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间质瘤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
1
作者 尚存海 张滨 +1 位作者 于明川 那曼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以35例小肠GIST患者(36枚)为对象,按照NIH分级标准分为低风险组(n=20枚)、高风险组(n=16枚),均接受MSCT检测。分析MSCT征象预测GIST患者病理危险程度的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以35例小肠GIST患者(36枚)为对象,按照NIH分级标准分为低风险组(n=20枚)、高风险组(n=16枚),均接受MSCT检测。分析MSCT征象预测GIST患者病理危险程度的价值。结果:低风险组病灶长径、短径及消化道出血、钙化、病灶周围脂肪阳性症占比低于高风险组,病灶形态规则、血管样强化占比高于高风险组(P<0.05)。两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增强幅度、静脉期增强幅度比较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OR=2.083)及供血动脉(OR=2.014)为小肠GIST高度危险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肠GIST的MSCT影像特征可用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预测,肿瘤病灶的形态、钙化、血管样强化、病灶周围脂肪阳性征、病灶的直径等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危险分级,肿瘤长径及血管样强化为小肠GIST风险评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多层螺旋 病理危险度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分析
2
作者 尚存海 张滨 +1 位作者 于明川 那曼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分析。方法:以40例小肠GIST患者为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40例患者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小肠GIST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危险程度的关系。结果:病灶位置:远端回肠2例(5.00%)、十二...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分析。方法:以40例小肠GIST患者为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40例患者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小肠GIST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危险程度的关系。结果:病灶位置:远端回肠2例(5.00%)、十二指肠21例(52.50%)、空肠2例(5.00%)、小肠肠管向延续并向肠腔内或外突出15例(37.50%)。病灶直径:40例患者病灶直径1.01-19.21cm,其中直径≤5cm者17例(42.50%),直径>5cm者23例(57.50%)。病灶形态:25例(62.50%)患者病灶形态规则,并且可见清晰的边界;15例(47.50%)患者病灶形态不规则,与相邻组织的界限不清晰。病灶密度:MSCT平扫显示,18例(45.00%)患者密度均匀,22例(55.00%)患者密度不均匀。病灶强化:增强扫描显示26例(65.00%)患者病灶强化明显,14例(35.00%)病灶强化不明显;16例(40.00%)病灶的呈现均匀的强化,24例(60.00%)患者病灶强化程度不均匀。按照NIH危险程度分级:40例患者高度危险27例(67.50%)、中度风险6例(15.00%),低度极低度风险7例(17.50%)。不同危险程度患者病灶的形态、密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危险程度与病灶形态不规则及密度不均匀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MSCT扫描GIST的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肿瘤的密度及形态与危险程度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T 病理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冠心病的诊断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耿冀 常玉莲 +2 位作者 张滨 王思雯 张番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6-71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深度学习(DL)模型评估冠心病管腔狭窄的诊断性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0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8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资料,采用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考标准,评价D...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深度学习(DL)模型评估冠心病管腔狭窄的诊断性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0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8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资料,采用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考标准,评价DL模型对冠心病管腔狭窄的诊断性能。管腔直径狭窄≥50%认为是梗阻性冠状动脉狭窄,并在斑块类型、斑块长度、斑块累及血管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DL模型和医师的诊断效能,同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DL模型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AUC为0.92,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7.6%,阳性预测值为66.37%,阴性预测值为95.71%,准确度为87.28%。在斑块类型水平,DL模型对混合型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敏感度最高(100%),对非钙化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特异度最高(88.9%),对非钙化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整体诊断效能最优,准确度为89.43%,AUC为0.94。在斑块长度水平,DL模型对局限性斑块与节段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效能接近,AUC分别为0.91和0.95。在斑块累及血管水平,DL模型对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分支血管的管腔狭窄诊断AUC分别为1.00、0.96、0.90、0.90和0.92。DL模型对不同长度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1),对不同类型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68),对不同累及血管管腔狭窄的诊断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43,P=0.05)。对于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节段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DL模型的诊断性能高于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2.52、2.49,P=0.01)。结论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DL模型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深度学习 冠状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人群的随访观察价值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海波 那曼丽 +2 位作者 张滨 樊文鑫 于明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高危险因素人群(简称高危人群)的随访观察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CCTA检查且空腹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高危险因素人群(简称高危人群)的随访观察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CCTA检查且空腹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及体质量指数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的80例患者,经临床干预后,间隔2年再次行CCTA检查,同时行上述生化指标及体质量指数检测,根据两次CCTA检查结果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并对2组两次生化指标、体质量指数及其变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稳定组60例,进展组20例。进展组第1次与第2次检查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2);稳定组第2次检查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小于第1次检查(t=2.10、2.68、3.45、4.26、5.90,P=0.04、0.01、0.001、0.000 1、0.000 1);进展组第2次检查甘油三酯(t=2.39,P=0.02)和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稳定组第2次检查(t=3.98,P<0.000 1);进展组血糖变化率高于稳定组(t=-2.04,P=0.045)。结论 CCTA对于随访观察高危人群冠心病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加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积极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延缓或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系统评估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汀 王霄英 +3 位作者 郭雪梅 佟艳军 李飞宇 蒋媛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通过随访评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对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61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随访对象中396例在MR检查后3个月内接受首次穿刺或手术,其中发现前列腺癌183例。MR检查结果与穿刺或手术后... 目的通过随访评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对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61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随访对象中396例在MR检查后3个月内接受首次穿刺或手术,其中发现前列腺癌183例。MR检查结果与穿刺或手术后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χ2=106.04,P<0.05)。MR检查诊断准确率75.25%(298/396),敏感度83.06%(152/183),特异度68.54%(146/213),阳性预测值69.41%(152/219),阴性预测值82.48%(146/177)。MRI分期为B期者穿刺阳性率为52.21%(59/113),C期、D期者穿刺阳性率分别为86.17%(81/94)和100%(12/12)。在213例3个月内穿刺未发现前列腺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新发现前列腺癌12例,其中6例(6/67,8.96%)MRI曾诊断为癌,6例(6/146,4.11%)MRI曾诊断为非癌。612例患者中共发现前列腺癌195例,失访134例。结论 MRI对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有较大诊断价值;对1次穿刺未发现肿瘤而MRI提示异常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肿瘤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喆 刘正 +2 位作者 杨帆 张滨 史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es,LSNRA)的诊断价值。方法:顺序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医学影像科因腰腿痛(除外腰椎术后、肿瘤或炎症引起疼痛者)而行腰椎CT检查的100例... 目的:探讨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es,LSNRA)的诊断价值。方法:顺序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医学影像科因腰腿痛(除外腰椎术后、肿瘤或炎症引起疼痛者)而行腰椎CT检查的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27~88岁(65.0±15.6岁)。采用Philips(Ingenuity CT)64排螺旋CT机行常规腰椎容积扫描,同时进行常规图像重组和神经重组(重组双侧L2神经根至S2神经根),并分别观察腰骶神经根形态。变异的神经根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的标准分为6型。结果:97例图像显示满意。常规图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与神经重组图像各发现LSNRA 3例和13例,显示率分别为3.09%和13.4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在13例变异神经根中,Ⅱ型变异11例(84.62%),Ⅴ型变异2例(15.38%)。结论: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可以完整、直观地显示神经根变异形态、走行及与相邻神经根的关系,是诊断LSNRA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变异 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O-MAR技术在头颈CT检查中去除口腔内金属伪影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温齐平 张滨 +3 位作者 潘俊 樊文鑫 哈婷婷 常天静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金属伪影去除技术(Orthopedic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O-MAR)在头颈CT检查中去除口腔内金属伪影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选条件选取2014年1月~12月间在我院行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同时口腔... 目的探讨金属伪影去除技术(Orthopedic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O-MAR)在头颈CT检查中去除口腔内金属伪影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选条件选取2014年1月~12月间在我院行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同时口腔内含有钛金属补牙材料植入物的患者65例,扫描后对图像分别进行O-MAR技术重建(A组)与常规技术重建(B组)。以双侧咬肌作为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比较两组ROI的CT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SD值;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位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同侧咬肌(Z=-6.06,P<0.05);对侧咬肌(z=-4.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评分结果A组平均分较B组高(χ~2=34.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图像测得的SD值结果:同侧咬肌(t=-9.34,P<0.05),对侧咬肌(t=-4.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双侧咬肌测得的SD值结果(t=1.48,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双侧咬肌测得的SD值结果(t=5.3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MAR能有效减少高原子序数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伪影去除技术 迭代算法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疾病 咬肌
下载PDF
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静态模型中血管狭窄程度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明川 费胜民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狭窄静态模型进行CT扫描,探讨利用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利用绷带、充盈稀释对比剂的盐水袋等模拟肺组织、心腔;使用面粉、黄油、石蜡制作模拟硬化斑块,选取内径为3mm的塑料管作为模拟冠...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狭窄静态模型进行CT扫描,探讨利用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利用绷带、充盈稀释对比剂的盐水袋等模拟肺组织、心腔;使用面粉、黄油、石蜡制作模拟硬化斑块,选取内径为3mm的塑料管作为模拟冠状动脉,建立冠状动脉狭窄静态模型。对模型进行CT扫描,由3名医师均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评估冠状动脉模型的狭窄程度。CT扫描完成后将模型制成冰冻切片,由1名医师在光镜下测量狭窄程度。结果模型的CT图像近似于实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图像。利用同一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狭窄程度时,3位医师的一致性较高。利用CPR、MPR评价狭窄程度的正确诊断率与MIP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理地选用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综合判断狭窄程度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模型 解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兴趣区定位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海万 樊文鑫 +3 位作者 常玉莲 姚宏芳 李海波 张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利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 STAR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选择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定位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18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利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 STAR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选择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定位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18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分3组选择ROI:A组:ROI在轴位层面的正中央、B组:ROI在轴位层面的中前部、C组:ROI在轴位层面的中左侧。分别测量ROI的主动脉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在主动脉位置上的平均CT值分别为416.8,460.3和394.6Hu;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分别为396.1,458.6和381.1Hu;右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平均分别为397.1,436.7和383.1Hu。统计显示A组和C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64排螺旋CT利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 STAR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选择ROI的定位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其最佳位置应选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的中前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螺旋CT 血管造影 兴趣区
下载PDF
胰腺淋巴上皮囊肿1例报道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云帆 费胜民 胡阿锦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78-380,共3页
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s)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PCLs可以分为假性囊肿、真性囊肿以及胰腺囊性肿瘤,其涵盖的疾病种类繁多,生物学行为差异极大,鉴别诊断在临床、... 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s)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PCLs可以分为假性囊肿、真性囊肿以及胰腺囊性肿瘤,其涵盖的疾病种类繁多,生物学行为差异极大,鉴别诊断在临床、影像及病理水平都极具挑战。胰腺淋巴上皮囊肿( lymphoepithelial cysts,LECs)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胰腺非肿瘤性真性囊肿[1],1987 年由Truong 等正式命名,目前文献报道不足百例,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尚未得到充分阐述,术前明确诊断困难,临床治疗决策制定难度大。本文报道1 例胰腺淋巴上皮囊肿,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囊肿 囊性病变 胰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FBP重建与iDose^4 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齐平 张滨 +2 位作者 樊文鑫 潘俊 哈婷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8期179-181,共3页
目的通过FBP重建与i Dose4(6级)重建,对图像的信噪比和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评价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肺癌高危人群42例,采用Philips ingenuity core 128 CT进行全肺扫描后,所获图像经FBP重建(A组)与i ... 目的通过FBP重建与i Dose4(6级)重建,对图像的信噪比和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评价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肺癌高危人群42例,采用Philips ingenuity core 128 CT进行全肺扫描后,所获图像经FBP重建(A组)与i Dose4(6级)重建(B组),两组图像同时选取主支气管分叉层面并圈定四个位置,测量SD值进行客观评价图像的质量;同时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客观、主观评价均可认为B组图像质量较A组为佳。结论低剂量肺癌筛查同时应用i Dose4(6级)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减低图像噪声,提高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为肺癌筛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算法 低剂量 肺癌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头颈CTA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齐平 郭稳利 李振国 《医疗装备》 2013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的扫描技术及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动脉血管CTA患者的影像,对所有患者的扫描参数进行总结归纳。结果:95%患者的CTA图像均明确显示责任血管,且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良好,5%造影剂充盈...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的扫描技术及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动脉血管CTA患者的影像,对所有患者的扫描参数进行总结归纳。结果:95%患者的CTA图像均明确显示责任血管,且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良好,5%造影剂充盈不充分或造影剂显示过亮,影响诊断。结论: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载PDF
影响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文鑫 温齐平 +2 位作者 闫海万 高跃雪 李振国 《医疗装备》 2012年第9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动脉血管CTA患者的影像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201例血管造影分别为,心脏169例、优级60%,良为35%,差级为5%。头颈部36例、优级80%,良为14%,差级为8%。下肢动脉15例、优...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动脉血管CTA患者的影像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201例血管造影分别为,心脏169例、优级60%,良为35%,差级为5%。头颈部36例、优级80%,良为14%,差级为8%。下肢动脉15例、优级60%,良为20%,差级为20%。结论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受穿刺静脉、造影剂流速、扫描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载PDF
DRI联合iDose^4 IR在胸部低剂量CT的应用
14
作者 温齐平 张滨 樊文鑫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4月26日当日行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FBP与iDose^4(6级)重建,对比、分析图像的信噪比,评价低剂量肺CT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取及数据采集方案:共入选病例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0~6...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4月26日当日行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FBP与iDose^4(6级)重建,对比、分析图像的信噪比,评价低剂量肺CT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取及数据采集方案:共入选病例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2.5岁。原始数据的采集应用Philips ingenuity core 128 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方案 DRI iDose^4 IR 图像重建 病例选取 低剂量扫描 信噪比 肺窗 滤波反投影法 肺底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耿冀 范占明 +1 位作者 李宇 刘家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通过与血管造影(DSA)及术中诊断结果相比较,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及其伴随畸形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34例临床可疑APVC患者CTA图像,... 目的:通过与血管造影(DSA)及术中诊断结果相比较,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及其伴随畸形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134例临床可疑APVC患者CTA图像,通过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心内外及内脏合并其他畸形,并与外科手术及造影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CTA诊断准确性。结果:134例APVC患者中TAPVC 66例,PAPVC 68例,DSA及术后诊断与CT诊断结果完全一致。PAPVC患者中单支肺静脉引流异常患者最常见,共44例(64.7%),同时单纯右侧肺静脉受累患者最多,共47例(69.1%)。APVC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畸形为房间隔缺损,共95例(70.9%)。TAPVC患者合并某些心内外及内脏畸形病例明显高于PAPVC患者。共8例患者存在肺静脉或引流静脉狭窄。结论:CTA能够准确诊断APVC畸形肺静脉走行及连接,并同时评价伴随的心内外及内脏合并其他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异位引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增强FLAIR T2WI序列在脑膜瘤中的表现及价值
16
作者 李澍锴 于明川 +4 位作者 潘俊 杨帆 费胜民 李新华 彭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通过与增强T1WI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 T2WI在脑膜瘤中的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膜瘤患者共42个脑膜瘤的常规SE T1WI和FLAIR T2WI增强序列影像表现,对比小脑膜瘤组(直径<2cm)及大脑膜瘤组(直径>2cm)在常规SE T... 目的:通过与增强T1WI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 T2WI在脑膜瘤中的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膜瘤患者共42个脑膜瘤的常规SE T1WI和FLAIR T2WI增强序列影像表现,对比小脑膜瘤组(直径<2cm)及大脑膜瘤组(直径>2cm)在常规SE T1WI和FLAIR T2WI增强中瘤体的强化程度,并分析两者间差别。结果:两组强化程度显著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大脑膜瘤组在增强T1WI序列较FLAIR T2WI增强序列强化显著多见;而小脑膜瘤组在FLAIR T2WI增强序列较增强T1WI序列强化显著多见。结论:增强FLAIR较增强T1WI更有助于小脑膜瘤的显示和判断,但在大脑膜瘤显示肿瘤本身上不及增强T1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检测算法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检出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娟 唐丽丽 +2 位作者 于明川 那曼丽 张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71-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的肺结节检测算法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检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图片,计算并比较基于DL的肺结节检出模型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检出率(相对于医师诊断结果),分析模型检出假阳性结节的类别...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的肺结节检测算法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检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肺结节患者的胸部CT图片,计算并比较基于DL的肺结节检出模型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检出率(相对于医师诊断结果),分析模型检出假阳性结节的类别。结果344份CT图像中,医师共诊断710个0~30 mm肺结节。模型共检出2495个候选肺结节,其中真阳性675个(相对于医师诊断结果),模型对结节的检出率为95.07%(675/710)。模型对0~4 mm肺结节的检出率为82.80%(77/93),0~5 mm结节为90.15%(238/264),0~6 mm结节为92.94%(395/425),5~10 mm结节为97.94%(381/389),10~20 mm结节为98.21%(55/56),20~30 mm结节为100%(1/1),模型对不同大小肺结节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2,P>0.05)。模型检出假阳性结节中,50.38%(917/1820)为医师最初诊断漏诊者,32.53%(592/1820)为血管断面。结论DL肺结节检出模型对肺结节的整体检出率较高(95.07%),且不受结节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X线摄影病灶检出系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哈婷婷 潘俊 +1 位作者 王洪光 张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乳腺X线影像病灶检出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4例乳腺X线影像及诊断报告,对其中存在BI-RADS 3类及以上病灶者评估AI检出敏感度,并结合双向表χ^2检验,验证AI对不同类型和BI-RADS分类病...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乳腺X线影像病灶检出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4例乳腺X线影像及诊断报告,对其中存在BI-RADS 3类及以上病灶者评估AI检出敏感度,并结合双向表χ^2检验,验证AI对不同类型和BI-RADS分类病灶的敏感度差异。由3名高年资医师对诊断报告显示BI-RADS 1类和2类、但AI提示阳性病例进行审核,并按照不同类型和BI-RADS分类进行统计。结果BI-RADS 3、4a、4b、4c、5类病灶分别为103、79、23、40和11个,AI检出敏感度分别为82.52%(85/103)、97.47%(77/79)、100%(23/23)、100%(40/40)和100%(11/11),总敏感度为92.19%(236/256)。AI系统对不同类型(钙化、肿块、非对称、结构扭曲)和BI-RADS分类病灶的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4例BI-RADS 1类和2类病例中,203例AI提示阳性发现,其中75例(80个病灶)为BI-RADS 0类,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认,21例(23个病灶)为BI-RADS 3类及以上,多检出BI-RADS 3类及以上病灶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I系统对BI-RADS 3类及其以上病灶有较高敏感度,可有效辅助影像医师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摄影术 钙质沉着症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5期85-86,共2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疾病诊断中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价值及应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此2年间影像科接受诊断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4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疾病诊断中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价值及应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此2年间影像科接受诊断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4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病案资料,并结合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疾病的诊断结果.结果:接受磁共振诊断的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有84例,磁共振诊断的确诊人数有80例,约占95.24%,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较为理想(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疾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优化组合序列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20
作者 李新华 张滨 +1 位作者 于明川 尚存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诊断中MRI优化组合序列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来自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37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经临床关节镜检查确诊。对入组患者实施MRI优化组合序列检查,统计入组患者...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诊断中MRI优化组合序列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来自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37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经临床关节镜检查确诊。对入组患者实施MRI优化组合序列检查,统计入组患者肩袖损伤类型,将MRI优化组合序列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统计不同类型肩袖损伤的MRI优化组合序列阳性检出率。结果:经关节镜检查,37例患者中肩袖损伤涉及到不同类型,其中以冈上肌腱损伤(54.05%)和肩胛下肌腱损伤(21.62%)为主,还包含冈下肌腱损伤7例(18.92%)和小圆肌腱损伤2例(5.41%)。将所得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2%、97.30%和100.00%。统计不同序列下的不同类型肩袖损伤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圆肌腱损伤阳性检出率方面,横轴位T_lWI和横轴位T_(2)WI-STIR的检出率均达到100.00%,其他序列则未能检出。在肩胛下肌腱损伤阳性检出率方面,采用横轴位T_lWI序列和横轴位T_(2)WI-STIR序列的检出结果均为62.50%,高于采用斜矢状T_(2)WI-STIR序列和斜冠状位T_(2)WI-STIR序列的12.50%。冈上肌腱损伤检出效果方面,斜冠状位T_(2)WI-STIR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5.00%,高于其他序列。冈下肌腱损伤阳性检出率方面,斜冠状位T_(2)WI-STIR与横轴位T_(2)WI-STIR的检出率均达到100.00%,高于其他两种序列。结论:MRI优化组合序列是诊断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诊断 MRI 优化组合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