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检一分院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及其运行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保京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2,共8页
目前大部分检察机关所采取的层级审批办案机制因行政化色彩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办案效率,不利于明晰执法办案责任。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具有办案管理机制去行政化、业务决策扁平化和办案主体职... 目前大部分检察机关所采取的层级审批办案机制因行政化色彩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察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办案效率,不利于明晰执法办案责任。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具有办案管理机制去行政化、业务决策扁平化和办案主体职业化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检察官办案责任,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增强公诉工作的吸引力。但该项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拓宽主任检察官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任检察官 主诉检察官 办案责任 检察官独立 办案审批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理论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宝民 常纪文 《中国环境管理》 2015年第4期50-55,共6页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备受关注。无论是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还是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均首次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予以确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应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备受关注。无论是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还是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均首次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予以确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应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5年7月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布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环境公益诉讼迎来新的篇章。但是,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虽优势明显,却任重道远,相关制度与机制仍在试点与完善之中。因此,本文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以对此问题做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双向心理干预机制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平衡的适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庞春子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双向心理干预是贯彻和实现少年司法的首要原则——双向保护原则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介绍双向心理干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双向心理干预机制在北京市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具体适用情况,阐述如何在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平衡适用双... 双向心理干预是贯彻和实现少年司法的首要原则——双向保护原则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介绍双向心理干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双向心理干预机制在北京市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具体适用情况,阐述如何在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平衡适用双向心理干预机制继而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和社会利益的双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心理干预 双向保护原则 平衡适用
下载PDF
解读和谐社会前提下的检察侦查权配置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黎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我国检察侦查权配置不科学、不合理,导致了检察机关职能交叉、角色错位、制约乏力、效率低下等弊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但这并不是否定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的理由,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因此,应当在坚持检察... 我国检察侦查权配置不科学、不合理,导致了检察机关职能交叉、角色错位、制约乏力、效率低下等弊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但这并不是否定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的理由,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因此,应当在坚持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的前提下,对检察侦查权予以合理的配置,使之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检察侦查权 检察机关
下载PDF
检察执法环节释法说理的正当性、路径及限度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际枫 邢永杰 侯晓焱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21,共4页
执法环节释法说理是司法活动的内在规律,是自然公正、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司法决定获得信任、信服和信赖的重要途径。当前检察执法环节释法说理工作存在主动性、自觉性不强,说理不全面、不充分、不规范,说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 执法环节释法说理是司法活动的内在规律,是自然公正、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司法决定获得信任、信服和信赖的重要途径。当前检察执法环节释法说理工作存在主动性、自觉性不强,说理不全面、不充分、不规范,说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全面加强检察执法的说理性,进一步扩展释法说理的范围,选择恰当的说理方式,同时也应注意必要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执法 释法说理 公信力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价值追求探析
6
作者 袁祥境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7-50,共4页
《人民陪审员法》完善了人民陪审员选任的制度设计,其中选任机制、选任条件变化体现了若干价值追求,助力诉讼文化的现代化转向;其将认定事实的关注点从发现真实延伸至可接受性,着力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将民主功能与监督功能并重。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选任制度 价值
下载PDF
论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倾向
7
作者 袁祥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8-98,100,共2页
《人民陪审员法》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制度做出了详细规定,应当注意到其表现出了以下选任倾向:尽管牺牲一些时间精力是人民陪审员履职的必要条件,但仍应突出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属性;倾向从普通大众中选任陪审员,以实现选任的广泛性和... 《人民陪审员法》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制度做出了详细规定,应当注意到其表现出了以下选任倾向:尽管牺牲一些时间精力是人民陪审员履职的必要条件,但仍应突出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属性;倾向从普通大众中选任陪审员,以实现选任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大合议庭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实现选任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选任制度 价值倾向
下载PDF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疑难问题探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邢永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84,共4页
文章通过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概念、构成特征以及对此类犯罪的类型、新型犯罪手段、特点进行分析,从罪与非罪认定、罪数形态认定以及证据的收集、固定和审查认定三个方面探讨了此类犯罪在理论和实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计算机犯罪 司法认定
下载PDF
论犯罪动机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秉志 彭新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52,共6页
犯罪动机作为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动机限制死刑的适用,可以犯罪动机的社会性质作为切入点。犯罪动机属于有益社会动机的,不应适用死刑;犯罪动机属于中性动机的,一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犯罪动机属... 犯罪动机作为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动机限制死刑的适用,可以犯罪动机的社会性质作为切入点。犯罪动机属于有益社会动机的,不应适用死刑;犯罪动机属于中性动机的,一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犯罪动机属于有害社会动机的,是否适用死刑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未造成多人伤亡的极其严重后果或者犯罪动机反社会的性质未达到特别恶劣的程度,也可考虑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动机 量刑 死刑限制适用
下载PDF
死刑复核程序诉讼化改造的若干思考——兼评《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修正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菁 刘佳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5-100,共6页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控制死刑的特别程序,新刑诉法的修改中,加强了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造,增强了程序参与性,检察机关监督也得到完善,使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日趋科学。但以下几个方面仍亟待改进:要在诉讼参与性的实现上提供必要保障、...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控制死刑的特别程序,新刑诉法的修改中,加强了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造,增强了程序参与性,检察机关监督也得到完善,使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日趋科学。但以下几个方面仍亟待改进:要在诉讼参与性的实现上提供必要保障、被害人参与程序的选择权上应予以增设、审判组织人数适度增加、以及审理期限应予以明确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复核 监督 诉讼权利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刑事合规治理的启示与展望——以单位犯罪刑事裁判文书为视角
11
作者 习超 邢永杰 侯晓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16,共6页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其一旦面临刑事追责将严重危害社会发展。检察机关主导、多方参与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促进企业依法守规经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重要制度创新。文章基于...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其一旦面临刑事追责将严重危害社会发展。检察机关主导、多方参与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促进企业依法守规经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重要制度创新。文章基于公开刑事裁判文书,对2014-2021年间大湾区的单位犯罪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单位犯罪在数量、类型、分布、主体、案情等方面的特征和趋势,针对当前涉罪企业合规开展的经验、疑难点与关注焦点,探讨企业合规在优化我国刑事法律中单位犯罪惩治规范中的坐标,夯实立法修订的现实根基,发展单位犯罪的新型治理观,构建优质营商法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单位犯罪 刑事合规 暂缓起诉 轻罪
下载PDF
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规范
12
作者 邢永杰 《中国司法鉴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79,共3页
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价格鉴定结论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和制度两个层面提出规范和完善物品价格鉴定的建议。
关键词 价格鉴定 估价 证据 审查
下载PDF
论防卫挑拨的类型及其处理原则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梦萍 王剑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防卫挑拨可分为三种情形,即不法的防卫挑拨、意图式的防卫挑拨与可非难但非意图式的防卫挑拨。就不法的防卫挑拨而言,挑拨者不得主张正当防卫权而对被挑拨者实施反击行为;就意图式的防卫挑拨而言,也应当否定挑拨者享有正当防卫权;就可... 防卫挑拨可分为三种情形,即不法的防卫挑拨、意图式的防卫挑拨与可非难但非意图式的防卫挑拨。就不法的防卫挑拨而言,挑拨者不得主张正当防卫权而对被挑拨者实施反击行为;就意图式的防卫挑拨而言,也应当否定挑拨者享有正当防卫权;就可非难但非意图式的防卫挑拨而言,挑拨者可以主张正当防卫权,但应以"迫不得已无法躲避"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意思 防卫挑拨
下载PDF
我国反腐追逃中的移民法遣返措施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新林 商浩文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境外追逃是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引渡替代措施的移民法遣返,对于完善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措施和机制,惩治和预防跨国腐败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移民法遣返措施的补充性、单方性及追逃国的辅助性等特征明显,具有适用简便、灵活... 境外追逃是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引渡替代措施的移民法遣返,对于完善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措施和机制,惩治和预防跨国腐败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移民法遣返措施的补充性、单方性及追逃国的辅助性等特征明显,具有适用简便、灵活以及追逃国举证责任较小等优势,也存在一些弊端。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移民法遣返的途径,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反腐追逃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提升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法遣返 引渡 反腐败国际合作
下载PDF
论犯罪手段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新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46,共11页
犯罪手段情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死刑的适用具有相当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关键作用。犯罪手段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形态存在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犯罪手... 犯罪手段情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死刑的适用具有相当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关键作用。犯罪手段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形态存在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犯罪手段在限制死刑适用中的作用,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严格把握"手段特别残忍"的认定标准;二是充分发挥犯罪手段温和情节对死刑适用的限制;三是正确考量"碎尸"情节对死刑适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手段 酌定量刑情节 死刑限制适用
下载PDF
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实质审查的实践问题与模式重构 被引量:7
16
作者 "延长侦查羁押期限问题研究"课题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103,共8页
通过对某直辖市三年的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实证研究发现,延押案件准延率极高,两级审中的同级审查基本流于形式,实质把关功能未能体现,而且延押审查司法化缺失,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未能得到重视和保障,律师介入的方式和限度模糊不清... 通过对某直辖市三年的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实证研究发现,延押案件准延率极高,两级审中的同级审查基本流于形式,实质把关功能未能体现,而且延押审查司法化缺失,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未能得到重视和保障,律师介入的方式和限度模糊不清。提高延押案件质量,应考虑从改革现行两级审办案模式入手,为延押案件的实质性审查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建议由提请延长的侦查机关向上一级或省级侦查机关提交延押申请,上一级或省级侦查机关认为有延长羁押必要的,再由提请延押的侦查机关直接向有决定权的检察机关提请;同时,明确犯罪嫌疑人、其家属以及辩护律师在延押程序中享有的权利,增加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延长羁押 实质性审查 侦查期限
下载PDF
论虚假诉讼罪追诉程序的启动 被引量:3
17
作者 鲁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5-67,共3页
虚假诉讼入罪后如何对该罪追诉成为理论中的一个问题。在传统理念之下,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但是,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存在的困难极大。所以由检察机关在查处法官渎职或者进行民事法律监督过程中,对虚假诉讼行为附带审查,若当事人可能... 虚假诉讼入罪后如何对该罪追诉成为理论中的一个问题。在传统理念之下,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但是,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存在的困难极大。所以由检察机关在查处法官渎职或者进行民事法律监督过程中,对虚假诉讼行为附带审查,若当事人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的,逆向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完成侦查过程,则可以实现司法资源的效率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追诉 侦查 检察机关
下载PDF
从经济法角度看消费者知情权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宇峰 《前沿》 2013年第6期58-59,共2页
从经济法的角度认识和探析消费者知情权的发展史、经济法属性和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挖掘消费者知情权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并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措施,从而有效维护消费者特别是弱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消费者知情权 经济法属性 价值意义 维护举措
下载PDF
介入因素情况下刑法因果关系及刑事责任归咎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梦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当某种危害行为引起或正在向引起某种危害结果发展的过程中,介入其他因素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时,介入因素能否切断前行为与最终结果的...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当某种危害行为引起或正在向引起某种危害结果发展的过程中,介入其他因素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时,介入因素能否切断前行为与最终结果的因果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介入因素的表现形态及介入因素情况下因果关系的认定,从而达到合理追究刑事责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因素 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
下载PDF
公法契约的私法解读——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齐帅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3-59,共7页
刑事和解协议是刑事和解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最关键的结果,它记录并反映了刑罚权主体控制、被害人实现有限处分权和加害人刑罚轻缓化诉求三种因素之间的博弈。刑事和解协议从性质上讲,属于公法领域内的刑事契约;从效力上看,具有民事和刑事... 刑事和解协议是刑事和解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最关键的结果,它记录并反映了刑罚权主体控制、被害人实现有限处分权和加害人刑罚轻缓化诉求三种因素之间的博弈。刑事和解协议从性质上讲,属于公法领域内的刑事契约;从效力上看,具有民事和刑事双向规制的特点。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处理是刑事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其中民事赔偿部分可定性为单务合同、刑事责任处理部分可理解为效力待定的双务合同,这一公法契约的效力可以运用私法契约的分析模式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协议 效力 合同 拘束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