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监护室昏迷病人医院内感染76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饶芝国 林贵军 +1 位作者 李成义 胡世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2期121-123,12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监护室昏迷病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神经外科监护室123例昏迷病人中7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05%,明显高于年龄...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监护室昏迷病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神经外科监护室123例昏迷病人中7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05%,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28.95%(P<0.05);下呼吸道、泌尿系、中枢、胃肠道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2.63%、30.26%、6.58%、10.53%;基础疾病中,重症颅脑损伤、脑出血昏迷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3.42%、52.63%。结论: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和吸烟有关。应加强神经外科监护室病人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改善环境因素,认真遵守无菌原则,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是预防监护室昏迷病人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监护室 昏迷病人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宗明 贾继明 +5 位作者 林贵军 饶芝国 李成义 闫昕 伊志强 贺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27例经CT检查证实的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为50—100ml,部分病例血肿经额角破入脑室铸型,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机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中20...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27例经CT检查证实的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为50—100ml,部分病例血肿经额角破入脑室铸型,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机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中20例术后立即复查CT,7例48h复查CT,血肿清除率95%以上26例,1例术后再出血40ml,并再次开颅手术,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14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高血压 显微外科手术 血肿
下载PDF
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饶芝国 刘宗明 闫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45-2647,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行超早期(6h内)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 目的:分析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行超早期(6h内)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39例经外侧裂-脑岛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生存37例,死亡2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5例,中残(ADL3级)5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3例。40例患者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生存37例,死亡3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2例,中残(ADL3级)9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与传统的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外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也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外侧裂-脑岛入路 经颞叶皮层入路
下载PDF
动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峰 伊志强 +10 位作者 刘宗明 胡世文 刘爱贤 贾继明 饶芝国 李成义 闫昕 张文毅 黄旭 贺峰 林贵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动静脉内联合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尿激酶 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和微栓子信号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贾继明 王起 +3 位作者 肖天祎 曹守明 丁胜超 李继来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10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颈内动脉狭窄(ICA)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和微栓子信号(MES)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ICA≥50%患者92例,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55例和无症状组37例。采用TCD检查评估ICA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评...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颈内动脉狭窄(ICA)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和微栓子信号(MES)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ICA≥50%患者92例,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55例和无症状组37例。采用TCD检查评估ICA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评估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脑血管运动储备(CRC)、呼吸抑制指数(BHI)等参数和MES监测。并根据TCD检测结果分为ICA狭窄50%~69%组和ICA狭窄≥70%组;根据斑块灰度中位数(GSM),分为低回声(GSM≤25)斑块组和高回声(GSM>25)斑块组;根据有无溃疡斑块,分为溃疡性斑块组和非溃疡性斑块组。结果:与无症状组比较,症状组ICA狭窄≥70%及溃疡性斑块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1)。症状组、ICA狭窄≥70%组、溃疡性斑块组及低回声斑块组的MES检出率较无症状组、ICA狭窄50%~69%组、非溃疡性斑块组、高回声斑块组均增高(均P<0.05)。症状组VMR、CRC显著低于非症状组(均P<0.05);ICA狭窄≥70%组VMR、CRC和BHI显著低于ICA狭窄50%~69%组(均P<0.05)。结论:MES是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征之一;CVR降低与ICA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内动脉狭窄 脑血管反应性 微栓子信号
下载PDF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强 高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74-377,共4页
复习近年相关文献发现:脑脊液中的蛋白水平对分流装置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异常增多的红细胞较易造成分流装置的功能障碍;脑室镜和腹腔镜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的发生率;分流术后感染具有易感性、反复性的特点;分流术后CSF... 复习近年相关文献发现:脑脊液中的蛋白水平对分流装置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异常增多的红细胞较易造成分流装置的功能障碍;脑室镜和腹腔镜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的发生率;分流术后感染具有易感性、反复性的特点;分流术后CSF循环的流体动力学的改变,易诱发分流不足或过度,无阀瓣分流管能减少分流过度或不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峰 伊志强 +10 位作者 刘宗明 胡世文 刘爱贤 贾继明 饶芝国 李成义 闫昕 黄旭 张文毅 贺峰 林贵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中颈内及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7~76岁,平均6... 目的探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中颈内及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7~76岁,平均61.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h以内,尿激酶以1万~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6例,颈内动脉包括分叉部闭塞的T型12例,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的M1型13例和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的M2型7例。38例中再通25例,再通率为65.8%。术后3个月随访:mRS评分≤3分者24例,其中T型6例,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5例,M1型7例,M2型6例,良好恢复率为63.2%。5例死亡,其中T型3例,M1型2例,病死率为13.2%。术后并发脑出血4例,其中T型和M1型各2例,占10.5%。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预后,是一种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经蝶窦入路显微垂体腺瘤125例手术治疗及随访分析
8
作者 饶芝国 刘宗明 林贵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对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0年-2008年应用显微技术,对125例垂体腺瘤病人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术。结果随访3~112个月,治愈55人(44%),缓解44人(35.2%),进步20人(16%),无效6人(4.8%),无死亡... 目的对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0年-2008年应用显微技术,对125例垂体腺瘤病人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术。结果随访3~112个月,治愈55人(44%),缓解44人(35.2%),进步20人(16%),无效6人(4.8%),无死亡,视力视野明显改善85例。侵袭性腺瘤术后复发率为16.4%(13/79),非侵袭性腺瘤术后1人复发,复发率为2.1%(1/46)。结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后复发率低,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后必须结合放疗或口服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蝶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53例处理方式分析
9
作者 饶芝国 刘宗明 李成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433-2434,共2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53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恢复良好34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不同病情及...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53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恢复良好34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不同病情及出血方式,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治疗 脑出血/诊断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饶芝国 刘宗明 +1 位作者 林贵军 郭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59例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59例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3%。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住院时间、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吸烟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呼吸机的应用等。结论早期有效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处理,积极恢复患者意识,可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肺炎 吸入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继明 林贵军 +3 位作者 刘宗明 高峰 胡世文 刘爱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4,共1页
一、资料与方法 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7岁。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动脉闭塞后插入微导管,其尖端贴近血栓,注入尿激酶25万U(稀释到1万U/ml,1ml/min)。造影未通则用微导丝向远端推进,机械性粉碎血栓,沿微导丝跟进微... 一、资料与方法 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7岁。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动脉闭塞后插入微导管,其尖端贴近血栓,注入尿激酶25万U(稀释到1万U/ml,1ml/min)。造影未通则用微导丝向远端推进,机械性粉碎血栓,沿微导丝跟进微导管,经微导管手推造影证实穿过血栓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再将微导管退回血栓内,注入尿激酶5万U,后将微导管撤回到血栓近端,行血管造影。上述过程可重复,直到闭塞动脉再通或尿激酶用量达150万U,停止溶栓。溶栓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MRS 0~3级为好结果,4-6级为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尿激酶 经微导管 动脉闭塞 机械性粉碎 平均年龄 动脉再通 微导丝
原文传递
脑静脉畸形出血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伊志强 黄旭 +1 位作者 高峰 林贵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原文传递
胶质瘤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伊志强 侯瑞光 +1 位作者 王拓 王茂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MMP-2和TIMP-2与胶质瘤侵袭性及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MMP-2和TIMP-2在46例不同恶性度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德国LeicaQ550cw图像分析系统测其灰度值作为表达... 目的探讨MMP-2和TIMP-2与胶质瘤侵袭性及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MMP-2和TIMP-2在46例不同恶性度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德国LeicaQ550cw图像分析系统测其灰度值作为表达强度的量化指标。结果在对照组、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3.6%和95.8%;在对照组、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3%和37.5%。M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73.27±13.26和98.63±18.20;TI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10.44±12.95和205.65±9.75。结论MMP-2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及侵袭性指标之一。TIMP-2表达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无明显差异。MMP-2/TIMP-2的比值与胶质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TIMP-2 胶质瘤 侵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