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晚期引产指征和成功率的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金凤 孙瑜 廖秦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妊娠晚期引产和自然临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引产指征的掌握和引产方式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4月15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587例单胎孕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引产组258例,自...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妊娠晚期引产和自然临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引产指征的掌握和引产方式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4月15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587例单胎孕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引产组258例,自然临产组329例。比较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剖宫产指征。比较引产组的引产指征及单纯因孕龄超过预产期引产的64例与自然临产组的剖宫产率。比较不同宫颈条件和新生儿体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以及两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即缩宫素静脉点滴和阴道内放置普贝生对宫颈条件的改善情况。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引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孕妇比较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和总产程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引产指征包括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孕41周及其他。引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48.1%vs17.0%,P<0.05)。引产组剖宫产指征第一位为引产失败,自然临产组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窘迫和产程停滞。引产组宫颈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越高。两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比较,采用普贝生对宫颈条件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缩宫素。结论在临床密切监测下,应严格掌握引产指征,减少引产,降低剖宫产率。勿因当前医疗环境影响而扩大引产范围。对于宫颈条件差的引产患者应首先选择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剂即前列腺醇制剂改善宫颈条件,可降低引产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产 剖宫产 宫颈成熟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评估肢体软组织肉瘤预后中的价值
2
作者 马欢 杨春梅 +3 位作者 周妮娜 张岩 杨志 李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5-621,共7页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在肢体软组织肉瘤(ESTS)预后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并经病理证实的52例ESTS患者,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深度、平均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平均径、密度、有无钙化...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在肢体软组织肉瘤(ESTS)预后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并经病理证实的52例ESTS患者,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深度、平均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平均径、密度、有无钙化、有无液化坏死、有无周围侵犯、有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等指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随访3~79个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其区分中低级别与高级别ESTS的诊断准确性;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的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高级别组38例,中低级别组14例,两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10.86比9.26±5.60,P>0.05),而病变平均径[(10.28±3.82)cm比(6.48±3.57)cm]、密度、有无液化坏死及有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648、0.714和0.658。41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14,41)个月,仅SUVmax是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UVmax>7.47的患者疾病进展、死亡风险均高于SUVmax≤7.47者[HR分别为3.05(95%CI 1.15~8.11)和12.39(95%CI 1.52~100.65)]。结论高级别ESTS患者病变相对小且实、伴液化坏死、合并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SUVmax不能明确ESTS的组织学分级,但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四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后
下载PDF
清肺止痉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59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利萍 宋海燕 王彬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清肺止痉法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清肺止痉法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清肺止痉法。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CRP及肺功能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2,P<0.05);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胸片、听诊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胸片、听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F)、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FVC、MMF、T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止痉法联合阿奇霉素能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CRP水平,提高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止痉法 阿奇霉素 序贯疗法 支原体肺炎 CRP 肺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时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海燕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经皮胆红素(TcB)值变化的时效关系。方法 90例非溶血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日龄≤7d和>7d分为A、B组,用固定光疗装置进行蓝光治疗,24 h治疗期间及24h休息期内每2 h测...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经皮胆红素(TcB)值变化的时效关系。方法 90例非溶血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日龄≤7d和>7d分为A、B组,用固定光疗装置进行蓝光治疗,24 h治疗期间及24h休息期内每2 h测定TcB值,对所测值进行绘图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连续光疗24 h后A、B组TcB下降均值分别为(142±63)μmol/L、(174±24)μmol/L,与治疗前比较,皆下降明显(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光疗第12小时、B组在光疗第10小时后TcB显著下降(P<0.05)。停止光疗后24 h休息期,A、B组TcB值回升均值分别为(114±61)μmol/L、(51±2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14h后TCB值上升不明显(P>0.05)。结论蓝光治疗非溶血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且有一定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时效关系 经皮胆红素 新生儿
下载PDF
258例临产孕妇宫颈分泌物中分离菌菌群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金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1-3,5,共4页
目的:探究258例临产孕妇宫颈分泌物中分离菌菌群分布特征,为临产孕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258例临产孕妇,收集所有孕妇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观察... 目的:探究258例临产孕妇宫颈分泌物中分离菌菌群分布特征,为临产孕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258例临产孕妇,收集所有孕妇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观察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58例临产孕妇宫颈分泌物标本124份病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48.06%,共分离15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2株,比例为46.15%,前三位为大肠埃希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比例为33.33%、5.13%、3.85%,革兰氏阳性菌68株,比例为43.59%,前三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比例为22.44%、7.69%、6.41%;真菌16株,比例为10.26%,其中白色念珠菌1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比例为7.69%、2.56%;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85.71%。结论:临产孕妇宫颈分泌物中病原菌检出率较高,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为主,临床医师可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孕妇 宫颈分泌物 分离菌菌群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0
6
作者 蔡利萍 宋海燕 王彬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患儿予病...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患儿予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常规治疗上加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变化、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及BMI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常规组来说,均明显较少;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67.6%);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可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考虑作为临床上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布地奈德 异丙托溴铵 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小儿反复性肺炎与血微量元素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宋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性肺炎的发生与血微量元素铅、铜、锌、钙、镁、铁含量的关系。方法:2006年9月2009年6月北京市密云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反复性肺炎患儿56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北京市密云妇幼保健院门诊健康体检的小儿60例为对照...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性肺炎的发生与血微量元素铅、铜、锌、钙、镁、铁含量的关系。方法:2006年9月2009年6月北京市密云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反复性肺炎患儿56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北京市密云妇幼保健院门诊健康体检的小儿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铅、铜、锌、钙、镁、铁含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56例反复性肺炎患儿血锌含量为(54.92±9.96)μmol/L,血铁含量为(7.29±1.21)μmol/L,对照组血锌含量为(59.94±9.35)μmol/L,血铁含量为(7.83±1.19)μmol/L,观察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铅、铜、钙、镁含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小儿反复性肺炎的发生与血微量元素锌、铁缺乏有关。应对反复性肺炎患儿常规行血微量元素检测,对血微量元素缺乏者应予相应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反复性肺炎 血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