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旭东 谭静范 张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3期175-177,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搜集相关文献,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和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该病的临...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搜集相关文献,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和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因素与大肠息肉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莉 高旭东 +6 位作者 王国芬 王李心 盛丽蓉 刘志科 陶斯宇 陈京 陈大方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3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饮食因素、个人疾病及家族史与大肠息肉的关系,为制定大肠息肉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以各种原因来北京市肛肠医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的大肠息...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饮食因素、个人疾病及家族史与大肠息肉的关系,为制定大肠息肉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以各种原因来北京市肛肠医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的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期检查的非大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每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与饮食习惯、个人疾病史、一级亲属消化道肿瘤史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风险比值比(OR值)及其95%CI。结果生活习惯因素中,吸烟(OR=1.4,P=0.031)和饮酒习惯(OR=1.3,P=0.042)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而坚持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OR=0.7,P<0.01);饮食因素中,喜欢食用较烫米饭(OR=1.6,P=0.027)和喜欢吃肥肉(OR=1.3,P=0.047)均能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而常吃豆制品(OR=0.7,P=0.035)和常吃水果(OR=0.6,P=0.001)可降低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此外,血吸虫感染史(OR=5.6,P=0.043)以及一级亲属肿瘤史(OR=2.4,P=0.001)能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结论大肠息肉的发生与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坚持体育锻炼、常吃豆制品和多吃水果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生活习惯 饮食因素 家族史
原文传递
EMR-C及ESD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莉 王李心 +3 位作者 王国芬 高旭东 李英茹 盛丽荣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内镜中心就诊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直径<10 mm的5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历资料...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内镜中心就诊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直径<10 mm的5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EMR-C组(n=29)和ESD组(n=2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物大小及距肛缘距离、完整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组手术时间较ESD短(P<0.05),ESD组有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没有出现穿孔病例。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用EMR-C与ESD行内镜下治疗,两者的完整切除率相当,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以作为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50岁及以上结直肠腺瘤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郝鹏 段宏岩 +1 位作者 张莉 胡凯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分析50岁及以上结直肠腺瘤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直肠腺瘤的325例50岁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依据,... 目的分析50岁及以上结直肠腺瘤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直肠腺瘤的325例50岁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依据,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n=158)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n=167),比较不同性别、病变位置、充血情况及病理分型的结直肠腺瘤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病比例,探讨结直肠腺瘤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结直肠腺瘤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变位置、腺瘤充血情况、腺瘤病理类型的结直肠腺瘤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病比例不同,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病变位置在直肠比例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位置、腺瘤充血情况、腺瘤病理类型是结直肠腺瘤不同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腺瘤病变位置、充血情况、病理类型与不同级别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