾被德国六大批评家提名为2001年的最佳剧作,已经由德、英、法、荷、美、加、澳、捷克、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等国剧团上演。剧中人物的行动在现实、内心世界和梦幻中分分合合,谱绘出几条不同的线索,它们在展开和交汇中相互书写和补充,构成了一个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夏夜。然而,本剧绝不仅是技巧的展现,作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也是显而易见的。《阿拉伯之夜》中以大量的心理描写代替对白,孤独的人们渴望情感和性爱,但无法交流沟通,正是高楼大厦里都市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此外,施梅芬尼有意识地在该剧中融入了亚欧或曰东西方关系这一母题。首先,剧名《阿拉伯之夜》是《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的单数形式,该剧中色情与血腥的元素在《一千零一夜》里亦俯拾皆是。其次,来自中东的法蒂玛和卡利尔代表了近年西欧社会重要议题外来移民。另外,也是最核心的,施梅芬尼围绕弗兰泽卡的梦境和洛梅尔的幻境创造了一整套东方想象的符号从“带骆驼的钥匙”到杂货市场里的骆驼、从“土耳其咖啡”到“土耳其浴的声音”。土耳其向德国输送了大量的劳工移民,它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欧亚也是东西方的交界成为剧中的一个重要象征。本译作根据Von David Tushingham2002年的英文译本翻译。本剧的译介,首次向中国观众和戏剧人打开了施梅芬尼之门。任何形式的演出、剧本朗读或转载必须事先获得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 打电话 地下室 水龙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