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摩手法配合透骨草熏洗治疗哺乳期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袁洪雷 李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8期76-76,共1页
哺乳期妇女因产后体虚且需哺乳怀抱婴儿常易发生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以下简称"桡骨茎突腱鞘炎")。临床针对一般患者多采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但鉴于哺乳期妇女的特殊性,笔者采用按摩手法配合透骨草熏洗... 哺乳期妇女因产后体虚且需哺乳怀抱婴儿常易发生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以下简称"桡骨茎突腱鞘炎")。临床针对一般患者多采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但鉴于哺乳期妇女的特殊性,笔者采用按摩手法配合透骨草熏洗治疗并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哺乳期 按摩 透骨草 中药熏洗
下载PDF
定位拔伸牵引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源性头痛302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博 《陕西中医》 2012年第7期821-823,共3页
目的:观察拔伸牵引旋转复位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2例,均采用在仰卧位下行定位拔伸牵引旋转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痛程度对比,及治疗前后颈椎CT三维重建、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个月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30... 目的:观察拔伸牵引旋转复位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2例,均采用在仰卧位下行定位拔伸牵引旋转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痛程度对比,及治疗前后颈椎CT三维重建、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个月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302例患者在治疗1~3疗程后,头痛程度(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85例CT三维重建可见枢椎齿状突与侧块间隙基本对称(<0.1mm),14例患者枢椎齿状突与侧块间隙与治疗前相比变小。治疗3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6.4%。结论:对于颈源性头痛患者,在仰卧位下行颈椎定位拔伸牵引旋转复位法可达到良好的疗效。颈源性头痛的致痛部位主要在寰枢关节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推拿疗法 风池 风府 颈根
下载PDF
腰椎定点正骨复位治疗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闫越 谢敏 阎绅 《河北中医》 2020年第6期938-940,951,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正骨复位治疗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腋下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传统斜扳法治疗,治疗组30例行腰椎定点正骨...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正骨复位治疗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腋下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传统斜扳法治疗,治疗组30例行腰椎定点正骨复位治疗,均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屈伸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及旋转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大(P<0.05),且治疗组屈伸活动度及旋转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定点正骨复位治疗可显著改善腋下型LDH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推拿 脊柱
下载PDF
腰椎软组织针刀松解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子祥 申毅锋 +3 位作者 韩峰 朱新月 张卫光 李石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腰椎软组织的穿刺路径,为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人体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平均年龄为(73.42±16.11)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腰椎软组织的穿刺路径,为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人体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平均年龄为(73.42±16.11)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利用针刀松解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横突根上缘,测量并分析人体标本上针刀路径相关数据,进行解剖观察验证入路安全性。结果: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在L3~S1节段的进针深度(A)平均为(50.01±7.40)mm,进针点至相应节段棘突距离(B)平均为(51.06±6.23)mm,针刀与水平位夹角(D)在L3/L4、L4/L5节段间约为55°,在L5/S1节段约为60°。针刀松解L3/L4、L4/L5椎间孔外口横突根上缘,A平均为(57.86±7.04)mm、B平均为(56.92±5.39)mm、D平均为(59.02±5.98)°。该入路穿过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竖脊肌、多裂肌,到达关节突关节,肉眼观察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结论:临床解剖学证实针刀可以到达关节突关节和椎间孔外口横突根上缘,该入路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关节突关节 椎间孔外口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入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