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72例次血培养结果分析
1
作者 魏丹 李玲 +4 位作者 伊放 张辉 李京明 王艳 罗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血培养检出菌的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和药物敏感情况,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2005年29例患儿72例次血培养结果进行总结,对其中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情...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血培养检出菌的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和药物敏感情况,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2005年29例患儿72例次血培养结果进行总结,对其中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情况,血常规和体温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2例次血标本中阳性27例次占37.5%,阴性45例次,检出病菌8种,革兰阴性(G-)杆菌5种,其中肺炎克雷伯菌7例14例次共8株,其他7种共13例次。肺炎克雷伯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奈定酸,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为10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多种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均>10×109/L,最高35.19×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90%者占33.3%,血小板低于正常者占80.9%。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平均体温39.23℃,比其他细菌感染的平均体温高。结论:G-杆菌是我院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的主要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最高而且ESBLs(+)菌株占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监护室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郁林 程沛 +3 位作者 王冲 刘志勇 蒋佩明 朱蓓丽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结果...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1%.其余患儿随访2~3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婴儿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42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郁林 程沛 +2 位作者 王冲 蒋佩明 朱蓓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总结作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 0 0 2年4月~2 0 0 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其中男2 7例,女15例。年龄2~12个月,平均( 7 6±1 3 )个月... 目的总结作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 0 0 2年4月~2 0 0 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其中男2 7例,女15例。年龄2~12个月,平均( 7 6±1 3 )个月,体重4 1~10 5kg ,平均( 8 3±1 6)kg。非紫绀型先心病3 3例,紫绀型先心病9例。体外循环3 9例,非体外循环3例。结果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 1%。其余患儿随访2~3 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婴儿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测量成人及儿童心脏外科术后脑血氧饱和度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辉 韩丁 +9 位作者 田白宇 朱燕 张丹 李岳 腾轶超 顾虹 孟旭 罗毅 朱德明 李稼 《中国医药》 2016年第7期992-996,共5页
目的比较NIRO-200nx和EGOS-600A近红外光谱仪测量成人及儿童心脏外科术后脑血氧饱和度(rScO2)的准确性。方法实验室实验:使用人体全血40ml、20%脂肪乳剂25ml、磷酸盐缓冲液935ml制作液体血液模型,通过依次向血液模型中充人氧气与... 目的比较NIRO-200nx和EGOS-600A近红外光谱仪测量成人及儿童心脏外科术后脑血氧饱和度(rScO2)的准确性。方法实验室实验:使用人体全血40ml、20%脂肪乳剂25ml、磷酸盐缓冲液935ml制作液体血液模型,通过依次向血液模型中充人氧气与添加连二亚硫酸钠使血氧饱和度(SpO2)先升高至100%后阶梯状下降至20%。在每个稳定状态下测量SpO2值。临床试验:随机选取2014年7-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术后1周内的成人20例和儿童31例,将2种仪器的探头随机先后放置在患者前额中部,每2~3h采集1次rScO2数值。使用Bland-Ahman检验及相关性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种仪器共采集11对SpO2值和各100对rScO2值。实验室实验中2种仪器相关系数为0.9983,偏差为-2%,一致性界限为-24%~20%。当2种仪器所测Sp02均值〈50%时,EGOS-600A高估SpO2,SpO2均值〉50%时,EGOS.600A低估SpO2。在临床生理范围即40%-80%对Sp02进行分析,偏差为-8%,一致性界限为-20%~4%。临床试验中儿童组偏差为-5.9%,一致性界限为-13.6%~1.8%;成人组偏差为-4.2%,一致性界限为-11.8%~3.5%。结论与NIRO-200nx相比,EGOS-600A略低估rScO,,二者测量rScO,数值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界限可以接受。EGOS-600A可以广泛用于中国儿童与成人rScO2的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近红外光谱仪 脑血氧饱和度 儿童 成人
下载PDF
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松 万峰 +6 位作者 张喆 刘迎龙 李志强 范祥明 赵鸿 崔仲奇 解基严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总结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36例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畸形患者均接受了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体外循环下... 目的:总结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36例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畸形患者均接受了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体外循环下8例,非体外循环下28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0.66±0.21)岁,体表面积(0.16±0.05)m2,经皮血氧饱和度(73±9)%,术前肺动脉压(12.19±3.68)mm Hg(1mm Hg=0.133k Pa)。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胸腔积液4例,乳糜胸1例)。术后肺动脉压(17.74±3.62)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84±16)%,手术时间(173.55±42.16)分钟。结论: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心病患儿,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I期Fontan手术的发绀类肺血少复杂先心病患儿,此手术可缓解患儿的缺氧状况以及改善肺血管发育,为以后手术创造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下载PDF
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嘉 张辉 +1 位作者 尤斌 罗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APV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4年12月至2006年11月共治疗APVS患儿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5例均伴法洛四联症,其中1例伴左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伴左肺动脉狭窄,发育不良。全组患儿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APV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4年12月至2006年11月共治疗APVS患儿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5例均伴法洛四联症,其中1例伴左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伴左肺动脉狭窄,发育不良。全组患儿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其中4例患儿肺动脉瓣区置带瓣补片,1例采用牛心包直接补片。结果:4例存活,1例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3.8±5.7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肺动脉瓣少量返流,右心室至肺动脉平均流速及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APVS的外科治疗应选用带瓣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严重扩张的患儿应行肺动脉成形术,以解除气道压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缺如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处理
7
作者 罗毅 李玲 +4 位作者 程沛 苏俊武 张辉 李磊 刘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3年 3月~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 5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患者 ,其中 4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4例、卵圆孔未闭 2例及室间隔缺损 1例 ;另 ... 目的 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3年 3月~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 5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患者 ,其中 4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4例、卵圆孔未闭 2例及室间隔缺损 1例 ;另 1例为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法乐氏四联症。均在全麻低温低流量下行根治术。结果  1例因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术后 2 4天死亡 ,4例治愈。结论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起源异常 升主动脉
下载PDF
中央分流术治疗青紫肺缺血型先天性心脏病
8
作者 李玲 罗毅 +1 位作者 张辉 苏俊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7-37,40,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青紫肺缺血型 中央分流术 姑息性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右房憩室—诊断与外科治疗
9
作者 程沛 韩玲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6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右房憩室 心律失常 心电图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右前外小切口常温不停跳小儿心内直视手术
10
作者 牛建华 张红梅 +2 位作者 罗毅 吴桂萍 龚庆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完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以减轻手术对病儿的身心创伤,同时达到美容效果。方法全组共16例患儿,其中单纯继发孔型房缺12例,房缺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均采用经肋间小切口,在常温体... 目的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完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以减轻手术对病儿的身心创伤,同时达到美容效果。方法全组共16例患儿,其中单纯继发孔型房缺12例,房缺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均采用经肋间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直视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无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传统上经右心房切口入路的心内直视手术,经右胸壁微创切口、常温心脏跳动中完成,具有创伤轻、手术中无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体外循环时间短、病儿术后恢复顺利和美容效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体外循环 小切口 不停跳 儿童
下载PDF
糖尿病对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体外循环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李豪 李磊 +5 位作者 苏俊武 侯文明 李子军 胡运洁 刘宝堂 刘效波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1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体外循环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88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体外循环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88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时、体外循环开始30 min时、体外循环结束时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结果体外循环开始时,2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循环开始30 min时和体外循环结束时,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外循环开始30 min时:(53.2±2.4)ng/L比(43.2±6.3)ng/L、(50±6)ng/L比(40±5)ng/L、(32.2±4.3)ng/L比(24.0±3.5)ng/L;体外循环结束时:(78.5±6.9)ng/L比(61.6±5.2)ng/L、(135±38)ng/L比(80±20)ng/L、(78.9±16.7)ng/L比(48.1±12.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过程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水平增加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型糖尿病 体外循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心肌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云 罗毅 +3 位作者 吴永涛 辛毅 王盛宇 黄益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79-1783,共5页
目的对参附注射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SD大鼠19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0 min+参附注射液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收集各组大鼠心肌... 目的对参附注射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SD大鼠19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0 min+参附注射液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收集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细胞总RNA,利用Affymetrix Rat 230A芯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用Microarray Suite 5.0软件读取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10 min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基因222条,明显下调基因246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的主要基因有,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苷肽S转移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热休克蛋白、钙通道电压依赖相关基因及金属硫因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心肌保护、抑制炎症及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钙超载等机制相关。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抗氧自由基损伤相关基因、炎症相关基因及钙转运酶等相关基因,进而参予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通过抗过氧化脂质损伤作用,减轻缺血时被激活的白细胞聚集等炎症反应,抑制缺血/再灌注期间钙超载所致的细胞凋亡发生,从而提高心肌细胞的防御能力,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16例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俊武 罗毅 +6 位作者 程沛 李玲 张辉 李磊 刘虎 吴永涛 伊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诊治方法。方法:自1993年3月~2004年11月共收治16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患者,其中11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包括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各1例;5例为左肺动脉起源...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诊治方法。方法:自1993年3月~2004年11月共收治16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患者,其中11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包括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各1例;5例为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法乐四联症4例,室间隔缺损1例。4例未手术,12例在全麻低温低流量下行根治术。结果:16例中外科手术12例,10例治愈出院,手术死亡2例,1例术后24天死于呼吸衰竭,另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随访2月~9年,结果良好。结论: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易于漏诊,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起源异常 升主动脉
下载PDF
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黎辉 熊莹 +1 位作者 刘迎龙 贺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213-4215,4231,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MDRO)聚集事件的控制过程,对医院感染耐药菌株聚集综合干预策略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干预管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小儿心外监护2起多药耐药菌聚集事件,对照2008年1月-2013年12月4起聚集事件,对多药...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MDRO)聚集事件的控制过程,对医院感染耐药菌株聚集综合干预策略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干预管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小儿心外监护2起多药耐药菌聚集事件,对照2008年1月-2013年12月4起聚集事件,对多药耐药菌预警时机、隔离措施执行情况、手卫生依从性、防护用品使用、常规环境消毒效果、抗菌药物管理等一系列干预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耐药菌聚集事件平均持续时间由28.25d缩短为14.50d,感染患儿耐药菌清除率由41.18%上升为72.7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临床24h内隔离措施执行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环境消毒达标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MDRO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耐药菌聚集事件的控制时间、提高感染患儿耐药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多药耐药菌 管理措施 分析评价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永涛 罗毅 +2 位作者 顾云 苏俊武 辛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6-2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对在体结扎大鼠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效果以及作用机理。方法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1)非手术组;(2)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引起心肌缺血30 min对照组1;(3)心肌缺血30 min给药组1;(4)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对在体结扎大鼠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效果以及作用机理。方法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1)非手术组;(2)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引起心肌缺血30 min对照组1;(3)心肌缺血30 min给药组1;(4)心肌缺血/再灌注10 min对照组2;和(5)心肌缺血/再灌注10 min给药组2。分别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对线粒体进行体视学分析,以及抗氧化基因超氧化物岐化酶1(SOD1)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基因的表达。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有显著下降(P<0.05);超微结构显示参附明显减小心肌细胞组织结构以及线粒体的损害;体视学分析显示对照组较非手术组线粒体有显著变化(P<0.01),而两给药组较非手术组线粒体变化较小(P<0.05);参附上调SOD1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基因的表达。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保护线粒体,减轻脂质过氧化的程度;还可通过上调SOD1及谷胱苷肽S转移酶等抗氧化基因,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抵抗缺血/再灌注时过氧化脂质损伤,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景小勇 杨学勇 +1 位作者 陈哲 刘迎龙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90例体外循环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甲组、乙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与甲...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90例体外循环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甲组、乙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与甲乙两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甲组采用0.8万U/kg乌司他丁;乙组采用1.2万U/kg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_1)、停止体外循环后1 h(T_2)、4h(T_3)及24 h(T_4)时抽取其静脉血液以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同时记录T_1、T_2、T_3、T_4时动脉血气、呼吸功能等指标,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级肺静态顺应性(Cs)。结果 3组患者于T_1时的各项炎症因子浓度及呼吸功能指标比较,P>0.05;甲、乙两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OI和Cs及Cd明显增大,RI值明显减少,P<0.05;甲、乙两组于T_2、T_3时IL-10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乙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甲组低,而IL-10浓度较甲组高,OR值增加且RI值减少,P<0.05;乙组于T_2、T_3时Cs及Cd值较甲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所有患者均于体外循环期间发生炎症反应,同时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可起到炎症因子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患者肺功能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且剂量高的保护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肺功能 炎症因子 肺功能
下载PDF
快速二期动脉调转术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沛 李京倖 +4 位作者 吴永涛 伊放 陈焱 刘文静 罗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报告采用快速二期动脉凋转术(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完整室间隔畸形的初步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快速两期ASO治疗4例室间隔完整型TGA患儿。年龄1.2个月~20个月;体重4.0~9.5k。一期手术... 目的:报告采用快速二期动脉凋转术(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完整室间隔畸形的初步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快速两期ASO治疗4例室间隔完整型TGA患儿。年龄1.2个月~20个月;体重4.0~9.5k。一期手术主要采用肺动脉环缩及Blalock-Taussig分流术进行左心室功能训练。至二期ASO前,左心室心肌质量、舒张末径和容积、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分别较左心室训练前增长了102%~120%、30.3%~37.5%、79.1%~143,6%、5.5%~26.7%和20%~50%。室间隔位置由偏向左心室侧转为偏向右心室侧或居中。二期手术间隔5~19d。结果:术后早期均无心肌缺血及明显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表现。存活3例,另1例在二期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及术后早期无尿,术后28h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对于年龄错过新生儿期室间隔完整型TGA患儿,在根治手术前采用肺动脉环缩先对左心室进行功能训练,为一种可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调转术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呼吸道的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玮 沈海涛 +1 位作者 肖夏 张玉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4期57-59,共3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患儿呼吸道的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小儿心脏中心7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中顺利拔管70例,拔管后应用持续正压通气...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患儿呼吸道的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小儿心脏中心7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中顺利拔管70例,拔管后应用持续正压通气辅助呼吸20例,再次气管插管4例,多次气管插管脱机困难行气管切开术2例,因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2例,延迟关胸4例,肺部感染4例,4例死亡患儿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肺部重度感染。74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提高完全肺性静脉异位引流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呼吸道 护理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基因表达谱特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艳霞 顾云 +3 位作者 吴永涛 辛毅 罗毅 黄益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4-986,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基因差异表达,探讨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提取大鼠缺血/再灌注前后心肌组织mRNA并纯化,用Affymetrix RAT 230A基因表达谱芯片,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按差异显著阳...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基因差异表达,探讨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提取大鼠缺血/再灌注前后心肌组织mRNA并纯化,用Affymetrix RAT 230A基因表达谱芯片,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按差异显著阳性标准,从14000个基因中筛选出缺血/再灌注后差异表达基因179条,其中123条表达上调,56条表达下调,包括原癌基因、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蛋白、转录因子、DNA损伤修复基因、凋亡相关蛋白及核糖体蛋白等相关编码基因。结论:用cDNA表达谱芯片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基因表达,能快速筛选出再灌注损伤相关基因,为临床上更有效地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基因表达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经右心房修补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虎 程沛 +3 位作者 魏丹 李玲 侯嘉 吴永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右心房行肌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5月,经右心房修补肌部VSD 5例.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15~49个月,平均(30.2±12.12)个月;体重7~15.5 kg,平均(12±... 目的:探讨经右心房行肌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5月,经右心房修补肌部VSD 5例.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15~49个月,平均(30.2±12.12)个月;体重7~15.5 kg,平均(12±2.81) kg.2例单纯肌部VSD,3例合并其他部位VSD.结果: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随访5个月至3年,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心律失常,效果满意.结论:经右心房行肌部VSD修补术,可减轻心肌组织损伤,术后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方法 室间隔缺损修补 肌部室间隔缺损 经右心房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