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李六亿 贾会学 +5 位作者 贾建侠 赵艳春 赵秀莉 任军红 要慧 林金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82-2584,共3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调查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2008年7月-2010...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调查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2008年7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646例次,MDROs感染比例为44.3%,医院感染中MDROs感染比例为52.2%,较MDROs总的感染比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科室中,重症监护病房MDROs医院感染比例最高,占68.5%;在各医院感染部位中,以呼吸系统MDROs感染比例最高占68.1%。结论在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重症监护病房以及呼吸系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菌 医院感染 现状 调查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任军红 林金兰 +1 位作者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35-2437,共3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更好预防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2-12月入住NICU>48 h的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218例患儿中21例(9.6%)发生医院感...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更好预防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2-12月入住NICU>48 h的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218例患儿中21例(9.6%)发生医院感染,共计23例次,例次感染率10.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占34.8%;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0周、使用呼吸机、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和经鼻口腔吸痰(P<0.05);医院感染率分别随出生体重、胎龄和Apgar 1 min分值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对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出生体重低、胎龄小的患儿应重点关注,并慎用侵入性操作,可减少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也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调查
原文传递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的流行特点 被引量:29
3
作者 林金兰 李六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04-2606,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的流行特点,为积极预防和控制MRSA的感染与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由专职人员每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按照统一的方法到病房对患者进行...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的流行特点,为积极预防和控制MRSA的感染与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由专职人员每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按照统一的方法到病房对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2005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MRSA医院感染率为0.10‰,入院患者中MRSA社区发病的感染率为1.40‰;医院感染中MRSA感染率为70.40%,显著高于社区感染感染率为46.04%(P<0.001);MRSA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科及干部病房,呼吸系统的感染;MRSA感染率最高的是ICU和干部病房,>80.0%,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状况在医院内形势依然严峻,预防与控制MRSA感染重点在ICU、内科及干部病房,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流行特点
原文传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科普折页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4
作者 孙茉芊 靳大力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1-231,共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爆发流行较为常见。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第1版《控制流脑指南》,2000年该组织又对指南进行了修订。流脑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爆发流行较为常见。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第1版《控制流脑指南》,2000年该组织又对指南进行了修订。流脑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自1982年卫生部制定并实施普遍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我国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但2004年冬季~2005年春季,流脑又表现出季节性散发流行趋势,尤其是2005年春季散发的C型感染,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一定危害。为了更好地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使患者及时就诊,我院制作了《流脑》等系列科普折页,摆放在各科门诊、病房。为了解折页在就诊者中产生的效果。我们做了此项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 科普 《传染病防治法》 A群流脑多糖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 控制流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