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聚糖生物标志物预测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改善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林 刘艺琪 +7 位作者 顾启馨 张驰 徐蕾 王蕾 陈萃英 刘学恩 赵鸿 庄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N-聚糖变化预测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改善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3—2020年在全国33家医院招募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28例慢性乙肝患者,全部患者均完成78周的抗病毒治疗和随访,在基线和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N-聚糖变化预测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改善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3—2020年在全国33家医院招募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28例慢性乙肝患者,全部患者均完成78周的抗病毒治疗和随访,在基线和78周均进行肝组织活检。采用Ishak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应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技术检测患者血清N-聚糖图谱。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逻辑回归(logistics regression,LR)方法构建血清N-聚糖RF-R、SVM-R和LR-R模型,预测抗病毒治疗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情况。结果经78周抗病毒治疗,89例(69.53%)慢性乙肝患者实现肝纤维化改善(Ishak评分至少下降1分),糖峰1~7变化值与肝纤维化改善显著相关。建模组中,血清N-聚糖RF-R、SVM-R和LR-R模型预测肝纤维化改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别为0.97、0.97和0.69,与肝组织活检的符合率分别为89.77%、84.09%和69.32%。验证组中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血清N-聚糖模型可作为监测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改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逆转 抗病毒治疗 血清N-聚糖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