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变和野生型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
1
作者 董惠 王小新 +2 位作者 吴力娟 段伟松 许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01-805,共5页
目的观察反式激活应答区域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ating response region 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特性的影响,评价突变(M337V)和野生型TDP-43与运动神经元... 目的观察反式激活应答区域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ating response region 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特性的影响,评价突变(M337V)和野生型TDP-43与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系,稳定转染空的pCI-neo质粒(对照组)或者携带M337V突变(M337V组)和人野生型(WT组)TDP-43 cDNA的质粒;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M337V组、WT组和对照组3类细胞VGSCs激活和失活电流,分析VGSCs特性的变化。结果 WT组VGSCs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以及缓慢失活后恢复曲线的时间常数明显小于M337V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野生型TDP-43加快了VGSCs激活和慢失活恢复的特性;而M337V组VCSCs稳态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以及快速失活后恢复曲线的时间常数明显大于WT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M337V突变TDP43抑制运动神经元样细胞VGSCs快速失活和激活后恢复能力。结论 M337V突变或人野生型TDP43可导致VGSCs功能改变,增高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但二者从不同角度影响VGSCs的特性,提示这两种TDP-43通过不同的机制介导和参与运动神经元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DNA结合蛋白质类 钠通道 电压门控
下载PDF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华 张淑平 王小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51-2056,2063,共7页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CS)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析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CS)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析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ACS患者1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30%为无狭窄组(90例),30%~69%为轻中度狭窄组(49例),70%~99%为重度狭窄组(4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空腹血糖水平;采用MMSE、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ERP-P300检测,记录潜伏期和波幅;采用Fazekas评分评价脑白质病变程度。结果各组吸烟、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SE评分、ERP-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oCA评分、ERP-P300潜伏期、Fazek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狭窄组MoCA评分低于无狭窄组,重度狭窄组MoCA评分低于无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ERP-P300潜伏期长于无狭窄组,重度狭窄组ERP-P300潜伏期长于无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P<0.05)。MMSE对AC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为16.8%(15/89),低于MoCA的检出率43.8%(39/89)(χ~2=18.8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671,95%CI(1.877,3.609)]、ERP-P300潜伏期延长[OR=5.014,95%CI(2.983,8.429)]、颈动脉重度狭窄[OR=3.232,95%CI(1.134,9.208)]是AC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可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与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MoCA和ERP-P300在预测AC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较为敏感,可作为评价ACS患者认知功能障的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前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华 王力 +1 位作者 郭旭 王小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首发脑卒中前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540例,伴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7例(房颤组),无房颤患者453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并于入院或就诊后2d内完成... 目的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首发脑卒中前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540例,伴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7例(房颤组),无房颤患者453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并于入院或就诊后2d内完成神经心理学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化版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测评,比较2组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54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7例(14.3%))脑卒中前有认知功能障碍,9例(1.7%)达到痴呆。房颤组年龄、糖尿病、血管疾病,抗凝药、NIHSS评分、IQCODE评分、IQCODE≥3.44分、IQCODE≥4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抗血小板药、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年龄、房颤和糖尿病为脑卒中前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房颤组患者年龄和持续性房颤为脑卒中前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144,95%CI:1.039~1.259,P=0.006;OR=6.843,95%CI:1.936~24.195,P=0.003)。结论房颤患者脑卒中前认知功能已有损害,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房颤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要重视对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认知障碍 糖尿病 痴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32例45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立珍 张启华 +1 位作者 陈晓青 谢淑萍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6-217,共2页
观察了45岁以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32例。就其年轻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加以探讨,提示青年人脑卒中的发病与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缺血性 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中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 张淑平 王小新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1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作为狭窄组,按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实验标准分为轻中度狭窄组... 目的分析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作为狭窄组,按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实验标准分为轻中度狭窄组(27例,狭窄30%-69%)和重度狭窄组(15例,狭窄70%~99%),另选取同期本院40例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潜伏期和波幅检测,比较3组患者认知功能,并分析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轻中度和重度狭窄组患者的ERP—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7±32)、(385±43)ms比(344±38)ms](均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1.7)分比(27.5±2.4)分](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ERP—P300潜伏期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F=2.237,P=0.032)。结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ERP—P300潜伏期延长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反应敏感,可以作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P300 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下载PDF
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守英 周辛平 韩西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SU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出血性卒中患者695例,其中发生SU的患者80例(11.51%),将患者分为发生SU组和未发生SU组,比较两组性别比...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SU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出血性卒中患者695例,其中发生SU的患者80例(11.51%),将患者分为发生SU组和未发生SU组,比较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变部位、意识情况、出血量、APACHEⅡ评分、合并出血性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史、收缩压、阿司匹林用量10个因素的差异,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出血量、APACHEⅡ评分、SBP、阿司匹林每天的用量为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出血部位(OR=3.150,P=0.001)、出血量(OR=1.957,P=0.000)、收缩压(OR=0.432,P=0.000)、阿司匹林每天用(OR=0.539,P=0.004)为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出血量、出血部位、收缩压、阿司匹林每天用量为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预防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U,对于易发人群要早期给予合适的预防性药物治疗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卒中 应激性溃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