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中国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完美契合之路许智宏赵存生叶朗林梅村——北京大学五教授的笔谈 被引量:5
1
作者 许智宏 赵存生 +2 位作者 叶朗 林梅村 朱青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2年第5期20-24,共5页
我们已跨入21世纪.就北京大学来说,在21世纪的前10年或前20年,我们的整体目标是要把北京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我想要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从许多方面努... 我们已跨入21世纪.就北京大学来说,在21世纪的前10年或前20年,我们的整体目标是要把北京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我想要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从许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这里,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可以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学科渗透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看隋末唐初于阗与中原的关系──大唐毗沙郡将军叶和墓表考证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梅村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2,共10页
新疆和田地处古代中西交通孔道,古称“于阗”。本世纪初,欧美和日本探险队在此发掘出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这些文物再现了于阗古国昔日的辉煌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近年来于阗考古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 新疆和田地处古代中西交通孔道,古称“于阗”。本世纪初,欧美和日本探险队在此发掘出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这些文物再现了于阗古国昔日的辉煌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近年来于阗考古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唐于阗将军叶和墓表的发现。据说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 考古发现 尉迟 西突厥 阿克苏 斯文·赫定 唐初 将军 塔里木盆 西域
下载PDF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与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莫多闻 杨晓燕 +3 位作者 王辉 李水城 郭大顺 朱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本文对辽宁凌源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区的地形进行了考察 ,对建筑石料进行了鉴定 ,证明当时人类对地形和岩性的认识和利用已具有较高水平。对遗址文化层的动植物残体分析、孢粉分析及附近大凌河上游全新世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基础上 ,对... 本文对辽宁凌源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区的地形进行了考察 ,对建筑石料进行了鉴定 ,证明当时人类对地形和岩性的认识和利用已具有较高水平。对遗址文化层的动植物残体分析、孢粉分析及附近大凌河上游全新世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基础上 ,对牛河梁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和红山文化晚期繁荣的原因及人地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 建筑选址 环境背景 人地关系 孢粉分析
下载PDF
北京斋堂东胡林全新世早期遗址的黄土剖面 被引量:17
4
作者 郝守刚 马学平 +3 位作者 夏正楷 赵朝洪 原思训 郁金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C年龄时间框架下,本文对保存该遗址的黄土剖面的分层、黄土的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孢粉图谱及蜗牛的相对丰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本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比较干冷,气候的明显转暖应在全新世早期(早于9281±120 a BP),在约8500 a BP华北地区的年均温度可能已达到比现在高约2~3℃左右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在清水河畔的阶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林遗址 早全新世 黄土 北京 矿物成分 古气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铀子系法测定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研究及华北地区主要旧石器地点的铀子系年代序列 被引量:96
5
作者 陈铁梅 原思训 高世君 《人类学学报》 1984年第3期259-269,共11页
本文报告测定骨化石^(231)Pa/^(235)U比值的实验方法,并根据骨化石样品的铀子系法年龄与^(14)C年龄的对比,讨论了铀子系法测定哺乳动物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作者实际测定了华北地区周口店、丁村等十个重要旧石器地点的年代,尝试提出华... 本文报告测定骨化石^(231)Pa/^(235)U比值的实验方法,并根据骨化石样品的铀子系法年龄与^(14)C年龄的对比,讨论了铀子系法测定哺乳动物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作者实际测定了华北地区周口店、丁村等十个重要旧石器地点的年代,尝试提出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子系法测定年代 旧石器地点年代测定 华北
下载PDF
华南若干旧石器时代地点的铀系年代 被引量:61
6
作者 原思训 陈铁梅 高世君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本文用铀系法测定了我国华南地区的建德乌龟洞、大冶石龙头、长阳龙洞、马坝狮子山、柳江通天岩、柳州白莲洞、桐梓岩灰洞、黔西观音洞、水城硝灰洞、桐梓马鞍山和呈贡龙潭山3号洞等11个旧石器时代地点的年代,根据测定结果,汇同我们发... 本文用铀系法测定了我国华南地区的建德乌龟洞、大冶石龙头、长阳龙洞、马坝狮子山、柳江通天岩、柳州白莲洞、桐梓岩灰洞、黔西观音洞、水城硝灰洞、桐梓马鞍山和呈贡龙潭山3号洞等11个旧石器时代地点的年代,根据测定结果,汇同我们发表的华北地区旧石器年代数据排列了它们的年代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系法测定年代 华南 旧石器地点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 被引量:19
7
作者 林梅村 《西域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54-60,共7页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林梅村70年代以来,火袄教人华问题成为西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先后参加讨论的学者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柳存仁(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1978年)、日本学者福井文雅(1980年)...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林梅村70年代以来,火袄教人华问题成为西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先后参加讨论的学者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柳存仁(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1978年)、日本学者福井文雅(1980年)、中山大学的蔡鸿生(198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祆教 火袄教 考古发现 粟特文 中亚 伊犁河流域 山普拉墓地 粟特语 粟特人 阿胡拉·马兹达
下载PDF
谈谈考古发掘中文物的现场保护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双林 《文物世界》 1999年第4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文物保护 考古发掘 现场保护 纺织品 有机质 可溶盐 金属文物 土壤腐蚀 大气腐蚀 粉状锈
下载PDF
浅谈楚汉文脉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崇文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9-24,共6页
东周时期的楚国先后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不论是疆域所控区域还是文化覆盖区域,楚国已是"半天下"了。丰富灿烂的楚文化对统一的汉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楚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对汉代的... 东周时期的楚国先后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不论是疆域所控区域还是文化覆盖区域,楚国已是"半天下"了。丰富灿烂的楚文化对统一的汉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楚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对汉代的精神文明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初倡导产生于楚地的道家学说,采用黄老之学的刑德并用、刚柔兼施的施政方略,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生产,促成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也成就了武帝时期的繁荣和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楚汉文脉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下载PDF
藏品管理系统的作用与设计
10
作者 理吉德.赖特 辛得 《中国博物馆》 1998年第1期84-87,95,共5页
关键词 藏品管理 藏品档案 工作步骤 博物馆藏品 博物馆工作 工作程序 工作记录 保存状况 总安排 自动化管理系统
下载PDF
“迎接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11
作者 理成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67,共3页
1993年5月27日,由美国赛克勒艺术、科技与人文基金会捐资和北京大学共同兴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来自海内外的各界来宾约1000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值此盛会,1993年5月28日~5月30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美国赛... 1993年5月27日,由美国赛克勒艺术、科技与人文基金会捐资和北京大学共同兴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来自海内外的各界来宾约1000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值此盛会,1993年5月28日~5月30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美国赛克勒艺术、科技与人文基金会联合举办了“迎接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国际学术讨论会 北京大学 考古工作 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学 旧石器时代 基金会 青铜文化 青铜器
原文传递
华北不同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5
12
作者 莫多闻 王辉 李水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辽西牛河梁、内蒙古中南部庙子沟和甘肃秦安大地湾是中国北方的 3个重要新石器文化遗址。本文利用孢粉、黏土矿物等古气候指标对 3个遗址所在地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形条件等特征 ,分析和探... 辽西牛河梁、内蒙古中南部庙子沟和甘肃秦安大地湾是中国北方的 3个重要新石器文化遗址。本文利用孢粉、黏土矿物等古气候指标对 3个遗址所在地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形条件等特征 ,分析和探讨了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与古文化发展的关系 ,阐明了不同地点的环境及其演变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地理背景 环境演变 古文化 华北地区 古气候
下载PDF
南京猿人洞石笋年代学研究及其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永进 陈琪 刘泽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2-87,T001,共7页
铀系测年和石笋同位素曲线调谐年代表明,位于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层位之上的一支石笋发育年代为381~166kaB.P.,这一结果反映南京直立人生存时代早于381kaB.P.。从石笋方解石晶体液相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定量计算... 铀系测年和石笋同位素曲线调谐年代表明,位于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层位之上的一支石笋发育年代为381~166kaB.P.,这一结果反映南京直立人生存时代早于381kaB.P.。从石笋方解石晶体液相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定量计算了该时段内各冷、暖期的古气温。石笋显微剖面中方解石结晶习性和生长条带的特征揭示了洞穴干湿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年代学 石笋 古气候 南京猿人洞
下载PDF
天马—曲村周代晋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锈蚀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煜 原思训 张晓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2期9-18,共10页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扫描电镜 (SEM)、 X射线电子能谱 (EDAX)、 X射线荧光光谱 (XRF)、金相显微分析等多种理化分析测试手段对天马——曲村周代晋国墓地出土的青铜残片的结构、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比较了合金基体与表面层的...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扫描电镜 (SEM)、 X射线电子能谱 (EDAX)、 X射线荧光光谱 (XRF)、金相显微分析等多种理化分析测试手段对天马——曲村周代晋国墓地出土的青铜残片的结构、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比较了合金基体与表面层的成分变化以及表面的结构形貌,并探讨了造成锈蚀的因素以及具有特殊表面层的器物保存较好的原因。结果表明高锡相优先被腐蚀,沿晶界形成腐蚀通道。氯离子可穿过腐蚀层向基体延伸。自然腐蚀导致表面层富集锡、铅、硅、铁。表面富锡和具有各种标准自由能较低的氧化物使得带有特殊表面层的器物保存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锈蚀 天马一曲村晋国墓葬
下载PDF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史前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姜钦华 张江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1,共6页
对采集于河南邓州市白庄八里岗遗址仰韶中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堆积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植硅石分析。通过统计有重要意义的植硅石形态类型,发现了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即从仰韶文化期至石家河文化期),稻作... 对采集于河南邓州市白庄八里岗遗址仰韶中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堆积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植硅石分析。通过统计有重要意义的植硅石形态类型,发现了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即从仰韶文化期至石家河文化期),稻作农业的强度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石 稻作农业 考古
下载PDF
巫山县龙骨坡地层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铁梅 杨全 +1 位作者 陈琪 胡艳秋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报道对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地层剖面的 4个动物牙珐琅化石的电子自旋共振法 ( ESR)测年结果 ,该剖面的第 7— 8层曾出土被原发掘者定为属早更新世的 ,目前有争议的人属化石和石制品。本文认为早更新世牙珐琅样品的 ESR早期铀... 本文报道对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地层剖面的 4个动物牙珐琅化石的电子自旋共振法 ( ESR)测年结果 ,该剖面的第 7— 8层曾出土被原发掘者定为属早更新世的 ,目前有争议的人属化石和石制品。本文认为早更新世牙珐琅样品的 ESR早期铀加入模式年龄一般是真实年龄的上限 ,即年轻于真实年龄。 ESR测年结合该地层剖面的古地磁研究 ,给出该剖面第 7- 8层很可能与古地磁的奥杜威极性亚期相当 ,距今约 1 .8百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珐琅化石 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年 巫山龙骨坡
下载PDF
吐火罗人与龙部落 被引量:28
17
作者 林梅村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20,共10页
关键词 吐火罗人 吐火罗语 大月氏 祁连山 巴里坤 月氏西迁 《穆天子传》 敦煌 草原地带 匈奴人
下载PDF
论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樊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63,共12页
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即过去学界所谓石家河文化青龙泉类型,以青龙泉遗址第三期遗存①为代表。受工作和材料的局限,以往对它的认识仅局限在以青龙泉遗址为中心的豫西南丹江流域和鄂西北汉水中上游地区②。随着唐白河流域和淮源地... 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即过去学界所谓石家河文化青龙泉类型,以青龙泉遗址第三期遗存①为代表。受工作和材料的局限,以往对它的认识仅局限在以青龙泉遗址为中心的豫西南丹江流域和鄂西北汉水中上游地区②。随着唐白河流域和淮源地区考古工作的深入,特别是近年邓州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文化 乱石滩 龙泉 屈家岭文化 文化遗存 竖穴土坑墓 出土物 喇叭形杯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江汉地区
下载PDF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被引量:68
19
作者 严文明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72-83,共12页
(一)中国稻作农业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印度说、东南亚说、华南说和云南说。现在主张前两种说法的人少了,而主张后一种说法的人逐渐增多。不过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大量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 (一)中国稻作农业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印度说、东南亚说、华南说和云南说。现在主张前两种说法的人少了,而主张后一种说法的人逐渐增多。不过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大量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而要探索稻作农业的起源是不能不考虑这些证据的。几年以前,我曾对当时已知的30多处史前栽培稻遗存的年代、分布、种属进行了分析,对它们同我国历史上记载的野生稻与现今生存的野生稻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长江下游 稻谷壳 长江中下游 文化遗存 长江流域 遗址 华南
下载PDF
区域对比:环境与聚落的演进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水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8,共6页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rchaeological culture sequence,alteration of settlement quantities,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the movement of settlements,cultural embeddi...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rchaeological culture sequence,alteration of settlement quantities,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the movement of settlements,cultural embedding superposition exponent of ancient sites,etc.among three region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y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ree different developing patterns of ancient settlements.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and the Valley of Xilamulun River respectively represented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 two native cultures,namely,th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of Great River and the half-agricultural and half-stockbreeding civilization of northern districts.The Valley of Hulu river,located in the northwest,can be the representation of secondary cultures,which originated from civilizations of great river,but dissimila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spreading abroad towards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考古学 进化模式 环境 聚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