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5例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音 杨竞铖 +3 位作者 贺小旭 李周平 任丽丽 薛晓艳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比较2014年1月—2020年1月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5例重症病毒性肺炎生存和死亡患者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差异。结果67例为单纯病毒感染,28例为病毒-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住院...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比较2014年1月—2020年1月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5例重症病毒性肺炎生存和死亡患者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差异。结果67例为单纯病毒感染,28例为病毒-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22.1%,死亡患者多为甲流或其混合感染,呼吸困难(P=0.011),收缩压偏低(P=0.003)、舒张压偏低(P=0.012)和意识改变(P<0.001),病情更严重(APACHEⅡP<0.001;急性肺损伤评分P<0.001;氧合指数P<0.001),淋巴细胞计数(P=0.003),白蛋白降低(P=0.002),D-二聚体升高(P<0.001),且存在免疫缺陷(P=0.026)。Logistic回归提示病毒-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27,95%CI 1.247~46.304,P=0.025)。结论甲流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淋巴细胞持续降低,病情严重且合并脏器功能损伤,是病毒肺炎发展为重症及引起死亡的原因,病毒-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重症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弥漫性肺泡出血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薛晓艳 徐钰 +1 位作者 陈永立 朱继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治,以便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2—0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l例DA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①本组31例患者...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治,以便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2—0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l例DA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①本组31例患者分为两大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9例)和自身免疫异常相关性疾病(12例);②全部患者发病早期出现进行性贫血、呼吸困难、胸片新浸润影,肾功能损害出现较晚;③本组患者病死率64.5%(20/31),原发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高于免疫异常患者(P〈0.05),早期激素冲击患者生存率高于非早期激素冲击患者(P〈0.05)。结论DAH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严重免疫异常患者,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争取及早识别、及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肺泡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脑卒中急性肾脏损害
3
作者 饶芝国 吴梅清 +1 位作者 刘丽娜 王旭东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42-844,879,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脑卒中急性肾损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本院15例重症脑卒中合并急性肾脏损害的患者资料。结果除1例死于丘脑出血,其余病人恢复良好。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血肌酐[(230.67±42.34)...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脑卒中急性肾损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本院15例重症脑卒中合并急性肾脏损害的患者资料。结果除1例死于丘脑出血,其余病人恢复良好。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血肌酐[(230.67±42.34)μmol/Lvs(75.47±22.54)μmol/L],尿素氮[(18.74±4.17)mmol/Lvs(5.35±0.66)mmol/L],血钾[(6.26±0.38)mmol/Lvs(4.16±0.44)mmol/L],血钠[(158.07±5.16)mmol/Lvs(141.60±3.22)mmol/L],颅内压[(22.73±2.19)mmHgvs(18.40±1.55)mmHg(1 mmHg=0.133 kPa)],细胞因子IL-1β[(0.95±0.07)ng/mlvs(0.42±0.09)ng/ml],IL-6[(259.13±24.39)pg/mlvs(216.53±17.61)pg/ml],24 h尿量[(506±95)ml vs(1 449.33±244.20)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20±1.61 vs 10.33±1.91)。数据变化具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头颅CT检查未见血肿增加。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合并急性肾脏损害患者,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能清除细胞因子,恢复肾脏功能,降低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连续血液净化 重症脑卒中 急性肾脏损害
下载PDF
15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音 李周平 +2 位作者 贺小旭 杨竞铖 薛晓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了解流感流行期间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以掌握危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3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重症及12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 目的了解流感流行期间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以掌握危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3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重症及12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疾病严重性、治疗措施和结局。结果15例患者年龄37~88岁,平均(68.2±13.8)岁。其中有12例存在基础疾病,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者8例。9例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同时检测到细菌,结合临床考虑3例为合并感染,另6例为共生菌。12例危重症患者中11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有9例接受了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15例患者均接受抗病毒及部分免疫联合治疗。13例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2例死亡。15例患者按ICU住院时间分为<7d组和>7d组,两组间在在入院时APACHEI评分、急性肺损伤评分及氧合指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同时住ICU时间>7d组尿素氮和降钙素原明显高于住ICU<7d组。结论基础疾病、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同时存在细菌感染是H1N1感染病例发展为危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延长住ICU时间,更易死亡,在治疗中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重要脏器灌注,是缩短ICU住院时间及减少死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危重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气分析的特点以及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薛晓艳 何水波 +2 位作者 马丽 王武超 饶芝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脓毒症患者的血气分析特点以及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监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气分析结果,分析不同病情、不同转归病人的血气特点。结果①人ICU早期,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三组间P... 目的总结分析脓毒症患者的血气分析特点以及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监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气分析结果,分析不同病情、不同转归病人的血气特点。结果①人ICU早期,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三组间PH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病情越重,PH越低,乳酸越高;②存活组患者后期(出ICU时)的PH显著高于早期(入ICU时),乳酸(LAC)水平显著低于早期,P〈0.01;病死组患者后期乳酸(LAC)水平显著高于早期;③存活组PH在早期和后期均显著高于病死组,P〈O.01;存活组乳酸水平早期和后期均显著低于病死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PH越低,乳酸越高,预示病情越严重;且存活组和病死组随着病程发展,PH和乳酸向相反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气分析 乳酸 预后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在失血性休克、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晓艳 刘丽娜 饶芝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羊水栓塞导致大出血、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产后5h产妇因羊水栓塞导致失血性休克、DIC,血色素32g/L,切除子宫后仍不能止血。遂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进行救治:①停止晶体液输注,给予压...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羊水栓塞导致大出血、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产后5h产妇因羊水栓塞导致失血性休克、DIC,血色素32g/L,切除子宫后仍不能止血。遂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进行救治:①停止晶体液输注,给予压积红、血浆、血小板按比例输注;根据凝血监测结果补充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等;②小剂量肝素终止DIC对凝血因子的消耗;③控制性低血压。结果启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后半小时患者出血逐渐减少,1h后成功关闭腹腔,6h后意识恢复,凝血监测显示PT、APTT逐渐恢复(降低);15h后尿量恢复正常,20h后停止血管活性药血压稳定,成功避免了输血后肺损伤、休克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多学科协作、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救治产后大出血、DIC作用明确,并能成功避免多脏器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 DIC 孕产妇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ICU脓毒症患者潜伏性病毒携带状况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天琪 张佳 薛晓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血液标本中潜伏性病毒的携带状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患者携带病毒的种类分布及其与患者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关系,为临床脓毒症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血液标本中潜伏性病毒的携带状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患者携带病毒的种类分布及其与患者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关系,为临床脓毒症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症患者为阴性对照组,收集静脉血标本进行PCR检测,结合病毒检出结果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变化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纳入脓毒症患者61例,非脓毒症患者61例。所有患者共检出6类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19例(15.6%),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39例(31.9%),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10例(8.1%),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6,HHV-6)9例(7.3%),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 BV)7例5.7%,腺病毒(adenovirus,Ad V)2例(1.6%)。脓毒症组中CMV(21.3%vs 9.8%)、EBV(47.5%vs 13.1%)和Ru BV(8.2%vs 3.3%)的检出率高于非脓毒症组(P均<0.05),脓毒症组中同时检出两种及以上病毒种类的患者比例也高于非脓毒症组(42.6%vs 6.6%,P=0.01)。在脓毒症组中,CMV检出阳性的脓毒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CMV阴性的患者(19.76±4.21 vs 17.22±3.66,P=0.03)。EBV阳性的脓毒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检出阴性的患者(26.02±5.27 vs 20.11±4.06,P=0.01),死亡率也高于阴性患者(49.1%vs 36.6%,P=0.01)。结论 ICU脓毒症患者潜伏性病毒检出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脓毒症患者血标本潜伏性病毒以CMV和EBV多见。CMV和EBV检出阳性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潜伏性病毒 重症监护室 多重感染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大鼠失血休克模型复苏后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饶芝国 薛晓艳 +1 位作者 郑魏 王旭东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8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测轻度低温对大鼠失血休克模型再灌注复苏后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失血休克模型18只,分为空白组、常温组、低温组。于复苏前、复苏后1小时、复苏后2小时时间点检测相应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血细胞比容、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目的探测轻度低温对大鼠失血休克模型再灌注复苏后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失血休克模型18只,分为空白组、常温组、低温组。于复苏前、复苏后1小时、复苏后2小时时间点检测相应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血细胞比容、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空白组大鼠全部存活,常温组大鼠于48小时后死亡1只,低温组大鼠未见死亡,低温组大鼠血氧分压和常温组差异无显著性,血细胞比容较常温组增高,血乳酸、TNF-α、IL-6较常温组相比,于复苏后1小时及2小时均降低。结论轻度低温治疗能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复苏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 大鼠失血性休克 复苏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饶芝国 刘丽娜 王旭东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 82例脑出血患者按血肿量大小分为未手术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组、开颅血肿清除组。实验组患者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阿托伐他汀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 82例脑出血患者按血肿量大小分为未手术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组、开颅血肿清除组。实验组患者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鼻饲或口服,每日1次治疗。所有患者起病第1、2、3、5、7天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结果 3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为(0.452±0.047)μg/L、(0.804±0.063)μg/L、(3.082±0.065)μg/L,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三组患者中的实验组与其相应对照组相比,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随着时间延长,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发挥治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阿托伐他汀 S-100Β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饶芝国 贺小旭 杨二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0期181-182,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鼻饲或口服,每日1次治疗。所有患者起病第1、2、3、4、5、6、7天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sFas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5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仍明显高于试验组血清sFas浓度(P<0.01);对照组血清sFasL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4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和试验组血清sFasL相比,血浆浓度相差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阿托伐他汀 可溶性FAS 可溶性FAS配体
原文传递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
11
作者 饶芝国 杨二静 刘丽娜 《中国病案》 2013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S100B浓度及变化意义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30例脑外伤弥漫性轴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入院后6、24、48、72小时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S100B浓度及变化意义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30例脑外伤弥漫性轴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入院后6、24、48、72小时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p蛋白,同时记录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析GCS及血清S100B与病人3个月及2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人于6、24、48、72小时行血清S100B检测结果分别为549.73±86.65ng/L、412.27±76.22ng/L、215.70±55.75ng/L、110.97±18.01ng/L。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GCS预测3个月和2年GOS(GOS=4.5)的以72小时结果最佳(P〈0.0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060,0.932±0.045,而S100B相应72小时血清浓度预测3个月和2年GOS((GOS=1。3))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038,0.949±0.073(P〈0.01)。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S100B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血清S100B浓度比GCS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治疗期间的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对于评定治疗效果、预后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S100B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