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馆校社协同开发研学实践课程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为例 |
于秀楠
徐昌
|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2
|
探索蟋蟀跳水自杀的原医——青少年科技教育方案 |
张俊菊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2 |
0 |
|
3
|
校外科技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以科技微课融入课堂设计为例 |
崔云鹤
|
《中国科技教育》
|
2023 |
0 |
|
4
|
北京鸟类分布新纪录——橙胸姬鹟 |
李兆楠
吕丽莎
洪光远
|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5
|
“微课”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初探——以3种常见蔬菜移栽定苗科技体验活动为例 |
陈晓玲
|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2014 |
2
|
|
6
|
“种—赏—品—鉴”园艺科技教育活动 |
陈晓玲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5 |
0 |
|
7
|
蔬菜栽培技术科技体验活动 |
陈晓玲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6 |
0 |
|
8
|
“少年科学新闻社”科学教育模式初探——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陈晓玲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3 |
0 |
|
9
|
美育在校外科技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究 |
程楠
|
《中国校外教育》
|
2021 |
0 |
|
10
|
微课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初探——以3种常见蔬菜移栽定苗科技体验活动为例 |
陈晓玲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5 |
0 |
|
11
|
“少年科学新闻社”科学教育模式初探——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陈晓玲
|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2013 |
0 |
|
12
|
馆校社协同推进区域青少年拔尖创新科技人才培养 |
李莹
马亮
傅继军
|
《新课程评论》
|
2024 |
|
|
13
|
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
李晓静
王飞燕
郭晴
王国鹏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20 |
0 |
|
14
|
自制温度计——数字科学家教学模式 |
骆玉香
马亮
谭振兴
罗乐
梁婷
李慧芳
吉广智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21 |
0 |
|
15
|
校外创客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
商瑞莹
朱麟
|
《中国校外教育》
|
2019 |
0 |
|
16
|
新时期中小学研学旅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于秀楠
徐昌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22 |
1
|
|
17
|
河北省发现灰背伯劳 |
李兆楠
李强
马宝祥
|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8
|
体验玉米种植技术 传播农业科学知识 |
陈晓玲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4 |
0 |
|
19
|
海底世界——真实与幻想 |
李学军
|
《少年电世界》
|
2003 |
0 |
|
20
|
建筑与科教融合 让学生成为城市导览员 |
陈染
毛澄洁
马亮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