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腔静脉管径和呼吸衰减指数指导对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诱导前容量治疗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常旭飞 王云 吴安石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容量治疗下,下腔静脉(IVC)管径和下腔静脉呼吸衰减指数(IVC-CI)的变化及其与中心静脉压(CVP)的关系,为快速无创麻醉前容量判断和液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拟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结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容量治疗下,下腔静脉(IVC)管径和下腔静脉呼吸衰减指数(IVC-CI)的变化及其与中心静脉压(CVP)的关系,为快速无创麻醉前容量判断和液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拟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结直肠癌组),入手术室后记录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超声下测量IVC管径的最大值(IVCe)和最小值(IVCi),计算IVC-CI,局麻下行中心静脉穿刺测量CVP。然后在30 min内输入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8 ml/kg,分别在液体治疗达4 ml/kg和8 ml/kg时再次测量并记录HR、Sp O2、MAP、IVC管径和IVC-CI及CVP的数值。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的成人(健康体检组)做基础值对照,测量HR、MAP、IVCe、IVCi和计算IVC-CI。结果结直肠癌组液体治疗前测得基础HR[(90.3±8.6)次/min]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75.8±9.8)次/min],结直肠癌组液体治疗前MAP[(65.6±7.3)mm Hg]、IVCe[(1.25±0.12)cm]、IVCi[(0.73±0.21)cm],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MAP(85.7±8.9)mm Hg,IVCe(2.05±0.18)cm,IVCi(1.62±0.23)cm],结直肠癌组液体治疗前IVC-CI[(39±8)%]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IVC-CI[(1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4ml/kg液体治疗后,HR逐渐下降到(82.4±6.5)次/min,MAP增加到(74.5±7.2)mm Hg,IVCe增至(1.56±0.21)cm,IVCi增至(1.12±0.34)cm,而IVC-CI明显降低至(29±7)%,CVP由(3.5±1.1)mm Hg上升至(5.3±2.1)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8 ml/kg液体治疗后,HR下降至(77.2±5.8)次/min,MAP增高至(83.7±8.6)mm Hg,IVCe增加至(1.88±0.22)cm,IVCi增加至(1.52±0.27)cm,而IVC-CI降低至(21±5)%,CVP增加至(7.4±2.3)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液体治疗前和液体治疗后,IVCe和IVCi均与CVP呈正相关(治疗前r=0.782,r=0.721,P=0.000;治疗后r=0.825,r=0.796,P=0.000);IVC-CI与CVP呈负相关(治疗前r=-0.732,治疗后r=-0.774,P=0.000)。结论 IVC管径和IVC-CI能够指导结直肠癌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容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液体治疗 结直肠癌 下腔静脉
下载PDF
单纯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段立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83-1285,共3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多数患者仍存在疼痛,部分难以甚至难以忍受。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是一种区域阻滞方法,即将局麻药注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以阻断腹壁前侧的神经...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多数患者仍存在疼痛,部分难以甚至难以忍受。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是一种区域阻滞方法,即将局麻药注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以阻断腹壁前侧的神经支配,从而减轻皮区腹部切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 妇科腹腔镜术 超声探头 区域阻滞 腹内斜肌 妇科腹腔镜手术 镇痛满意度 临床镇痛效果 术后镇痛效果 甲磺酸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宗师 李哲 康志宇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A组手术结束后拔管前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分别注射0.4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A组手术结束后拔管前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分别注射0.45%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B组双侧TAP阻滞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两组术后2、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12和24 h A组VAS评分分别为(1.08±0.86)、(1.60±0.71)、(1.92±0.49)、(2.28±0.61)、(2.44±0.51),均低于B组(1.88±0.73)、(2.24±0.72)、(2.68±0.56)、(2.96±0.54)和(3.24±0.44);舒芬太尼用量A组(53.20±1.39)μg,B组(59.18±2.82)μg;镇痛泵按压次数A组(10.40±2.78)次,B组(22.36±5.63)次;患者镇痛满意度A组(9.12±0.78),B组(7.52±0.77);恶心呕吐情况比较A组2例,B组8例;上述各项指标差异除术后4hVAS评分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可以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降低阿片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使镇痛效果更加完善,其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损伤较小,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宗师 康志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7期2671-2675,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 I ~II 级、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 I ~II 级、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 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 组),每组各30例。A 组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每侧均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总计40 mL,待效果确切后行全麻诱导;B 组直接进行全麻诱导。两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时、术毕及拔管时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累计用药量,记录拔管时间及术后1、2、3、4 h 患者安静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 组术中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麻醉前 SBP(117.3±9.8)mmHg,切皮时 SBP(134.8±8.5)mmHg、术毕 SBP(123.4±5.1)mmHg、拔管时 SBP(138.7±8.5)mmHg, t =7.39、3.02、9.04,P =0.00;麻醉前 DBP(75.6±6.6)mmHg,切皮时 DBP(86.7±7.6)mmHg、术毕 DBP(80.6±7.8)mmHg、拔管时 DBP(87.4±5.8)mmHg,t =6.04、2.68、7.35,P =0.00;麻醉前 HR(78.9±6.8)次/min,切皮时 HR(92.4±6.5)次/min、术毕 HR(86.8±6.3)次/min、拔管时 HR(96.9±7.2)次/min,t =7.86、4.67、9.96,P =0.00]。与 B 组相比,A 组拔管时间及术中麻醉药累计用量减少[A 组拔管时间(10.6±5.1)min,B组(15.5±5.2)min,t =3.68;A 组丙泊酚用量(650.6±50.3)mg,B 组(762.3±43.5)mg,t =9.20;A 组瑞芬太尼用量(0.61±0.08)mg,B 组(0.95±0.06)mg,t =18.62,均 P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组术后各时间点的 VAS 评分均小于 B 组[术后1 h VAS 评分 A 组(0.99±0.81),B 组(1.75±1.23),t =2.83;术后2 h VAS评分 A 组(1.23±1.02),B 组(3.45±0.84),t =9.20;术后3 h VAS 评分 A 组(2.80±0.85),B 组(3.71±1.19),t =3.41;术后4 h VAS 评分 A 组(3.11±1.02),B 组(5.19±1.36),t =6.70,均 P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并降低早期术后疼痛程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麻醉药 局部 甲状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和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宗师 康志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1期3329-3332,共4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地佐辛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Ⅰ~Ⅱ级骨科上肢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A 组0.45%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B 组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地佐辛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Ⅰ~Ⅱ级骨科上肢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A 组0.45%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B 组0.45%甲磺酸罗哌卡因+地塞米松0.1 mg/kg 共20 mL;C 组0.45%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0.1 mg/kg 共20 mL;D 组0.45%甲磺酸罗哌卡因+地塞米松0.1 mg/kg +地佐辛0.1 mg/kg 共20 mL。分别记录四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 组、D 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 A 组、B 组[C 组(3.65±0.88)min 比 A 组(5.60±0.88)min、B 组(5.35±0.81)min,t =7.303、6.367,均 P =0.000;D 组(3.30±0.80)min 比 A 组、B 组,t =8.614、7.678,均 P =0.000],C 组、D 组阻滞完善时间快于 A 组、B 组[C 组(8.45±1.19)min 比 A 组(12.75±2.05)min、B 组(12.65±1.90)min,t =8.583、8.383,均 P =0.000;D 组(7.80±0.89)min 比 A 组、B 组,t =9.880、9.680,均 P =0.000],镇痛持续时间各组均长于 A 组[B 组(430.50±30.86)min、C 组(435.00±38.46)min、D 组(534.50±46.73)min 比 A 组(314.50±33.32)min,t =9.696、10.072、18.388,均 P =0.000], D 组最佳(D 组比 B 组、C 组,t =8.693、8.317,均 P =0.000),B 组 C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比 B 组, t =0.376,P =0.708)。80例患者中仅 C 组有1例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地佐辛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延长了镇痛持续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更好,更适合应用于骨科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臂丛 超声检查 地塞米松 地佐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