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代谢理论:基于个体新陈代谢过程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格局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志恒 唐志尧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34,共10页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生理过程。生态学代谢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基于生物个体大小和环境温度对个体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使用尺度推移(scaling)的方法来解释多种生态学格局和过程。James Borwn等将这一理论用于解释物种多...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生理过程。生态学代谢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基于生物个体大小和环境温度对个体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使用尺度推移(scaling)的方法来解释多种生态学格局和过程。James Borwn等将这一理论用于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并从机制上解释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这一理论提出了两个明确的预测:(1)物种多样性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之间呈线性关系;(2)这一线性关系的斜率为–0.6至–0.7。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饱受争议,经过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数据的检验,目前仍未形成一致的结论。虽然这一理论仍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它以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别于以往的基于统计学方法的研究。人们过去对该理论的实证检验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即除温度以外的环境条件处于理想状态和群落处于平衡状态,而这两个约束条件是理解该理论的基础。本文对生态学代谢理论的理论框架、预测和含义,以及以往的检验结果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该理论的若干认识和未来研究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代谢理论 温度 能量 物种多样性 纬度梯度 个体大小
下载PDF
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9-583,共5页
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是太白山的高山林线树种。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内的试验 ,研究了太白红杉种子在 6种不同的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在恒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 ,交替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脱落酸 (ABA)和赤霉... 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是太白山的高山林线树种。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内的试验 ,研究了太白红杉种子在 6种不同的光照与温度组合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在恒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 ,交替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脱落酸 (ABA)和赤霉素 (GA)有刺激作用。在恒温条件下 ,持续光照对于种子吸胀后的生长素 (IAA)有刺激作用 ,而变温条件下交替光照对生长素有刺激作用。细胞分裂素 (CTK)的变化情况与IAA相反。光照条件相同时 ,恒温条件下的植物激素含量要高于变温条件下的含量 ,说明恒温对于各种激素有刺激作用。在 2 5℃环境下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在 12℃环境下的萌发率 ,说明温度对于种子的萌发有重要作用。太白红杉种子的萌发受交替光照 (12h光照 / 12h黑暗 )的刺激 ;恒温 (2 5℃ )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高于变温 (12℃ / 2 5℃ )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种子 光照 温度 萌发 激素 生理生态特性
下载PDF
植物气候生态位及三维空间分布的图示化——以水青冈属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方精云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4-39,共6页
以水青冈属(FagusL.)为例,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原理,借助计算机作图软件,实现了植物分布在综合气候因素中的直观表达,使不同物种的气候生态位的比较成为可能;应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和原理,在计算机空间分析软件和作图功... 以水青冈属(FagusL.)为例,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原理,借助计算机作图软件,实现了植物分布在综合气候因素中的直观表达,使不同物种的气候生态位的比较成为可能;应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和原理,在计算机空间分析软件和作图功能的支持下,实现了植物三维空间分布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冈 植物 气候生态位 空间分布 图示化
下载PDF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被引量:728
4
作者 方精云 王襄平 +8 位作者 沈泽昊 唐志尧 贺金生 于丹 江源 王志恒 郑成洋 朱江玲 郭兆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3-548,共16页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不...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植物群落类型多样,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和系统的植物群落清查,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我国植物资源的了解、利用和保护,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采用统一的方法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展我国植物群落的清查工作势在必行,并具有紧迫性。本文基于作者长期的野外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的群落调查方法,首先简要定义了与植物群落清查有关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调查样地的设置原则和体系、群落清查的技术指标和方法、主要优势种生态属性的测定方法和规范,并介绍了大样地调查的主要步骤。通过本文的介绍、归纳和总结,试图为制定我国植物群落清查的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材料和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样地设置 群落特征 物种重要性 生态属性
下载PDF
中国冷杉、云杉和落叶松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61
5
作者 刘增力 朴世龙 方精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6,共10页
根据大量的植被分布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经纬度投影的中国地图划分为1×1°的经纬网格,直观地把冷杉、云杉和落叶松3属的植物分布显示在中国地图上,并对其分布及其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丁滇北是3属植物共同的... 根据大量的植被分布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经纬度投影的中国地图划分为1×1°的经纬网格,直观地把冷杉、云杉和落叶松3属的植物分布显示在中国地图上,并对其分布及其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丁滇北是3属植物共同的现代分布中心;3属植物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沿经度方向,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在经度95~105°E之间存在高度分布极大值,而这种变化趋势由于复杂的生境出现而常常遭到破坏。文章还简要分析了3属植物分布格局的关系以及3属分布格局的地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冷杉 云杉 落叶松 地理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被引量:64
6
作者 马文红 韩梅 +3 位作者 林鑫 任艳林 王志恒 方精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大范围的实测研究,以估算该地区草地植被的碳储量。主要结果如下:(1)内蒙古温带草地总面积为58.46×106hm2,总植被碳储量为226.0±13.27Tg C(1 Tg=1012g),平均碳密度为3.44Mg C.hm-2;(2)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6倍左右,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33.22±1.75和193.88±12.6 Tg C,平均碳密度分别是0.51和2.96 MgC.hm-2;(3)不同草地类型的碳储量差异较大,典型草原最大(113.25 Tg C),占草地总碳储量的50%,其次是草甸和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碳储量最低(15.37 Tg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温带草地 植被碳储量 地上碳储量 地下碳储量
下载PDF
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8
7
作者 林鑫 王志恒 +2 位作者 唐志尧 赵淑清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2-663,共12页
物种丰富度的大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及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 物种丰富度的大尺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分布数据,结合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信息,探讨了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及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具有显著的纬度梯度格局,总体上呈现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与宏观地形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亚热带、热带西部山区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东部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腹地则是丰富度的低值区。各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最优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生态系统类型数和气温年较差构成的回归模型对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的解释率最高,其中NDVI对模型解释率的贡献最大,这表明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异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植被生产力起主导作用。各主要类群的最优线性模型显示,影响物种丰富度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因类群而异,这可能反映了各类群进化历史及生理适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栖哺乳动物 物种丰富度格局 环境因子 生产力假说
下载PDF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的能量假说 被引量:51
8
作者 王志恒 唐志尧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3-624,共12页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能量假说。该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受能量控制。根据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对物种...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人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能量假说。该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受能量控制。根据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能量假说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生产力假说(productivity hypothesis)、水分—能量动态假说(water-energy dynamic hypothesis)、环境能量假说(ambientenergy hypothesis)、寒冷忍耐假说(freezing tolerance hypothesis)以及生态学代谢假说(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MTE)。本文系统介绍了每种能量假说的含义、所使用的能量形式及表征变量,以及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对不同形式的能量假说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每种能量假说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各自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动能 化学能 温度 生产力假说 水分-能量动态假说 环境能量假说 寒冷忍耐假说 生态学代谢假说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40
9
作者 贺金生 王政权 方精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26-1233,共8页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然而,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自1990年代后期...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然而,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全球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一个新兴的生态学领域——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ecology)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地下生态学从不同学科层次探索地下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分析了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联、根系生态、根系生物地理,以及地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着重评述地下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的若干理论问题,指出地下生态学将是21世纪生态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下生态学 根系生态 根系生物地理 地下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过程 土壤生物
原文传递
局域和区域过程共同控制着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种库假说 被引量:41
10
作者 方精云 王襄平 唐志尧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5-612,共8页
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提出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种假说,Zobel等人提出的种库假说(species pool hypothesis)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该假说认为,一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与... 解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提出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种假说,Zobel等人提出的种库假说(species pool hypothesis)是生物多样性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该假说认为,一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与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ecological process)(如竞争、捕食)有关,也受区域种库(regional species pool)的限制。区域种库是指一个地区可进入某一群落的潜在物种数量,它由地史过程(如冰期、地质年代)和区域过程(物种形成、迁移扩散以及消亡)所决定。按照种库假说,某一生境类型的面积越大,地质年代越古老,物种形成的机会也就越多,因而能适应和分布于该生境的物种也就越多,实际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也就越高。种库在空间上主要有两个层次:区域种库和实际种库,前者指某一生境所拥有的潜在物种数量,主要由生物地理过程(biogeographic processes)所决定;后者则为调查的群落中实际出现的物种数量,主要由竞争等生态过程和区域种库共同决定。本文对种库假说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种库确定方法等作了介绍,并阐述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干扰 物种丰富度 物种库 生境 群落生产力 局域过程 区域过程
下载PDF
全球200:确定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54
11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雷光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研究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全球 2 0 0”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立的旨在拯救地球上急剧损失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的清单 ,是确定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全球 2 0 0”的研...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研究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全球 2 0 0”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立的旨在拯救地球上急剧损失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的清单 ,是确定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全球 2 0 0”的研究方法 ,分析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着重讨论了“全球2 0 0”中涉及到中国的部分以及它们与中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优先性 中国 生态区 全球200
下载PDF
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5
12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302,共9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18年来,NDVI减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而NDVI增加的地区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NDVI变化趋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90年代NDVI减小的区域明显地比80年代增加,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NDVI的下降趋势明显。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18年来植被覆盖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地区,表明快速城市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降水 气温 植被覆盖 中国 气候 城市化 遥感数据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生物群落的种—面积关系 被引量:61
13
作者 唐志尧 乔秀娟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9-559,共11页
种—面积关系主要探讨物种数量随面积扩大而变化的规律,它联系不同尺度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尺度转换的重要依据。利用种—面积关系可以估算群落或区域的物种数量、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由于构建方式、尺度效应以及区域差异... 种—面积关系主要探讨物种数量随面积扩大而变化的规律,它联系不同尺度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尺度转换的重要依据。利用种—面积关系可以估算群落或区域的物种数量、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由于构建方式、尺度效应以及区域差异,种—面积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普适性还存在争议。本文主要从构建、尺度效应、区域分异以及与种—多度分布的联系等方面综述种—面积关系的主要进展,并探讨它在不同方面的适用性。最后给出了利用基于组合样方系列构建的种—面积关系来估算秦岭山地物种数的实例,结果表明估算精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物种估算 种-面积关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地史成因假说 被引量:28
14
作者 唐志尧 王志恒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5-643,共9页
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分布格局是现代环境与地史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影响机制、参数选择及与现代气候假说的关系等方面回顾了地史成因假说的最新进展,并得出以下认识:(1)地史过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但地史过程与现... 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分布格局是现代环境与地史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影响机制、参数选择及与现代气候假说的关系等方面回顾了地史成因假说的最新进展,并得出以下认识:(1)地史过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但地史过程与现代环境之间强烈的共线性使得两者的影响常叠加在一起;(2)与广域物种的多样性相比,地史过程更有利于解释狭域物种(或特有物种)的多样性;(3)地史过程的参数选择是地史假说所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所用的指标与现代环境具有显著的共线性,难以直观地体现地史过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不同区域内物种系统发育过程的对比或者物种形成速率及灭绝速率分布格局的分析可能有助于评价地史成因假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区域过程 现代气候 地质历史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合理布局的探讨 被引量:50
15
作者 陈雅涵 唐志尧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4-674,共11页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这些保护区...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这些保护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包括保护的植被类型、野生保护物种以及热点地区。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45.7万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4%);在我国47种自然植被类型中,有21种植被类型的被保护面积比例低于10%,说明这些类型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应用Dobson筛除算法对216个保护区中的保护物种进行筛除分析,发现仅西双版纳、武夷山、长白山、高黎贡山、祁连山5个保护区即包含了381个保护物种(约占总数783种的50%);前21个保护区可包含占总数75%的保护物种(590种)。根据不同方案划分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地区仍存在一些保护空缺地,如新疆北部、四川与长江以南地区,因此,我国的保护区布局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热点地区
下载PDF
中国北方典型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35
16
作者 马文红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8,共8页
利用2002–2004年内蒙古和甘肃南部几种典型草地的实测资料,研究了不同尺度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温带草地的物种丰富度随生产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受空间尺度影响。在群落尺度(同一群落),在7种样方... 利用2002–2004年内蒙古和甘肃南部几种典型草地的实测资料,研究了不同尺度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温带草地的物种丰富度随生产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受空间尺度影响。在群落尺度(同一群落),在7种样方数大于15的群落中,仅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呈现单峰型关系,其余均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在植被类型尺度,物种丰富度–生产力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研究区尺度,物种丰富度随生产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研究还表明,研究区群落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13–368g·m–2·yr–1,物种丰富度为4–35种;生产力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生产力 典型草地 尺度
下载PDF
Climatic Factors for Limiting Northward Distribution of Eight Temperate Tree Species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精云 李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Eight temperate deciduous tree species, Acer rubrum L., A. saccharinum L., A. saccharum Marsh., Belluta alleghaniensis Britton., Fraxinus nigra Marsh., Quercus rubra L., Titia americana L., and Ulmus americana L. in e... Eight temperate deciduous tree species, Acer rubrum L., A. saccharinum L., A. saccharum Marsh., Belluta alleghaniensis Britton., Fraxinus nigra Marsh., Quercus rubra L., Titia americana L., and Ulmus americana L.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war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e tree species and climatic factors. For each species, more than 30 sites at their north limits of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from their distribution maps, and 11 climatic indices at the north limits were computed. The standardized standard deviation (SD) method, which compares the magnitude of variance of climatic indices, was used to detect which climatic parameter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explaining northward distribution of these species. We presume that the climatic parameter that has the smallest variance at the north limit would be assigned as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 for limi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standardized SD method indicated that the SD value of warmth index (WI) and/or annual biotemperature (ABT) were the smallest among the 11 climatic indices. Since both WI and ABT represent growing season temperature, it suggested that growing season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limatic factor for explaining the northward distribution of these temperate tree speci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veral climatic indices, WI, coldness index (CI), annual precipitation (AP), annual range of temperature (ART) and humid/arid index were also analyzed. As a result, at the north limits of all these species, both WI and CI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AP, and CI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ART. Besides growing seaso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climatic continentality also have influence on the northward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e trees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North America northward limit of distribution climatic index growing seaso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