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6—12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8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目的调查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6—12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8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情况、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病时间、卡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体重是否变化、术前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级、术后镇痛方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关系。结果80例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为术后(45.46±23.48)h。术后24-48h下床者最多,共31例,占38.8%。年龄大(F=6.45,P=0.003)、KPS评分低(t=3.884,P=0.000)、术前前白蛋白低(t=2.748,P=0.007)和血红蛋白低(t=3.407,P=0.030)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晚。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有个体差异,可根据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决定尽可能早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并进行连续性监督和指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6—12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8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情况、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病时间、卡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体重是否变化、术前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级、术后镇痛方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关系。结果80例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为术后(45.46±23.48)h。术后24-48h下床者最多,共31例,占38.8%。年龄大(F=6.45,P=0.003)、KPS评分低(t=3.884,P=0.000)、术前前白蛋白低(t=2.748,P=0.007)和血红蛋白低(t=3.407,P=0.030)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晚。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有个体差异,可根据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决定尽可能早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并进行连续性监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