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玛刀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文静 方绍明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疾病 伽玛刀 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新良 洪韬 +1 位作者 叶明 张鸿祺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全部经半椎板入路行引流静脉显微外科切断术。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全部经半椎板入路行引流静脉显微外科切断术。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瘘口全部消失。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脊髓CTA及MRI检查可以作为筛查的一种手段。半椎板入路引流静脉切断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效果确切,简单可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 动静脉瘘 手术
下载PDF
8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石鑫 郝玉军 +3 位作者 买买提力.艾沙 成晓江 支兴龙 凌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MRI特点为T2像髓内高信号100%,T2像周围的低信号影97.70%,T2像、T1像脊髓表面血管流空影97.54%、74.71%。60.7%的患者有明确误诊。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本病误诊率高,但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核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永利 魏伟 +1 位作者 凌峰 缪中荣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9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结果: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78%下降到术后的3%。除1例术后症状加重外,其余8例未出现任何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术后颈部超...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9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结果: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78%下降到术后的3%。除1例术后症状加重外,其余8例未出现任何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术后颈部超声示椎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从术前的平均215cm/s下降到术后的105cm/s,舒张期末最低流速从70cm/s下降到45cm/s,血流动力学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随访1~20个月,除1例未变化,其余8例临床症状改善,超声未见再狭窄。结论: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及影像短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气囊扩张术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双功能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东升 杨新星 +1 位作者 焦力群 陈跃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梗死
下载PDF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6
作者 郑冀 杜建新 +3 位作者 陈革 赵瑞林 单永治 凌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7X期37-37,79,共2页
目的研究探索经鼻蝶入路垂体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21例。结果全切17例,近全切4例。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野暴露直接、恢复快等优点,是垂体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内镜 经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下载PDF
丹参针剂治疗脑出血后半身不遂75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景秋 党磊 +2 位作者 赵喜庆 刘玉洁 吉训明 《陕西中医》 201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分析丹参针剂对脑出血后半身不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75例患者使用抗凝、降血脂、降血糖、调整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临床脑出血半身不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针剂治疗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 目的:分析丹参针剂对脑出血后半身不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75例患者使用抗凝、降血脂、降血糖、调整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临床脑出血半身不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针剂治疗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针剂可以有效提高脑出血半身不遂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功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中医药疗法 活血祛瘀剂 治疗应用 丹参注射液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当归针剂对中风行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景秋 党磊 +2 位作者 赵喜庆 刘玉洁 吉训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研究当归针剂对中风行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高压氧联合当归针剂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健康行为以及负面情绪。结果:治疗... 目的:研究当归针剂对中风行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高压氧联合当归针剂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健康行为以及负面情绪。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KPS评分、健康行为总分、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压力调解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SS评分、NIHS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归针剂联合高压氧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行动功能的恢复,缓解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行动功能 高压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逃逸免疫监视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刚 李新钢 +5 位作者 张庆林 胡永生 田志刚 张建华 江玉泉 宫崧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在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IL-2、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IL-6及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Th1/Th2类细胞... 目的 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在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IL-2、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IL-6及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在脑胶质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人脑胶质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脑胶质瘤细胞株均呈现明显的Th2类细胞因子基因优势表达,而正常人脑组织中则无这种表达趋势。结论Th2类细胞因子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优势表达可能是导致脑胶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有可能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逃逸免疫监视机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HL/TH2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脑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成 芦明 +1 位作者 李茗初 方加胜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和鉴定脑肿瘤干细胞,观察其的生长特征,为脑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简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和悬浮培养法培养U251细胞,并将获得的脑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和鉴定脑肿瘤干细胞,观察其的生长特征,为脑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简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和悬浮培养法培养U251细胞,并将获得的脑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分化;交替用含血清培基和无血清培基培养U251细胞,观察其生长特性;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中CD133和Nestin的表达。结果 U251细胞接种至无血清培养基后,部分细胞能够存活并增殖为悬浮生长细胞球,并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这种悬浮生长的细胞转移到含血清培基中后可贴壁分化;U251细胞在含血清培基和无血清培基中交替培养时能够快速转换生长方式;脑肿瘤干细胞中CD133和Nestin表达阳性。结论 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含一定比例脑肿瘤干细胞,此种细胞可在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脑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可能将为脑肿瘤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251胶质瘤细胞系 脑肿瘤干细胞 分离培养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