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时空演变、构造环境及地壳生长意义——以中国阿尔泰为例 被引量:150
1
作者 王涛 童英 +5 位作者 李舢 张建军 史兴俊 李锦轶 韩宝福 洪大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5-618,共24页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470~440Ma(中晚奥陶世)和425~360Ma(晚志留世—晚泥盆世)、晚古生代的355~318Ma(早石炭世)和290~270Ma(早二叠世)以及早中生代245~190Ma(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3个阶段5个期次,其中425~360Ma花岗岩可进一步细分为425~390Ma和380~360Ma两个峰期。早中古生代(470~360Ma)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主要为钙碱性I型,多具不同程度变形,其中470~440Ma岩体变形极强(片麻岩体)。它们为同造山俯冲增生产物,形成于活动陆缘俯冲(470~440Ma)、继续俯冲弧后盆地伸展(420~390Ma)到聚合碰撞(380~360Ma)的过程中。早石炭世岩体发育于造山带南部,为不变形圆形状或不规则状,具典型碱性花岗岩特征,为晚(后)造山产物。早二叠世岩体主要发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部,少量分布于造山带内部,多为圆形,不变形,少量变形岩体集中在额尔齐斯构造带内,成因类型以I、A型为特点,伴生有大量基性岩脉(体),显示为后造山底侵伸展环境。早中生代岩体为不变形圆形或不规则状,具有高分异I型和S型花岗岩特征,伴有稀有金属矿产,具有板内环境特点。花岗岩体同位素填图显示,阿尔泰中部块体岩体具有较低的εNd(t)值和老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1~1.3Ga),暗示存在古老地壳基底;由北向南εNd(t)值增高,模式年龄变年轻,显示陆壳向南生长,其中水平和垂向生长率分别为18%~28%和7%~8%。中生代时期阿尔泰造山带保留水平增生结构,没有发生大规模构造块体垂向叠覆。阿尔泰造山带经历了古陆缘构造演化,奥陶纪—志留纪陆缘俯冲,泥盆纪陆弧及陆缘边缘裂解、弧后盆地形成,晚泥盆世最终洋盆闭合及早石炭世各块体拼合的演化过程。该研究表明增生造山带中同样存在构造演化的阶段性;中亚增生造山作用不仅具有弧前增生,而且还存在陆缘裂解再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同位素 区域变形 构造演化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 被引量:263
2
作者 徐备 赵盼 +3 位作者 鲍庆中 周永恒 王炎阳 罗志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41-1857,共17页
本文根据古亚洲洋早古生代闭合、晚古生代伸展的观点初步建立了兴蒙造山带早、晚古生代的构造单元。以前寒武纪微陆块为基本划分单位,以它们之间的缝合带或断裂带为界,将兴蒙造山带中泥盆世之前的构造格局划分为"五块四带",... 本文根据古亚洲洋早古生代闭合、晚古生代伸展的观点初步建立了兴蒙造山带早、晚古生代的构造单元。以前寒武纪微陆块为基本划分单位,以它们之间的缝合带或断裂带为界,将兴蒙造山带中泥盆世之前的构造格局划分为"五块四带",从北向南依次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艾力格庙-锡林浩特地块、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及佳木斯地块;它们之间的4条边界为:新林-喜桂图缝合带、艾力格庙-锡林浩特-黑河缝合带、温都尔庙-吉中-延吉缝合带和牡丹江缝合带。中-晚泥盆世之后兴蒙造山带出现多处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石炭纪广泛分布陆相及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和蛇绿岩、辉长岩、花岗岩及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陆相盆地、陆表海盆地、蛇绿岩带、侵入岩带等构造单元。早-中二叠世沉积类型多变,出现陆相、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系,遍含植物和滨浅海相动物化石,具大量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出被动裂谷带、主动裂谷带、陆缘型蛇绿岩带和碱性岩带等构造单元。结尾讨论中指出兴蒙造山带内的放射虫化石不能代表二叠纪存在古亚洲洋,而新的古地磁资料支持至少从晚石炭世以来古亚洲洋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单元 兴蒙造山带 中国北方 前中生代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两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3
3
作者 李可 张志诚 +4 位作者 冯志硕 李建锋 汤文豪 罗志文 陈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88,共17页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岩墙,及巴彦乌拉苏木南部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宝力格组火山岩年龄为310.5±0.78 Ma,与巴彦乌拉苏木北部地区火山岩年龄(307.1±6.3Ma,308.9±1.8Ma)一致,证明本区宝力格组地层形成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年龄分别为312.5±0.75 Ma和286.6±0.75 Ma,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存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统计获得峰值年龄分别为318Ma和2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晚石炭世宝力格组火山岩具有由低钾拉斑向钙碱性、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并以钙碱性和碱性系列为主;早二叠世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与邻区锡林浩特及巴彦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内A型花岗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构造判别图中,花岗斑岩落入后造山区域,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期间岩浆的形成环境向后造山环境逐渐演化,同时在SiO2和Na2O对K2O相关图解中,K2O含量具有增高变化的趋势,暗示构造环境有向更加稳定的板内环境演变的特征。因此,结合前人地质资料,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大量火山岩浆活动可能与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带形成有关,晚石炭世时期研究区处于后造山阶段,随着早二叠世大量A型花岗岩、碱性岩浆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该区进入造山后期更广泛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力格组火山岩 花岗斑岩岩墙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碱性花岗岩 后造山环境
下载PDF
东天山三岔口地区早、晚古生代岩体成因及其对康古尔缝合带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超 陈斌 +1 位作者 马星华 鄢雪龙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2-70,共19页
对东天山地区三岔口矿岩体和三岔口东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三岔口矿岩体为一套花岗闪长岩一闪长岩体,形成于443Ma,为晚奥陶世岩浆作用产物。三岔口矿岩体具有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表明... 对东天山地区三岔口矿岩体和三岔口东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三岔口矿岩体为一套花岗闪长岩一闪长岩体,形成于443Ma,为晚奥陶世岩浆作用产物。三岔口矿岩体具有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高放射成因Nd(εNd(t)=6.6~7.5)和低初始N(87Sr)/N(86Sr)值(0.70369~0.70389)表明岩浆混合中的基性端元很可能起源于俯冲带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生成的花岗质熔体混合形成中酸性岩浆。三岔口东岩体为一套花岗岩一花岗闪长岩一闪长岩体,侵位时代约为322Ma,属于中亚造山带碰撞后岩浆作用的产物。三岔口东岩体同样具有岛弧岩浆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但其岛弧特征继承自其下地壳源区的性质,东天山地区下地壳主要是早古生代形成的深埋弧岩浆岩拼贴而成的。三岔口东岩体同样由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其基性端元可由区内同期基性一超基性岩体模拟。三岔口矿火山弧岩浆组合的确立可将康古尔地区俯冲作用的时间追溯至奥陶纪。晚石炭世早期,康古尔缝合带区域构造由挤压向拉伸转换,三岔口东岩体对应区域的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壳幔岩浆混合 古生代 岛弧 康古尔缝合带 构造演化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西南缘早古生代晚期变形带的变形特征与白云母Ar-Ar年龄 被引量:6
5
作者 廖闻 徐备 +1 位作者 鲍庆中 周永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发现东西向延伸约20km、南北宽约2—4km的变形带,由奥陶纪白云山组石英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片理化大理岩和石英砂岩组成。片理稳定倾向南东,但透入性不均,从北向南可分为四个强和弱变形亚带。石英组构分... 在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发现东西向延伸约20km、南北宽约2—4km的变形带,由奥陶纪白云山组石英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片理化大理岩和石英砂岩组成。片理稳定倾向南东,但透入性不均,从北向南可分为四个强和弱变形亚带。石英组构分析表明强变形带中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向静态重结晶的转变。据石英组构推测强变形亚带的变形温度范围约为350—500℃之间。这一温度区间高于或近于白云母的封闭温度,因此白云山组强变形带中白云母的年龄可以代表变形年代。采自强变形亚带白云母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440.3±7.2Ma。考虑到样品所在地构造位置为造山带的弧前或岛弧地区,是板块俯冲作用的高应变带,因此该年龄应代表与俯冲有关的挤压变形事件的发生时代,即反映早古生代末期造山作用的时代。这条变形带的发现为解释图古日格地区造山带格局提供了构造变形方面的证据。研究区变形带的形成时代与温都尔庙地区高压变质事件在误差范围内相同,表明两个地区都受到早古生代末期造山作用的影响,也表明兴蒙造山带的南造山带从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向东沿延至温都尔庙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变形带 白云母Ar/Ar年龄 构造岩石学 内蒙古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邓松涛 郭召杰 +1 位作者 张志诚 廖国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41-647,共7页
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剪切带,带内面理、线理、不对称构造广泛发育,通过运动学分析判断该剪切带为左旋走滑性质。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的白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93±6)Ma和等时线年龄(389±3)Ma... 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剪切带,带内面理、线理、不对称构造广泛发育,通过运动学分析判断该剪切带为左旋走滑性质。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的白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93±6)Ma和等时线年龄(389±3)Ma;带内雁行式裂隙中的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66.5±2)Ma和等时线年龄(365±3)Ma。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认为,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由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斜碰撞产生的同碰撞走滑构造带,在斜碰撞过程中起到平行板块边界方向的应变分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 ^40Ar/^39Ar定年 同碰撞 应变分解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温都尔庙群的时代及其在中亚造山带中的位置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备 徐严 +1 位作者 栗进 李群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127,共8页
内蒙古西部的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变质火山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由各类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利用SHRIMP和ICP-MS定年方法,获得该群下部的变质火山岩时代为(460±4)Ma,上部绢云石英片岩中最年轻... 内蒙古西部的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变质火山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由各类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利用SHRIMP和ICP-MS定年方法,获得该群下部的变质火山岩时代为(460±4)Ma,上部绢云石英片岩中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417 Ma和444 Ma。结合已有的锆石年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温都尔庙群的发育时代可能为500~415 Ma。根据温都尔庙群的物质组成,推测其形成于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周围的大陆边缘海域并命名为温都尔庙洋,代表我国境内早古生代时期的古亚洲洋。根据碰撞造山带理论探讨了温都尔庙群的构造位置,提出在早—中古生代时期,以温都尔庙群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发生了向南部华北地块和向北部兴安—艾力格庙地块的双向俯冲,其主体部分形成南、北两个加积楔,而其边缘部分卷入南、北混杂岩带成为基质,因此温都尔庙群的褶皱及变质历史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演化过程。对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的研究表明,温都尔庙群的前寒武纪物源特征与蒙古国下古生界的相似,而与华北陆块显著不同,表明温都尔庙群的物源很可能来自华北陆块之外的前寒武纪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都尔庙群 中亚造山带 内蒙古西部
下载PDF
克拉通和古生代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环境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朱永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文章总结了产在克拉通和古生代造山带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比这两类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背景,探讨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环境与成矿机制。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一般就位于剪切... 文章总结了产在克拉通和古生代造山带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比这两类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背景,探讨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环境与成矿机制。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一般就位于剪切带的脆_韧性转换位置,成矿作用一般不受围岩性质和变质程度的控制。剪切带既是成矿流体的通道,又是金的沉淀场所。克拉通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模式有两类同构造成矿和构造期后成矿,前者认为变质流体沿韧性剪切带迁移,最终在剪切带中沉淀形成矿床;后者则强调发生在韧性剪切带形成之后的地质过程如岩浆活动等对成矿作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韧性剪切带 金矿 太古宙克拉通 古生代造山带 综述
下载PDF
东天山钨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小华 姜晓 +3 位作者 吴艳爽 薛东 赵鹏飞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7-1578,共22页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重要的铁、铜、镍、铅锌、金、钼、铷等矿床。近年来,东天山地区陆续发现了十余个大中型钨矿床,有望成为重要的钨矿资源基地。本文介绍了东天山地区钨矿床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重要的铁、铜、镍、铅锌、金、钼、铷等矿床。近年来,东天山地区陆续发现了十余个大中型钨矿床,有望成为重要的钨矿资源基地。本文介绍了东天山地区钨矿床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总结了东天山钨矿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东天山地区钨矿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及云英岩型,钨矿床的空间分布明显受控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成矿时间主要聚焦于三叠纪和晚石炭世。其中,中天山地块的矽卡岩型钨矿和东南缘的石英脉型钨矿形成于三叠纪,而中天山西南缘的矽卡岩型钨矿形成于晚石炭世,均与洋盆闭合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根据东天山地区钨矿成矿规律,本文认为东天山地区钨矿找矿潜力巨大,提出了“前寒武纪基底+花岗岩+化探异常”的钨矿找矿预测思路,针对不同尺度的钨矿找矿勘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时空分布 构造背景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东天山
下载PDF
华北中部造山带在2560~1850Ma期间发生了什么地质事件?
10
作者 赵国春 刘树文 +5 位作者 孙敏 李三忠 Simon A.WILDE 夏小平 张健 何艳红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66-,共1页
关键词 华北中部 岩浆 弧间盆地 花岗质 下地壳
下载PDF
东天山晚古生代构造转折: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岩浆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修财 吴艳爽 +1 位作者 吴昌志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51-2678,共28页
东天山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强烈,是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然而,前人对东天山构造带由俯冲向碰撞转变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东天山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广泛出... 东天山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强烈,是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然而,前人对东天山构造带由俯冲向碰撞转变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东天山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开展了野外考察和岩相学鉴定,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限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进而探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岩浆岩主要为早石炭世火山岩和侵入岩,次为早二叠世侵入岩。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328.8±2.0Ma)和英安岩,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328.7±1.8Ma);早二叠世侵入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90.3±2.1Ma)和石英闪长岩(290.0±1.6Ma)。早石炭世岩浆岩富含角闪石和斜长石,为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富Rb、Ba、Th、U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是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对于早石炭世岩浆岩,早二叠世侵入岩富含黑云母和碱性长石,富集SiO_(2)、Na_(2)O和K 2O,贫Al_(2)O_(3)、MgO、Fe_(2)O T_(3)及CaO,同位素更亏损,为碰撞后背景下新生加厚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总之,红山南-天木东地区的早石炭世与早二叠世岩浆岩地球化学差异显著,指示东天山构造背景从早石炭世大洋俯冲体制转变为早二叠世碰撞后造山体制,即其构造转折时间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构造背景 东天山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 被引量:75
12
作者 刘树文 杨朋涛 +3 位作者 李秋根 王宗起 张万益 王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8-1943,共16页
据新测得的41个样品的秦岭中段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近期发表的秦岭花岗岩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的研究资料,将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早期(248~216Ma)、中期(215~201Ma)和晚期(200~195Ma)3个阶段。早期阶段... 据新测得的41个样品的秦岭中段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近期发表的秦岭花岗岩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的研究资料,将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早期(248~216Ma)、中期(215~201Ma)和晚期(200~195Ma)3个阶段。早期阶段形成于勉略洋闭合过程,发育于洋壳向北俯冲到浅表地壳碰撞过程;中期阶段形成于扬子克拉通北缘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岛弧杂岩的同碰撞到造山带垮塌过程;晚期阶段形成于碰撞后造山带拆沉作用。因此,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中段 印支期 花岗岩 造山带演化
下载PDF
新疆甘肃交界红柳河蛇绿岩中伸展构造与古洋盆演化过程 被引量:62
13
作者 郭召杰 史宏宇 +1 位作者 张志诚 张进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2,共8页
红柳河蛇绿岩中保存了大量伸展特征构造,如堆晶辉长岩层中发育丰富的辉长质糜棱面理、伸展褶劈理、小型韧性低角度正断层、韧-脆性共轭正断层和脆性正断层等伸展变形构造。蛇绿岩中伸展变形构造经历了完整的变形序列:从韧性变形、经... 红柳河蛇绿岩中保存了大量伸展特征构造,如堆晶辉长岩层中发育丰富的辉长质糜棱面理、伸展褶劈理、小型韧性低角度正断层、韧-脆性共轭正断层和脆性正断层等伸展变形构造。蛇绿岩中伸展变形构造经历了完整的变形序列:从韧性变形、经韧脆性变形到脆性变形。构造几何学关系表明这些构造形成于红柳河古洋盆闭合之前洋壳扩张过程中。^40Ar/^39Ar年代学的研究确定了红柳河古洋盆演化的过程:洋盆扩张发育在462Ma之前,并在412Ma前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伸展构造 ^40AR/^39AR年代学 洋壳扩张 红柳河
下载PDF
生长地层及其在判断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上的应用 被引量:40
14
作者 郭召杰 方世虎 +3 位作者 张锐 张志诚 吴朝东 邵奎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481,共7页
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自南向北可分为山麓冲断褶皱带、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冲断褶皱带、独山子-安集海冲断褶皱带3排构造带。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剖面分析,确定了各排构造带生长地层发育层序;结合裂变径迹年... 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自南向北可分为山麓冲断褶皱带、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冲断褶皱带、独山子-安集海冲断褶皱带3排构造带。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剖面分析,确定了各排构造带生长地层发育层序;结合裂变径迹年龄证据,并根据现有磁性地层等年代学资料,确定了天山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序列:第一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10Ma以来;第二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7~2.58Ma以来;第三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大约0.73Ma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层 冲断褶皱带 形成时间 天山北缘 晚新生代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家林 吴朝东 +4 位作者 朱文 李壮 吴峻 陈榕 王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60,共1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以及原型盆地性质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依据沉积环境分析、地层对比以及沉积演化研究,结合火成岩年代学、大地构造学等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二叠纪—三叠纪多期次的伸展—挤压环...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以及原型盆地性质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依据沉积环境分析、地层对比以及沉积演化研究,结合火成岩年代学、大地构造学等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二叠纪—三叠纪多期次的伸展—挤压环境转换及沉积盆地性质转变。晚石炭世,准南西段处于北天山洋壳向伊犁地体俯冲的末期,沉积环境以滨浅海为主,为残留洋盆地;准南东段以半深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显示为陆内的伸展环境。早二叠世,准南以滨浅海相细粒碎屑岩沉积为主,发育同沉积断裂和伸展垮塌变形构造,表现为陆内裂陷盆地的特征。中二叠世,准南仍以滨浅海相为主,但其沉积速率明显加快,沉积厚度变大,整体上表现为以热力沉降为主的坳陷盆地。晚二叠世,北天山和博格达地区普遍发育冲积扇或扇三角洲,上二叠统泉子街组和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之间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沉积环境发生突变,均显示北天山快速冲断隆升,表明该时期准南为陆内压陷盆地。早三叠世,准南快速冲断结束,该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以发育滨浅湖相细粒沉积物为主,表现为弱挤压的陆内压陷盆地的特征。中晚三叠世,由于持续湖侵,沉积盆地范围进一步扩大,北天山被削高补低,准南乃至整个准噶尔盆地进入统一的内陆湖泊演化阶段,整体上以滨浅湖相—半深湖相沉积为主,表现出陆内坳陷盆地的特征。综合上述原型盆地性质和沉积环境分析,可将准南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沉积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晚石炭世—中二叠世为后碰撞伸展阶段,晚二叠世为北天山挤压冲断阶段,早三叠世为弱挤压压陷和削高补低阶段,中晚三叠世为稳定拗陷和准平原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纪 三叠纪 沉积环境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吕梁山前寒武纪野鸡山群火山岩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16
作者 刘树文 李秋根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7-560,共14页
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段西侧。其中野鸡山群位于该杂岩的中西部,呈NNE-SSW向狭长带状展布。野鸡山群的底部保存了变质的滨海-浅海相的砾岩和粗砂岩,中部主体岩性为变质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保存了良好的枕状构... 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段西侧。其中野鸡山群位于该杂岩的中西部,呈NNE-SSW向狭长带状展布。野鸡山群的底部保存了变质的滨海-浅海相的砾岩和粗砂岩,中部主体岩性为变质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保存了良好的枕状构造,发育同期辉长岩浅成侵入体,并有少量的变质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变质火山岩之上发育了良好的薄层状复理石沉积,记录了深水海相火山喷发和沉积特征。复理石之上以角度不整合沉积了河流相砾岩和含砾砂岩。岩石化学分析表明,野鸡山群火山岩有右斜式稀土配分模式,稀土总量在101×101^(-6)~240×10^(-6)范围内,(La/Yb)_N比值在6~13之间变化。随着SiO_2的增加(La/Yb)_N和负Eu异常明显增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上,所有的岩石都表现了明显的Nb、Ta、Sr、P、Ti负异常。岩石成因研究揭示这套变质火山岩组合的原始岩浆导源于成分相当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大约以等量混合地幔源区的低度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和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的Sm-Nd同位素研究成果,野鸡山群变质火山岩组合最有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的弧后靠近岛弧一侧的构造背景,其形成可能与古元古代晚期洋壳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鸡山群 变质火山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前寒武纪 吕梁杂岩
下载PDF
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袁庆东 郭召杰 +2 位作者 张志诚 吴朝东 方世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0-216,共7页
新生代以来,北天山山前发育了3排冲断褶皱带。新生代晚期一系列河流普遍穿过这3排冲断褶皱带并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在最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下,河流阶地普遍发生变形,遭受抬升。利用光释光及14C年代学方法确定了塔西河三级阶地的形成年龄... 新生代以来,北天山山前发育了3排冲断褶皱带。新生代晚期一系列河流普遍穿过这3排冲断褶皱带并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在最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下,河流阶地普遍发生变形,遭受抬升。利用光释光及14C年代学方法确定了塔西河三级阶地的形成年龄,并实际测量了三级阶地的高程。结果表明吐谷鲁背斜的构造抬升速率在32.85-28.75 ka问为9.50-12.57 mm/a,12-13 ka间为9.67-14.5 mm/a,全新世则增至10.79-23.44mm/a,天山基底的平均隆升速率达到3.39-3.86mm/a。通过对天山最高一级夷平面、野外实测侏罗纪地层高程及天山发育的煤层的相对隆升速率的研究则表明天山自24 Ma以来平均的隆升速率约为0.085-0.146 mm/a。结合对北天山其他主要河流阶地的观察及研究可以看出自晚更新世一全新世以来,天山北缘的最新构造活动具有不断加快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河流阶地 光释光 年代学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冀东双山子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荣荣 刘树文 +4 位作者 白翔 张立飞 王伟 胡方泱 阎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85-2904,共20页
冀东双山子群是一套出露于青龙县东部变质程度较低的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主要由变质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流纹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呈现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2%~25%的部分熔融... 冀东双山子群是一套出露于青龙县东部变质程度较低的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主要由变质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流纹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呈现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2%~25%的部分熔融,变质安山岩与变质英安岩-流纹岩形成于弧下地幔部分熔融,该熔体受到地壳物质混染。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本群变质安山岩形成于2514±16Ma,而变质流纹岩形成于2522±8Ma,二者均受到~2450和~2300Ma的后期热事件扰动。结合本群变质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该套岩石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相关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双山子群 变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带铧厂沟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林振文 秦艳 +3 位作者 周振菊 岳素伟 曾庆涛 王立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4,共12页
陕西省西南部铧厂沟火山岩以英安岩为主(~90vol%),夹玄武岩构造透镜体(~10vol%)。玄武岩SiO2含量为43.6%~54.7%,具有低K、Ti,高Na、Mg的特征;稀土总量为24×10-6~29×10-6,中稀土轻微富集,Eu、Sr轻微正异常;具有正Rb、Ba异... 陕西省西南部铧厂沟火山岩以英安岩为主(~90vol%),夹玄武岩构造透镜体(~10vol%)。玄武岩SiO2含量为43.6%~54.7%,具有低K、Ti,高Na、Mg的特征;稀土总量为24×10-6~29×10-6,中稀土轻微富集,Eu、Sr轻微正异常;具有正Rb、Ba异常及负Nb、Zr异常,LaN/YbN值为1.81~2.87,Th/Yb值为0.19~0.23,Th/Nb值为0.11~0.20,Nb/La值为0.26~0.70,Hf/Th值为0.50~0.67,显示亚碱性弧玄武岩的特征。英安岩SiO2含量为59.5%~72.3%,稀土总量较低(116×10-6~187×10-6),为右倾式配分模式,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Ta等),显示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获得玄武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801.7±4.7Ma(MSWD=1.18;n=12),英安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802.1±5.3Ma(MSWD=1.02;n=19),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铧厂沟火山岩是一套火山弧环境的亚碱性玄武质-英安质火山岩组合,表明新元古代曾有大洋板块向南俯冲到扬子古板块北缘之下;这套火山岩裹挟于泥盆系沉积地层中,与泥盆系地层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套由晚古生代-三叠纪勉略洋闭合所致的构造混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勉略缝合带 弧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下载PDF
天山南北缘前陆冲断构造对比研究及其油气藏形成的构造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郭召杰 邓松涛 +1 位作者 魏国齐 李本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131,共9页
天山南北缘分别发育了库车前陆冲断带和乌鲁木齐前陆冲断带,南缘前陆冲断带发育4排褶皱冲断构造,北缘前陆冲断带发育3排褶皱冲断构造。天山南北缘前陆冲断构造形成时间的对比研究表明,南缘第一排构造带起始时间为23.3Ma,构造形变... 天山南北缘分别发育了库车前陆冲断带和乌鲁木齐前陆冲断带,南缘前陆冲断带发育4排褶皱冲断构造,北缘前陆冲断带发育3排褶皱冲断构造。天山南北缘前陆冲断构造形成时间的对比研究表明,南缘第一排构造带起始时间为23.3Ma,构造形变从山前由北向南依次展开;北缘第一排构造带的形成时限为10~8Ma,构造形变从山前开始由南向北依次展开。平衡剖面研究表明,天山南北缘地壳缩短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南缘前陆冲断带地壳缩短率为31%~59%,北缘前陆冲断带地壳缩短率为15.13%~23.74%,南缘构造缩短量要大于北缘,这种差异正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从南向北传播造成的,也真实反映了天山的陆内造山过程。目前天山南缘前陆变形构造中已经发现几个规模较大的油气田,北缘虽有多处油气显示和油气田的发现,但数量和规模均较南缘少和小。天山南北缘生储盖等石油地质条件基本相似,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天山南北缘前陆冲断带启动时间的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前陆冲断带 南北缘对比 陆内造山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