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楠 任军红 +2 位作者 李双玲 王东信 冯汝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73-2275,共3页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患者预后,并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医院SICU 2004-2015年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预后进...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患者预后,并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医院SICU 2004-2015年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预后进行描述性研究,对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1例血流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4株占46.7%、革兰阳性菌56株占31.1%、真菌40株占22.2%;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44.1%;APHACHEⅡ≥18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多药耐药菌感染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样、预后不佳,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预防为先,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抗感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监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宁 李双玲 +1 位作者 冯汝立 王东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236-5238,共3页
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菌种演变趋势,以便今后更好地实施早期治疗和干预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记录并分析2003年1月-2013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种类... 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菌种演变趋势,以便今后更好地实施早期治疗和干预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记录并分析2003年1月-2013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种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部位、真菌种类及耐药性、临床治疗与预后等。结果入选282例患者送检490份标本共分离出500株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51.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5.4%、真菌占3.3%;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9.0%、手术切口20.4%、泌尿道19.0%、血流感染10.2%;排名前4位的假丝酵母菌属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假丝酵母菌血症的菌株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逐年增加(χ2=18.733,P<0.001)。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0年致病真菌种类发生改变,治疗时真菌药物的选择需考虑覆盖非白色假丝酵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白色假丝酵母菌
原文传递
一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艳春 袁翠 +4 位作者 李双玲 孙立颖 黄磊 冯林 李六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389-3393,共5页
目的对一起重症医学科(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聚集性病例进行调查及控制。方法对2019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ICU发生的CRAB医院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环境、仪器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CRAB检测;... 目的对一起重症医学科(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聚集性病例进行调查及控制。方法对2019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ICU发生的CRAB医院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环境、仪器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CRAB检测;应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型技术分析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分析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分析控制效果。结果 2019年1-5月共发生6例CRAB医院感染,千日医院感染发病率4.46‰,呈CRAB医院感染聚集发生倾向。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ICU的环境、设备表面、医务人员手采集86份标本,共分离到6株CRAB;PCR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CRAB菌株与患者为同一克隆株。通过分子流行病调查及分析,明确了本次传播的感染源可能是2床李X,传播的高风险环节第一是护理员的手可能是一个重要传播途径;第二是通过终末消毒不彻底的床单位进行传播。2019年6-11月通过加强护理员手卫生监管,做好终末消毒等措施,发生1例CRAB医院感染,控制成效明显(P<0.05)。结论通过分子流行病调查,可以查找感染隐患和漏洞,使感控工作精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 传播途径 分子流行病 调查
原文传递
三种移动换药车消毒流程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会娟 贾会学 +4 位作者 关辉 孙立颖 温冰 郭晓蕙 齐心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比较移动换药车3种不同消毒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病房换药室1辆移动换药车,分别采取3种不同消毒流程进行消毒。流程A:于每天早晨换药前、中午换药后和下午换药后彻底消毒换药车。流程B:每天早晨换药前... 目的比较移动换药车3种不同消毒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病房换药室1辆移动换药车,分别采取3种不同消毒流程进行消毒。流程A:于每天早晨换药前、中午换药后和下午换药后彻底消毒换药车。流程B:每天早晨换药前、下午换药后彻底消毒换药车。流程C:每天早晨换药前、下午换药后彻底消毒换药车,同时增加换药车每次移动前(出换药单元前)用相同方法消毒换药车关键部位,即车顶、车把手和抽屉把手。每天分别于早晨消毒处理后、中午换药后消毒前和下午换药后消毒前采集样本。比较3种消毒流程下移动换药车的样本合格率和无菌落样本检出率。3种不同消毒流程下的样本合格率和无菌落样本检出率及两两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种消毒流程换药前样本合格率均为100.00%。流程A中午和下午换药后消毒前样本合格率分别为98.85%和100.00%,流程C中午和下午换药后消毒前样本合格率均为100.00%,与流程B(中午和下午换药后消毒前的样本合格率均为8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53、8.219、10.227、6.610,P值均小于0.05)。流程A和流程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毒流程换药前无菌落标本检出率均高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7,P=0.14)。中午换药后消毒前和下午换药后消毒前无菌落标本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37.58,30.38,P值均小于0.05)。中午和下午换药后消毒前流程C的无菌落标本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97.92%,均高于流程A(62.07%和48.33%)和流程B(60.00和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6、31.443、32.143、12.952,P值均小于0.05)。中午和下午换药后消毒前流程A和流程B的无菌落标本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1.616,P值均大于0.05)。结论每天早晨换药前、下午换药后彻底消毒换药车,同时增加换药车每次移动前关键部位的消毒,可以达到3者中最优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消毒 换药车 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