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电视频道化生存的理论构想及其营销策略——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 |
彭吉象
杨乘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
|
艺海泛舟四十载,燕园润物十八年--专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 |
吴宛妮
陈可(采访)
过好好(采访)
李佳怡(采访)
宋朝(采访)
|
《美术大观》
|
2021 |
0 |
|
3
|
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 |
唐金楠
|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4
|
文与艺间的“理论旅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访谈 |
王一川
张慧喆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5
|
批评历程与文化立场:走向一种“电影工业美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访谈 |
陈旭光
李卉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6
|
设计“设计”:2024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论坛设计分会场综述 |
贡雨婕
|
《创意与设计》
|
2024 |
0 |
|
7
|
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编剧: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8期青年编剧圆桌访谈 |
陈旭光
张明浩
徐洲赤
南镇
于法润
戴琪
满胜宠
卞芸璐
卢玥(整理)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成才的道路和艺术的底色——北京大学艺术学辅修、双学位培养工作的启示 |
丁宁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9
|
“中国设计学”何以可能——访谈北京大学祝帅教授 |
曹又文
祝帅
|
《设计艺术研究》
|
2024 |
0 |
|
10
|
电视剧《要久久爱》北京大学研讨会暨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8期综述 |
杨宇
孙茜蕊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对话“电影工业美学”: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42期实录 |
陈旭光
陈奇佳
赵卫防
李卉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9 |
4
|
|
12
|
城市与诗——北京大学第六届“未名”诗歌节圆桌论坛实录 |
洪子诚
王光明
树才
周瓒
宋琳
郭小聪
蓝棣之
孙文波
陈旭光
王家新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7
|
|
13
|
美感的神圣性——北京大学“美感的神圣性”研讨会综述 |
顾春芳
|
《美育学刊》
|
2015 |
2
|
|
14
|
从《沙丘》思考中国科幻电影的路向——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51期实录 |
陈旭光
邱章红
张慧瑜
刘婉瑶
卢玥
栗琳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5
|
服务意识下的MOOC设计与实践——由北京大学“20世纪西方音乐”课程谈起 |
毕明辉
|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2014 |
3
|
|
16
|
“北大学人电影研究自选集丛书”首发式暨“北京大学的电影研究”研讨会纪要 |
陈旭光
王一川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电影批评的理路——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学术综述 |
陈旭光
王伟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7 |
0 |
|
18
|
北大学人的电影研究:“学群”自觉与学术担当——《北大学人电影研究自选集》丛书首发式暨“北京大学的电影研究”研讨会综述 |
石小溪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9
|
电影工业美学进行时:“影游融合”语境与技术美学之维——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47期实录 |
陈旭光
李典峰
徐之波
耿游子民
李雨谏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20
|
中国电影的“想象力消费”问题--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48期实录 |
陈旭光
张明浩
李立
李雨谏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