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1年腹盆腔非计划二次手术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丹 吴舟桥 +7 位作者 王薇 王小艺 刘晶 郝纯毅 李子禹 薛冬 沈琳 季加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9-875,共7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肿瘤专科医院腹盆腔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疾病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手术分类根据ICD-9-CM-3的分类原则。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8—2018年病案首页数据库,... 目的总结并探讨肿瘤专科医院腹盆腔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疾病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手术分类根据ICD-9-CM-3的分类原则。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8—2018年病案首页数据库,检索所有二次手术患者信息,对腹盆腔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病种、术式)及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二次手术的主要病种发生率分布和构成比、主要术式发生率和术式构成比信息。结果2008—2018年共实施腹盆腔外科手术(包括胃肠手术、肝胆胰手术、妇科手术、泌尿手术及胸外科食管胃手术)46854例,期间非计划二次手术713例(1.52%),男486例,女227例,男∶女为2.14∶1.00;年龄(58.1±12.2)岁。246例(34.50%)患有合并症,有合并症∶无合并症为1.13∶1.00。住院时间(44.5±43.0)d,总体费用为(17.8±11.2)万元。死亡22例(3.09%)。非计划二次手术与第一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0~131d,中位数8d。以2012年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最高,为2.45%(89/3629);2015年最低,为0.95%(53/5596)。腹盆腔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病种为结直肠癌222例(31.14%)、胃癌166例(23.28%)和食管癌45例(6.31%),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病种为胰腺癌3.97%(30/756)、胃癌1.81%(166/9171)和结直肠癌1.80%(222/12333);腹盆腔非计划二次手术中手术方式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是直肠切除术109例(15.29%)、全胃切除术79例(11.08%)和全胰切除术64例(8.98%)。2012—2018年期间的497例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手术分级分析数据显示,有465例(93.56%)发生在手术级别为三、四级难度较大的手术后,而仅有32例(6.44%)发生在一、二级手术后。导致腹盆腔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前5位的原因分别是出血225例(31.56%)、漏225例(31.56%)、感染89例(12.48%)、肠梗阻53例(7.43%)和伤口裂开35例(4.91%),共计占87.94%。结论本研究对肿瘤专科医院非计划二次腹盆腔手术的发生进行的总体分析,对于后续制定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及提升医疗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二次手术 恶性肿瘤 腹盆腔外科 医疗质量
原文传递
腹腹股沟切口入路治疗巨大髂窝软组织肿瘤15例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丘辉 吴剑挥 +5 位作者 李成鹏 吕昂 刘峭 刘伯南 钱红刚 郝纯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1-1413,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腹股沟切口在巨大髂窝软组织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对15例髂窝巨大肿瘤病人应用腹腹股沟切口行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15例病人... 目的探讨腹腹股沟切口在巨大髂窝软组织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对15例髂窝巨大肿瘤病人应用腹腹股沟切口行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R0切除13例)。手术时间360~720 min,术中出血500~8000 mL,联合患侧髂外动(静)脉切除重建10例,结肠或直肠切除13例,肾脏切除9例,膀胱部分或全切除4例、患侧附件或睾丸切除4例。R0切除率87%,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1例(6.7%),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应用腹腹股沟切口治疗巨大髂窝肿瘤暴露清晰,肿瘤切除完整,手术安全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腹股沟切口 髂窝 巨大软组织肿瘤
原文传递
积极推动我国腹膜后肉瘤临床研究开展的思考
3
作者 李成鹏 郝纯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6期495-499,共5页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起源自腹膜后间隙者约占所有部位软组织肉瘤的10%[1]。腹膜后肉瘤的病理类型以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为多见。外科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腹膜后肉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和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起源自腹膜后间隙者约占所有部位软组织肉瘤的10%[1]。腹膜后肉瘤的病理类型以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为多见。外科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腹膜后肉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和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手术切除后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和较差的远期预后一直困扰着外科医师。与其他肿瘤相比,腹膜后肉瘤发病率低,单中心病例数往往较少,学术界长期缺乏大样本和证据级别较高的临床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肉瘤 软组织肉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腹膜后脂肪肉瘤联合胰腺切除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钱红纲 李成鹏 +2 位作者 吴剑挥 丘辉 郝纯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联合胰腺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收治的15例行联合胰腺切除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病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病...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联合胰腺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收治的15例行联合胰腺切除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病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病人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随访15(3~27)个月,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1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20(240~1020)min,术中出血1200(200~6000)mL。术后病理学检查示,7例病人肿瘤侵犯了胰腺实质,6例肿瘤侵犯了胰腺被膜。15例病人均联合结肠部分切除,6例联合血管切除和替代,10例联合一侧肾及肾上腺切除,其余5例既往手术已切除肾脏,6例行膈肌部分切除及修补,2例联合肝脏切除。术后8例病人发生胰瘘,其中A级5例,B级3例;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并发症3例、Ⅴ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联合胰腺切除在腹膜后脂肪肉瘤手术中安全可行,为一种可选择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胰腺切除 手术安全性
原文传递
应用改良下腔静脉前入路法完整切除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丘辉 李成鹏 +4 位作者 吴剑挥 钱红刚 吕昂 刘峭 郝纯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下腔静脉前入路法在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应用改良前入路法行肿瘤根治切除术治疗10例腹... 目的探讨改良下腔静脉前入路法在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应用改良前入路法行肿瘤根治切除术治疗10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病人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10例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540~1000 min,术中出血800-6000 m L,联合右半肝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右半结肠、右肾切除10例,下腔静脉切除重建5例。均达到R0切除,术后发生B级以上胰瘘1例,Clavien-DindoⅢ级以上腹腔感染2例,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二次手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应用改良前入路法切除右侧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安全、可行,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入路法 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 联合器官切除
原文传递
巨大腹膜后肿物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1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钱红纲 李成鹏 +2 位作者 吴剑挥 丘辉 郝纯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腹膜后肿物切除时联合胰十二脂肠切除是否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行巨大腹膜后肿物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10例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相关并发症... 目的探讨巨大腹膜后肿物切除时联合胰十二脂肠切除是否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行巨大腹膜后肿物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10例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效果。结果 10例病人均顺利切除肿瘤。手术时长为360~1020 min,术中出血量400~6000 mL,10例病人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外,均联合了结肠的部分切除,6例联合了血管的切除和替代,5例联合右肾及右肾上腺的切除,5例行右侧膈肌的部分切除及修补,4例联合肝脏的切除。术后发生B级以上胰瘘2例,Clavien-DindoⅢa级以上并发症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膜后巨大肿物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不显著增加手术风险,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安全性
原文传递
腹膜后脂肪肉瘤外科治疗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郝纯毅 李成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罕见疾病,发病率仅占所有实体肿瘤的1%,但却包含了约50种组织学和生物学行为异质性很强的病理类型。按解剖部位来区分,约15%~20%的软组织肉瘤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往往较大的肿瘤体积是导致腹膜后肉瘤治...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罕见疾病,发病率仅占所有实体肿瘤的1%,但却包含了约50种组织学和生物学行为异质性很强的病理类型。按解剖部位来区分,约15%~20%的软组织肉瘤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往往较大的肿瘤体积是导致腹膜后肉瘤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作为腹膜后肉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脂肪肉瘤对常规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但长期以来总体疗效不佳。本文结合腹膜后肿瘤外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目前腹膜后脂肪肉瘤外科治疗的争议热点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肉瘤 肿瘤体积 实体肿瘤 罕见疾病
原文传递
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经验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成鹏 吴剑挥 +7 位作者 刘道宁 王震 王笑鹏 孙荣泽 侯枫桦 丘辉 吕昂 郝纯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在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行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的1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 目的探讨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在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行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的1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肿瘤中位最大直径29cm(13~43cm),中位手术时间660 min(429~9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0 ml(300~6000 ml)。术后Clavein-Dindo分级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8%,中位总生存期41.0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32.6个月。结论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有利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完整切除,手术并发症可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联合器官切除
原文传递
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与髂内动脉吻合重建可行性分析
9
作者 丘辉 吴剑挥 +4 位作者 李成鹏 吕昂 刘峭 刘伯南 郝纯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3-1165,116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收治的5例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5~8 cm)髂外动脉切除病例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收治的5例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5~8 cm)髂外动脉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均未使用人工血管,而采用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重建。结果5例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为380~540 min,术中出血600~400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平滑肌肉瘤2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肿瘤最大径为15~23 cm,均为R0切除。无腹腔感染、腹腔出血、消化道或泌尿道瘘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增强CT检查示动脉吻合通畅,术后住院时间为10~20 d,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3(12~45)个月,重建动脉均保持通畅,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可选择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重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肉瘤 髂外动脉 吻合 髂内动脉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阳 丘辉 +5 位作者 吴剑挥 李成鹏 刘伯南 刘峭 郝纯毅 吕昂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a,RLMS)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1—2020年收治的41例RLM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a,RLMS)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1—2020年收治的41例RLM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肿瘤病灶数目:单个病灶28例(68.3%),多个病灶13例(31.7%);FNCLCC分级:G12例(4.9%)、G224例(58.5%)、G315例(36.6%)。41例患者中,40例(97.6%)患者实现完全切除,1例因腹盆腔肿物多发融合而无法实现完全切除。有38例(92.7%)患者行腹膜后肿物联合脏器切除术,共切除155个脏器,联合切除的脏器主要有结直肠、输尿管、大血管、肾脏、小肠、子宫、脾脏、胆囊、胰腺体尾部等,其余3例为单纯腹膜后肿物切除。未联合大血管切除的患者有26例(63.4%);联合大血管切除的患者有15例(36.6%),包括联合切除下腔静脉6例、髂动脉+髂静脉4例、髂静脉2例、下腔静脉+髂动脉1例、下腔静脉+髂静脉1例、肠系膜上静脉1例,其中有9例患者因血管缺损长度较大,需使用人工血管置换完成重建(4例下腔静脉、5例髂血管)。切除肿瘤的中位长径为10(7,19)cm,中位手术时间为5.7(3.9,7.1)h,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0(200,15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14(10,20)d。7例(17.1%)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Ⅰ级1例(2.4%),为行人工血管置换患者;Ⅱ级4例(9.8%),包括1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患者;Ⅳ级有2例(4.9%),包括1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0.0(32.6,71.5)个月,无失访患者,随访期间1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1例患者出现远隔转移(单纯肺转移4例,单纯肝转移3例,肝肺同时转移3例,肢体转移1例),10例患者死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5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5.7%及54.5%。结论联合脏器切除(包括联合大血管切除)的en-bloc切除总体安全可行,对RLMS的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en-bloc切除 联合脏器切除 联合大血管切除
下载PDF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AGS叶酸受体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
11
作者 陈宝军 孙荣泽 +3 位作者 马雨楠 许辉 宋祎萍 李勇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565-571,共7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对人胃癌细胞叶酸受体α(FR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BGC823、AGS,用10、20、40、80μmol/L DATS处理BGC823细胞48 h,5、10、20、40μmol/L DATS处理AGS细胞48 h,以6μmol/L组...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对人胃癌细胞叶酸受体α(FR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BGC823、AGS,用10、20、40、80μmol/L DATS处理BGC823细胞48 h,5、10、20、40μmol/L DATS处理AGS细胞48 h,以6μmol/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细胞作为表观遗传研究的阳性对照,以未经DATS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AT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在DATS处理BGC823、AGS细胞48 h后,换无DATS细胞培养液培养不同时间,检测FRα蛋白表达变化。采用6μmol/L TSA或40μmol/L DATS处理BGC823细胞和AGS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Rα、HDAC1和HDAC2以及组蛋白H3赖氨酸9位点乙酰化修饰(H3K9ac)和组蛋白H4赖氨酸5位点乙酰化修饰(H4K5ac)蛋白表达水平。应用BGC823细胞接种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DATS组裸鼠腹腔注射10 mg/kg DATS 16 d后,提取荷瘤组织蛋白,进行靶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照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结果BGC823和AGS细胞经梯度浓度DATS处理后细胞FRα蛋白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上调(F=65.68,P<0.01;F=26.65,P<0.01)。撤除DATS后,BGC823和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并恢复至初始水平(F=74.57,P<0.01;F=30.92,P<0.01)。随着DATS处理浓度的增加,BGC823、AGS细胞凋亡率均增加(F=32.95,P<0.01;F=38.97,P<0.01)。BGC823、AGS细胞经TSA处理后FRα蛋白表达分别上调约4.5倍(t=-12.62,P<0.01)和3.6倍(t=-10.00,P<0.01)。分别经40、20μmol/L DATS作用后,BGC823和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均P<0.01),HDAC1、HDAC2的表达受抑制(均P<0.01),H3K9ac和H4K5ac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升高(均P<0.01)。裸鼠荷瘤实验显示,给药后第16天,DATS组移植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14±39)mm3比(577±9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P<0.01)。与对照组相比,DATS组移植瘤组织FRα蛋白表达上调约2倍(t=-5.29,P<0.01),HDAC1和HDAC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t=9.36,P<0.01;t=9.88,P<0.01)。结论DATS以剂量依赖和可逆性方式上调人胃癌BGC823、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DATS影响肿瘤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乙酰化 叶酸受体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