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18~40岁)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1
作者 唐世英 薛子璇 +5 位作者 董靖晗 邱敏 田晓军 陆敏 张树栋 马潞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单中心青年(18~40岁)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同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3例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 目的分析总结单中心青年(18~40岁)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同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3例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7例(50.4%),女性56例(49.6%);平均发病年龄(31.6±5.8)岁;左侧57例(50.4%)、右侧56例(49.6%)。青年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约占同期所有年龄段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总数的12.4%,其中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占同期青年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总数的34.8%。结果102例(90.3%)患者行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另外11例(9.7%)行开放手术;肾部分切除术55例(48.7%),根治性肾切除术58例(51.3%),肾癌瘤栓患者11例(9.7%)。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类型包括肾嫌色细胞癌32例(28.3%)、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25例(22.1%)、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17.7%)、3种病理亚型合计占总体的68.1%。术后随访46(2~115)个月,8例(7.8%,8/102)出现肿瘤转移,2例死亡。结论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相对少见,病理类型以嫌色细胞癌为主,微创手术仍是该类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多数病理类型远期预后较好,合并瘤栓患者转移风险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 病理类型 肾嫌色细胞癌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分子亚型中CD8+T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病理特点
2
作者 柴晓东 孙子文 +5 位作者 李海爽 朱靓怡 刘小旦 刘延涛 裴斐 常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研究CD8+T细胞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各个分子亚型中的浸润特点,分析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C-X-C基序趋化因子11(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1)的表达及其受体CXCR3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 目的:研究CD8+T细胞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各个分子亚型中的浸润特点,分析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C-X-C基序趋化因子11(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1)的表达及其受体CXCR3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索MB中CD8+T细胞浸润可能的调节机制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筛选2012—2019年间来自多所医学中心、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MB患者共48例(4个分子亚型各12例),利用NanoString PanCancer IO360 TM基因表达检测平台对48例MB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对患者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验证各亚型MB中CD8+T细胞数量的差异。通过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各种趋化因子在各亚型MB中的表达差异,并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验证MB中CD8+T细胞表面CXCR3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CD8+T细胞浸润至肿瘤内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MB的WNT亚型中的CD8+T细胞特征指数相对较高,提示WNT亚型中的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亚型,这一现象通过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及R2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对美国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进行数据挖掘得到了证实,且CD8+T细胞增多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数据库分析显示,CXCL11在WNT亚型MB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亚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8+T细胞表面存在CXCL11的受体CXCR3,提示CD8+T细胞可能通过表面受体CXCR3受CXCL11趋化至MB的微环境中。结论:CD8+T细胞在WNT亚型MB中的浸润相对多于其他亚型,其机制可能与CXCL11-CXCR3趋化因子系统的激活相关,且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较多的患者预后较好,此结果可能为MB中CD8+T细胞浸润调节机制提供有益的临床病理依据,为未来MB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肿瘤微环境 CD8阳性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CXCL11
下载PDF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荧光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3
作者 蔡秋裕 杨子涵 裴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14,共9页
目的 以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AIH-PBC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药物诱发性自身免疫样肝炎(drug-induced autoimmune-like hepatitis,DI-AILH)为... 目的 以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AIH-PBC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药物诱发性自身免疫样肝炎(drug-induced autoimmune-like hepatitis,DI-AILH)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展开多方面研究,以探寻有助于鉴别诊断它们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各组患者的肝穿刺标本进行HE、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判读结果量化分析AIH、PBC和OS之间及AIH和DI-AILH之间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差异;并针对DI-AILH和AIH之间显著性差异因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组织学评估中,AIH出现显著的界面性肝炎、Rosette花环形成、界板处成簇的浆细胞浸润;PBC出现汇管区浆细胞浸润、明显的淋巴细胞性小叶间胆管炎;OS出现更高的汇管区和肝小叶内炎症分级。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半定量评分显示,AIH和PBC在汇管区和界板处阳性细胞有显著性差异、AIH出现IgG小叶内和汇管区沉积、PBC出现IgA沿小叶间胆管线状沉积。DI-AILH和AIH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界板处炎症差异明显,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0.80。结论 尽管在临床病理特点方面存在重叠,AIH、PBC和AIH-PBC OS仍存在有助于各自诊断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及荧光特点,根据肝组织损伤模型,病理医师也可以给出关于AIH和DI-AILH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药物诱发性自身免疫样肝炎 组织病理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下载PDF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的病理诊断与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熊焰 张波 +4 位作者 聂立功 吴世凯 赵虎 李东 邸吉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1-356,共6页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次多学科研讨会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胸部SMARCA4-UT为例,集中研讨了该类肿瘤的病理诊断、分子检测、治疗相关分子靶点、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等问题。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以右肺下叶实性肿瘤快速进展入院。病理学检测,肿瘤细胞上皮样,组织结构上无任何分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弥漫阳性,SALL4部分细胞阳性,SMARCA4基因编码的蛋白BRG1表达缺失;二代测序证实,肿瘤存在SMARCA4基因突变(c.2196T>G,p.Y732Ter)。综上,病理诊断符合胸部SMARCA4-UT。术前TNM分期为T1N2M0(ⅢA)。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SP2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为2%。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检测结果为16.3/Mb,微卫星检测结果为微卫星稳定型(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经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两周后,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结果为病理学完全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CPR),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分期为ypT0N0M0。术后完成了5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辅助治疗。随访截止2022年10月,肿瘤无复发、转移,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阴性。目前认为,只要BR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无论是否检测到SMARCA4基因突变,均可归入SMARCA4缺失性肿瘤,SMARCA4缺失性肿瘤包括多种癌和肉瘤。SMARCA4-UT的诊断,除了BRG1表达缺失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形态,并排除其他伴有BRG1表达缺失的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胸部常见恶性肿瘤。SMARCA4-UT恶性度高、总体预后差,几乎没有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突变,化疗效果差,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是目前唯一显示疗效的药物。本病例是SMARCA4-UT病理诊断、分子检测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的一个成功案例,对于所有SMARCA4缺失性肿瘤的诊治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肿瘤突变负荷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新辅助治疗 病理学评估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理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丹枫 李君禹 +3 位作者 李佳曦 张英爽 钟延丰 于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接受后路侧弯矫形手术,术中行凹侧顶椎椎旁肌活检患者18例。对肌肉活检组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多种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抗肌萎缩蛋白各亚型、肌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1,MHC-1)、CD4、CD8、CD20、CD68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读分析。此外,根据Cobb角大小(≥55°或<55°)和Nash-Moe分类将活检标本分为不同组别,进行相应病理改变的组间差异统计学比较。结果:18例患者中,重度AIS组(Cobb角≥55°)8例,轻度AIS组(Cobb角<55°)10例,两组患者椎旁肌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性,Dystrophin-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不同程度缺失且表达模式异常。两组活检肌纤维的Dystrophin-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重度AIS组的Dystrophin-2表达异常或缺失更显著。根据Nash-Moe分型分组,患者椎旁肌的Dystrophin-2表达模式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侧凸程度越重,Dystrophin-2表达异常越显著。此外,椎旁肌肉组织的肌肉和肌腱中存在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而CD20^(+)细胞为阴性。全部患者椎旁肌均有部分肌纤维呈MHC-1肌膜阳性表达。结论:AIS患者椎旁肌活检的组织学具有相似的特征性改变,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不同程度降低或缺失,并且与脊柱侧凸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抗肌萎缩蛋白功能障碍在脊柱侧凸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AIS的炎症改变以T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炎症细胞浸润、MHC-1表达与抗肌萎缩蛋白异常表达之间似有一定的相关性。沿此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为AIS的诊断和针对椎旁肌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旁肌 活组织检查 青少年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病理学:共性与异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6,共7页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肠胰腺等器官上皮中存在散在分布的常规染色呈阴性的所谓“透明细胞”,进一步发现这类细胞具有分泌颗粒,与金属铬结合反应,即嗜铬性细胞,受到内分泌细胞研究的影响,推测其可能类似内分泌细胞[1]。组织学研究进一步...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肠胰腺等器官上皮中存在散在分布的常规染色呈阴性的所谓“透明细胞”,进一步发现这类细胞具有分泌颗粒,与金属铬结合反应,即嗜铬性细胞,受到内分泌细胞研究的影响,推测其可能类似内分泌细胞[1]。组织学研究进一步发现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存在于肠黏膜,也存在于其他上皮组织。1938年,基于胰腺和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研究,并在总结既往观察的基础上,奥地利病理学家Frie-derich Feyrter提出神经内分泌细胞组成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型 分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恶性高血压病肾损伤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姚瑶 王竞 +1 位作者 王秋实 陆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高血压病(malignant hypertension,MHT)引起的肾损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8例MHT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PAS、PASM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光镜下肾组织形态特点,应用免疫荧光直接法观察肾组织... 目的探讨恶性高血压病(malignant hypertension,MHT)引起的肾损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8例MHT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PAS、PASM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光镜下肾组织形态特点,应用免疫荧光直接法观察肾组织IgG、IgA、FRA、IgM、C3、Clq蛋白的沉积强度及沉积部位,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43例(74%),女性患者15例(26%),患者年龄为(36.0±1.3)岁。58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为(2683.98±2049.39)mg,血肌酐平均值为(260.19±192.62)μmol/L。肾活检病理检测发现病变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部分病例(36%)有IgA肾病。结论MHT肾损伤以青年男性多见,临床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为特点,确诊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测有血管内皮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高血压 恶性 肾脏活检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移植肾集合管癌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邱颍 贺慧颖 +4 位作者 刘丽丽 谭晓 齐晓杰 陈达 张乃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发生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移植肾CD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X-8、FH、CK19、INI-1、SDHB、CK7、CKH、vimentin、CAIX、CK2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发生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移植肾CD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X-8、FH、CK19、INI-1、SDHB、CK7、CKH、vimentin、CAIX、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Ki-67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7岁,平均52.5岁;病变位于左、右侧肾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腰痛、发热、肾功能异常、腹部肿块等;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位于肾髓质,最大径4~7 cm,边界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灰褐色,质脆;镜下见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条索状结构,局灶见乳头状结构,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反应明显,并伴炎细胞浸润。癌细胞异型显著,呈立方状或鞋钉样,胞质嗜酸,胞核深染,多形性明显,易见核仁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PAX-8、FH、CK19、INI-1、SDHB均阳性,CK7、CKH、vimentin和CAIX不同程度阳性,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均阴性。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4天和10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全身衰竭死亡,1例患者死于肿瘤转移。结论 移植肾CD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对肾移植受者应加强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青年肾肿瘤伴瘤栓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薛子璇 唐世英 +6 位作者 邱敏 刘承 田晓军 陆敏 董靖晗 马潞林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2-811,共10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肾肿瘤伴瘤栓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40岁)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效果,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17例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肾肿瘤伴瘤栓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40岁)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效果,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17例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按照有无症状、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的临床分期、术后有无联合辅助治疗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差异,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均接受静脉瘤栓取出术,其中,肾根治性切除术16例(94.1%),保留肾单位术1例(5.9%);术前有症状者12例(70.6%),无症状者5例(29.4%);良性肾肿瘤2例(11.8%),恶性肾肿瘤15例(88.2%),包括肾透明细胞癌1例(6.7%),非透明细胞癌14例(93.3%)。15例恶性肾肿瘤中,AJCC临床Ⅲ期8例(53.3%),Ⅳ期7例(46.7%)。术后联合多种辅助治疗者6例(40%),未联合多种辅助治疗者9例(60%)。随访时间2~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随访中死亡3例(20%)。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9.0(2.3,77.8)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16.4(2.3,77.8)个月。根据术前有无症状(P=0.307,P=0.302)、AJCC临床分期(P=0.340,P=0.492)、术后有无联合辅助治疗(P=0.459,P=0.253)分组,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多出现症状,病理类型更复杂多样,恶性肿瘤合并瘤栓中非透明细胞癌的比例更高,有症状及非透明细胞癌与不良预后可能存在一定潜在相关性,外科手术联合辅助治疗是青年肾肿瘤伴瘤栓患者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肾肿瘤 瘤栓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和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10
作者 张彤 陆丽平 +2 位作者 王丽华 杨邵敏 任玉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及其密切相关的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长期预后、免疫表型和分子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EF和5例L...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及其密切相关的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长期预后、免疫表型和分子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EF和5例LGFMS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行FISH检测或高通量测序检测其基因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SEF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形态较为一致,间质可见大量深嗜伊红色的胶原纤维,部分区域细胞稀疏,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单个夹杂在硬化性间质中,其中1例为杂合性SEF/LGFMS;5例LGFMS镜下由稀疏区和致密区构成,稀疏区间质呈黏液样,可见大量弓形血管,致密区细胞外胶原丰富,两种区域掺杂或交替分布;免疫表型:SEF和LGFMS中MUC4和vimentin均阳性;分子检测显示单纯SEF中90%(9/10)发生EWSR1基因断裂分离,10%(1/10)发生FUS基因断裂分离;1例杂合性SEF/LGFMS伴有FUS-CREB3L2基因融合;LGFMS中均检测到FUS基因断裂分离(5/5)。结论SEF和LGFMS均为低-中度恶性的纤维肉瘤,具有局部侵袭性;MUC4是其特异性标志物;SEF和LGFMS相关的基因突变常为EWSR1或FUS基因,但在发生频率上差异较大;LGFMS、杂合性SEF/LGFMS和SEF可能为一个疾病谱系,而SEF位于谱系的恶性一端,更具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MUC4 EWSR1 FUS
下载PDF
神经内神经束膜瘤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1
作者 董荣芳 郑丹枫 +1 位作者 孙晓淇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2-1235,124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神经束膜瘤(intraneural perineurioma,In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n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InP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27.4岁,14例为单发病变(分别... 目的探讨神经内神经束膜瘤(intraneural perineurioma,In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n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InP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27.4岁,14例为单发病变(分别位于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2例为多发病变(分别位于双侧臂丛神经及C1-3神经根)。患者术前病程2~360个月,常表现为病变神经对应区域缓慢进展的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有感觉功能异常;影像学提示局部神经增粗呈纺锤形或长梭形,边界尚清,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光镜下见梭形的神经束膜细胞以轴突-施万细胞复合体为中心形成假洋葱球样结构。电镜下见长而细的神经束膜细胞胞质内富含吞噬囊泡,与其伴随的施万细胞一起围绕轴突呈同心圆状排列。免疫表型:神经束膜细胞EMA、Glut-1、Claudin-1阳性,中心的轴突-施万细胞复合体NF、S-100及SOX10阳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InP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束膜的良性肿瘤,易与肥大性周围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混杂性神经鞘膜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混淆,熟练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膜瘤 神经内神经束膜瘤 假洋葱球样结构 周围神经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2
作者 田亮 刘岩 +4 位作者 王春楼 杨沫 王素玲 苗志刚 安立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例特征。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市中心医院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利用免疫组化和Sanger测序,按WHO推荐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各亚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纳入46例子宫内膜癌,其中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例特征。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市中心医院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利用免疫组化和Sanger测序,按WHO推荐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各亚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纳入46例子宫内膜癌,其中宫内膜样腺癌41例、浆液性癌4例、去分化子宫内膜癌1例。2例POLEmut均为exon9突变:c.857C>G(P.P286R),其中1例伴p53异常。20例MMRd亚型中,15例MLH1/PMS2同时缺失,均为MLH1启动子甲基化导致。4例P53abn亚型中,以错义突变表达模式为主。NSMP亚型均为宫内膜样腺癌。结论通过分析各分子亚组组织学特征,肿瘤形态可以提供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线索,只有将临床病理因素和分子分型结合起来,才能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分子分型 子宫内膜癌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1例
13
作者 刘鑫 石雪迎 李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因结肠血供减少而引起黏膜损伤、细胞缺血坏死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使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以往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因结肠血供减少而引起黏膜损伤、细胞缺血坏死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使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以往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重症患者[1-3]。本文报道了1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与传统缺血性结肠炎主要累及左半结肠不同,其结肠受累部位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缺血性结肠炎 高凝状态
下载PDF
6例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的诊治
14
作者 王滨帅 邱敏 +6 位作者 张前进 田茂锋 刘磊 王国良 陆敏 田晓军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39,共4页
目的:回顾和分析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随访患者的生存预后,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和术后病理资... 目的:回顾和分析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随访患者的生存预后,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分析诊治过程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6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5例;左肾肿物4例,右肾肿物2例;确诊时中位年龄28岁(16~52岁);影像学表现均为外生性肿瘤,内部存在坏死组织及出血;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12.6 cm,平均瘤栓长度为7.8 cm;4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肾尤文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中3例CD99(+),2例FLI-1(+),1例CD99、FLI-1(-);术后接受化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方案)3例,化疗联合放疗1例,未行放化疗2例;术后6例平均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37个月,接受化疗的4例患者平均术后OS(47个月)显著高于未行化疗的2例患者(16个月,P=0.031)。结论:肾尤文肉瘤伴静脉瘤栓临床罕见,年轻女性患者多发,手术难度大,预后不良,手术切除加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尤文肉瘤 静脉瘤栓
下载PDF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15
作者 欧俊永 倪坤明 +8 位作者 马潞林 王国良 颜野 杨斌 李庚午 宋昊东 陆敏 叶剑飞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究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全因死亡结局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 目的:探究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全因死亡结局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结局发生时间,并以其作为预后研究的结局事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模型筛选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对于重要的影响因素(膀胱癌病理T分期、M分期、神经侵犯),绘制多因素Cox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前后的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平均年龄(72.5±6.6)岁,中位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6.68(2.47,6.84)μg/L,平均术前血肌酐(95±36)μmol/L,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绝大多数(87.5%)患者膀胱癌病理分级为高级别,53.1%患者可见淋巴管侵犯,31.3%患者可见神经侵犯。25.0%的病例可见膀胱癌累及前列腺,手术软组织切缘阳性率为37.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血肌酐水平(HR=1.02,95%CI:1.01~1.04)、膀胱癌病理分期T3(HR=11.58,95%CI:1.38~97.36)和T4(HR=19.53,95%CI:4.26~89.52)、膀胱癌转移(HR=9.44,95%CI:1.26~70.49)、膀胱癌神经侵犯(HR=6.26,95%CI:1.39~28.2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膀胱癌病理分期T3、T4、M1和神经侵犯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结论: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整体存在预后较差的趋势;术前血肌酐高、膀胱癌病理分期T3或T4、膀胱癌转移、膀胱癌神经侵犯是MIBC合并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肿瘤浸润 前列腺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癌疗效的初步分析
16
作者 张杰 蒋斌 +4 位作者 裴斐 张铃福 原春辉 凌晓锋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472,共8页
目的初步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9月~2023年3月84例ICC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45例,开腹组3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34对数据成... 目的初步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9月~2023年3月84例ICC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45例,开腹组3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34对数据成功匹配,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6枚淋巴结比例、R0切除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生存率及复发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中位数:250 ml vs.750 ml,Z=-3.406,P=0.001);腹腔镜组清扫≥6枚淋巴结比例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17.6%,χ^(2)=1.275,P=0.259);腹腔镜组与开腹组R0切除率差异无显著性[88.2%(30/34)vs.82.4%(28/34),χ^(2)=0.469,P=0.493]。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7.6%(6/34),显著低于开腹组47.1%(16/34)(χ^(2)=6.719,P=0.010);2组严重并发症率均为2.9%(χ^(2)=0.000,P=1.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中位数:7 d vs.10 d,Z=-3.021,P=0.003)。腹腔镜组中位总生存期60.6月,明显长于开腹组15.9月(log-rank χ^(2)=5.788,P=0.016);腹腔镜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6.4月,明显长于开腹组7.6月(log-rank χ^(2)=4.532,P=0.033)。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ICC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生存期延长等优势,R0切除率、充分淋巴结清扫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下载PDF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跃林 中间季雄 +5 位作者 于长隆 星野雄一 钟炎丰 刘平 王长军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 缺血预处理 时间梯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及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雪松 张蕾 +2 位作者 石雪迎 张云莉 吕愈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思...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思病4例,1995年后诊断44例。克罗恩病高峰发病年龄为17~40岁,占75.0%(36/48);30岁以下发病者占43.8%(21/48)。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伴肠道外表现16例(33.3%),伴有肛周疾病3例(6.3%),肠瘘2例(4.2%)。内镜诊断符合率85.7%(36/42),表现为节段性病变,溃疡形成、肠管狭窄和卵石征。X线诊断符合率为84.2%(32/38),主要表现为龛影、肠管狭窄及卵石征。病理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总检出率为43.2%(19/44)。90%(27/30)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有1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近10年来克罗恩病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内镜+病理+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主要手段。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多次病王毋枪杏晡访右鼬千楗高诊断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下载PDF
睾丸鞘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1例
19
作者 方杨毅 李强 +3 位作者 黄志高 陆敏 洪锴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44,共4页
间皮肿瘤起源于体腔内浆膜层表面的间皮细胞,常见于胸膜和腹膜,罕见于睾丸鞘膜[1]。根据2022年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睾丸附属器官间皮肿瘤分为腺瘤样瘤、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 间皮肿瘤起源于体腔内浆膜层表面的间皮细胞,常见于胸膜和腹膜,罕见于睾丸鞘膜[1]。根据2022年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睾丸附属器官间皮肿瘤分为腺瘤样瘤、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al tumour,WDPMT)和恶性间皮瘤[2]。作为间皮肿瘤中极其罕见的类型,睾丸鞘膜WDPMT患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常因鞘膜积液、阴囊肿物、腹股沟疝等手术后意外发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肿瘤 高分化 乳头状 睾丸鞘膜 预后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贾静 陈剑 +3 位作者 王华 郑杰 高菲 石雪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HA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HAS进行染色,观察Glypican-3、AFP、Hepatocyte、CEA等表达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学,并复习相...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HA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HAS进行染色,观察Glypican-3、AFP、Hepatocyte、CEA等表达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学,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HAS患者平均年龄62岁,其中男性4例(4/5),3例治疗前血清AFP均升高(3/3)。肿瘤由肝样分化区伴或不伴普通腺癌区组成,肝样分化区似典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肝样分化区Glypican-3、AFP、Hepatocyte呈不同程度阳性,而CEA一般为阴性。5例HAS中伴胃周淋巴结转移者3例、肝转移者2例、卵巢转移者1例。随访6~21个月,其中4例死亡,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12个月。结论 HA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与HCC相似,常有血清AFP升高,易转移,预后及临床疗效较普通型胃腺癌差,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样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