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红宇 孟庆祥 +10 位作者 柳金 庞丽萍 王钧 许蕾 冯佳 张文丽 张倩 孙丽华 钟凤鸾 徐海婵 虞积仁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G)和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联合检测对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血液病患者,根据临床回顾性诊断标准定义阳性和阴性病例。采... 目的: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G)和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联合检测对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血液病患者,根据临床回顾性诊断标准定义阳性和阴性病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G和GM,分别计算GM试验和G试验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I值>1.0为GM试验阳性,G浓度>60 pg/L为G试验阳性计算,GM试验和G试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77.8%,90.3%,82.4%,87.5%;G试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但GM试验的特异度高。结论:GM试验和G试验联合检测提高试验的敏感度,减少了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IFI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葡聚糖类 半乳甘露聚糖 诊断
下载PDF
某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辉 李小惠 +1 位作者 范爱飞 胡艳华 《护理学报》 2009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临床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136名肿瘤相关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有限,对于临终关...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临床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136名肿瘤相关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有限,对于临终关怀知识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只有14.7%、9.6%、6.6%;知识来源渠道较多,但是知识不全面。态度方面,主张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病情的(4.18±0.68)分,对想象中患者死亡持积极处理态度(3.87±0.83)分;行为方面,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疼痛(3.30±0.84)分;创造能满足临终患者的身心需要的医院环境(3.42±0.88)分;积极临终治疗和临终护理(3.75±0.85)分。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比较积极,但知识有限。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临终关怀教育,采取措施推进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临终关怀 认知
下载PDF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范爱飞 郭辉 +1 位作者 匡剑英 伊华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7期35-36,共2页
总结了88例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保持环境清洁,作好心理护理,检查患者外周浅表大血管情况,必要时先行经皮深静脉插管术,避免术中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术中密切注意机器运转情况,予以心率及血压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病... 总结了88例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保持环境清洁,作好心理护理,检查患者外周浅表大血管情况,必要时先行经皮深静脉插管术,避免术中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术中密切注意机器运转情况,予以心率及血压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补钙,设定适宜的采血速度,积极预防和处理低血钙等各种不良反应;术后继续观察,预防迟发性低血钙、过敏反应等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 护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晚期血液病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
4
作者 郭辉 李小惠 +1 位作者 范爱飞 胡艳华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747-748,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病患者 临终关怀 护理
下载PDF
多重PCR高分辨熔解分析同时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MPL及CALR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杨晓慧 许蕾 +1 位作者 晏耀明 李建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63-66,71,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常见的Janus激酶2(Janus kinase2,JAK2)、钙网素(calreticulin,CALR)和骨髓增殖性白血病病毒(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virus,MPL)基因突变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常见的Janus激酶2(Janus kinase2,JAK2)、钙网素(calreticulin,CALR)和骨髓增殖性白血病病毒(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virus,MPL)基因突变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高分辨熔解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体系。方法先以各个合成的突变等位基因片段为模板分别进行PCR和HRM分析,优化PCR体系后,在单管中进行多重PCR扩增和HRM分析,同时检测上述三个基因的8种常见突变。结果在适宜的条件下,上述三个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均能扩增出各自的目的条带和收集到可区分的熔解峰,野生型与突变型的熔解温度差为0.3℃~2.0℃。多重PCR-HRM体系中,除JAK2外显子12相关片段,其他基因均可有效扩增,但JAK2 V617F突变型的扩增效率明显低于MPL及CALR基因。结论目前该多重PCR-HRM检测体系可鉴别MPL和CALR基因常见突变,但JAK2 V617F突变型由于扩增效率低导致突变峰与野生峰不能明显区分,JAK2V617F和外显子12的引物需重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NUS激酶2 骨髓增殖性白血病 钙网素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高分辨熔解分析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58
6
作者 郭辉 丁小容 +1 位作者 石兰萍 范爱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9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PICC置入化疗治疗,并进行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等。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 目的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PICC置入化疗治疗,并进行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等。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最短6 d,最长372 d,平均置管(91.5±39.2)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穿刺局部渗血、血肿、感染15例,导管血栓性堵塞4例,静脉炎5例,导管接头破裂4例,导管脱出7 cm 1例。经处理后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穿刺置管前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和置管后的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化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的体外净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柳金 江剑环 +6 位作者 朱滨艳 张丽 张永顶 黄希 魏新燕 吴登蜀 杨光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7,10,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 -abl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体外净化效果。方法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 ,分别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不同的组合方案 ,进行体外净化 5例慢性粒细胞...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 -abl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体外净化效果。方法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 ,分别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不同的组合方案 ,进行体外净化 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骨髓。结果 :联用IL - 2、IFN -α2α(各 80 0um/ml)、bcr-ablAS -ODN(30ug/ml)方案 ,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 (L -CFU)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而相同条件下 ,GM-CFU及L -CFU的集落存活率分别为 2 6 .91 %和 3 .49% (P <0 .0 1 )。结论 :联用IL - 2、IFN -α2α(各 80 0u/ml)、bcr-ablAS -ODN(30ug/ml)方案 ,选择性体外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好 ,可用于临床净化CML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白细胞介素-2 BCR-ABL 干扰素
下载PDF
两种不同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范爱飞 王钧 +2 位作者 孟庆祥 孙丽华 贾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研究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2种不同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将152例次外周血造干细胞采集术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Auto PBSC程序和MNC程序,将2组采集后的干细胞(PBSC)各种数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被采集... 目的研究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2种不同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将152例次外周血造干细胞采集术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Auto PBSC程序和MNC程序,将2组采集后的干细胞(PBSC)各种数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被采集者术后的外周血液指标变化。结果在获得PBSC中的单个核细胞(MNC)总数相当的情况下,Auto PBSC程序采集的产品体积少于MNC程序(P<0.05),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纯度提高(P<0.05),其中混有的血小板数和红细胞数也少于后者(P<0.05)。采用Auto PBSC程序的供/患者,其外周血的Plt下降明显低于采用MNC程序者(P<0.05),但Auto PBSC程序采集所耗时间与总循环血量要高于MNC程序(P<0.01),MNC程序在短时间内大容量的干细胞采集上具有优势。结论 2种程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供/患者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以达到最佳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 AUTO PBSC程序 MNC程序
下载PDF
三种静脉注射方法对化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范爱飞 丁小容 +3 位作者 石兰萍 郭辉 匡剑英 王素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静脉注射方法,为化学治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的肿瘤患者选择良好静脉通道,探讨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局部毒性反应的方法。方法将1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46例,改良组(...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静脉注射方法,为化学治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的肿瘤患者选择良好静脉通道,探讨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局部毒性反应的方法。方法将1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46例,改良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前后采取系统的预防护理措施)4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49例为PICC组。比较三组患者行化学治疗静脉给药过程中,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等局部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三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发生率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PICC组又明显低于改良组。结论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应用PICC途径输注最为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等局部毒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性损伤 经外周静脉 静脉炎 输注 PICC 毒性反应 化疗药物 患者 局部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射频毁损后正常兔肝脏CT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立秋 郭辉 +6 位作者 杜端明 刘鹏程 谢敬霞 江锦赵 阮继银 袁知东 江国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即刻... 目的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即刻病灶中心为凝固性坏死,CT动脉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病理消融灶周围肝窦充血;1~2周消融灶周围出现稍低密度环,密度低于其外围的肝实质,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4周仍可见低或等密度环,但增强动脉期、实质期可清晰显示包膜强化程度减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消融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可用于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射频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庞丽萍 杨保青 +6 位作者 孟庆祥 柳金 张红宇 王钧 虞积仁 郭乃榄 魏颖慧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3 例AL患者并发感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细菌谱及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对疗效的影响。果:AL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是94.3%,革兰氏阴性(G...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3 例AL患者并发感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细菌谱及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对疗效的影响。果:AL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是94.3%,革兰氏阴性(G- )杆菌占42.4%,革兰氏阳性(G+ )球菌占49.2%,真占8.4%;血培养G-杆菌以大肠艾希菌及绿脓杆菌为主。感染主要与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降低有关,N0.2×109/L感染率显著增加,且感染时间显著延长,易发生2 个以上部位的感染。患者年龄、贫血程度、预防使用肠道消毒药物不影响感染的发生。AL患者并发感染总死亡率6%,发生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病死率高,而使用G -CSF的病死率较低。结论:AL患者是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影响因素主要是N减少,在合理使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 CSF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感染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医务人员死亡教育认知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辉 范爱飞 +3 位作者 丁小容 石兰萍 胡艳华 李小惠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9期165-166,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死亡教育相关知识的认知,死亡教育的内容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对死亡教育的认知、内容及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死亡教育的概念、内容、必要性有一定...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死亡教育相关知识的认知,死亡教育的内容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对死亡教育的认知、内容及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死亡教育的概念、内容、必要性有一定了解,传统观念、临床工作现状条件等影响死亡教育的开展。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护士 死亡教育 现状
下载PDF
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成功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红宇 任汉云 +5 位作者 王钧 孟庆祥 柳金 庞丽萍 杨保青 郭乃榄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60-16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 (UCBT)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造血、免疫重建及植入状态。方法 :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43岁 ,体重 75kg ,采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 1例。预处理方... 目的 :探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 (UCBT)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造血、免疫重建及植入状态。方法 :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43岁 ,体重 75kg ,采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 1例。预处理方案由白消胺 (BU )、环磷酰胺 (CY)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组成。应用环孢素A(CsA)和骁悉 (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移植后 19天造血重建 ,NK细胞和B细胞分别于术后 3 0天和 12 0天恢复正常 ,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型 (STR)和HLA差异分析显示移植后 17天、3 0天、15 0天基因型表现为完全性双份供者的嵌合型 ,未发生GVHD。随访 15 0天 ,血常规、骨髓象检查正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脐血移植 非血缘 HLA不相合
下载PDF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清白介素18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柳金 张献共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53-557,共5页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血清白介素18(IL-18)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查明血清IL-18在aGVH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预测aGVHD提供可靠指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allo-HSCT...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血清白介素18(IL-18)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查明血清IL-18在aGVH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预测aGVHD提供可靠指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allo-HSCT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aGVHD发生前后血清IL-18表达水平。62例患者被分为5组:A组为无aGVHD移植前组(28例),指移植后没有发生aGVHD的患者在移植前收集的标本;B组为有aGVHD移植前组(34例),指移植后发生aGVHD的患者在移植前收集的标本;C组为aGVHD症状前组(34例),指临床出现I-II级aGVHD症状前3-4天的标本;然后根据I-II级aGVHD患者治疗后,有无进展至III-IV级回顾性地将aGVHD前组患者分为疗效好组(18例)和疗效差组(16例);D组为I-II级aGVHD组;E组为III-IV级aGVHD组(16例)。结果表明:34例患者发生I-II级aGVHD,其中16例aGVHD进展至III-IV级;发生aGVHD患者的血清IL-1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血清IL-18表达水平上升发生在aGVHD临床症状出现前3天左右;血清IL-18表达水平与aGV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及感染无关;aGVHD早期血清IL-18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血清IL-18高表达者aGVHD容易进展至III-IV级。结论:血清IL-18与aGVHD的发病相关联,检测血清IL-18水平有助于aGVHD早期诊断,血清IL-18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aGVHD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介素-18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早期预测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庞丽萍 陈甜甜 +4 位作者 徐海婵 钟凤鸾 许蕾 张文丽 孟庆祥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诊断的1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诊MM患者,采用VD方案治疗1—3个疗程,继之以长春新碱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化疗1~4...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诊断的1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诊MM患者,采用VD方案治疗1—3个疗程,继之以长春新碱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化疗1~4个疗程,达平台期后以沙利度胺加泼尼松、马法兰维持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VD方案1个疗程完全缓解5例,接近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主要不良反应:末梢神经麻木1例,躁动、多语2例,肺部感染加重并真菌感染2例,腹泻1例,带状疱疹2例。结论VD方案治疗初诊MM疗效肯定,安全性尚好,可作为MM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疗效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庞丽萍 杨保青 +8 位作者 孟庆祥 柳金 张红宇 王钧 虞积仁 郭乃榄 魏颖慧 彭艳红 彭小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6 0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分 4组采取 4种治疗方法 :A组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加地塞米松冲击继之泼尼松治疗 ;B组 :泼尼松加大剂量丙种球...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6 0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分 4组采取 4种治疗方法 :A组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加地塞米松冲击继之泼尼松治疗 ;B组 :泼尼松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C组 :泼尼松加达那唑治疗 ;D组 :难治性的给以睥切除治疗。按显效、良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ITP 90例 ,慢性ITP 70例 ,男 5 5例 ,女 10 5例 ,男女之比为 1∶2 ,就诊时中位年龄 39岁 ,均有出血表现 ,中位PLT数 15× 10 9/L。有HP感染 75例 ,血小板表面抗体 (PAIGg)阳性 90例 ;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 30例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114例 ,正常 35例 ,减少 10例 ,巨核细胞均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T细胞亚群分布以CD4 /CD8降低为主。 4种治疗效果以抗HP加地塞米松冲击继之泼尼松治疗和泼尼松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为好 ,泼尼松加达那唑治疗次之。前两种治疗与后两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及自身免疫因素的异常是ITP发病的直接病因。抗HP、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病因
下载PDF
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宇 杨保青 +3 位作者 孟庆祥 柳金 庞丽萍 王■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CIN)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 61例ACI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资料。结果 :ACIN患者骨髓粒细胞成熟比值、浆细胞比例、组织细胞比例升高 ,血清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水平升高 ,抗核抗体阳... 目的 :探讨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CIN)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 61例ACI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资料。结果 :ACIN患者骨髓粒细胞成熟比值、浆细胞比例、组织细胞比例升高 ,血清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水平升高 ,抗核抗体阳性率升高 ,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抗核抗体 病因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钧 孟庆祥 +8 位作者 张红宇 姚志娟 孙丽华 张文丽 张倩 许蕾 钟风鸾 徐海婵 郭乃榄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病毒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患者75例,其中急、慢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71例,重型再障4例,预处理-9~2 d常规予更昔洛韦预防病毒感染...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病毒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患者75例,其中急、慢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71例,重型再障4例,预处理-9~2 d常规予更昔洛韦预防病毒感染。移植后早、中期用实时定量PCR法(RT-PCR)每周对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EB病毒(EBV)等进行DNA监测至+90 d。出现病毒血症即行早期干预性治疗。结果:75例患者出现89例次相关病毒感染,其发病率依次为CMV 44%,带状疱疹(VZV)34.7%,ADV 26%,EBV 17.3%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6.2%。其中ADV发病时间最早,CMV次之且好发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而RSV易迅速恶化且常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以上病例除1例死于RSV肺炎外,其他病例经及时治疗最终均得以控制。结论:应用RT-PCR法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性治疗是控制移植后病毒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病毒感染 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早期干预性治疗
下载PDF
抗CD25单抗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丽华 孟庆祥 +3 位作者 王钧 姚志娟 许蕾 胡艳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抗CD25单抗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6月有18例白血病接受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方案。根据... 目的探讨抗CD25单抗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6月有18例白血病接受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方案。根据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分为抗CD25单抗组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每组9例。抗CD25单抗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抗CD25单抗,ATG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ATG。观察两组造血重建情况、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复发及无病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均获稳定的造血重建,重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VHD发生情况、复发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中有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抗CD25组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以抗CD25单抗替代ATG预防GVH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预防GVHD的一种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抗体 单克隆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白血病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银汉 刘晓翌 +3 位作者 张宏宇 喻晶 吴夏枫 邹德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2期319-320,共2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这种异常的干细胞克隆以失调和低效的方式分化成熟,导致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及形态异常,最终可丧失分化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这种异常的干细胞克隆以失调和低效的方式分化成熟,导致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及形态异常,最终可丧失分化成熟能力演变成急性白血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恶性克隆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 血细胞数量 急性白血病 造血功能 细胞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