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颖 王觉 +1 位作者 王萌 张东坡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乳腺导管内孤立或多发乳头状瘤病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乳腺导管内孤立或多发乳头状瘤病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观察超声及MRI平扫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并分析MRI动态增强后病变的强化方式。结果:经病理证实37例患者共39个病灶,MRI共检出36个病灶,其中2例患者双侧病灶MRI检查均为阳性,行动态增强后发现,大部分病变呈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部分表现为乳晕区孤立样或多发结节样强化。超声共检出32个病灶,阳性病例以扩张导管内乳头状或结节状低回声最常见,其中13个病灶于病变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结论:MRI及超声均可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但在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尤其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鉴别中,MRI更优于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磁共振成像 超声
下载PDF
乳腺富于脂质癌的临床病例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颖 王觉 +1 位作者 王萌 张东坡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6期561-562,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富于脂质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2例女性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富于脂质癌患者的病理标本染色后用JEM-101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90%的肿瘤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空泡,内含中性脂肪。包浆中的脂肪含量越高,组织学恶性程度越高。... 目的:探讨乳腺富于脂质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2例女性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富于脂质癌患者的病理标本染色后用JEM-101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90%的肿瘤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空泡,内含中性脂肪。包浆中的脂肪含量越高,组织学恶性程度越高。分为四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和三阴性。HER2过表达和三阴性两个类型的患者较其它类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显著缩短,几乎所有的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均预后较差。结论:乳腺富于脂质癌可分为四型,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富于脂质癌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钼靶和远红外热图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觉 张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49-2150,共2页
早期乳腺癌多数无明显症状,而出现明显的乳房肿块及肿大的腋窝淋巴结时则多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乳腺癌的根治性治疗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乳腺疾病 钼靶摄像 远红外热图
下载PDF
女性乳腺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于春梅 纪凤颖 付登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2-773,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7年1~12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期入院的外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乳腺癌危险...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7年1~12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期入院的外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乳腺癌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示,流产次数(OR=1.633,95%CI=1.232~4.152)、肿瘤家庭史(OR=3.328,95%CI=1.953~5.549)、体质指数(OR=1.779,95%CI=1.146~5.091)、精神刺激(OR=2.487,95%CI=1.753~4.436)、初潮年龄(OR=0.623,95%CI=0.312~0.884)、母乳喂养时间(OR=0.832,95%CI=0.421~0.998)、生育胎数(OR=0.635,95%CI=0.312~0.972)、水果食用频率(OR=0.532,95%CI=0.318~0.893)为乳腺癌的影响因素。结论流产次数多、有肿瘤家庭史、体质指数高、精神刺激是乳腺癌危险因素;初潮年龄晚、母乳喂养时间长、生育胎数多、水果蔬菜食用频率高对乳腺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睡眠时间与脑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婧 马晓萍 +4 位作者 于春梅 欧文静 张盟思 梁庆成 赵景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睡眠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5名非脑血管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采... 目的探讨睡眠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5名非脑血管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采用)χ2、u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以睡眠时间6—8h者为基准相比,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围比值、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血脂指标后,睡眠时间〈6h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OR=2.81,95%CI:1.68-4.70);睡眠时间〉8h者与脑梗死无关联(OR=0.76,95%CI:0.48-1.20)。按照性别分层后,睡眠时间〈6h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且女性睡眠时间〈6h者脑梗死发生风险高于男性,OR值分别为5.58(95%CI:1.78—17.52)、2.00(95%CI:1.10—3.64)。结论睡眠不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不足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