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和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曹慧晓 孟晶晶 +8 位作者 王辉 田晶 张颖 常智 唐立钧 李天女 徐磊 李翔 张晓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在2周内行门控SPECT、门控PET和CMR检查且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75例。图像分析采用17节段法和5分法来评估心肌对显像剂的摄取情况(0分为正常,1分为轻度减低,2分为中度减低,3分为重度减低,4分为缺损),分别获得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异常的总积分,计算二者差值,灌注异常分-代谢异常分≥1分,即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定义为冬眠心肌。CMR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4 mm的心肌节段定义为极薄心肌。根据冬眠心肌范围(冬眠心肌节段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比)和极薄心肌节段数,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B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C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D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获得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结果:7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10)岁,男性69例(92.0%)。根据冬眠心肌范围和极薄心肌节段数区分,A组、B组、C组、D组分别有13例(17.3%)、14例(18.7%)、21例(28.0%)、27例(36.0%)。中位随访31.0(22.9,37.1)个月,11例(14.7%)患者死亡,A组、B组、C组、D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84.0±8.6)%、(63.5±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9.788,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冬眠心肌范围联合极薄心肌节段数是预测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78,95%CI:1.236~10.356,P=0.019)。结论:SPECT和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CMR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可改善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 冬眠心肌 左心室室壁厚度 缺血性心肌病 预后
下载PDF
迭代重建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徐超 杨琳 +4 位作者 于薇 刘一 姜红 郭淼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与滤过反投影法(FBP)对比,评价迭代重建(IR)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例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常规FBP法和IR法对最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两种重建方法... 目的与滤过反投影法(FBP)对比,评价迭代重建(IR)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例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常规FBP法和IR法对最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两种重建方法所得冠状动脉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结果 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IR图像质量为优的血管段比例为83.18%(628/755),高于FBP重建图像(595/755,78.81%,P=0.030)。FBP重建与IR图像强化水平(CT值)分别为(311.49±63.76)HU、(310.57±64.45)HU(P=0.280),图像噪声分别为(19.58±3.47)HU、(13.11±3.06)HU(P<0.001),SNR分别为16.27±3.89、24.48±5.73(P<0.001),CNR分别为20.63±4.24、30.84±7.24(P<0.001)。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IR法可在保证冠状动脉腔内强化程度不变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图像质量 迭代重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转归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映 何怡华 +3 位作者 刘文旭 孙琳 韩建成 温兆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转归。结果 5例心肌夹层病例中,2例为前间隔心肌梗死,心肌夹层部位为左心室心尖部至室间隔中...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转归。结果 5例心肌夹层病例中,2例为前间隔心肌梗死,心肌夹层部位为左心室心尖部至室间隔中下段,并破入右心室,2例患者均接受积极外科手术修复后出院;2例为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下壁心肌夹层,在随访过程中,夹层逐渐缩小,有自愈倾向,故未行针对性治疗;1例为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后间隔心肌穿孔及右心室下壁心肌夹层,并伴有三尖瓣腱索断裂,因病情严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未及时接受外科治疗而死亡。结论心肌夹层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罕见并发症,夹层发生部位与心肌梗死位置相关,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若合并室间隔穿孔,病情严重,需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为其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心肌 夹层
下载PDF
多排CT、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MRI对左心房功能评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毕涛 赵映 +3 位作者 刘家祎 温兆赢 张兆琪 范占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792-796,共5页
目的以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为参照,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对左心房容积和功能评估的准确性,以期为临床寻... 目的以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为参照,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对左心房容积和功能评估的准确性,以期为临床寻找更可靠、便捷的左心房功能评价方法。方法42例患者,三天内完成MDCT、RT-3DE和MRI检查,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分析。得到左心房最大容积(maximal left atrial volume,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minimal left atrial volume,LAVmin),并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通过BlandAltman分析法和配对t检验分析MDCT和MRI、RT-3DE和MRI两种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通过Bland-Altman分析法评估MDCT、RT-3DE和MRI操作者测量值的一致性。结果通过MDCT和MRI、RT-3DE和MRI的两两对比,对左心房容积和功能进行测量,所得的测量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DCT和MRI、RT-3DE和MRI对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好。对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的测量结果,操作者间的一致性MDCT优于MRI,MRI优于RT-3DE。结论与MRI相比,MDCT及RT-3DE在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测量方面准确性均较高,相比起来MDCT更有优势,可"一站式"检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并且较准确的测量左心房容积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左心房容积 左心房功能
下载PDF
多排CT对左心房和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温兆赢 张兆琪 +3 位作者 于薇 范占明 杜靖 吕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与3.0TCMR(cine magnetic resonance)比较,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评估左心房和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12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8例患者,同一天完成多排CT和CMR检查,并获得多排CT容积数据... 目的与3.0TCMR(cine magnetic resonance)比较,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评估左心房和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12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8例患者,同一天完成多排CT和CMR检查,并获得多排CT容积数据及左心房垂直长轴FIESTA电影图像。多排CT采用心功能分析软件、MR采用Report Card2.0心功能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左心房和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射血分数。通过线性相关和t检验分析评估多排CT和CMR2种检查方法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操作者间的变异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多排CT与CMR测得的左心房和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5)和一致性。与CMR相比,多排CT有过高估计LAVmax、LAVmin、LAAVmax和LAAVmin的趋势,对左心房射血分数(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和左房耳射血分数(left atrial appendage ejection fraction,LAAEF)有低估的趋势。多排CT操作者间测量值的变异性低于CMR操作者间的变异性。结论多排CT对于进行多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在提供冠状动脉信息的同时,对左心房和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评估较准确、重复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造影综合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8
6
作者 耿冀 俞婧 +7 位作者 范占明 李宇 辛海燕 张楠 徐磊 张兆琪 孙立忠 朱俊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主动脉根部管径和左心室功能,计算辐射剂量。将DSCTA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DSCTA检查。97.14%(34/35)的胸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图像、93.10%(445/47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右窦受累17例,无窦受累15例,左窦受累5例;右-无窦交界受累13例,左-右窦交界受累3例,左-无窦交界受累1例。主动脉窦部直径(41.6±9.4)mm;瓣环直径(28.2±4.1)mm;窦管交界直径(73.6±10.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主动脉根部受累程度呈负相关(r=-0.97,P=0.02)。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96±4.36)mSv。DSCTA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率(30/34,88.24%)和一致性(Kappa=0.82,P<0.01)均较高。结论 DSCTA"一站式"检查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Adamkiewicz动脉 被引量:7
7
作者 辛海燕 李宇 +4 位作者 范占明 张楠 濮欣 耿薇 赵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采用320层CTA显示和评价Adamkiewicz动脉(AKA),并探讨适宜的扫描方案。方法将120例患者因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将其随机分为A1、A2、B1、B2组,分别采用不同扫描方案:A1、A2组对比剂浓度为350mgI/ml,B1、B2组为3... 目的采用320层CTA显示和评价Adamkiewicz动脉(AKA),并探讨适宜的扫描方案。方法将120例患者因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将其随机分为A1、A2、B1、B2组,分别采用不同扫描方案:A1、A2组对比剂浓度为350mgI/ml,B1、B2组为370mgI/ml;降主动脉近端CT值达100HU时,A1、B1组延迟15s触发扫描,A2、B2组延迟18s触发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例患者的CT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AKA,统计AKA起源水平及位置,计算各组AKA显示率,比较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及碘对比剂浓度对AKA显示率的影响;采用Cohen检验评估两位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85例显示AKA,共计98支,起自T7~L1水平,82.65%(81/98)AKA起自T9~L1水平,75支(75/98,76.53%)起自左侧肋间动脉或腰动脉。4组患者AKA显示率分别为A1组63.33%(19/30),A2组66.67%(20/30),B1组70.00%(21/30);B2组83.33%(25/30)。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和对比剂浓度组间显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2组AKA显示率达83.33%,高于其他3组。两名医师评价AKA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结论采用适宜扫描方案,320层全主动脉CTA可在评价主动脉疾病的同时对AKA进行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ADAMKIEWICZ动脉 脊髓前动脉
下载PDF
双源CT与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房容积及功能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温兆赢 赵映 +2 位作者 张兴梅 于薇 张兆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评估价值,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6-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8...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评估价值,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6-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8±16岁,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同一天完成DSCT和RT-3DE检查,获得左心房、左心室的DSCT容积数据和RT-3DE容积数据,然后分别采用Circulation和Q-LAB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开始收缩时的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存储功能(LARV)、左心房被动收缩功能(LAPV)、左心房主动收缩功能(LAAV)和左心房管道功能(LACV)。所有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都经体表面积校正。DSCT和RT-3DE所得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的一致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操作者间的变异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体表面积校正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采用RT-3DE相比,DSCT得出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测量值的变异较低。结论 DSCT在评估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较准确地测定左房容积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双源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实时 心房容积 心房功能
下载PDF
PC-MR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与顺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耿冀 范占明 +2 位作者 李宇 辛海燕 张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血流动力学和顺应性进行研究。方法 25例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前行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别采集6个主动脉层面:①升主动脉瓣上肺动脉分...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血流动力学和顺应性进行研究。方法 25例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前行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别采集6个主动脉层面:①升主动脉瓣上肺动脉分叉水平;②主动脉弓水平;③降主动脉破口以远2 cm水平;④膈水平;⑤平较低支肾动脉下1 cm水平;⑥腹主动脉近髂分叉水平。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各层面1个心动周期内真腔与假腔的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和净流量),并计算真腔与假腔的顺应性。比较真、假腔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顺应性的差异及真、假腔顺应性的相关性。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比较应用Paired t-test统计学方法。结果在③~⑥层面水平,所有患者的真腔平均横断面积均小于假腔平均横断面积(P<0.05);真腔内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速度(P=0.000)。在⑤、⑥层面水平,真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P<0.05)。在③、⑥层面水平,真腔的顺应性高于假腔的顺应性(P<0.05),并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667,P=0.001;r=0.545,P=0.019)。结论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定量测定主动脉夹层真腔和假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真假腔顺应性,为临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 血流动力学 顺应性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小勇 张兆琪 +1 位作者 杜靖 姜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MRPP)与核素肺灌注扫描对照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行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MRPP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通过在上、中、下肺野和异常区域内设置感兴趣区,测...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MRPP)与核素肺灌注扫描对照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行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MRPP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通过在上、中、下肺野和异常区域内设置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获取灌注高峰期信号强度变化率。结果19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186个肺灌注异常区,MRPP显示7例25个肺段合并段以远的肺动脉栓塞,核素显示188个段灌注缺损。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信号强度变化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相比,MRPP同样能够显示肺栓塞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MRPP对段及段以远的肺动脉栓塞的显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磁共振成像 灌注 核素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伴有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吕飙 周旭辉 +7 位作者 王翔 张滨 赵蕾 杨琳 王淼 张同 张蕴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4-678,共5页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分析对象,测量Agatston积分(ACS)和狭窄率。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来判定不同情况下CTC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的诊断切点。结果以个体为分析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以ACS值113.5为切点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以冠状动脉主支为分析对象,对右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狭窄的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分析对象,对RCA1段狭窄诊断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以钙化斑块形态为研究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仅在0.601~0.667之间,诊断价值较低。CTCA对狭窄程度<50%的狭窄诊断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为0.856。结论CTCA中,钙化对不同主支、不同节段及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同;钙化斑块的形态不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质沉着症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患者二尖瓣峡部解剖的多排CT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兆赢 邓文宁 +2 位作者 张臣 刘家祎 范占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804-808,共5页
目的应用多排CT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患者二尖瓣峡部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持续性房颤及对照组房颤患者各28例,在行射频消融术前一天采用双源CT进行图像采集。测量二尖瓣峡部的直线长度、深度、曲线长度、最厚处的... 目的应用多排CT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患者二尖瓣峡部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持续性房颤及对照组房颤患者各28例,在行射频消融术前一天采用双源CT进行图像采集。测量二尖瓣峡部的直线长度、深度、曲线长度、最厚处的心肌厚度;回旋支和冠状静脉窦分支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及横截面积。二尖瓣峡部毗邻冠状静脉和冠状动脉与二尖瓣峡部心内膜之间的距离也分别进行测量。结果二尖瓣置换组与对照组的二尖瓣峡部的形态有显著性差异(P=0.001),二尖瓣置换组有18例(64.3%)二尖瓣峡部呈袋状,对照组仅有6例(21.4%)二尖瓣峡部呈袋状。二尖瓣置换组的二尖瓣峡部深度明显较对照组的二尖瓣峡部深度深(10.0±3.8)mm vs.(6.2±3.8)mm,P<0.001)。两组的其他解剖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二尖瓣置换组中仅有一例出现回旋支动脉内插入至冠状静脉与二尖瓣峡部外侧部之间,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见回旋支动脉内插。结论二尖瓣置换组的二尖瓣峡部的深度明显深于对照组,二尖瓣置换组中超过60%的患者出现袋状形的二尖瓣峡部。导管消融术前行多排CT检查,对二尖瓣峡部的解剖特征包括二尖瓣峡部的深度、形态等特点,有助于导管消融术方案的有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峡部 房颤 导管消融 二尖瓣置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部摄影附加滤过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占宏 于薇 +2 位作者 毕涛 周杰 杜国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附加滤过对成人胸部高电压X射线摄影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X射线管负荷的影响,筛选合适附加滤过厚度,优化临床摄影参数。资料与方法分析心脏手术前后进行检查的32例患者采用0、0.1、0.2、0.3mm铜附加滤过胸部摄影图像的质... 目的探讨不同附加滤过对成人胸部高电压X射线摄影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X射线管负荷的影响,筛选合适附加滤过厚度,优化临床摄影参数。资料与方法分析心脏手术前后进行检查的32例患者采用0、0.1、0.2、0.3mm铜附加滤过胸部摄影图像的质量,并进行患者皮肤入射剂量和散射线剂量率标准水模实验测试。结果随着附加滤过板厚度的增加,患者皮肤入射剂量下降约30%,管负荷增加,室内散射线剂量率明显减少。32例患者不同厚度滤过板的各图像质量均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摄影时选用一定厚度的附加滤过板可以减少患者表面剂量,同时不会造成X射线图像质量下降。进行成人胸部高仟伏摄影时,宜添加0.1~0.2mm的铜附加滤过,以达到防护最优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胸部 X线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心肌T1 mapping和细胞外容积诊断陈旧心肌梗死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丽君 贺毅 +3 位作者 范占明 赵轶轲 安靖 窦瑞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T1mapping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T1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阳性及阴性组,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值和强化后T...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T1mapping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T1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阳性及阴性组,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值和强化后T1值,计算强化后T1缩短值(△T1)和细胞外容积(ECV),比较两组间初始T1值、△T1值和心肌ECV值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中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1值、强化后T1值、△T1值和EC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521.77±150.49)ms vs(1 258.02±72.52)ms,P<0.001,(404.64±66.39)ms vs(594.92±66.92)ms,P<0.001,(1 117.12±179.55)ms vs(663.10±103.12)ms,P<0.001,(57.76±11.07)%vs(27.72±5.61)%,P<0.001)]。采用初始T1值、△T1值和ECV诊断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94和0.990,初始T1阈值为1 341.15ms时,敏感度为91.75%(189/206),特异度为91.97%(275/299);△T1值阈值为843.05ms时,敏感度为97.09%(200/206),特异度为96.66%(289/299);ECV阈值为38.87%时,敏感度为98.06%(202/206),特异度为96.99%(290/299)。采用初始T1值和ECV值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1值与EC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脏T1mapping技术可用于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心肌梗死纤维化,其中心肌初始T1值、△T1值和ECV值的准确性均较高,且ECV明显高于初始T1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心肌梗死 钆剂延迟强化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娜娜 吕飙 +1 位作者 黄小勇 于卫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TROS)、时间-信号曲线、右/左心室内径比及主肺动脉的相关参数(主肺动脉直径、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单位时间内流量等),比较肺动脉栓塞患者与志愿者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差异,评价MR在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结果:肺栓塞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组肺实质信号强度变化率、峰值时间、主肺动脉直径、右/左心室内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的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流量具有统计学差异,肺栓塞患者MR血流编码的肺动脉峰值流速-时间曲线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时间提前,并可见明显反流。结论:MRI具有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并可测量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粗略估计肺动脉高压程度,有望成为一种研究肺栓塞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内膜破口大小和数目及位置与肾脏CT灌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东婷 刘家祎 +3 位作者 温兆赢 王文川 晏子旭 张兆琪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2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肾脏cT灌注特点,分析破1:5大小、数目及位置与肾血流量的关系。方法采用AQUILION ONE320排CT,对22例超声诊断AD的患者,术前进行双肾血流灌注检查(5mL/s,50ml,320mgI/m1),同时行胸腹部大血管c...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肾脏cT灌注特点,分析破1:5大小、数目及位置与肾血流量的关系。方法采用AQUILION ONE320排CT,对22例超声诊断AD的患者,术前进行双肾血流灌注检查(5mL/s,50ml,320mgI/m1),同时行胸腹部大血管cT血管造影检查,测量肾血流量参数值,并观察AD内膜破口的位置、大小及数目,比较分析患者破VI大小、数目及位置与肾血流量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中,只有1个破口者15例,破口大小(16±9)mm;/〉2个破口者7例,破口大小(6±3)nlnl。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B型)1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A型)6例。只有1个破口者肾血流量平均为(280±77)ml∥(min·100ml),A型AD患者肾血流量平均值低于B型[(210±32)ml/(min·100ml)比(292±43)mW(min·100m1),P〈0.01],破口大小与肾血流量高度相关(r=0.968,P=0.000);≥2个破口者。肾血流量平均为(246±63)ml/(min·100m1)。随破口数量增多,患者肾血流量平均值升高(P〈0.05),肾动脉起源于假腔侧。肾灌注优于真腔侧(P〈0.05)。结论AD患者内膜破口大小及数目、位置是影响。肾动脉灌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肾动脉 主动脉夹层 内膜破口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叶红 范占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67-370,共4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致死性主动脉疾病。AAA破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瘤大小、形态、血栓形成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有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为AAA破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AAA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超声...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致死性主动脉疾病。AAA破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瘤大小、形态、血栓形成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有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为AAA破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AAA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超声多普勒及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可以对AA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评价。本文就AAA破裂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影像学方法
下载PDF
磁共振新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贾文霄 汪师贞 +1 位作者 戴建平 张兆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81-784,共4页
目的 探讨MR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 (AD)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  6 2例AD均进行MRI自旋回波 (SE)序列、电影 (cine MRI)检查 ,其中 3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 (2DMRA)检查 ;2 0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检查 ,2 0例中有 1... 目的 探讨MR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 (AD)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  6 2例AD均进行MRI自旋回波 (SE)序列、电影 (cine MRI)检查 ,其中 3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 (2DMRA)检查 ;2 0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检查 ,2 0例中有 12例用血管追踪扫描技术 (Bolustrack)。 2 3例行速度编码 (VEC)电影血流速度测定 ,6例行动态网格标记技术检查。结果  3DDCEMRA提高了内膜破口的显示率 ;Bolustrack扫描准确、可靠 ,图像质量更佳 ;VEC鉴别真、假腔有较大的价值 ;动态网格标记技术对壁内血肿的识别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永梅 范占明 张兆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或与MRI、超声检查结合诊断的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SCTA技术包括二维横断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或与MRI、超声检查结合诊断的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SCTA技术包括二维横断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影像分析包括观察内膜破口的位置、夹层的范围、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果SCTA显示双腔主动脉和内膜片27例(100%),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11例(40.7%),内膜破口22例(84.6%),DeBakeyⅠ型及Ⅱ型AD显示破口5例(55.56%)DeBakeyⅢ型显示破口17例(100%)28支分支血管受累。SCTA对2例被膜支架介入治疗后患者随访,显示1例有内支架移位。结论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相关改变的评价是准确和可靠的,SCTA对Ⅲ型AD的诊断价值更优于Ⅰ型及Ⅱ型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申艳光 范占明 李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8-1271,共4页
目前MSCT是主动脉成像的常用手段,因其扫描范围大而致X线射辐射量大、对比剂使用多,临床研究一直以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及辐射剂量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