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金红 尹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2期3403-3406,共4页
目的探究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意义。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 目的探究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意义。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性心理护理,观察对比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比例为8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观察组无规律服药或漏服药(5.00%)、受经济制约停止服药(6.00%)、受不良反应影响停药(5.00%)比例均低于对照组(14.00%、17.00%、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hPG水平显著下降,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bA1c水平较对照组及护理干预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糖尿病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团体心理游戏护理方案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金红 尹利 安凤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2435-2437,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游戏护理方案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及心理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入院2周后进...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游戏护理方案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及心理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入院2周后进行团体心理游戏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的评定,观察组在治疗前后采用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各评定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SDS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SP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SP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问卷比较,除家庭重现外其他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游戏护理方案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况,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不良的人格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 心理疗法 抑郁症/护理 社会支持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用生命践行“平安”承诺
3
作者 李颖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7期91-91,共1页
提起精神科,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既想窥探又想躲闪的好奇。和人们想象的一样,我们的工作充满着各种悬念和意外,需要时刻洞察突发事件的蛛丝马迹。因此我们拥有一群时刻准备着用身体和智慧化解风险的护士搭档。我的同事张松护士,是一个85后... 提起精神科,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既想窥探又想躲闪的好奇。和人们想象的一样,我们的工作充满着各种悬念和意外,需要时刻洞察突发事件的蛛丝马迹。因此我们拥有一群时刻准备着用身体和智慧化解风险的护士搭档。我的同事张松护士,是一个85后北京小伙儿,平时说话走路慢慢悠悠,可干起工作来却一点儿都不含糊。张松18岁那年从护校毕业就选择了精神科,一干就是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松 时刻准备着 暴力行为 攻击行为 就这样 天都 门诊大厅 患者反应
下载PDF
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社会人口学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潘轶竹 王刚 +6 位作者 项玉涛 司天梅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方贻儒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全国13家精神科医院和机构中的1 478例抑郁症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使用MDQ及HCL-32筛查轻躁狂症... 目的 比较分析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全国13家精神科医院和机构中的1 478例抑郁症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使用MDQ及HCL-32筛查轻躁狂症状的出现,使用MINI建立符合DSM-Ⅳ的诊断,并采用两两比较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两类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双相障碍Ⅰ型和双相障碍Ⅱ型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分别为7.9%(118/1 487)和12.9%(191/1 487).(2)抑郁症患者每年抑郁频繁发作(>4次/年)占7.6%(90/1 178),抑郁发作伴随肥胖、睡眠和体质量增加占15.2%(179/1 178),抑郁发作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占13.4%(158/1 178),终身抑郁发作(1.9±2.6)次,首次发作年龄(34.6±12.5)岁,双相障碍Ⅰ型以上指标分别为29.7%(35/118)、39.8%(47/118)、38.1%(45/118)、(3.9±4.1)次、(28±10.5)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或P<0.01);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占28.8%(55/191)、终身抑郁发作(2.5±3.0)次、首次发作年龄(28.8±10.9)岁,与抑郁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或P<0.01).结论 双相障碍Ⅰ型和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抑郁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