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测定中国人群多中心体脂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洪群 陈游洲 +5 位作者 郑梅 王继红 端木洋洋 王玲 程晓光 赵兴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QCT)测定人的体脂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前瞻性城市流行病学(PURE)研究序列人群中的1 488例受试者,年龄为42~82岁。根据受试者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783例和高血压组705例。使用QCT脂... 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QCT)测定人的体脂指标与高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前瞻性城市流行病学(PURE)研究序列人群中的1 488例受试者,年龄为42~82岁。根据受试者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783例和高血压组705例。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腰2(L2)层面腹内脂肪面积及皮下脂肪面积,测量并计算体脂指标如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围与身高比值(WHt R)。分别采用线性Logistic回归和二分类Logistic分析体表测量指标及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BMI、腰围、臀围、WHt R、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均显著增高(P<0.05)。BMI、腰围、臀围、WHt R、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Ht R及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为收缩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腰围、腹内脂肪面积为舒张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以高血压为因变量分析显示腹内脂肪面积、腰围为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中国人群中,腹内脂肪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可能有助于高血压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 高血压 腰围 肥胖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兴山 范丽雯 +4 位作者 张源 彭璐 高秉新 张家利 康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16例AMI的溶栓治疗患者,按临床诊断分成糖尿病组(n=26)、非糖尿病组(n= 90)。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下降情况及... 目的: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16例AMI的溶栓治疗患者,按临床诊断分成糖尿病组(n=26)、非糖尿病组(n= 90)。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下降情况及心肌酶水平峰值变化,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制定的间接标准及其组合判断方法评定梗塞相关血管是否再通,随访观察和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开始溶栓时间:糖尿病组平均为(5.69±2.24)h,非糖尿病组平均为(4.68±1.80)h,两组比较糖尿病组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梗塞血管再通:糖尿病组有13例,再通率为56.5%,非糖尿病组66例,再通率为75.9%,两组再通率相比,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糖尿病组溶栓后有42.3% (11例),非糖尿病组21.1%(19例),两组发生率比较糖尿病组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病死率在糖尿病组死亡5例(占19.2%),非糖尿病组死亡9例(占10.0%),两组相比,糖尿病组死亡率有增多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5.6年(2.2~7.5年),糖尿病组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仍有较差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其溶栓治疗再通率较低,与糖尿病患者开始溶栓时间延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氨氯地平及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炎性介质hs-CRP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璐 赵兴山 +1 位作者 马旃 张会英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长效二氢吡啶类(DHPS)降压药物氨氯地平、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炎性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氨氯地平组(28例)和阿折地平组(27... 目的探讨长效二氢吡啶类(DHPS)降压药物氨氯地平、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炎性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氨氯地平组(28例)和阿折地平组(27例),2组经过2周的药物洗脱期后,分别给予8周的氨氯地平(5~10mg/d)或阿折地平(8~16mg/d)治疗,在治疗前后对血压情况及hs-CRP、TIMP-1进行监测。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7.9%和70.4%。氨氯地平组hs-CRP治疗前后分别为(4.48±4.64)mg/L、(1.49±1.62)mg/L,阿折地平组分别为(3.44±1.58)mg/L、(1.19±0.95)mg/L;氨氯地平组TIMP-1治疗前后分别为(78.31±46.21)ng/ml、(55.12±31.17)ng/ml,阿折地平组分别为(73.89±27.69)ng/ml、(45.69±16.87)ng/ml,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和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能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hs-CRP、TIMP-1的含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阿折地平 超敏C反应蛋白 1-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兴山 张源 +3 位作者 彭璐 尹娟 张家利 高秉新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7-878,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心痛患者同时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资料,其中缺血型ST段下移组23例(A组),无ST段偏移组51例(B组),研究2组间的血...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心痛患者同时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资料,其中缺血型ST段下移组23例(A组),无ST段偏移组51例(B组),研究2组间的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结果A组的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 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数目比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在A组的发生率为39.1%,B组发生率为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升高,室性期前收缩数目虽然不增加,但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运动员猝死 被引量:1
5
作者 冯莉 浦介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67,共2页
运动员猝死(athletic sudden death)又称运动性猝死(exercise sudden death),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1]。运动员猝死事件给运动员群体带来恐慌,使人们参加体育运动产生顾虑。事实上运动员猝死... 运动员猝死(athletic sudden death)又称运动性猝死(exercise sudden death),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1]。运动员猝死事件给运动员群体带来恐慌,使人们参加体育运动产生顾虑。事实上运动员猝死发生率很低。意大利Veneto地区报道运动员猝死发病率约为1.9/100000运动员/年^[2],美国明尼苏达地区1986—1997年间运动员猝死率约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猝死 运动员 创伤性死亡 体育运动 明尼苏达 运动后 发生率 发病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