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钙化斑块影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雨蒙 杨萌 +2 位作者 胥海洋 汪振佳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种血运重建方式。不稳定斑块与IS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然而,钙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既往研究大多探讨钙化的单一影像特征(如大小、数量、位置、形状、成分等)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之间也存在争议。钙化作为CAS的相对禁忌证,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钙化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钙化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钙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钙化影像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动脉血管超声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运重建对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晋帆 左惠娟 +5 位作者 杨雪瑶 安子玉 刘立波 张丽君 贺毅 宋现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预后结论尚不一致,尤其是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开通CTO病变后的预后仍在探讨中,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本病区糖尿病合并CTO患者,对比成功开通CTO病变与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 目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预后结论尚不一致,尤其是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开通CTO病变后的预后仍在探讨中,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本病区糖尿病合并CTO患者,对比成功开通CTO病变与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170例,其中成功开通CTO者122例,药物治疗48例。随访中位时间为28.50月。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心力衰竭及脑卒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结果总体MACE发生率为22.9%(39/170)。成功开通CTO组MACE发生率为23.8%(29/122);药物治疗组MACE发生率为20.8%(10/4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成功开通CTO病变未减少患者MACE发生(Log-rank=0.375,P=0.5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开通CTO未减少患者MACE发生(HR=1.452,95%CI:0.649~3.250,P=0.364)。CTO开通后与开通前相比,LVEF[(60.460±7.623)%vs.(60.160±8.119)%]、LVEDD[(47.800±5.606)mm vs.(49.236±5.491)mm]、LVESD[(32.850±6.144)mm vs.(33.389±7.059)mm]均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60.690±6.226)%vs.(63.750±6.506)%]、LVEDD[(49.250±3.890)mm vs.(48.813±2.762)mm]、LVESD[(33.130±3.907)mm vs.(32.000±4.226)mm]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单中心研究中,与药物治疗相比,未观察到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进一步减少MACE及对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及新进展
3
作者 李璐 胥海洋 +2 位作者 孙雨蒙 李婷婷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18,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发现狭窄并识别易损斑块可以显著改善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发现狭窄并识别易损斑块可以显著改善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及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精确诊疗的研究焦点。然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斑块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血流动力学相关影像学技术也未广泛开展。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的影像进展,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斑块形成、发展、破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了这些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旨在评估综合分析斑块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冠状动脉及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像学分析——双源CT和高分辨MRI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薇 张小洁 +2 位作者 王瑞 王绿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HoFH)患者临床前期冠状动脉、颈动脉硬化(AS)病变的特征,探讨两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9例HoFH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16.00±3.17岁)分别行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血...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HoFH)患者临床前期冠状动脉、颈动脉硬化(AS)病变的特征,探讨两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9例HoFH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16.00±3.17岁)分别行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分节段进行分析并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评价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名患者均在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见到AS病变。冠状动脉110个节段中,38个节段存在病变,34.2%位于右冠状动脉,65.8%位于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颈动脉54个节段中47个节段发现病变,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是最常受累的节段。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平均评分为5.89±2.20和7.22±1.99,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2,P=0.029)。结论:HoFH患者颈动脉和冠状动脉临床前期即可见动脉硬化病变。高分辨MR和多排CTA可作为HoFH患者的疗效评价和随访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毅 王瑞 +3 位作者 赵奇光 温兆赢 蔡成仕 范占明 《中国医药》 2015年第7期946-948,共3页
目的 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患者临床特点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其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MR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根据是否发生MVA分为MV... 目的 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患者临床特点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其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MR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根据是否发生MVA分为MVA组(10例,发生频发室性心动过速者8例,心室颤动者2例)和无MVA组(24例).采用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测量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前后径(LVD)、静息心肌灌注节段数、纤维化心肌总数(TMS)及其占左心室总节段数的百分比(TMS%).比较2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LVEF、LVD及平均心肌灌注异常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MVA组患者TMS及TMS%明显高于无MVA组[(40±16)比(18±15),(27±15)%比(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面积与MVA发生相关,纤维化面积大者,易发生M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右心室功能评价的影像学方法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军燕 张兆琪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7年第1期27-30,41,共5页
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对肺动脉高压和多种心脏疾病的生存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中,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当属超声心动图、螺旋CT和磁共振技术,这些新技术可以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右心室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和广泛... 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对肺动脉高压和多种心脏疾病的生存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中,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当属超声心动图、螺旋CT和磁共振技术,这些新技术可以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右心室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MR特征追踪成像在鉴别心脏淀粉样变性亚型中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庄白燕 李爽 +2 位作者 王辉 张宏凯 徐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62,共8页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feature tracking,CMR-FT)成像获得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不同亚型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及各区域层面的心肌应力值,探讨其在CA分型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feature tracking,CMR-FT)成像获得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不同亚型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及各区域层面的心肌应力值,探讨其在CA分型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有心内膜活检的CA患者,并根据免疫组化、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Tcm-DPD/HMDP/PYP闪烁成像,将患者分为20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心脏淀粉样变性(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cardiac amyloidosis,AL-CA)组和22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性(transthyretin cardiac amyloidosi,ATTR-CA)组。通过评估ATTR-CA组和AL-CA组患者延迟强化的类型和范围,反映组织特征学差异。通过CMR-FT技术得到左心室整体(2D和3D)以及各心肌层面[心外膜下(epicardial,epi)和心内膜下(endocardial,endo)]径向、周向和纵向应力,分析各参数的组间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应力参数在鉴别两种CA类型中的准确性。结果与ATTR-CA组相比,AL-CA组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略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对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体表面积后,ATTR-CA组的左室心肌质量略高于AL-CA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106.38±29.79)mL/m^(2)vs.(100.04±36.73)mL/m^(2)]。ATTR-CA型患者的延迟强化较多弥漫分布(60%),AL-CA型患者的左室心肌延迟强化多分布于endo。ATTR-CA组的3D左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力(12.96%±5.21%vs.16.58%±4.39%)、2D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力(-6.70%±1.94%vs.-7.87%±1.70%)、epi左室整体周向应力(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epicardial,GCSepi)(-8.41%±2.78%vs.-10.51%±3.10%)及epi左室整体纵向应力(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epicardial,GLSepi)(-6.49%±2.03%vs.-8.15%±1.86%)的绝对值均低于AL-CA组(P值均<0.05)。GCSepi和GLSepi鉴别两种类型CA的准确性最高,AUC值均为0.7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LSepi是鉴别不同亚型的独立因素(OR=1.60,P=0.021)。结论CMR-FT成像在CA患者中可以提供有关心肌功能和应力的有价值信息,并且能够区分ATTR-CA和AL-CA这两种常见亚型。ATTR-CA的左室心肌应力低于AL-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淀粉样变性 免疫球蛋白轻链心脏淀粉样变性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性 分型 心肌应力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诊断的价值
8
作者 王永梅 张兆琪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6期12-12,共1页
影像学检查在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诊断中对原发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诊断。主要包括4类疾患:①肾上腺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②肾血管疾病,如大动脉炎:③心血管畸型,如主动脉缩窄:④肾实质性疾病、甲状腺和甲状旁... 影像学检查在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诊断中对原发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诊断。主要包括4类疾患:①肾上腺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②肾血管疾病,如大动脉炎:③心血管畸型,如主动脉缩窄:④肾实质性疾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等。常用的继发性高血压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超声、心血管造影等,X线检查并不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方法 继发性高血压 病因诊断 价值 查对 醛固酮增多症 肾实质性疾病 甲状旁腺疾病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成像诊断单中心20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对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凤菊 程颐 +1 位作者 濮欣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9-854,共6页
目的以CT血管造影(CTA)为诊断金标准,对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准确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DSA明确诊断的20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3例,女性53例,年龄(55.... 目的以CT血管造影(CTA)为诊断金标准,对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准确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DSA明确诊断的20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3例,女性53例,年龄(55.3±9.3)岁(28~77岁)。DSA术前3 d内完成主动脉及其分支CTA和CDUS检查。以术前CTA诊断分析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DUS对AD诊断指标的显示率、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CDUS与CTA测量结果对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CDUS诊断B型AD准确率为100%(206/206)。AD双腔显示率100%,内膜片显示率93.2%(192/206),真假腔诊断准确率88.8%(183/206),AD累及范围符合率95.6%(197/206),假腔血栓显示率72.5%(66/91),降主动脉原发破口显示率68.9%(142/206),远端再破口显示率64.6%(360/557),内脏分支(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受累形式符合率83.7%~100%,内脏分支(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下肢动脉)灌注不良诊断符合率100%(17/17、9/9、3/3)。降主动脉原发破口大小、原发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主动脉各节段最宽处管腔内径、真腔内径、假腔内径与CTA测量值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US是一种快速、简单诊断Stanford B型AD的方法,可与CTA良好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心动图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被引量:40
10
作者 晏子旭 张兆琪 +5 位作者 徐磊 范占明 杨琳 李志敏 郭淼 肖金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低辐射剂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功能在CT引导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陆东旭 黄小勇 +1 位作者 王瑞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提高肺内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因肺内结节拟接受穿刺活检患者分为两组:MPR重建图像参照组与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MPR重建图像参照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提高肺内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因肺内结节拟接受穿刺活检患者分为两组:MPR重建图像参照组与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MPR重建图像参照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冠三方位重建,指导穿刺进针轨迹;轴位图像参照组使用常规轴位图像定位。记录两组在术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R重建图像参照组25例患者成功取到活检组织。轴位图像参照组1例因肺大泡破裂导致穿刺失败,余24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MPR重建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1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3例,少量气胸患者1例;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3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4例,少量气胸患者6例。结论多层螺旋CTMPR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功能的使用有助于术者在穿刺活检术中准确把握进针方向,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多平面重建 气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传臣 张兆琪 +3 位作者 赵轶轲 陆东旭 晏子旭 王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13例疑诊为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P检查,通过Vitrea 4.0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及MPR重建。...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13例疑诊为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P检查,通过Vitrea 4.0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及MPR重建。由1名医师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上方1 cm处的CT值,另2名医师采用9段分段法对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下腔静脉CTP检查;CT值为(341.33±62.95)HU;13例共117个血管节段中,图像质量为优、良、中等、差的节段分别为64、29、16、8个。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下腔静脉的结构、病变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结论直接法下腔静脉CTP用以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及MRI诊断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腔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永梅 李宇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8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CT及MRI表现。结果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CT及MRI影像学特点:病灶... 目的观察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8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CT及MRI表现。结果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CT及MRI影像学特点:病灶大部分游离于静脉或心腔内,中等不均匀强化,病变与子宫静脉平滑肌瘤原发灶或复发灶相延续;累及右心腔时可见似"拐杖头"或"蛇头"状改变。子宫平滑肌瘤病的特异性表现为子宫或宫旁血管增粗、纡曲成团。结论 CT及MRI不仅可显示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受累范围,同时可以检出盆腔原发或复发病变,对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病 腔静脉 右心腔
下载PDF
20例心血管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A表现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家祎 李宇 +5 位作者 张楠 罗南 王文川 温兆赢 刘东婷 范占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A及临床特点,评价主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例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A及临床特点,评价主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例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3±7.9岁)。20例患者均有心血管手术史,其中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AVAR 8例(包括烟囱术2例),主动脉替换术7例(升主动脉替换术2例,升主动脉+全弓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术+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修补术1例,先天弓部瘤修补术1例,双瓣替换术2例,心包穿刺术1例。结果假性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6例,弓部4例,降主动脉9例,腹主动脉1例,均位于主动脉轮廓之外,单发。瘤体偏于一侧、形状不规则,瘤壁较厚,瘤体大小10.8~98cm^2,平均(48.5±9.3)cm^2。20例均可见破口与瘤腔相通,破口直径5.0~24.0mm,平均直径(12.3±4.2)mm。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CTA测量假性动脉瘤瘤体和破口大小与术中所见无明显差异,P〉0.05。1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18/20,平均随访时间146天,随访期间总病死率2/20。结论心血管手术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原因,破裂以致死亡的风险较大,一经发现需及时手术治疗。心血管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可及时准确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征象,适用于术前确诊及术后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假体植入 支架
下载PDF
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淼 铁红红 +3 位作者 姜红 晏子旭 赵轶珂 张兆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方法:对620例(男380例,女240例,平均年龄58.4±9.2岁)临床怀疑冠心病行320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流程进行严格的护理,并... 目的:探讨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方法:对620例(男380例,女240例,平均年龄58.4±9.2岁)临床怀疑冠心病行320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流程进行严格的护理,并对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0例患者中605例(97.5%)的图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在2480支冠状动脉分支中1级血管分支共1709支(68.9%),满足诊断要求的血管分支共2390支(96.4%)。结论:严格和有效的护理流程是320层容积CT冠脉造影检查成功和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测量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永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大小,双髂动脉的直径及长度。为选择术式和支架提供准确依据。结果SCTA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和瘤周情况。于二维原始横断面及MIP图像上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3例依据我们测量的结果定制的支架经手术证实与需求相符。结论SCT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评价各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式的选择及内膜支架的定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9
17
作者 楼小琳 马晓海 +1 位作者 钱怡宁 张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患侧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局部脑血容量(rCBV)明显下降9例(90%),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分别降低64.1%和49.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患侧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局部脑血容量(rCBV)明显下降9例(90%),与对侧脑组织相比分别降低64.1%和49.7%,两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MRA显示本组10例患者(100%)患侧大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均闭塞,同时合并对侧大血管狭窄或闭塞7例(70%)。死亡2例,重残8例。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明显降低,预后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脑梗死 功能磁共振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 被引量:6
18
作者 晏子旭 徐磊 +1 位作者 杨琳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3例心房颤动患者(男24例,女9例),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按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BMI<22kg/m2,BMI22~28kg/m2及BMI>28kg/m2,分别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图像质量(...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3例心房颤动患者(男24例,女9例),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按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BMI<22kg/m2,BMI22~28kg/m2及BMI>28kg/m2,分别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图像质量(优、良、差),测量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的CT值,计算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等辐射剂量指标。结果 33例患者扫描辐射剂量为:CTDI(10.25±2.63)mGy(8.5~12.3mGy);DLP(134.84±13.50)mGy.cm(118.81~172.14mGy.cm);ED(2.29±0.23)mSv(2.02~2.93mSv)。图像质量评价优22例,良11例。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近段CT值在BM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320排容积CT进行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房颤动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飙 张兆琪 +2 位作者 董莉 黄晓勇 晏子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34-636,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的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3 2例肺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NATA 1.5TMR成像系统 (梯度场 40mT/M切换率 2 0 0ms) ,采用 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的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3 2例肺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NATA 1.5TMR成像系统 (梯度场 40mT/M切换率 2 0 0ms) ,采用 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TR 2 .2ms ,TE 0 .76ms ,翻转角 2 5°) ,扫描时间 13~ 18s。结果 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检出肺动脉栓塞 2 9例 ,肺动静脉瘘 2例 ,先天性肺动脉发育异常 1例。均经临床或病理及手术证实。结论 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无创、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 肺动脉造影 诊断 肺动脉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伟 吕飙 +1 位作者 杜靖 李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通过对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对照研究,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搜集90例临床拟行双源CT胸部大血管... 目的通过对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对照研究,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搜集90例临床拟行双源CT胸部大血管检查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扫描。B组(45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扫描。由2名高年资的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分别对A、B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两组间图像质量差异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两组图像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参数CTDI、DLP和ED差异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98,P>0.05);A、B两组噪声值分别为(13.25±1.27)HU,(13.51±1.41)HU,两组间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5,P>0.05);A、B两组CTDI、DLP、ED分别为(2.70±0.75)mGy、(29.55±10.17)mGy/cm、(0.41±0.14)mSv;(3.81±1.03)mGy、(51.57±14.81)mGy/cm、(0.72±0.20)mSv;A组CTDI、DLP、ED明显低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13,8.13,P=0.001)。结论双源CT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成像时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有效地减少受检者接受的X射线剂量,同时可以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