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脏移植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云虎 胡盛寿 +3 位作者 董念国 魏翔 孟旭 姜海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分析中国心脏移植现状。
下载PDF
比较北京地区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恶化心力衰竭患者一年临床终点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斯佳 王国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本文描述北京地区急性心力衰竭(心衰,AHF)患者中新发急性心衰与慢性恶化心衰预后的差异。
下载PDF
小儿多学科团队协作ECMO并发症管控模式的建立
3
作者 王旭 李守军 +5 位作者 闫军 刘晋萍 杨菊先 曾敏 李胜利 段雷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64-164,共1页
目的:ECMO 作为先心病术后心肺支持的重要手段,为受损的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了时间,使一部分以往无法存活的患儿得到了生存的机会.本文旨在探讨小儿多学科团队协作并发症防控模式对降低 ECMO 期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作用.
下载PDF
左心室四级导线在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顾敏 华伟 +5 位作者 丁立刚 樊晓寒 刘志敏 薛聪 金汉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在北美和欧洲国家,左心室四级导线已经广泛应用于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被证实能够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左心室四级导线在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 目的:在北美和欧洲国家,左心室四级导线已经广泛应用于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被证实能够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左心室四级导线在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晨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医疗改革面临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初级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从... 目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医疗改革面临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初级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从医疗改革的社会背景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我国医疗发展的现状来分析我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意向调查 被引量:96
6
作者 曹晶 史妍萍 +5 位作者 陈亚丹 李香风 焦静 徐园 贺茜 吴欣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8-620,共3页
目的识别护士离职原因,了解其离职后再就业意向,为进一步制订减少护士流失的相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离职原因调查问卷,对某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离职的6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护士离职原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两项... 目的识别护士离职原因,了解其离职后再就业意向,为进一步制订减少护士流失的相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离职原因调查问卷,对某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离职的6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护士离职原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两项为:工作强度和作息使身体不能耐受(73.33%)、作息影响家庭生活(65.00%)。发现护士离职后1年内转行(30.00%)及继续从事护理工作(28.33%)所占比例较大。降低工作量、缓解工作压力等措施可重新吸引部分护士回到护理岗位。结论进一步探索人性化管理措施,增加护士人力配置,推行护士岗位管理,对于留住护士可能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职业满意 职业流动性
原文传递
品管圈在降低CCU噪音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瑾梅 孙翠兰 +3 位作者 陈彩莲 李乃发 屈晓静 刘妍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CU)噪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6月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CCU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对CCU噪音现状调查,按照品管圈理论进行了主题选定、活动计划...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CU)噪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6月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CCU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对CCU噪音现状调查,按照品管圈理论进行了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对策实施与检讨等环节降低CCU噪音,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CCU噪音超标率(噪音>60 dB)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8.9%降低至实施后的12.4%,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高于活动前,圈员的综合能力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3、2.307、3.881、2.741、3.284、3.161,P<0.05),并获新型专利一项。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降低CCU噪音水平,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同时可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噪音
下载PDF
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瑞珍 乌兰娜 +12 位作者 刘植华 王倩 李俊华 李晴 李霓 刘志红 石菊芳 张长淮 周艳秋 刘彬 翁雷明 吴瑞芳 乔友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LCT)检测宫颈脱落细胞、醋酸肉眼检查(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VIA)和阴道镜检查4种方法对2004年11月~2004年12月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区域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共1137例进行盲法同步宫颈癌筛查。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妇女再次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4种检查方法的金标准。结果:共取病理122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lial neoplasia。CIN)Ⅲ级3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高危HPV总检出率为14.0%;LCT阳性率为12.6%;VIA阳性率为12.5%;阴道镜阳性率为13,6%。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5);VIA和阴道镜阳性率在各级宫颈病变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宫颈病变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高危HPV对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6%和0;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9%、88.4%、88.5%、9.1%、99.9%、8.0%和8.0%;VIA以上各指标分别为35.7%、96.0%、95.3%、10.0%、99.2%、8.9%和67.0%;阴道镜以上各指标分别为50.0%、86.8%、86.4%、4.5%、99.3%、3.8%和58.0%。结论:高危HPV检测和LCT检查均为目前宫颈癌筛查较好的方法,VIA和阴道镜检查敏感性较差,漏诊率高,不适合大范围筛查,但二者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可应用于临床病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杂交捕获 薄层液基细胞学 醋酸肉眼检查 阴道镜
下载PDF
利奈唑胺临床治疗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古丽拜尔·卡哈尔 侍效春 +3 位作者 刘晓清 张丽帆 梅丹 邓国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并筛选预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5月应用利奈唑胺的53例共62人次住院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并筛选预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5月应用利奈唑胺的53例共62人次住院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17人次,27.4%),其中有8人次(12.9%)发生了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其次为血红蛋白下降(7人次,11.3%);仅3人次(4.8%)出现肝功能异常。经对症治疗和停药处理后,除7例患者因基础病严重而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好转。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生明显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高龄〔OR=4.8,95%CI(1.4,16.2)〕、肾功能不全〔OR=3.2,95%CI(1.0,10.0)〕和低基础血小板值〔OR=5.9,95%CI(1.6,21.1)〕有关(P<0.05)。结论利奈唑胺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多可恢复至基线水平。在高龄和低基础血小板计数的患者中需要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药物毒性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被引量:10
10
作者 乔树宾 高润霖 +8 位作者 陈纪林 左鲁宁 杨跃进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徐波 吴永健 姚康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性病变 ,发生率为 0 .35 %。3例漏入心包 ,2例形成冠状动脉左心室瘘 ,1例形成冠状动脉右心室瘘。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 ,穿孔全部闭合 ;无一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  结论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并不常见 ,只要及时发现 ,恰当处理 ,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冠心病 冠状动脉穿孔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肌钙蛋白T增高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5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吴元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T及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水平进行了测定。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术中情况 ,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如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 )。  结果 :CS及 CAG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 (3/ 5 1)及 2 .9% (1/ 34) ,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5 3)。行 CS的患者中 ,术后 Tn T增高的 3例患者支架置入处均有分支血管闭塞 ,其中 2例术前 Tn T已高于正常。术后 Tn T增高与不增高者之间 ,CK- MB增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P>0 .0 5 )。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CS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很低 ;术后 Tn T增高与支架置入处分支血管闭塞、术前近期已有微小心肌损伤等有关。术后 Tn T增高对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下载PDF
2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魏文娟 蒋雄京 +5 位作者 祁晓鸥 支爱华 李崇剑 吴海英 刘国仗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便早期正确处理,降低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21例经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T)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 结果:21例患者均有突发持续胸背痛,... 目的:分析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便早期正确处理,降低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21例经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T)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 结果:21例患者均有突发持续胸背痛,高血压18例,一半以上患者有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可见非特异性征象,而EBT均可见特异性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4例,Stanford B型17例。除1例Stanford A型行外科手术外,均给予降压及负性肌力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共随访到17例,1例Stanford A型死亡,1例Stanford A型进展为典型主动脉夹层,4例Stanford B型血肿吸收好转,其余11例无症状存活,但未复查EBT。 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可提高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早期识别,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 血肿 患者 征象 随访 临床分析 诊断 结论 正确处理 目的
下载PDF
全麻病人术后谵妄77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志强 孙莉 刘雄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术后谵妄 全身麻醉 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 诊断标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TMR术后激光心肌管道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东 刘晓程 +4 位作者 刘克 曹承刚 李若凡 程效东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透室壁性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的供血机理。方法 :采用CO2 激光照射成年兔左室壁 ,形成透室壁性激光心肌管道 ,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 ,利用组织学切片染色法 ,观察激光心肌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及形态学变化...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透室壁性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的供血机理。方法 :采用CO2 激光照射成年兔左室壁 ,形成透室壁性激光心肌管道 ,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 ,利用组织学切片染色法 ,观察激光心肌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TMR术后 ,激光心肌管道内相继出现血液凝固、机化、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 ,最终由纤维性瘢痕修复。但在纤维性瘢痕中存在着稀少的与心腔相通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结论 :激光心肌管道本身并不能对心肌直接供血 ,而是由机化过程形成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及纤维瘢痕中存留的小动脉对心肌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室壁性 激光心血管重建术 形态学 心肌管道
下载PDF
垂体卒中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附52例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幸兵 李永宁 +4 位作者 任祖渊 苏长保 王任直 杨义 马文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21-32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 Gd DT PAMRI增强扫描、CT扫描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4 2 %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 ,6 5 4%的病例MRI表现... 目的 :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 Gd DT PAMRI增强扫描、CT扫描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4 2 %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 ,6 5 4%的病例MRI表现为T1 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 ,T2 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 ,MRI诊断垂体卒中准确率达 10 0 %。结论 :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卒中 MRI 垂体腺瘤 诊断
下载PDF
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玉生 李森恺 +2 位作者 徐军 李养群 马晓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6-28,共3页
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进行4例乳房再造,其中2例为皮瓣带蒂转移,于乳癌根治切除术后即刻完成乳房再造;2例为血管吻合肌皮瓣游离移植,分别于根治术后2个月和5年进行乳房再造。术后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带蒂皮瓣分别于术后2... 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进行4例乳房再造,其中2例为皮瓣带蒂转移,于乳癌根治切除术后即刻完成乳房再造;2例为血管吻合肌皮瓣游离移植,分别于根治术后2个月和5年进行乳房再造。术后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带蒂皮瓣分别于术后2~3周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痊愈。4例乳房外形基本满意。随访10个月~18个月,2例游离移植未见异常,1例带蒂转移于术后1年出现腹壁薄弱膨隆,另1例失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 腹直肌肌皮瓣 游离移植 带蒂转移
下载PDF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的临床实用功率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龚卓 王勉镜 +1 位作者 高孟林 虎丽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2-163,共2页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的临床实用功率回顾与分析龚卓王勉镜高孟林虎丽军继CO2激光和NdYAG激光之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已成为目前最新一代的医用光刀。由于半导体激光的波长既不同于CO2激光,不为水强吸收;又有别于NdYAG激...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的临床实用功率回顾与分析龚卓王勉镜高孟林虎丽军继CO2激光和NdYAG激光之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已成为目前最新一代的医用光刀。由于半导体激光的波长既不同于CO2激光,不为水强吸收;又有别于NdYAG激光,对组织照射较深穿透,掌握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 半导体激光 医用光刀 激光疗法
下载PDF
他汀类调脂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强化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蓉 乔树宾 秦学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由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胆固醇作用外 ,还有保护内皮、减轻炎症、稳定斑块和减少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 ,对治疗ACS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他汀类药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治疗 早期强化治疗 调脂药
下载PDF
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2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尹栋 窦克非 +14 位作者 杨跃进 徐波 陈珏 刘海波 姚民 秦学文 吴永健 李建军 乔树宾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82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826例。入选患者分为Firebird组(666例)和Taxus组(160例)。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比较了两组间各种临床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同时通过倾向性评分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间的2年临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病变长度[(45.62±15.25)mm比(44.09±13.67)mm]及置入支架长度[(51.22±16.64)mm比(49.63±15.86)mm]相似(P>0.05)。术后2年,Firebird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3.46%比10.00%,P=0.0005)、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42%比11.25%,P=0.008)及MACE发生率(10.99%比20.00%,P=0.002)方面显著低于Taxus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支架肯定或可能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倾向性评分调整后,与Taxus组相比,应用Firebird支架治疗的患者在术后2年时MACE风险降低(危险比0.622,95%CI:0.401~0.965,P=0.034),而其他临床事件的风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而言,使用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MACE发生率较低,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不劣于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且风险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温育条件对ELISA定性测定HBsAg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锡霞 邓巍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确定定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中温育温度、时间和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 温育温度分别设为 3 7℃、43℃和室温 ,温育时间分别为 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和 2小时。其中室温温育又分别采用振荡和静置... 目的 确定定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中温育温度、时间和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 温育温度分别设为 3 7℃、43℃和室温 ,温育时间分别为 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和 2小时。其中室温温育又分别采用振荡和静置两种条件 ,温育时间分别为 45分钟、1小时、2小时和 4小时。检测阴性血清和 0 .2、0 .5、1、2、5ng/mlHBsAg系列定值血清 ,观察这些条件下标本测定S/CO比值的差异。结果 在同一温育温度下 ,所有血清的S/CO比值均随着测定温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浓度越低表现越为明显 ,从 0 .2ng/ml到 5ng/ml的样本 ,温育 2小时的S/CO比值与温育 1小时相比 ,均有明显的增加 ,0 .2ng/ml的样本由按CUT OFF值判断为阴性而转为阳性。而同时阴性血清的S/CO比值则变化不大。在振动状态下反应较之静止状态下的反应 ,S/CO比值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温育条件对ELISA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弱阳性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值 血清 阴性 HB ELISA 定性测定 标本 测定结果 反应 样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