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区的多目的地TCM模型及其在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5
1
作者 张茵 蔡运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1-661,共11页
作为评估户外游憩价值的经典方法,旅行费用法穴TCM雪主要存在3种基本模型,即分区旅行费用法穴ZTCM雪、个人旅行费用法穴ITCM雪和随机效用法穴RUM雪。尽管这3种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相当成熟,却均无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广为存在的多... 作为评估户外游憩价值的经典方法,旅行费用法穴TCM雪主要存在3种基本模型,即分区旅行费用法穴ZTCM雪、个人旅行费用法穴ITCM雪和随机效用法穴RUM雪。尽管这3种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相当成熟,却均无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广为存在的多目的地环程旅行问题,致使该问题成为TCM研究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论文根据九寨沟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应用基于分区的多目的地TCM模型穴MZTC雪来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得到2002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总游憩价值为15.61×108元,人均1246.10元;其中消费者剩余为4.71×108元,人均375.92元,与国外最新游憩价值综述研究的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的地 旅行费用法 游憩价值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一种生态旅游者的识别与细分方法——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燕琴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6-917,共12页
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足够数量的生态旅游者样本则是该研究得以进行的前提。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在总结国外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K阶最近邻(KNN)和反向传播(BP)前馈型多层神经网络所构成的综合分类器... 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足够数量的生态旅游者样本则是该研究得以进行的前提。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在总结国外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K阶最近邻(KNN)和反向传播(BP)前馈型多层神经网络所构成的综合分类器对百花山游客中的生态旅游者进行识别,又根据“每年去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的旅游次数”和环境态度尺度NEP得分两项指标将生态旅游者进一步细分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其中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归为一般的生态旅游者,从而构建起严格的-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经预测有效性、内容有效性、理论有效性和收敛有效性检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者 识别 细分 百花
下载PDF
基于DPSIR概念框架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新思路 被引量:42
3
作者 韦杰 贺秀斌 +1 位作者 汪涌 花利忠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66-69,共4页
定量评价区域水土保持效益并得到综合质量指数,便于区域水土保持效益的纵向或横向比较,进而为水土保持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决策服务。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概念框架有助于全面分析水土... 定量评价区域水土保持效益并得到综合质量指数,便于区域水土保持效益的纵向或横向比较,进而为水土保持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决策服务。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概念框架有助于全面分析水土保持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有助于理解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各因素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介绍DPSIR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导原则,初步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DPSIR框架,进而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从基础数据到综合指数集成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效益 区域 DPSIR概念框架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机理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性能比较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中秋 蔡运龙 +1 位作者 付梅臣 白中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3-396,共4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以土壤退化为核心的环境退化形势严峻。揭示土壤退化过程和退化机理,是认识喀斯特这个特殊环境的土地生态系统诸多环境退化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选择黔中猫跳河流域上游长顺县广顺乡典型喀斯特景观为研究区... 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以土壤退化为核心的环境退化形势严峻。揭示土壤退化过程和退化机理,是认识喀斯特这个特殊环境的土地生态系统诸多环境退化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选择黔中猫跳河流域上游长顺县广顺乡典型喀斯特景观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与基本无退化的本底林地相比较,草地土壤的水分性能明显变劣,表现为:土壤的持水能力下降,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49.5%和56.2%;土壤供水能力降低,总有效含水量下降56.4%;土壤渗透性能减弱,150min饱和渗水量减少70.1%。土壤的这些水分特征与土壤发生的强度和速度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草地土壤水分性能的这种退化将加剧土壤的侵蚀。可以认为,在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水分退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关键过程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退化 土壤水分性能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定程度上又是全球变化的反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全球变化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反馈联系,片面的研究方法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该...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定程度上又是全球变化的反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全球变化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反馈联系,片面的研究方法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该文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复杂性,认为驱动因素的多样性、系统要素作用的非线性和多方向性、时空异质性以及时空尺度多变性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复杂性的集中表现。实际研究中应注意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结合等途径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全面揭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问题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复杂性科学 环境效应 系统行为
下载PDF
"三元剥蚀"与路南石林发育 被引量:7
6
作者 彭建 杨明德 +2 位作者 梁虹 王尚彦 戴传固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石林是一种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发育演化有其独特的过程。本文提出了石林发育的"三元剥蚀"机制,通过对土下溶蚀速率、表土剥蚀速率与(石)柱顶剥蚀速率三者不同组合的分析,讨论了石林发育的方向与趋势,并对当前路南石林发... 石林是一种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发育演化有其独特的过程。本文提出了石林发育的"三元剥蚀"机制,通过对土下溶蚀速率、表土剥蚀速率与(石)柱顶剥蚀速率三者不同组合的分析,讨论了石林发育的方向与趋势,并对当前路南石林发育的阶段和方向进行了具体研究。研究表明,作为石林增长拔高源动力的土下溶蚀强度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其下限约在土下10m处,而真正能促使石林快速发育的深度是在土下2m以内。在现代自然条件下,路南石林顶部的剥蚀降低速度为10.4mm/ka,土下的溶蚀加深速度为26.17 mm/ka,石林的实际高度仍以15.77mm/ka的速度在拔高;表土剥蚀速度为650mm/ka,石林的可见高度现正以639.6mm/ka的速度增加,土壤正以623.83mm/ka的速度快速变薄,表明虽然目前石林的可见高度仍在增加,但其发育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南石林 剥蚀 溶蚀 三元 表土 发育演化 喀斯特地貌 增加 顶部 方向
下载PDF
路南巴江喀斯特流域空间趋势面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建 杨明德 +2 位作者 梁虹 王尚彦 戴传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该文运用基面—径流—形态响应和空间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探讨路南巴江喀斯特流域最高高程(Pa)和最低高程(Lm)的趋势面特征和差异,以及路南石林的空间分布和趋势面的关系。在一次趋势面分析中,最低高程趋势面Lm的倾向较最高高程趋势面Pa... 该文运用基面—径流—形态响应和空间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探讨路南巴江喀斯特流域最高高程(Pa)和最低高程(Lm)的趋势面特征和差异,以及路南石林的空间分布和趋势面的关系。在一次趋势面分析中,最低高程趋势面Lm的倾向较最高高程趋势面Pa向西偏转了12°,Lm趋势面的倾角较Pa陡2°,说明流域的水系和地貌倾斜方向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二次趋势面分析中,Lm和Pa差别不大,石林主要集中分布在曲面比降较大的大、小石林到蒲草村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江流域 趋势面分析 喀斯特水文地貌学 路南石林
下载PDF
巴江流域演变与路南石林发育耦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1 位作者 杨明德 梁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8,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巴江喀斯特流域的水系、地貌结构特征,通过多次野外调研,探讨了石林的形态及其在巴江流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石林主要发育在二叠系的栖霞组、茅口组灰岩上,岩性和地层的差异对石林的形状有较大影响;石林的分布在地貌... 本文分析了巴江喀斯特流域的水系、地貌结构特征,通过多次野外调研,探讨了石林的形态及其在巴江流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石林主要发育在二叠系的栖霞组、茅口组灰岩上,岩性和地层的差异对石林的形状有较大影响;石林的分布在地貌部位上并无明显的选择性,在洼地、斜坡及山顶均可发育,但石林的形态和高度在三种地貌部位间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以路南群为中心.往北、东方向距路南群越远,石林的高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石柱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由簇状石林向分离程度很好的单个石柱变化;天生桥为一地貌裂点,石林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在其上、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根据石林发育的“三元剥蚀”机制,结合路南地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演化史,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路南石林发育和巴江流域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路南石林的发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路南古湖期、石林遍生期和流域回春期。作者认为,石林的出现和大范围分布并非偶然.而是巴江流域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南石林 巴江 喀斯特流域演变 三元剥蚀
下载PDF
喀斯特石林发育的土壤学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建 蔡运龙 +1 位作者 王尚彦 戴传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在对云南路南石林的实地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喀斯特地区的成土过程和土壤侵蚀对石林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土壤是石林向深性发育的原动力。土壤CO2和土壤水组合形成的土下强溶蚀带的存在使得石林通过土下... 在对云南路南石林的实地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喀斯特地区的成土过程和土壤侵蚀对石林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土壤是石林向深性发育的原动力。土壤CO2和土壤水组合形成的土下强溶蚀带的存在使得石林通过土下溶蚀不断增长拔高,但溶蚀下限一般在土下10m以内。表土的剥蚀使土壤趋于减少,一旦其速率大大快于成土速率,将导致土壤变薄,石林的向深性发育也将因此而停滞并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林 喀斯特 土下溶蚀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