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优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于明川 张滨 +4 位作者 刘辉 李海波 高跃雪 樊文鑫 尚存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最佳扫描技术。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197例受检者行头颈联合CTA扫描,91例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106例使用CTP-CTA联合扫描技术。结果CTP-CTA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最佳扫描技术。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197例受检者行头颈联合CTA扫描,91例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106例使用CTP-CTA联合扫描技术。结果CTP-CTA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显节省造影剂用量,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后者清楚,与CTP结合分析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血供状况。结论CTP-CTA联合扫描技术对受检者的循环状况能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更能体现量身定制、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原则,有效避免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头颈血管
下载PDF
PC-MR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与顺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耿冀 范占明 +2 位作者 李宇 辛海燕 张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血流动力学和顺应性进行研究。方法 25例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前行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别采集6个主动脉层面:①升主动脉瓣上肺动脉分...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血流动力学和顺应性进行研究。方法 25例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前行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别采集6个主动脉层面:①升主动脉瓣上肺动脉分叉水平;②主动脉弓水平;③降主动脉破口以远2 cm水平;④膈水平;⑤平较低支肾动脉下1 cm水平;⑥腹主动脉近髂分叉水平。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各层面1个心动周期内真腔与假腔的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和净流量),并计算真腔与假腔的顺应性。比较真、假腔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顺应性的差异及真、假腔顺应性的相关性。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比较应用Paired t-test统计学方法。结果在③~⑥层面水平,所有患者的真腔平均横断面积均小于假腔平均横断面积(P<0.05);真腔内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速度(P=0.000)。在⑤、⑥层面水平,真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P<0.05)。在③、⑥层面水平,真腔的顺应性高于假腔的顺应性(P<0.05),并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667,P=0.001;r=0.545,P=0.019)。结论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定量测定主动脉夹层真腔和假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真假腔顺应性,为临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 血流动力学 顺应性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跃雪 于明川 +1 位作者 张滨 陈巨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310例,其中颅内血管36例,颈部血管70例,胸腹部血管175例,肾动脉28例,下肢血管1例。造影剂用量按0.8~1.5ml/kg,一般用量为60~80ml,速率4.0~5ml/s,...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310例,其中颅内血管36例,颈部血管70例,胸腹部血管175例,肾动脉28例,下肢血管1例。造影剂用量按0.8~1.5ml/kg,一般用量为60~80ml,速率4.0~5ml/s,扫描延迟时间按两种方法进行:①SURESTART实时跟踪技术;②根据动脉循环时间确定,数据重建为vitrea2图像处理工作站容积重建。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310例,图像及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病灶显示准确。结论:64排螺旋CT机技术上改进了两方面:高空间分辨力(亚毫米)和高时间分辨率,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各向同性扫描,血管成像迅速快捷,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以往MSCT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郝帅营 张滨 许卫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作为无创性反映活体内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新兴MR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本文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彦强 吕鹏飞 +3 位作者 张光武 于明川 田小雷 刘正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6期523-526,共4页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向椎间盘样细胞分化,并初步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明显的优势:1成本较低;2来源丰富;3不会给捐献者造成新的创伤和痛苦;4不涉...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向椎间盘样细胞分化,并初步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明显的优势:1成本较低;2来源丰富;3不会给捐献者造成新的创伤和痛苦;4不涉及伦理问题;5可塑性强;6扩增能力强;7无致瘤活性和低免疫原性;8不会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导致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降低。目的:探索UCMSCs修复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性。方法法:体外培养UCMSCs,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将UCMSCs移植到退变的兔椎间盘中,4、8、12周后行X线、MRI检查,并取材行髓核蛋白多糖检测,检测修复效果。本实验按照椎间盘节段分组,每只兔子的L2/3为退变组,L3/4为PBS注射组,L4/5为UCMSCs移植组,L5/6为空白对照组。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对X线图像进行分析。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椎间盘高度变化。结果:术后4、8、12周,退变组与对照组相比,DHI%值和髓核蛋白多糖含量明显降低,MRI T2WI分级明显升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UCMSCs移植组与PBS注射组比,DHI%值和髓核蛋白多糖含量有所升高,MRI T2WI分级有所降低,在术后12周时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核抽吸法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移植UCMSCs可以有效修复兔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椎间盘退变 细胞治疗方法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鹏飞 王彦强 +3 位作者 刘正 于明川 费胜民 张光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4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及对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三系分化后进行染色鉴定,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及对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三系分化后进行染色鉴定,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后作为实验组,植入兔桡骨骨缺损模型中,仅植入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对照组,于3个月后行X线检查并取材行HE染色,并分别于术后1、2、3个月进行CT值检测,检测其修复效果。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呈长梭形,形态均一,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培养基分别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骨桥蛋白及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番红O染色、亚甲基蓝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呈阳性,体内试验中X线检查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可见材料与周围骨断端相连,HE染色见实验组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则为纤维结缔组织,CT值在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能够促进兔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