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大鼠肾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学东 曹菊 +3 位作者 王霄英 李晓玫 许玉峰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评价用3.0TMR行大鼠肾脏功能成像的可行性,评价R2*值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方法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别行肾脏T2WI及BOLD成像,两位医师分别对T2WI及BOLD图像按照5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在T2图像上由一位医师分别测量左... 目的评价用3.0TMR行大鼠肾脏功能成像的可行性,评价R2*值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方法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别行肾脏T2WI及BOLD成像,两位医师分别对T2WI及BOLD图像按照5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在T2图像上由一位医师分别测量左右肾皮髓质信噪比。使用工作站进行BOLD图像重建,由两位医师分别独立测量肾皮髓质R2*值,其中一位医师2周后再次测量。然后对测量及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观察者分别认为T2WI有91.7%(11/12)和83.3%(10/12)达到5分(Kappa值0.625,P=0.02);BOLD图像两者判断分别有83.3%(10/12)和91.7%(11/12)达到4分及以上(Kappa值0.586,P=0.008)均达到测量要求。Bland-Altman分析显示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测量皮髓质R2*值重复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观察者间:0.96,0.98;观察者自身:0.97,0.98。R2*值的变异系数为皮质17.80%;髓质17.96%。结论3.0TMR行大鼠肾脏BOLD成像所测数据在不同观察者间和同一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较好,能够用来进行肾脏功能成像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肾脏 血氧水平依赖成像
下载PDF
3.0TMR上LAVA肾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与CEMRA对照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学东 王霄英 +1 位作者 许玉峰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评价3.0T MR扫描仪上常规上腹部LAVA扫描动脉期图像重建对肾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因怀疑肝脏病变而行肝LAVA扫描的病人15例,选取动脉早期图像,在横轴位测量双肾动脉信噪比(SNR)、肾动脉与肾周脂肪的对比噪声比(CNR),将横轴... 目的评价3.0T MR扫描仪上常规上腹部LAVA扫描动脉期图像重建对肾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因怀疑肝脏病变而行肝LAVA扫描的病人15例,选取动脉早期图像,在横轴位测量双肾动脉信噪比(SNR)、肾动脉与肾周脂肪的对比噪声比(CNR),将横轴位图像进行三维MIP重建。随机选择因怀疑肾动脉病变而行CEMRA检查的病人15例,在冠状位分别测量肾动脉的SNR、CNR,后进行三维MIP重建。由两位观察者单独评价两组的三维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及肾静脉伪影。对测量结果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LAVA组与CEMRA组肾动脉的SNR分别为94.99±24.30和94.73±36.43;CNR分别为82.16±21.40和76.35±34.14。SNR及CNR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A组重建所得肾动脉图像达到诊断要求者:前后位66.7%;上下位93.3%。前后位观察LAVA组肾动脉图像质量低于CEMRA组,而上下位、肾静脉伪影以及肾动脉分支方面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AVA序列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而且一次扫描除了获得血管的信息外还可同时获得更多的额外信息。已行上腹部LAVA扫描者若怀疑肾动脉病变可用动脉期横轴位图像进行肾动脉重建进行初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动态增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在3.0T MR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春燕 王霄英 +1 位作者 孙非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在3.0T磁共振上采用STIR-DWI序列对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为研究大范围DWI的可重复性,1周内对志愿者进行2次大范围STIR-DWI扫描,扫描范围从头到小腿,共1664mm,b=8...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在3.0T磁共振上采用STIR-DWI序列对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为研究大范围DWI的可重复性,1周内对志愿者进行2次大范围STIR-DWI扫描,扫描范围从头到小腿,共1664mm,b=800s/mm2。评价图像的可读性,记录严重变形和出现伪影的部位。应用Functool2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部分正常组织的ADC值,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次大范围DWI上所测组织ADC值的一致性。结果大范围DWI仅在颈部处有轻微的变形和伪影。统计结果表明两次扫描所测组织ADC值一致性较好。结论在3.0TMR扫描仪上行大范围DWI扫描是可行的,且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开展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用自制线圈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行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朱宝玉 杨学东 +5 位作者 谷会东 曹菊 王霄英 李晓玫 许玉峰 蒋学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用自制3in表面线圈在3.0T MR上进行大鼠肾积水成像的可行性。方法:5只Wistar大鼠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行T1WI、T2WI,扩散加权(DWI)和MR尿路造影(MRU)检查。使用GE3.0T MR扫描仪,3英寸自制表面线圈。两... 目的:探讨用自制3in表面线圈在3.0T MR上进行大鼠肾积水成像的可行性。方法:5只Wistar大鼠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行T1WI、T2WI,扩散加权(DWI)和MR尿路造影(MRU)检查。使用GE3.0T MR扫描仪,3英寸自制表面线圈。两名医师分别独立评价各序列图像质量,一名医师测量两次扫描梗阻侧肾实质厚度和肾盂宽度。结果:两观察者均认为T1WI和T2WI有10/10图像质量为"好",T1WI中"优"分别为7/10和6/10;T2WI中"优"分别为8/10和7/10;两观察者均认为DWI有8/10达到"好",3/10达"优";MRU中"优"分别为6/10和5/10。第5天到第10天梗阻侧肾积水程度显著加重(P<0.05)。结论:自制的三英寸线圈在3.0T MR上进行肾积水大鼠模型常规T1WI、T2WI和DWI成像能够获得较满意的图像,满足大鼠肾积水实验对积水程度观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输尿管梗阻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学东 房刚 +5 位作者 郭雪梅 申皓 朱海滨 王霄英 孙晓伟 蒋学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探讨流入反转恢复(IFIR)稳态自由进动(FIESTA)结合呼吸激发技术进行肾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GE1.5T和3.0TMR机,对疑诊上腹部病变的24例患者采用IFIR-FIESTA序列和基于薄层LAVA技术增强扫描进行肾动脉成像,采用MIP法进行图像... 目的:探讨流入反转恢复(IFIR)稳态自由进动(FIESTA)结合呼吸激发技术进行肾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GE1.5T和3.0TMR机,对疑诊上腹部病变的24例患者采用IFIR-FIESTA序列和基于薄层LAVA技术增强扫描进行肾动脉成像,采用MIP法进行图像重组,对2组肾动脉图像的总体质量、肾静脉伪影及肾动脉分支显示情况,由2位观察者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对照分析,并记录2组检出的副肾动脉以及肾动脉狭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IFIR-FIESTA和LAVA扫描。观察者1评价结果:IFIR-FIEST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0分、2例(2/24)未达诊断要求者均为腹水患者;LAVA组为3.8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者2对IFIR-FIEST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2分(仅1例未达到诊断要求),优于LAVA组(3.7分),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者1对IFIR-FIES-TA组图像上肾静脉伪影及肾动脉分支显示情况的评分分别为4.8分和2.5分,显著高于LAVA组的3.4分和1.6分;观察者2对IFIR-FIESTA组这2项的评分分别为4.9分和2.6分,也高于LAVA组的3.5分和1.7分(P<0.05)。结论:使用IFIR-FIESTA技术肾动脉成像无需对比剂且成功率高,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对比剂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前列腺外周带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标准 被引量:40
6
作者 郭雪梅 王霄英 +1 位作者 吴冰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所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量化诊断效能及诊断标准。方法对40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非癌20例,外周带癌20例,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所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量化诊断效能及诊断标准。方法对40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非癌20例,外周带癌20例,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侧外周带归为非癌区或癌区,获得外周带各分区内的最小ADC值。判断诊断效能采用ROC分析。结果癌区ADC值平均(0.98±0.30)×10-3mm2/s,非癌区ADC值平均(1.59±0.29)×10-3mm2/s。根据ROC分析,ADC值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24×10-3mm2/s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8%、92.42%、86.73%;只考虑获得较大特异性可选择临界值≤1.04×10-3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6.56%、96.95%和86.26%,只考虑获得较大敏感性可选择临界值<1.69×10-3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63%、37.07%和58.82%。结论可选择分区内最小ADC值≤1.24×10-3mm2/s作为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标准。当分区内最小ADC值介于(1.04~1.24)×10-3mm2/s之间时,有可能发生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3
7
作者 郭雪梅 王霄英 +1 位作者 李飞宇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瘤:与骨扫描相对照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春燕 任转琴 +2 位作者 孙洪跃 王霄英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评价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18例手术证实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1个月内同时接受大范围DWI检查和99mTc-MDP骨扫描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经常规MRI证实存在骨转移瘤... 目的评价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18例手术证实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1个月内同时接受大范围DWI检查和99mTc-MDP骨扫描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经常规MRI证实存在骨转移瘤,其中7例为多发骨转移瘤(>10处),另8例共证实23处转移瘤;余3例未见转移瘤。除外7例全身多发骨转移瘤(>10处)患者,对其余11例有(8例)或无(3例)骨转移瘤患者计数病灶数,以患者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100%、33.3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和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以病灶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性分别为86.96%、78.26%,特异性均为60.0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和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范围DWI可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学琴 王霄英 +9 位作者 陆健 缪小芬 张涛 郭雪梅 李飞宇 刘婧 丁丁 姜吉锋 李玮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DWI所得ADC值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患者(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的资料,测量两组患者的ADC值,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临界点,确定中央腺... 目的探讨根据DWI所得ADC值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患者(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的资料,测量两组患者的ADC值,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临界点,确定中央腺体癌的ADC值的诊断标准。结果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1.22±0.20)×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51±0.1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2,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656,最佳临界点为1.316×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0.40%,特异度为95.20%,准确率为87.64%。②最小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0.82±0.16)×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15±0.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6,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762,最佳临界点为0.953×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7.80%,特异度为98.40%,准确率为92.13%。结论制定ADC值标准有助于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霄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556,共2页
关键词 诊断显像 分子生物学 分子探针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陆健 王霄英 +9 位作者 张学琴 缪小芬 张涛 郭雪梅 李飞宇 刘婧 丁丁 姜吉锋 李玮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26-1929,共4页
目的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5例)的MRI资料,计... 目的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5例)的MRI资料,计算并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48±0.18)×10-3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50±0.14)×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2,P=0.756)。②最小ADC值: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15±0.10)×10-3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15±0.11)×10-3mm2/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895)。结论 DWI不能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价正常大鼠肾脏氧合水平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学东 曹菊 +3 位作者 王霄英 李晓玫 许玉峰 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用MR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评价大鼠肾脏氧合水平的重复性和科学性。方法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扫描前称量大鼠体重,在3.0 T MR扫描仪上分别在第1天(d1)、第5天(d5)、第10天(d10)、第30天(d30)和第50天(d50)行... 目的探讨用MR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评价大鼠肾脏氧合水平的重复性和科学性。方法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扫描前称量大鼠体重,在3.0 T MR扫描仪上分别在第1天(d1)、第5天(d5)、第10天(d10)、第30天(d30)和第50天(d50)行BOLD成像,测量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在d30和d50扫描完成后,注射呋塞米10min后再次扫描,计算注药前后R2^*的差值(AR2^*)。对5次扫描的R2^*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d30和d50注射呋塞米前后的皮、髓质R2^*和皮、髓质△R2^*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呋塞米对皮、髓质R2^*的影响并评价△R2^*的重复性。结果d1、d5、d10、d30和d50大鼠体重分别为(150.4±3.7)、(170.2±7.0)、(201.0±5.8)、(306.2±17.0)和(352.0±12.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103,P〈0.01);肾脏皮、髓质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30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前分别为(25.2±1.2)和(32.8±2.2)Hz,注射后分别为(21.1±2.2)和(25.9±3.0)Hz,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后均降低(P〈0.01);d50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前分别为(25.9±0.8)和(34.3±3.9)Hz,注射后分别为(20.2±1.5)和(27.0±3.2)Hz,皮、髓质R2^*在注射呋塞米后均降低(P〈0.01)。d30皮、髓质△R2^*值分别为(4.1±1.7)和(6.9±2.8)Hz,d50皮、髓质△R2^*值分别为(5.8±1.1)和(7.3±2.8)Hz,2次检查皮、髓质的△R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脏皮、髓质基础R2^*值在50d内稳定,不受体重影响;在3.0 T MR上,应用呋塞米后大鼠肾脏皮、髓质R2^*值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 肾髓质 磁共振成像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前列腺外周带癌的ADC值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雪梅 王霄英 +1 位作者 吴冰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4-677,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1.5TMR扫描仪对4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采用0和800s/mm2。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1.5TMR扫描仪对4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采用0和800s/mm2。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侧外周带归为非癌区或癌区。获得外周带各分区的分区内最小ADC值。将每个病例的ADC值与穿刺活检所得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癌区平均ADC值为(1.01±0.27)×10-3mm2/s,ADC值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之间均具有负相关性,中分化癌灶的ADC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灶,限局性癌灶的ADC值明显高于进展期癌灶。以分区内最小ADC值1.03×10-3mm2/s为临界点,区分中分化与低分化癌灶的诊断敏感性71.43%,特异性63.79%,准确性65.57%。以分区内最小ADC值1.09×10-3mm2/s为临界点,区分限局性与进展性癌灶的诊断敏感性75.02%,特异性78.63%,准确性77.21%。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的ADC值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有预测癌灶恶性程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GLEASON评分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ADC值变化与病理反应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桥 王霄英 +4 位作者 郭丽 李苗 秦乃姗 蒋学祥 高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80-2484,共5页
目的探讨MR DWI早期ADC值变化对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预测肿瘤病理反应性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分别在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测量肿瘤最小ADC值,按照病理反应... 目的探讨MR DWI早期ADC值变化对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预测肿瘤病理反应性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分别在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测量肿瘤最小ADC值,按照病理反应性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组)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组)。对两组化疗前后ADC值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化疗后ADC值变化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评估病理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MHR组51例,NMHR组52例。两组患者化疗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化疗2个、4个周期后ADC值、ADC值变化率均高于NMHR组(P<0.05);化疗前后两组患者3次MRI测得最小ADC值均呈上升趋势,MHR组的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HR组化疗4个周期后ADC值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01);2个、4个周期化疗后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P<0.01)、0.80(P<0.001),ADC值变化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P<0.05)、0.72(P<0.001)。结论化疗前ADC值不能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反应性;化疗2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可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病理反应性分级,以4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的评估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扩散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两种前列腺外周带ADC值测量方法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雪梅 王霄英 +1 位作者 吴冰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ADC值测量方法的差异及测量个体间差异,评价两种方法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54例前列腺病例进行DWI扫描,非癌31例,外周带癌23例。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外周带ADC值。第一种方法:大小为30mm2左右的圆形感兴趣... 目的研究两种ADC值测量方法的差异及测量个体间差异,评价两种方法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54例前列腺病例进行DWI扫描,非癌31例,外周带癌23例。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外周带ADC值。第一种方法:大小为30mm2左右的圆形感兴趣区(ROI),放置于外周带ADC值最低处,每层图像右叶、左叶各放一个;第二种方法:沿外周带边缘手工绘制不规则形ROI,每层图像分别绘制右叶及左叶两个ROI。对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进行ROC分析。在54例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12例,由两位医师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以Bland-Altman分析检验不同测量者间的个体差异。结果54例患者两种方法各获得549个ROI。第二种方法所得ADC值明显大于第一种方法,两种ADC值的相关系数为0.958。两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和0.850,无统计学差异,但诊断临界点有较大差异,第二种方法大于第一种方法。12例患者两种方法各获得123个ROI,两位医师之间的重复性好,且第二种方法重复性稍好于第一种方法。结论两种不同的ADC值测量方法所得数值有一定差异,但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效能影响不大,其中第一种方法操作简单而第二种方法重复性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MRS和DWI定量诊断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学琴 王霄英 +5 位作者 陆健 缪小芬 张涛 郭雪梅 李飞宇 蒋学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联合应用两者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中央腺体癌27例,良性中央腺体病变62例,比较两者的平均CC/C值和ADC值(采用3种测量方法分别获得最... 目的探讨(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联合应用两者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中央腺体癌27例,良性中央腺体病变62例,比较两者的平均CC/C值和ADC值(采用3种测量方法分别获得最小ADC值、平均ADC1和平均ADC2);通过判别分析计算平均CC/C值和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时各自所占的权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计算平均CC/C值、3种ADC值及联合CC/C值和ADC值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1)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和良性中央腺体病变的平均CC/C值、最小ADC值、平均ADC1和平均ADC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2、-9.416、-9.716、-9.889,P<0.05);(2)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权重均高于平均CC/C值;(3)3种ADC值、分别联合平均CC/C值和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平均CC/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ADC值、分别联合平均CC/C值和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优于MRS;不同方法所测得的ADC值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无差异;联合DWI和MRS对中央腺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优于M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中央腺体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 扩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大鼠发育对肾脏MR表观扩散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学东 曹菊 +3 位作者 王霄英 李晓玫 许玉峰 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从幼鼠到成年的发育过程中,肾脏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方法对5只1个月龄的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天(d1)、第5天(d5)、第10天(d10)、第30天(d30)和第50天(dS0)在3.0TMR上进行肾脏S...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从幼鼠到成年的发育过程中,肾脏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方法对5只1个月龄的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天(d1)、第5天(d5)、第10天(d10)、第30天(d30)和第50天(dS0)在3.0TMR上进行肾脏SE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选择0和500s/mm^2。测量右肾皮髓质ADC值,手工画出每层肾脏面积,计算其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皮髓质间ADC值的差异,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大鼠肾脏体积及ADC值随大鼠发育的变化。结果在b值为0和500s/mm^2时,除d1外,大鼠肾脏皮质ADC值均明显高于髓质(P〈0.01)。随月龄增加,肾脏体积逐渐增大,从(0.86±0.02)mm^3逐渐增加到(1.47±0.21)mm^3。而皮髓质ADC值均随月龄而增加,皮质ADC值从(1.66±0.14)×10^-3mm^2/s逐渐增加至(1.96±0.08)×10^-3mm^2/s(P〈0.05);髓质ADC值从(1.54±0.12)×10^-3mm^2/s逐渐增加至(1.91±0.09)×10^-3mm^2/s(P〈0.05)。结论从1个月到3个月龄的大鼠,其肾脏皮髓质的ADC值是逐渐增加的。对大鼠肾脏疾病模型进行MRDWI研究时,需要考虑到所用大鼠不同发育阶段对ADC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 肾髓质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MR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病理反应性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春雪 王霄英 +5 位作者 秦乃姗 李挺 张虹 刘荫华 徐玲 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周期ADC值及其变化率(△ADC%),探讨两种参数对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评估的价值。方法35例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第2和第3周期之间、化疗第4周期后行MRDWI及增强...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周期ADC值及其变化率(△ADC%),探讨两种参数对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评估的价值。方法35例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第2和第3周期之间、化疗第4周期后行MRDWI及增强扫描,根据其术后病理对化疗反应的分级将其分为组织学反应显著(MHR)与非显著(NMHR)2组,利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2组患者癌灶区与对应正常腺体的ADC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3次ADC值及么ADC%,并应用ROC分析其对病理反应性评估的效能。结果MHR组的乳腺癌灶手术前ADC值[中位数(范围)]为1.54×10^-3mm^2/s[(1.01~1.88)×10^-3mm^2/s],ΔADC%为42.70%(6.31%~67.86%);在化疗第4周期后明显高于NMHR组的1.22×10^-3mm^2/s[(0.83~1.83)×10^-3mm^2/s]和14.88%(-28.87%-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7、-4.10,P值均〈0.05),而化疗早期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85~1.62)×10^-3mm^2/s],ΔADC%值为12.00%(-12.96%~30.65%);N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94~1.60)×10^-3mm^2/s],ΔADC%值为10.74%(-20.80%~41.8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病灶ADC及ΔADC%为评估值,对MHR和NMHR组进行ROC分析,其中只有ΔADC,%的评估效能较高(AzΔADC,%=0.88)。结论化疗晚期ΔADC%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最终病理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原文传递
肾脏组织缺氧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菊 王霄英 李晓玫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1-684,共4页
近年来.组织缺血及缺氧在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发展以及慢性肾脏病(CKD)持续进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已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均成为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有关的研究进展一方面可使我们对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 近年来.组织缺血及缺氧在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发展以及慢性肾脏病(CKD)持续进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已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均成为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有关的研究进展一方面可使我们对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更为深入,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提供有意义的临床辅助诊断信息。本文就肾脏组织缺氧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组织缺氧 病理生理作用 临床研究 急性肾损伤 病发病机制 组织缺血 诊断信息
原文传递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雪梅 谢晟 肖江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2-824,共3页
目的评价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的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患儿的颅脑MRI资料,其中4例有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4例有单体素MR波谱(MRS),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7例患儿均存在不同... 目的评价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的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患儿的颅脑MRI资料,其中4例有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4例有单体素MR波谱(MRS),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7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双侧脑白质异常及双侧颞叶的皮层下囊肿,6例伴有皮质脊髓束异常,4例伴有小脑白质异常。7例灰质均未受累。MRS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胆碱波峰存在,NAA峰正常或轻度降低,未见明显乳酸峰。DWI显示双侧脑白质呈弥漫低信号,未见明显高信号病灶。结论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囊肿 脑白质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