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源性迷路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鲁兆毅 谢宇非 +4 位作者 王宇 宋为明 辛颖 栾宁 潘滔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研究耳源性迷路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41耳)耳源性迷路炎手术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迷路瘘管、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及化脓性迷路炎,并进行Dornhoffer JL分型,手术均一期彻底清除病变并修补... 目的研究耳源性迷路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41耳)耳源性迷路炎手术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迷路瘘管、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及化脓性迷路炎,并进行Dornhoffer JL分型,手术均一期彻底清除病变并修补迷路缺损,术后对眩晕及听力情况进行随访。分析上述病例的临床特征、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及预后,比较不同分类下各组间特征的差异。结果41耳中20耳术前存在眩晕,纯音测听示传导性听力下降16耳、混合性听力下降18耳、全聋7耳,颞骨HRCT迷路缺损检出率90.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迷路瘘管20耳,局限性迷路炎7耳,浆液性迷路炎7耳,化脓性迷路炎7耳。其中40耳术中发现迷路缺损存在,迷路破坏部位最常见于外半规管(39耳),11耳存在多个部位同时受累;Dornhoffer JL分型包括Ⅰ型15耳、Ⅱ型19耳、Ⅲ型6耳。术后眩晕发生率70.7%(29/41),眩晕中位时间4天,均在1月内缓解。行鼓室成形术的31耳中18耳复查纯音测听,术后听力保留率88.9%(16/18),2耳术后全聋。不同迷路炎类型的临床表现及Dornhoffer JL分型差异具有显著性(F=14.583,F=21.711及χ^(2)=16.622,P<0.05)。不同Dornhoffer JL分型的部分临床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2.720及χ^(2)=12.616,P<0.05),术后眩晕发生率差异亦具有显著性(χ^(2)=5.678,P<0.05)。结论耳源性迷路炎多数由中耳胆脂瘤或者炎症引起。术中恰当处理病变,包括最后处理迷路缺损原则,一期彻底清理病变、修补迷路缺损,避免膜迷路损伤。多数病例预后良好,骨导听力多数情况下能够保留,眩晕症状短期内能够消失。Dornhoffer JL分型对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炎 迷路瘘管 眩晕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