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生物测定法在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文娟 蔡小芳 +2 位作者 唐洁 张喜荣 封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77-284,共8页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危害评估,尤其集中在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这3类毒理学终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类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近20年来其在食品接触材料提取物危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食品接触材料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安全性评价 体外生物测定法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下载PDF
食品接触硅橡胶制品中5种高关注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戚冬雷 张喜荣 +2 位作者 王文娟 贾春萌 封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94-301,共8页
建立超声辅助溶剂萃取(ultrasound-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U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法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MS法对食品接触硅胶制品... 建立超声辅助溶剂萃取(ultrasound-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U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法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MS法对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N-甲基苯胺(N-methylaniline,NMA)、N,N-二甲基苯胺(N,N-dimethylphylamine,DMA)、壬醛、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及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BTZ)5种高关注物质(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的检测方法。优化并评价2种方法,结果显示UASE-GC-MS/MS方法更加简单、高效,线性范围更宽,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满足测定要求。利用UASE-GC-MS/MS法对29种奶嘴和27种模具中的5种SVH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奶嘴中壬醛含量最高,为1 439.85 ng/g;模具中BHT含量最高,为4 828.78 ng/g;NMA和DMA均被检出。通过对5种物质在奶嘴和模具两类制品中的含量及差异性分析、毒性、来源、限量要求等对其在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NMA和DMA在模具中的含量高于奶嘴,可能是由于模具中的有机染料等助剂所致,且根据法规要求,它们的检出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有必要通过改进配方或工艺来控制苯胺类物质的生成。壬醛在奶嘴和模具中无显著性差异,尽管有较高的检出率,仍然可以认为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的壬醛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BTZ和BHT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迁移实验研究和暴露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硅橡胶 高关注物质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安全评价
下载PDF
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品质与活性氧代谢影响的多变量解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友升 蔡琦玮 +5 位作者 谷祖臣 李兵霞 杨宏伟 陈小燕 李丽萍 王贵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3-228,共6页
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品质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蒜薹的呼吸强度上升,光泽降低、颜色泛黄,导致蒜薹的品质降低,紫外照射处理加速了蒜薹劣变过程,其中处理15 min的效果最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a*... 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品质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蒜薹的呼吸强度上升,光泽降低、颜色泛黄,导致蒜薹的品质降低,紫外照射处理加速了蒜薹劣变过程,其中处理15 min的效果最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a*、b*是影响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劣变作用的主要品质指标,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花青素、谷胱甘肽(GSH)含量是主要决定指标。相关性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都表明:H2O2含量与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GSH、MDA和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薹 紫外照射处理 品质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8种纳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野 苏杭 +2 位作者 宋焕禄 苏柯冉 王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2-307,共6页
为比较不同种类纳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采用SPME结合GC-O-MS、感官评价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自制纳豆与5种日本纳豆和2种国产纳豆的气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制纳豆与其他品牌的纳豆相比,在香气成分的种类上差别不大,但在... 为比较不同种类纳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采用SPME结合GC-O-MS、感官评价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自制纳豆与5种日本纳豆和2种国产纳豆的气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制纳豆与其他品牌的纳豆相比,在香气成分的种类上差别不大,但在整体化合物含量上与日本纳豆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具有较强呈味能力的酮类和吡嗪类物质,而自制纳豆中这两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国产纳豆。通过电子鼻分析,自制纳豆与北海道纳豆、燕京纳豆香气成分和整体呈现的香韵较为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GC-O-MS 感官评价 电子鼻
下载PDF
甲基硅氧烷对人体暴露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封棣 张喜荣 戚冬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2-1036,共15页
由于有机硅产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得其中的甲基硅氧烷,都已在大气、水体、土壤及淤泥、沼气、生物体等环境样本、个人护理产品、食品、硅橡胶制品、以及人体样本中被广泛检出并引起关注.尤其以最常见的、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 由于有机硅产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得其中的甲基硅氧烷,都已在大气、水体、土壤及淤泥、沼气、生物体等环境样本、个人护理产品、食品、硅橡胶制品、以及人体样本中被广泛检出并引起关注.尤其以最常见的、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易挥发性和生殖毒性的挥发性甲基硅氧烷(VMS),以及高聚合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典型.本文概述了VMS和PDMS的定义、用途、毒性及法规标准,重点综述了近些年甲基硅氧烷在大气、个人护理产品、食品及经口接触的硅胶制品、医疗假体中的污染水平及其相应的对人体的呼吸暴露、皮肤接触暴露、经口暴露及体内植入暴露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甲基硅氧烷的最高暴露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医疗假体中其对人体组织的暴露、个人护理产品中其对人体的皮肤接触暴露(但皮肤渗透性低)、大气中其对人体的呼吸暴露、以及食品及经口接触硅胶制品中其对人体的经口暴露.此外,甲基硅氧烷的污染监控、多途径暴露的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价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 挥发性甲基硅氧烷 聚二甲基硅氧烷 污染 暴露
下载PDF
甲基硅氧烷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喜荣 王文娟 +2 位作者 蔡小芳 戚冬雷 封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0-860,共11页
甲基硅氧烷的产量及消耗量巨大.作为全球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部分甲基硅氧烷已在工业生产中被限制使用.甲基硅氧烷的同系物丰富,存在于多种样品基质中,且含量差异较大.为了更好地表征甲基硅氧烷的污染程度,以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 甲基硅氧烷的产量及消耗量巨大.作为全球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部分甲基硅氧烷已在工业生产中被限制使用.甲基硅氧烷的同系物丰富,存在于多种样品基质中,且含量差异较大.为了更好地表征甲基硅氧烷的污染程度,以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可能风险,需要建立准确、灵敏、高效的分析方法.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甲基硅氧烷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分析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 前处理 检测 定性分析 综述
下载PDF
烹饪油烟羰基化合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史纯珍 姜锡 +4 位作者 姚志良 李靖 郝雪薇 阴勇 曹鑫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6-1380,共5页
通过2,4-DNPH吸附管对使用4种不同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和花生油)分别进行炸土豆、炸鸡块、煎带鱼和煎鸡蛋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解析不同食用油和烹饪方式羰基化合物污染排放特征... 通过2,4-DNPH吸附管对使用4种不同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和花生油)分别进行炸土豆、炸鸡块、煎带鱼和煎鸡蛋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解析不同食用油和烹饪方式羰基化合物污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用油量较多、油温较高的油炸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浓度远高于用油量较少、油温较低的油煎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油炸过程所排放的羰基化合物浓度约为油煎过程羰基化合物的3.4~12.5倍。在烹饪油烟中,油炸过程丙烯醛占总羰基化合物的81.0%,其次是二甲基苯甲醛和己醛,分别占总羰基化合物的4.7%和4.1%;对于油煎过程,丙烯醛仍为主要羰基化合物,其浓度占总羰基化合物的24.6%,其次是邻/间-甲基苯甲醛和乙醛,分别占总羰基化合物的17.8%和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合物 烹饪油烟 排放特征 2 4-DNPH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