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绿色通道对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救治的影响
1
作者 袁景林 牛军伟 杨海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常规静脉溶栓流程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方法:2019年1月我院开始优化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具体表现在以先治疗后交费为原则,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就诊,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第一时间完成影像学检查,由...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常规静脉溶栓流程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方法:2019年1月我院开始优化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具体表现在以先治疗后交费为原则,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就诊,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第一时间完成影像学检查,由卒中小组医师阅片而不再等待正式影像报告,提前准备溶栓设备及备用药物等方面。于优化时间界点前后各1年的范围内收集静脉溶栓的AIS患者,优化时间节点前1年为常规组,后1年为优化组。收集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NT)、DNT≤60 min比例、到院-接诊时间、接诊-呼叫会诊时间、接诊-CT时间、接诊-抽血时间、抽血-标本接收时间、卒中小组到位时间、知情时间、签字-用药时间、结局参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症状性脑出血、早期死亡)等指标,其中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是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标准,取△NIHSS评分值,△NIHSS评分=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早期死亡指溶栓后7 d内的卒中源性死亡,症状性脑出血指溶栓后24 h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前加重同时有头CT影像学证据支持。结果:共入组360例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其中102例为常规组,258例为优化组。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DNT从(60.15±22.19)min缩短至(32.67±17.05)min(P<0.05),DNT≤60 min比例从61.76%上升至94.19%(P<0.05),到院-接诊时间、接诊-呼叫会诊时间、接诊-CT时间、接诊-抽血时间、卒中小组到位时间及签字-用药时间均缩短(均P<0.05);患者早期死亡率下降,抽血-标本接收时间、知情时间、△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化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可有效增加AIS患者的院内救治数量,提高溶栓效率,减少院内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流程优化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铁军 石富铭 +3 位作者 陈书阁 张丽文 陈左然 王金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神经介入+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血管再通率以及主要脑血管的血流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血管再通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分别为(137.3±17.4)、(132.4±14.6)、(158.3±23.3)、(122.3±11.3)c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2±19.4)、(158.3±15.2)、(195.3±36.4)、(137.4±15.9)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较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高,并能改善患者的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 静脉溶栓 临床疗效 脑血流
下载PDF
早期应用神经康复理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留庄 李艳娜 庞贺香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1024-1024,共1页
关键词 脑中风 肢体功能障碍 神经康复理疗 疗效
下载PDF
早期系统化康复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及神经营养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佳 孙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前清蛋白(serum fracti on preal bumi n,PA)、血红蛋白(hemogl obi n,Hb)、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血清脑源性神...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前清蛋白(serum fracti on preal bumi n,PA)、血红蛋白(hemogl obi n,Hb)、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干预,均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情况以及血清营养学指标(ALB、PA、Hb、NGF、BDNF)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Fugl-Meyer量表)。结果纳入统计分析的共80例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干预3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4.14±1.73分vs 4.59±1.98分,P=0.027);ALB(38.76±5.73 g/L vs 34.13±5.01 g/L,P<0.001)、PA(279.63±35.47 mg/L vs 241.56±30.21 mg/L,P<0.001)、Hb(140.38±18.36 g/L vs 131.57±16.42 g/L,P<0.001)、NGF(68.73±8.92 pg/mL vs 54.28±6.39 pg/mL,P<0.001)、BDNF(7.98±0.95 ng/mL vs 5.84±0.62 ng/mL,P<0.001)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72.28±22.39分vs 50.17±16.48分,P<0.001);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vs 80.0%,P=0.001)。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营养情况及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系统化康复干预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吞咽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 营养状态
下载PDF
青中年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干预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王焦 贾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49-852,857,共5页
目的研究青中年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干预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住院的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营养支持医护模式;观察组运用... 目的研究青中年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干预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住院的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营养支持医护模式;观察组运用低盐低脂饮食指导的医护理念。入院时和干预结束后3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低盐低脂饮食指导指数。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3周、干预结束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入院时、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3个月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并进行人体组成成分测定。结果低盐低脂饮食指导干预结束后3个月与入院时比较,2组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及总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保健、生活方式、精神健康及总分提高的程度更明显(P<0.05)。2组从入院时干预3周、指导干预结束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遂认为不同组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变化的趋势受到观察时间的影响。2组从入院时、干预3周、干预结束时PG-SGA得分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遂认为不同组间PG-SGA得分变化的趋势受到观察时间的影响。2组从入院时干预3周、干预结束时体脂率、体重、BMI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不同组间体脂率、体重、BMI变化的趋势受到观察时间的影响。结论对脑卒中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中年 低盐低脂饮食 脑卒中 疾病发展 关联性
下载PDF
神经梅毒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赤克美 景筠 +4 位作者 杨秀敏 李红涛 余华峰 丁宁 刘艳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血清二肽基肽酶3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陈左然 王铁军 刘红巧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3(DPP3)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以及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中DPP3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t检验分析D...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3(DPP3)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以及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中DPP3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t检验分析DPP3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根据血清DPP3表达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DDP3高表达组54例,DDP3低表达组54例,通过卡方(χ^(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急性脑梗死90d后改良后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51例)、预后不良组(2≤mRS评分<6分,57例),通过卡方(χ^(2))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评估DPP3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血清中DP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DDP3高表达组患者大动脉梗死、NIHSS评分≥5分、脑梗死体积≥1.5cm^(3)比例明显高于DDP3低表达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大动脉梗死、NIHSS评分≥5分、脑梗死体积≥1.5cm^(3)、DPP3高表达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NIHSS评分(OR=1.442,95%CI 1.144~1.817)和DPP3水平(OR=1.345,95%CI 1.101~1.643)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DPP3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85%和82.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DPP3高表达,与梗死类型、NIHSS评分以及梗死体积等有关,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3 急性脑梗死 预后 预测价值 mRS评分
下载PDF
3D HRMRI-V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小会 张洁 刘立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MRI-V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程度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ACI患者11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7例)...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MRI-V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程度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ACI患者11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31例),比较3组3D HRMRI-VWI技术定量参数,分析各参数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随访30d,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后3D HRMRI-VWI技术定量参数,评价各参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重度组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中度组<轻度组,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中度组>轻度组(P<0.05);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12,P<0.05),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24、0.618、0.667、0.703、0.649、0.692,P<0.05);治疗30d后预后良好92例,预后不良24例;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后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较小,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较大(P<0.05);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单独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764(95%CI:0.676-0.838)、0.788(95%CI:0.703-0.859)、0.753(95%CI:0.664-0.828)、0.789(95%CI:0.703-0.859)、0.774(95%CI:0.687-0.846)、0.826(95%CI:0.744-0.890)、0.792(95%CI:0.707-0.862),联合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913(95%CI:0.847-0.958),大于各参数单独评估。结论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3D HRMRI-VWI可有效分析患者管腔狭窄情况、血管重构特点及斑块特征等,评估ACI患者病情程度,为临床评估、预防ACI预后不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死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相关性
下载PDF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单中心病例系列报道
9
作者 尹梦鑫 张舒婷 +2 位作者 任伟超 王铁军 段春苗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0期1129-1135,共7页
目的评估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入组2020年9月—2023年3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急诊EVT的发病72 h内的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住院患者。收集... 目的评估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入组2020年9月—2023年3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急诊EVT的发病72 h内的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基线血压、TOAST分型、入院及术前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院内治疗信息等资料。疗效结局包括术后mTICI分级(将2b/3级定义为血管再通)、术后24 h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安全性结局采用发病36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共纳入26例接受急诊EVT的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桥接EVT组7例,直接EVT组19例),其中男性16例(62%),女性10例(38%),年龄(64.2±11.1)岁。25例(96%)患者术后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4 h NIHSS评分为8.0(3.0~14.0)分[静脉溶栓桥接EVT组3.0(2.0~12.5)分;直接EVT组8.0(4.3~16.3)分]。共16例(62%)患者出院时获得良好预后,3例(12%)患者发生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EVT能够有效实现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血管再灌注,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段春苗 王铁军 +1 位作者 陈书阁 石富铭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1年,根...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比较术后再狭窄与患者性别、年龄、支架直径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确定其是否为危险因素。结果:在142例患者中共置入支架163枚,其中颈动脉支架72枚(占44.2%),椎动脉开口48枚(占29.4%),椎动脉颅内段11枚(占6.7%),锁骨下动脉近段27枚(占16.6%),基底动脉1枚(占0.6%),大脑中动脉M1段4枚(占2.4%);随访中,17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占12.0%),狭窄支架19枚(占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再狭窄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3.754,OR=3.411,OR=1.228;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吸烟、既往脑梗死和支架直径相关,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后 再狭窄 相关性因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左然 陈书阁 +1 位作者 董立平 石富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498-501,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6例,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6例,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LDVT的比例为8.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HSS评分、血D2聚体水平及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发生LDVT的危险因素。与非LDVT组相比,LDVT组的患者发病1个月之内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LDVT概率较高,NIHSS评分及糖尿病是脑梗死合并LDVT的危险因素,而D2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LDVT存在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纯发作性眩晕性脑干梗死30例临床和MRI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剑 陈书阁 +2 位作者 丁岩 赵利杰 魏岗之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对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的椎 -基底动脉缺血老年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脑干梗死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0例椎 -基底动脉缺血以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的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60岁 ,6例每日发... 目的 探讨对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的椎 -基底动脉缺血老年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脑干梗死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0例椎 -基底动脉缺血以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的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60岁 ,6例每日发作 1次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1h,2 4例为每日反复发作≥ 5次 ,每次发作持续 5~2 0 min,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 MRI检查前全部患者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缺血发作 ,头颅 MRI检查后确诊为脑干梗死。结论 对于单纯表现为发作性眩晕 ,特别是年龄 >60岁的患者 ,眩晕每日反复发作≥ 5次或每次持续时间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 脑干梗死 MRI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留庄 杨智越 王丽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脑小血管病的患者9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45例)及认知功能障碍组(5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脑小血管病的患者9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45例)及认知功能障碍组(5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统计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的文化程度较低,差别有显著性(P<0.01)。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高血压患病率(81. 1%)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62.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率(28.3%)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8.9%),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小血管病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P<0. 05)。结论文化程度高是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而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 危险因素 高血压
下载PDF
认知衰弱增加老年人群5年后的跌倒风险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景林 马雅军 +4 位作者 李晓东 蒋晓燕 王笑峰 李淑娟 周晓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探索认知衰弱是否能增加中国老年人群5年后跌倒风险。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如皋衰老队列。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衰弱,5项中符合≥3项者定义为衰弱,1~2项者为衰弱前期,均不符合者为强健。采用改良版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估认知功能... 目的探索认知衰弱是否能增加中国老年人群5年后跌倒风险。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如皋衰老队列。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衰弱,5项中符合≥3项者定义为衰弱,1~2项者为衰弱前期,均不符合者为强健。采用改良版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估认知功能,排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HDS-R≤10分)后得分最低的四分位数为认知障碍。同时存在认知障碍和衰弱者定义为认知衰弱。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及认知衰弱随访5年后的跌倒风险。结果本研究纳入962例研究对象,基线时平均年龄为(74.7±3.7)岁,女性526人。经过5年随访,134人发生跌倒事件,女性、文盲、非在婚状态跌倒的发生率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衰弱者更易发生跌倒(OR=4.360,95%CI=1.955~9.722),认知衰弱者相对强健且非认知障碍者跌倒风险更高(OR=6.000,95%CI=1.935~18.603)。调整协变量后,认知衰弱较高者5年跌倒风险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6.736,95%CI=1.897~23.922,P<0.01)。结论认知衰弱较衰弱具有更高的5年后跌倒风险,对于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认知衰弱 跌倒风险 纵向研究
下载PDF
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方法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景林 赵留庄 赵梦瑜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5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48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安排实习学生针对4个不同病种进行4次教学查房,第一次、第三次教学查房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传统组),第二次、第四次教学查房采用病例讨论式... 目的探讨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48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安排实习学生针对4个不同病种进行4次教学查房,第一次、第三次教学查房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传统组),第二次、第四次教学查房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讨论组),观察与考核教学效果。结果讨论组教学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为(95.33±5.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8.27±7.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讨论组教学后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为(96.78±6.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6.34±5.6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脑血管病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改善脑血管病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讨论式教学 脑血管病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技能操作考核
下载PDF
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留庄 李艳娜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2周内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周内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2周内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周内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7%,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最高(9.6%);部分性癫痫发作多发生于缺血性卒中,而出血性卒中以全面性癫痫发作好发。无论病变性质如何,皮质损害的患者易导致早期癫痫发作。结论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很常见,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病变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爽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特点、视频脑电图表现及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治疗转归,指导PSE的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7例PSE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特点、视频脑电图表现及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治疗转归,指导PSE的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7例PSE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根据癫痫出现的时间分为早发性癫痫组(脑卒中后2周内发生)和迟发性癫痫组(超过脑卒中2周后发生),比较两组患者病灶部位、癫痫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AEDs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皮质区病灶(67.80%)与非皮质区病灶(32.20%)相比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出血性卒中后继发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P<0.05);早发性癫痫在出血性卒中患者中更多见,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更多见,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为主(P<0.05);异常视频脑电图中以癫痫样放电为主(52.90%),两组患者异常波检出率及痫样放电波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发性癫痫组经AEDs治疗后发作控制的无发作率及有效率均高于晚发性癫痫组(P<0.05)。结论出血性卒中比缺血性卒中更容易出现癫痫发作;皮质区病灶与非皮质区病灶相比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视频脑电图以局灶性异常为主,早发性癫痫以全面性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以部分型发作为主;癫痫样放电为最常见的视频脑电图表现;对首次发作后再次发作的患者应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临床特点 视频脑电图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脑微出血患者的认知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邸明明 石富铭 +2 位作者 陈书阁 陈左然 王铁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3期78-79,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s)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MRI GRE-T2WI检查确诊为CMBs的患者61例及非CMBs患者61例,按照CMBs的数量将CMBs患者分为3级:1级(1~5个)、2级(6~15个)和3级(〉15个)。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s)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MRI GRE-T2WI检查确诊为CMBs的患者61例及非CMBs患者61例,按照CMBs的数量将CMBs患者分为3级:1级(1~5个)、2级(6~15个)和3级(〉15个)。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26分为异常组。采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MoCA评分的影响。结果 CMBs阳性组的MoCA总分为(21.33±4.58)分,CMBs阴性组的MoCA总分为(27.99±1.52)分,CMBs阳性组的各分项目分数及总分和各级分组的总分均显著低于CMBs阴性组(P〈0.05)。CMBs 1级的语言、抽象、定向3个项目的评分显著高于CMBs 2级,CMBs 3级的抽象评分显著低于CMBs 2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MBs阳性及CMBs数量是MoCA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MBs及其数目是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认知障碍 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对脑梗死诱发癫痫发作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对脑梗死诱发癫痫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诱发癫痫的患者82例,依据患者的身份证号码末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全部患...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对脑梗死诱发癫痫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诱发癫痫的患者82例,依据患者的身份证号码末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比两组在急性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两组在治疗后2周到治疗后6个月之内的癫痫首次复发时间分布情况;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癫痫发作情况;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认知功能;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后2周内,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96,P<0.05),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z=0.343,P>0.05),对照组的癫痫首次复发时间中位数为107.99d,观察组为89.69d,差异无显著性(χ^2=0.009,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癫痫发作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t分别为26.408、21.053、23.761、19.841,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0.868、1.054,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增高,观察组的MMSE评分降低(t分别为-2.098、2.031,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t=5.030,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情绪烦躁比例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496、7.289,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脑梗死急性期癫痫大发作具有较高有效性,但长期应用两者治疗作用相当,左乙拉西坦对认知影响更小,临床仍需坚持个体化选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梗死 癫痫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中CRP及Hcy水平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左然 石富铭 +2 位作者 董立平 邸明明 李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并探讨上述因子与RRM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急性期的RRMS患者作为RRMS组,21例同期住院的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测...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并探讨上述因子与RRM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急性期的RRMS患者作为RRMS组,21例同期住院的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CRP、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水平差异;并比较RRMS组中不同性别、不同残疾程度组之间的血清CRP、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 RRMS组患者血清中CRP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EDSS)>4分的RRMS患者血清中Hcy及CRP水平高于EDSS评分≤4分的RRMS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高CRP、Hcy水平可能与RRMS发病及残疾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