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居间人贿赂案的“七寸”在哪
- 1
-
-
作者
段晓博
-
机构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
-
出处
《检察风云》
2015年第18期14-15,共2页
-
文摘
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贿赂犯罪日趋隐蔽化。一方面,一些实权人物对陌生人十分警惕,只有在熟悉、旗心的人面前方敢露出贪婪本性,接受以权谋利的不正当交易:另—方面,急于办事的行贿人软磨硬泡多日未必能找到的行贿门道,多方打听寻找能够接近实权人物的人士居中撮合。
-
关键词
贿赂案
居间人
实权人物
反腐败力度
不正当交易
贿赂犯罪
行贿人
隐蔽化
-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另辟蹊径,巧用侦查对策查办贿赂案
- 2
-
-
作者
陈迎节
-
机构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一处
-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16期62-63,共2页
-
文摘
打破常规先接触受贿人的做法属出奇制胜,本身存在风险性,搞不好欲速则不达,使案件搁浅,所以出奇要建立在掌握深厚的案件信息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把握各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得到充分论证,能上则上,不能上就坚决不上,才能达到制胜的目的。条件不成熟,宁可暂时不办,也不能冒险和盲动。
-
关键词
侦查对策
贿赂案
巧用
出奇制胜
信息基础
主管领导
受贿人
风险性
-
分类号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反贪队伍
- 3
-
-
-
机构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
-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
-
关键词
检察院
反贪队伍建设
理论学习
角色意识
-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事后不可罚行为理论具体运用分析
- 4
-
-
作者
段晓博
-
机构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
-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20期3-6,共4页
-
文摘
本文案例启示:我国《刑法》第191条和第312条所规定的两个罪名是事后不可罚行为理论在我国法律中的具体体现,针对实践操作中面临的难题,可以借鉴德国刑法竞合理论,在事后不可罚行为可能导致罪行失衡的情况下,选择其他的竞合理论处理。
-
关键词
行为理论
《刑法》
第312条
实践操作
竞合
法律
罪名
罪行
-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反腐之赃流程录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机构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
-
出处
《检察风云》
2015年第9期10-13,共4页
-
文摘
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批贪官应声落马,查没、追缴的赃款赃物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赃款和赃物都是怎么处理的,又去了哪?一般民众对此不甚了解。因此,从加强对司法权力监督和制约的角度,应该公布赃款的去向以及处置的程序,让老百姓知情,让社会公众知道,因为“阳光是最光的防腐剂”。
-
关键词
赃款赃物
反腐力度
流程
监督和制约
司法权力
社会公众
老百姓
防腐剂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